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震

作品数:58 被引量:82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9篇土壤
  • 22篇黑土
  • 19篇微生物
  • 11篇磷脂脂肪酸
  • 11篇秸秆
  • 9篇土壤有机
  • 8篇有机碳
  • 8篇施肥
  • 8篇土壤微生物
  • 8篇农田
  • 8篇农田黑土
  • 7篇微生物群落
  • 7篇物量
  • 6篇土壤有机碳
  • 6篇微生物量
  • 6篇长期施肥
  • 5篇免耕
  • 5篇氨基糖
  • 5篇
  • 4篇有机质

机构

  • 56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辽宁大学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7篇辽宁沈阳农田...
  • 5篇沈阳大学
  • 4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沈阳产品质量...
  • 1篇梨树县农机技...

作者

  • 58篇白震
  • 46篇张旭东
  • 36篇解宏图
  • 32篇何红波
  • 13篇张威
  • 13篇张明
  • 10篇闫颖
  • 7篇丁雪丽
  • 5篇宋斗妍
  • 5篇韩斯琴
  • 5篇郑立臣
  • 5篇陈盈
  • 4篇徐梅
  • 4篇刘宁
  • 4篇吴文芳
  • 4篇张彬
  • 4篇李维福
  • 4篇陈智文
  • 4篇董智
  • 4篇苏宝玲

