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维福

作品数:10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黑土
  • 4篇有机质
  • 4篇施肥
  • 4篇土壤
  • 4篇长期施肥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质
  • 1篇氮循环
  • 1篇氮转化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东北黑土
  • 1篇英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水化合物
  • 1篇酸酶
  • 1篇碳水化合物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土壤微生物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辽宁大学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辽宁沈阳农田...

作者

  • 10篇李维福
  • 7篇解宏图
  • 6篇张旭东
  • 4篇白震
  • 3篇郑立臣
  • 2篇闫颖
  • 2篇何红波
  • 2篇张明
  • 1篇张威
  • 1篇张彬
  • 1篇张乐
  • 1篇杜介方
  • 1篇王连峰

传媒

  • 4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施肥对颗粒有机质中中性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以东北黑土为材料,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颗粒有机质(POM)中中性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POM中中性糖的总量且中性糖的总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单施化肥没有明显的变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显著增加POM中中性糖的含量,但中性糖含量并不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有机肥与化肥间的交互作用能够削弱有机肥施用量对POM中中性糖含量的主导作用。单施有机肥有利于POM中植物源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单施化肥对两种来源的中性糖的影响基本一致;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POM中植物源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POM的活性,能为微生物活动提供更多的碳源和能源。
张彬杜介方解宏图李维福王连峰张旭东
关键词:长期施肥黑土
东北黑土活性有机碳、氮分布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对东北黑土区不同地点、不同层次的土壤样品的分析,探索活性有机碳(轻组有机C,N、颗粒有机C,N和易氧化有机C,N)在东北地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增加,土壤活性有机C、N含量增加;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活性有机C、N含量减少。说明纬度低的地区,活性有机碳库转化较快,库容较小,而耕作措施相近的情况下,植物残体和根残体在有机C积累方面应予以重视。
解宏图李维福郑立臣
关键词:活性有机质黑土
土壤蛋白酶和芳香氨基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08年
蛋白酶和芳香氨基酶是影响土壤有机氮矿化的两种重要酶,其在参与土壤有机质释放氨基酸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控制着氮循环的关键步骤。本文对土壤中蛋白酶和芳香氨基酶的命名、分类、来源、分布、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以期为开展土壤蛋白酶和芳香氨基酶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张威张明张旭东张乐李维福
关键词:蛋白酶土壤氮循环
颗粒有机质的来源、测定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07年
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组分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土壤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颗粒有机质能够有效地反映有机质的特性,与微生物生长、营养供给及C、N的生物学调节密切相关。作为活性有机质的一个量度指标,颗粒有机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土壤颗粒有机质的来源及其在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对其测定方法作了系统的描述,阐明了土壤理化性质、农业措施(施肥与耕作)及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颗粒有机质在土壤形成及维持其稳定性方面的影响。
李维福解宏图何红波白震张旭东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质
长期施肥对黑土POM分布及其碳水化合物特性的影响
本文以吉林省公主岭“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的黑土为材料,研究长期施肥对黑土POM的分布及POM(FPOM和OPOM)中碳水化合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碳水...
李维福
关键词:黑土碳水化合物长期施肥化学活性
长期施肥对黑土颗粒有机质的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以东北黑土为材料,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颗粒有机质的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土壤中游离态颗粒有机质(FPOM)和闭蓄态颗粒有机质(OPOM)含量的增加,且OPOM的含量显著高于FPOM;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显著增加黑土中FPOM和OPOM中C和N的含量,且OPOM中C和N的含量高于FPOM中C和N的含量;高量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明显降低了FPOM和OPOM中的C/N比;单施化肥对FPOM和OPOM的含量以及两种POM中C、N和C/N比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李维福解宏图白震陈盈闫颖张旭东
关键词:长期施肥有机碳全氮
外源添加物对秸秆还田土壤中无机氮转化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土壤中加入无机氮肥和玉米秸秆对无机氮转化的影响。在田间秸秆不同还田处理的土壤中加入氮肥(硫酸铵)培养,初期土壤NH_4^+-N的含量较高,随着培养时间延长,NH_4^+-N的含量下降,培养15天后NH_4^+-N的含量趋于平衡;而土壤中NO_3^--N含量在培养期间逐渐增加,培养30天后NO_3^--N含量趋于平衡;秸秆不同还田处理土壤中添加秸秆培养,粉碎还田处理的土壤中NH_4^+-N的含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处于最低,培养后期覆盖还田和高茬还田的土壤NH_4^+-N的含量略有下降。
郑立臣解宏图李维福
关键词:秸秆还田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
长白山森林土壤剖面氨基糖的分布(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长白山土壤剖面中3种氨基糖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对土壤有机质库的贡献,样品采自长白山北坡3个样点(海拔分别为600m,1680m和2580m).3种氨基糖对总氨基糖的贡献为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胞壁酸,剖面中氨基糖的含量及氨基糖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在表层土壤中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加,但在矿质层中规律不同.不同纬度的氨基葡萄糖/胞壁酸比值与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比值不同,说明它们来源于不同的微生物种群.
解宏图李维福白震何红波张旭东
关键词:氨基糖土壤微生物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分组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8年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陆地碳循环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SOM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密不可分,其组成、性质和转化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SOM的组成、结构、存在方式的复杂性,对SOM的研究一直与其分组技术相联系。根据SOM分组技术所采用的原理和方法不同,主要分为化学分级、物理分级和生物学分级。最后指出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物理分级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李维福解宏图郑立臣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
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活力与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以黑土长期肥料定位站CK、N、P、NP、MN(有机肥+氮)、MP(有机肥+磷)、MNP(有机肥+氮+磷)等处理为供试土样,研究氮、磷及有机肥不同配施条件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PLFA)、中性磷脂脂肪酸(NLFA)、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SMB-C或N)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6年有机肥-化肥配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OM)、总氮(TN)以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其SMB-C或N、SMB-C/OM比值、磷酸酶活力以及各菌群PLFA含量显著高于CK和各化肥处理。长期N处理微生物活力明显低于CK,而P处理对微生物活力与结构影响最小。NLFA在各菌体相对含量与活体生物标识物变化趋势相反,表明养分充足的有机肥处理中各菌群休眠体或贮存物质积累有限。PLFA、NLFA与NLFA/PLFA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肥与化肥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个别PLFA或NLFA载荷值分析表明,真菌C18∶2ω6,9受有机肥施用影响显著;而G+菌iC15∶0、iC17∶0、iC16∶0等更易受化肥施用影响。与PLFA或NLFA相比,NLFA/PLFA比值PC分析能更有效地区分不同施肥处理。
白震张明闫颖李维福张旭东
关键词:磷脂脂肪酸施肥农田黑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