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泽炳

作品数:40 被引量:318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篇不育
  • 32篇核不育
  • 28篇水稻
  • 23篇光敏核不育
  • 22篇育性
  • 13篇核不育系
  • 13篇不育系
  • 11篇不育水稻
  • 10篇核不育水稻
  • 8篇光敏核不育系
  • 7篇杂交
  • 7篇粳稻
  • 6篇粳型
  • 6篇光敏核不育水...
  • 6篇不育性
  • 5篇粳型光敏核不...
  • 5篇光温
  • 5篇光温敏
  • 5篇核不育性
  • 4篇育性转换

机构

  • 40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作者

  • 40篇李泽炳
  • 15篇靳德明
  • 15篇万经猛
  • 14篇杨书化
  • 9篇梅明华
  • 6篇雷建勋
  • 5篇刘良军
  • 3篇张端品
  • 3篇谢国生
  • 3篇李成荃
  • 3篇许克农
  • 3篇林兴华
  • 3篇谢岳峰
  • 2篇田亚雯
  • 2篇温圣贤
  • 2篇杨克虎
  • 1篇陈正洪
  • 1篇邓训安
  • 1篇朱英国
  • 1篇石明松

传媒

  • 21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杂交水稻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 2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 3篇1993
  • 4篇1992
  • 3篇1991
  • 12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用核不育水稻光敏与温敏分类的探讨被引量:6
1997年
采用红光—远红光逆转效应、光温控制及等位性测验等方法,探讨了N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s,W7415s,33001s和31111s的光敏及温敏特性。结果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N58s,31111s和33001s育性诱导过程,红光间断长暗期诱导可条件下,其育度显著降低,远红光能部分逆转红光的诱导效应。W7415s育性受光敏色素的调节,W6154s育性基本不受光敏色素调控。W6154s育性在较高温度(>27.12℃)下表现不育,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可育,诱导完全不育的临界温度在27.12℃以上。W7415s,33001s,31111s和N58s育性主要受光周期调控,温度也存在一定的互作互补效应。参试核不育系N58s,31111s,33001s与W7415s的光敏核不育基因互为等位,但均与W6154s的核不育基因不等位。因此,利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两用核不育水稻的光敏与温敏属性是有效的。
谢国生杨书化李泽炳万经猛梅明华
关键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与利用”研究的意义和进展
1990年
基于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英文缩写为HPGMR)的基本特性——长日条件下雄性败育,短日条件下雄性可育,可采用“两系法”生产杂交种子,与“三系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985—1989年间,我们开展了HPGMR育性转换机理和利用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揭示了光照诱导农垦58S育性转换的临界光长、临界光强、敏感期、光温协同作用及光敏色素作为光受体的参与作用等育性转换机理问题。 2.农垦58S的光敏不育性为核内隐性单基因突变,属孢子体不育类型,其不育性与控制株高、生育期的基因不连锁。 3.农垦58S的光敏不育性具有稳定的遗传性,以农垦58S为基因供体,已经育成一批稳定的籼、粳光敏不育系。 4.已经育成的两系杂交粳稻组合。1989年在湖北省生产示范种植1万亩,取得比对照亩增产50—70公斤的效果,粳稻组合制种产量约120公斤/亩。
李泽炳
关键词:水稻HPGMR
光温敏不育水稻育性临界温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在人工气候室长日低温(昼/夜:24℃/20℃,光长14.5h)和武汉自然短日高温条件下,分别研究了7个光温敏不育系育性临界温度。结果表明,供试光温敏不育系对低温敏感期大致为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以套袋结实率为指标时,长日不育的下限温度次序为W6154s>W7415s,N58s>33001s,N5047s,31111s,N5088s;在武汉秋季自然短日高温条件下,粳型光敏不育系N58s,33001s,N5088s和N5047s的套袋结实率与抽穗前20~10d的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31111s的套袋结实率也与其抽穗前15~5d的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短日可育上限日均温范围为28.76~32.38℃,各品种次序为33001s>N5088s>N5047s>N58s>31111s。
谢国生杨书化万经猛李泽炳
关键词:水稻温度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与常规粳稻杂交后代育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4
1993年
在分析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与粳稻品种杂交组合F_3及以后世代部分株系的育性和基因型的基础上,对分离世代各种主基因型的育性及频率分布进行了估计,验证了根据F_1、F_2和BF_1代作出的水稻光敏核不育性及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涉及核内2对独立的主基因的遗传结论。由F_6以上高世代株系中测选出对农垦58s恢复效应有明显差异的两种纯合单显性可育株系,获得了存在两个不同恢复基因的遗传证据。
靳德明李泽炳
关键词:水稻杂交
晚粳光敏核不育系与常规晚粳品种杂交F_1、F_2和BF_1育性的遗传行为被引量:14
1991年
用晚粳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和105S与常规晚粳品种农垦58、鄂宜105,武复粳、华粳14和筑紫睛杂交,以套袋结实率为主要指标分析了正反交F_1、F_2,以及光敏核不育系与正反交F_1回交BF_1代在武汉(30°27’N)长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各组合F_1代杂种都为可育,而F_2和BF_1代都发生育性分离。具有同一常规品种亲本的组合的育性分离表现基本一致。农垦58S与农垦58杂交组合F_2代可育与不育的分离适合3∶1,BF_1适合1∶1的比例;农垦58S与鄂宜105等4个品种杂交组合的F_2代可育和部分可育与不育的分离适合15∶1,BF_1适合3∶1的比例。两类组合后代的育性分离分别符合1对主效基因和2对独立的主效基因的遗传。
