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花粉

作品数:90 被引量:1,331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
  • 17篇重金
  • 17篇重金属
  • 16篇土壤
  • 13篇水稻
  • 11篇污染
  • 8篇油菜
  • 8篇食品
  • 8篇
  • 6篇亚硒酸盐
  • 6篇植物
  • 6篇硒酸盐
  • 6篇小麦
  • 6篇富硒
  • 5篇蔬菜
  • 5篇农业
  • 5篇作物
  • 5篇镉污染
  • 4篇调控剂
  • 4篇农产

机构

  • 87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北京市农业环...
  • 3篇全国农业技术...
  • 2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北京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市市政管...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市海淀区...

作者

  • 90篇李花粉
  • 23篇乔玉辉
  • 15篇江荣风
  • 14篇黄青青
  • 13篇吴文良
  • 13篇王琪
  • 12篇苏德纯
  • 10篇万亚男
  • 9篇余垚
  • 8篇郭岩彬
  • 7篇张福锁
  • 7篇孟凡乔
  • 6篇衣纯真
  • 5篇杨勇
  • 5篇朱俊艳
  • 5篇张燕
  • 5篇郑瑞伦
  • 4篇陈清
  • 4篇赵桂慎
  • 4篇刘敏超

传媒

  • 11篇农业环境科学...
  • 9篇农业资源与环...
  • 5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农业环境保护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妇女与环境研...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资源综合...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1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内外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产品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生产的比较研究,介绍了国内外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产品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国外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产品的组织管理机构的特点,探讨了国内外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产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有机食品和绿...
吴文良孟凡乔李花粉乔玉辉
关键词:有机食品绿色农产品食品标准
文献传递
磷肥中镉的环境风险及生物有效性分析被引量:21
2016年
通过对159个市售磷肥样品中重金属Cd总量和有效态含量的检测,分析了其环境风险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磷肥中重金属Cd总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77和0.14 mg/kg肥料;以P_2O_5为基础计算,Cd总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48和0.89 mg/kg P_2O_5。根据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生态指标标准限值(GB/T 23349-2009),只有1个磷酸二铵样品中Cd含量超过限值10mg/kg肥料。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磷肥中Cd的生物有效性要显著低于无机盐中的Cd,无机Cd盐处理的小麦植物体内Cd的含量为磷肥处理的1.59~7.91倍。此外,以每年土壤中磷肥(以P2O5计)施用量为80 kg/hm2计算,以50%分位值分析,每年随磷肥施用带入耕层土壤中Cd的累积速率为0.052μg/(kg·a),50年后会使土壤中Cd的浓度增加2.57μg/kg,100年增加5.15μg/kg。
黄青青刘星张倩刘晓霞乔玉辉苏德纯陈京生李花粉
关键词:磷肥生物有效性环境风险
乡镇企业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影响
本文主要阐述了乡镇企业排放“三废”所造成环境污染对妇女身体健康的影响.“三废”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及噪声对妇女健康的危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妇女生理机能障碍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影响.这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能否健康繁衍下去的富国强...
李花粉衣纯真
原位观测植物根毛并评测其元素吸收作用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分隔观测植物根毛并评测其元素吸收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组观测单元,所述观测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可拆卸设置的植物生长区、元素供给区和水分供给区;其中,植物生长区与元素供给区之间设有阻隔植物根系...
江荣风郑瑞伦李花粉
文献传递
超累积植物与高生物量植物提取镉效率的比较被引量:51
2009年