传媒

  • 16篇土壤通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分析仪器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15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肥与季节更替对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与季节更替条件下黑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力,揭示影响黑土肥力质量的重要因素.以未施肥耕作(CK)与休闲(fallow)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季节有机肥(MCK)处理与氮磷钾肥配施(NPK)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与结构影响,测定微生物量碳(氮)(Cmic或Nmic)及不同菌群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养分、Cmic及各菌群PLFA含量;休闲处理真菌PLFA(均值8.40 nmol.g-1)、Cmic(均值322.5 mg.kg-1)和Nmic(均值57.9 mg.kg-1)等含量显著高于CK(分别为5.4 nmol.g-1、152.6 mg.kg-1、32.1 mg.kg-1)或NPK(分别为3.5 nmol.g-1、144.3 mg.kg-1、30.7 mg.kg-1)处理;NPK处理Cmic、Nmic及各菌群PLFA低于CK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与Cmic、各菌群PLFA含量、G-/总细菌显著正相关,与G+/G-显著负相关(p<0.05).PLFA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季节不同施肥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显著受季节更替影响,耕作土壤与休闲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各自严格依取样时间而变化;Cmic于仲春最高(295.6mg.kg-1),而Nmic(49.3 mg.kg-1)与各菌群PLFA含量则在夏季最高,Cmic(184.2 mg.kg-1)、Nmic(30.63 mg.kg-1)与各菌群PLFA含量在春季较低.施肥与季节更替显著影响农田黑土肥力质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活力.
白震何红波解宏图张明张旭东
关键词:磷脂脂肪酸施肥季节更替
化肥对黑土不同粒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采集公主岭市长期定位监测基地不施肥和施用不同化肥的黑土,通过超声波分散-离心分离得到细黏粒(<0.2μm)、粗黏粒(0.2~2μm)、粉粒(2~53μm)、细砂粒(53~250μm)、粗砂粒(250~2000μm)5个颗粒级别,分析全土及不同粒级中土壤碳水化合物并进行含量与分布的比较。结果表明,黑土中不同粒级碳水化合物库的性质差异显著,碳水化合物多集中在粉+黏粒中;长期施用化肥后,黑土全土及各粒级碳水化合物库大小和浓度基本上没有变化;粗砂粒级(Gal+Man)(:Ara+Xyl)下降,表明该粒级中植物来源碳水化合物所占比重有所增加,暗示出粗砂粒级对施肥措施更为敏感。
闫颖陈盈何红波解宏图白震李晓波田秋香张旭东
关键词:化肥黑土粒级碳水化合物
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r-K策略菌群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直接参与土壤养分代谢周转过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土壤肥力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本文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细菌和真菌r-K策略菌群(生态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菌群生长的均匀度和丰富度有所降低,细菌和真菌生态生理指数(EP)降低幅度分别为0.019~0.106和0.023~0.185。各处理K策略菌数量均大于相应的r策略菌。施肥能增加土壤r策略细菌数量,但不利于r策略真菌生长。与CK相比,r-K策略细菌和K策略真菌数量在单施中量有机肥处理中增幅最大;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r-K策略细菌和K策略真菌数量高于单施同种化肥处理。在K策略菌占优势下,施用化肥有利于r策略菌比率提高,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倾向于使K策略菌比率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K策略菌群与土壤N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能是影响土壤N素循环的关键菌群。
张明白震张威冯慧敏武叶叶丁雪丽张旭东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施肥黑土
有机肥对棕壤不同粒级有机碳和氮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采集棕壤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站不施肥和施用不同用量有机肥的土壤,通过超声波分散—离心分离得到细黏粒(<0.2μm)、粗黏粒(0.2~2μm)、粉粒(2~53μm)、细砂粒(53~250μm)和粗砂粒(250~2000μm)5个颗粒级别后,分析全土及不同粒级中土壤有机碳和氮并进行含量与分布的比较。结果表明,有机质主要分布于黏粒级中,其含量占全土有机碳的42.8%、全氮的58.3%,碳氮比随着粒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表明氮易于在小粒级中富集。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全土及各粒级有机碳和氮含量均有显著增加;砂粒级中有机碳和氮的富集系数升高,黏粒级中富集系数降低,粉粒级和砂粒级中的碳氮比降低。增加有机肥的用量加强了全土和各粒级对有机碳和氮的积累,同时加强了粉粒级和砂粒级碳氮比降低的程度。
闫颖何红波白震解宏图张旭东
关键词:有机肥棕壤粒级土壤有机碳
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土壤中微生物量方法的改进被引量:4
2008年
闫颖何红波解宏图白震陈盈王鸽张旭东
关键词:总有机碳分析仪土壤微生物量冷冻保存
颗粒有机质的来源、测定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07年
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组分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土壤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颗粒有机质能够有效地反映有机质的特性,与微生物生长、营养供给及C、N的生物学调节密切相关。作为活性有机质的一个量度指标,颗粒有机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土壤颗粒有机质的来源及其在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对其测定方法作了系统的描述,阐明了土壤理化性质、农业措施(施肥与耕作)及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颗粒有机质在土壤形成及维持其稳定性方面的影响。
李维福解宏图何红波白震张旭东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质
长期施肥对黑土颗粒有机质的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以东北黑土为材料,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颗粒有机质的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土壤中游离态颗粒有机质(FPOM)和闭蓄态颗粒有机质(OPOM)含量的增加,且OPOM的含量显著高于FPOM;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显著增加黑土中FPOM和OPOM中C和N的含量,且OPOM中C和N的含量高于FPOM中C和N的含量;高量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明显降低了FPOM和OPOM中的C/N比;单施化肥对FPOM和OPOM的含量以及两种POM中C、N和C/N比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李维福解宏图白震陈盈闫颖张旭东
关键词:长期施肥有机碳全氮
西双版纳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被引量:10
2017年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以及养分循环转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西双版纳5种森林类型(热带季节雨林、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曼安次生林、鸡血藤次生林和沟谷林次生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与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相比,3种次生林具有较高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沟谷林次生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4种林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土壤总氮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碳氮比显著负相关。热带季节雨林和沟谷林次生林有更高的微生物商,表明热带季节雨林和沟谷林次生林具有更高的微生物碳氮利用效率。微生物商的变化与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总氮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可为更好地评价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徐佳晶邵鹏帅张教林白震赵匠陈智文解宏图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番茄灰霉病菌拮抗菌D2-4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2
2004年
对拮抗番茄灰霉病菌的 D2 - 4菌株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 2 8℃ ,180 r· min- 1 振荡培养条件下 ,最佳发酵时间为 96 h左右 ,培养 2 0~ 2 4 h的种子液以 7%的接种量转接有利于提高抑菌活性 ,装液量为6 0 m L· 2 5 0 m L- 1 三角瓶 ,均匀设计试验得出 ,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10 0 m L发酵培养基中含 ) :黄豆饼粉 1.10 g、葡萄糖 2 .71g、蔗糖 1.0 0 g、Na Cl0 .10 g、酵母膏 0 .10 g、p H6 .6 1。
韩斯琴徐梅白震吴文芳吕安国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灰霉病菌发酵条件
不同倒木腐解过程对长白山森林土壤碳氮积累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粗木质残体(CWD)腐解是地上部植物残体养分向土壤输送的关键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森林土壤碳氮养分固持效率与强度。本研究选取长白山典型林木的白腐菌(Antrodiella gypsea,Ag)和褐腐菌(Fomitopsis pinicola,Fp)腐解过程为研究对象,以距倒木外缘不同水平距离的3个土壤样品作为供试材料,分析其土壤总有机碳(SOC)及总氮(TN)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近倒木处(水平距离0~30 cm),褐腐条件下SOC增量显著低于白腐菌;在远倒木处(水平距离100 cm),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就TN增量而言,褐腐条件显著高于白腐。进而表明,褐腐条件较白腐更能有效促进森林土壤碳氮养分的有效固持,从而减少植被残体矿化腐解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排放。
焦阳闫颖白震解宏图何红波张威张旭东
关键词:粗木质残体白腐真菌土壤有机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