靳德明李泽炳
关键词:晚粳光敏核不育
6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异交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0
1999年
以3204S、HN5S、8906S、安湘S、1103S和9451S等6 个籼型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其异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 个核不育系的颖花开花率均高于对照珍汕97A;柱头外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103S、珍汕97A(CK) 、3204S、安湘S、8906S、HN5S、9451S;8906S、安湘S、9451S午前花率比对照珍汕97A高,6 个核不育系的平均张颖时间均比对照珍汕97A 短;(2) 柱头活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是:HN5S、1103S、安湘S、3204S、8906S、9451S;(3) 异交结实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1103S、8906S、HN5S、安湘S、9451S、3204S。
温圣贤杨书化李泽炳万经猛田亚雯
关键词: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开花习性异交结实率
HPGMR衍生的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光(温)敏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1993年
1990~1991年观察分析了以 HPGMR(Hubei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Rice)农垦58S 转育的8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及其相互杂交 F_1,以及部分组合 F_2,BC_1F_1在武汉自然长光照下或遮光短日照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籼型光敏核不育系 W7415S、32001S、3403S、T09S、8902S 和8912S 的光敏不育基因座位相同,推论其光敏不育基因均来源于农垦58S,并且相互间存在修饰基因的差异;而温敏型核不育系 W6154S 与光敏型核不育系 W7415S 等的不育基因座位不相同,推测农垦58S 的光敏不育基因可能没有导入 W6154S 中去;温敏型核不育系 W6154S 和温敏型核不育系8801S 的不育基因座位也不相同,这两个温敏核不育系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梅明华李泽炳靳德明
关键词:HPGMR
粳稻品种中掩盖光敏核不育性的主效恢复基因分析被引量:7
1995年
1989—1991年分析了农垦58、农垦58s(R)和1149分别与农垦58s杂交及其相互杂交的F_1、F_2和BCF_1群体在武汉(30°30′N)自然长光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其中,农垦58s是从农垦58群体中突变产生,农垦58s(R)是从农垦58s群体中突变后育成的稳定可育品系,1149是从农垦58s与粳稻品种农虎26杂交F_2中的低可育株选至F_10的稳定可育品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粳稻品种或品系中,共有两个独立遗传的显性主效恢复基因,与以前的研究结果互相印证;但农垦58s(R)可能不是农垦58s原位回复突变产生,而是农垦58s另一对隐性主效基因突变所致。农垦58s光敏核不育的主基因型标示为m^(ph)m^(ph)r_f^(ph)r_f^(ph),农垦58、农垦58s(R)和1149的主基因型相应标示为m^(ph)m^(ph)r_f^(ph)r_f^(ph)、m^(ph)m^(ph)R_f^(ph1)R_f^(ph1)和m^(ph)m^(ph)R_f^(ph2)R_f^(ph2),M^(pn)与R_f^(ph1)或R_f^(ph2)为非等位基因,R_f^(ph1)和R_f^(ph2)为复等位基因。M^(ph)表现为完全显性,其表现型为可育;R_f^(ph1)和R_f^(ph2)均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其表现型为部分可育,但两者育性恢复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本文还对农垦58s与农垦58s(R)正、反交F_1育性很低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梅明华李泽炳
关键词:光敏核不育性基因突变粳稻
盛夏低温对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7
1990年
石明松发现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具有长日诱导花粉不育,短日诱导花粉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元生朝等探明了诱导HPGMR农垦58S育性转换的敏感期是在稻穗分化的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贺浩华等研究表明;HPGMR的育性转换除受光照因子影响外,还有温度的作用,即光温组合效应,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长口不能诱导花粉完全不育,但不同的HPGMR光周期诱导花粉完全不育所需温度不同。武汉在1989年盛夏期(指7月21日至8月10日的酷署期)出现了低温,这无疑对HPGMR的育性稳定性将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对1989年在武昌观察的三个籼型、二个粳型HPGMR的育性变化进行了分析。
毕春群李泽炳万经猛
关键词: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
中粳型光敏感核不育31005S的育性研究
1991年
198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异常低温对8 月中旬前后抽穗的NPGMR的育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这种自然长日照低温条件,对同期抽穗的31005S、W7415S,农垦58S等5个类型不育系的育性进行了鉴定。新育成的中粳型光放系31005S539株不育株率100%,147株套袋自交小穗不育度达99.99%,花粉败育率为99.02%,与晚粳型的原始农垦58S相当。因此初步认为31005S具有育性表达对低温反应不敏感的特点。由于其在短日照季节割蔸再生的自然结实率可达33.12%,表明其育性转换明显。
杨书化李泽炳万经猛靳德明毕春群
关键词:杂交水稻光敏感核不育小穗育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