利用植物修复污染的土壤已受到广泛的关注。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比较了超累积植物遏蓝菜与3种高生物量植物印度芥菜、烟草和向日葵对长期施用含镉有机、无机肥料污染的土壤(总Cd,2.87mg.kg-1)的提取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遏蓝菜富集镉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3种植物,其地上部镉含量可达43.7mg.kg-1,分别是烟草、印度芥菜和向日葵(叶)的10、27和56倍;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的植物烟草,其生物量干重为24.8g.pot-1,分别是遏蓝菜、印度芥菜、向日葵的35倍、3倍、2倍。4种植物提取镉最多的是烟草,每盆可以提取117μg,遏蓝菜和印度芥菜提取镉量分别为35μg.pot-1和30μg.pot-1,向日葵提取量最少,每盆仅为10μg左右。植物对土壤中镉的提取效率分别为:烟草1%,遏蓝菜0.6%,印度芥菜0.5%,向日葵0.08%。4种植物种植后,土壤总镉和有效态镉含量没有显著的变化。
杨勇王巍江荣风李花粉
关键词:植物修复重金属烟草超累积植物
水稻根表及其自由空间的铁氧化物对吸收镉的影响被引量:6
1994年
本试验采用水培和琼脂两种培养方式,模拟在不同铁浓度条件下,水稻根表铁氧化物积累或铁胶膜厚度对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浓度约40 mg·L^(-1)(10^(-5)mol·L^(-1))时,水稻根表累积铁氧化物和所形成的铁胶膜的厚度使水稻地上部分和根中镉的含量均最高。铁浓度下降时,镉含量呈下降趋势。
衣纯真李花粉张福锁
关键词:水稻铁氧化物土壤
根表铁氧化物及植物铁载体对水稻、小麦吸收镉的影响
李花粉
关键词:铁氧化物小麦水稻
农田土壤中铜的来源分析及控制阈值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到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措施。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法与情景分析法,以水稻(双季稻、单季稻)、小麦-玉米、蔬菜(叶菜、根菜和果菜)的产地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的输入途径(大气沉降、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和输出途径(籽粒/可食部位、秸秆/残余物以及地表排水),并通过文献查阅和采样分析建立数据库,在平衡分析基础上为了保障100年土壤铜累积不超过设定的情景水平,当土壤铜背景值含量分别增加50%,100%和150%时,推导出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的重金属含量安全阈值,磷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65~175 mg·kg^(-1)范围内;畜禽粪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35~95 mg·kg^(-1)范围内。灌溉水质标准应控制在40~70μg·L^(-1)范围内。这将为我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源头预防控制,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王婷张倩杨海雪黄青青李圣男韩丽媛李花粉苏德纯乔玉辉
关键词:农作物安全阈值
中国富硒玉米的生产与富硒效应被引量:31
2014年
为了了解当前富硒玉米生产现状、生产方式方法和富硒效果,对富硒玉米的进一步开发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提高其生产效率,通过对中国近35年来的富硒玉米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硒肥的施用方式以叶面喷施肥为主,以在抽雄期喷施亚硒酸钠效果最好,最适喷施浓度为40-70 mg/kg。有64.5%的样本促进了玉米的生长,提高了玉米产量,平均增幅8.5%;有35.5%的样本呈现出产量下降趋势,平均减产14.0%。资料中的玉米硒含量的中位值为0.211 mg/kg,按照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556—2012)所规定的玉米中全硒含量0.15-0.30 mg/kg的要求,仅有11.5%的产品符合富硒标准,硒含量超标的样本高达44.2%,这也为富硒玉米的安全生产发出了警报,为富硒玉米的进一步开发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李圣男岳士忠乔玉辉李花粉
关键词:玉米富硒
新疆伊犁州农用土壤中Cu和Zn的含量分布被引量:1
2015年
调查研究了新疆伊犁州土壤中Cu和Zn的含量水平,为该地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基地建设提供指导。在新疆伊犁州8县采集了600个农用表层土壤样品,应用AAS分析测定了土壤样品中Cu和Zn含量。结果表明,采集的伊犁州农用土壤中Cu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68、83.17 mg·kg-1,范围值分别为11.07~59.90、39.58~160.40 mg·kg-1,其中Cu约有85%的数据分布在20~40 mg·kg-1之间;Zn有90%分布在60~110 mg·kg-1之间。另外,8县中特克斯县土壤中的Cu含量普遍较其他县高;而Zn在8县的差异不大。所有检测的土样样品中Cu和Zn的含量均没有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GB 15618—1995),但是Cu和Zn含量均值比伊犁州背景值分别增高了7%和21%。此外,伊犁州土壤中Cu和Zn的含量水平均符合我国有机产品标准(GB/T 19630—2011)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 391—2013)对产地环境的要求。
杨景娜黄青青范荣霞李花粉罗新湖宋萍乔玉辉
关键词:农用土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