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明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128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不育
  • 12篇核不育
  • 9篇水稻
  • 8篇育性
  • 8篇光敏核不育
  • 6篇基因
  • 6篇不育性
  • 5篇核不育系
  • 5篇不育系
  • 4篇农垦58S
  • 4篇转育
  • 4篇粳稻
  • 4篇核不育性
  • 2篇等位
  • 2篇等位性
  • 2篇雄性不育
  • 2篇雄性不育性
  • 2篇突变
  • 2篇籼稻
  • 2篇温敏核不育

机构

  • 16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16篇梅明华
  • 9篇李泽炳
  • 3篇靳德明
  • 3篇徐才国
  • 3篇陈亮
  • 2篇杨书化
  • 2篇张启发
  • 2篇谢国生
  • 2篇万经猛
  • 1篇崔红
  • 1篇王风平
  • 1篇陈睦传
  • 1篇雷建勋
  • 1篇沈明山
  • 1篇李子银
  • 1篇罗炬
  • 1篇徐智慧
  • 1篇王伟

传媒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Acta B...
  • 1篇遗传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7
  • 3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与31111S不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1992年
1988~1990年分析了农垦58S及其转育的粳型核不育系31111S分别与3个粳稻品种杂交获得的6个组合F_1、F_2、BF_1及部分F_3家系在武昌自然长光照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各组合正、反交F_1均为可育,正、反交F_2群体呈现一致的育性分离,农垦58S和31111S的不育性皆受核内主基因控制,不表现细胞质效应,其不育类型属孢子体不育;对分离世代群体育性进行适合性检验,农垦58对农垦58S和31111S的不育性的恢复,具有一对显性主效基因的作用,而鄂晚4号和武复粳对其均具有两对显性主效基因的作用;等位性测验表明31111S与农垦58S的光敏核不育基因等位.
梅明华李泽炳雷建勋靳德明
关键词:转育粳稻光敏核不育水稻
籼、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基因等位性的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1990~1991年分析了农垦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相互杂交的F_1、F_2、F_3等植株在武汉自然长光照或遮光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1514S、31111S和33001S的光敏不育基因均来源于农垦58S,相互间还存在着微效修饰基因的差异,但籼型核不育系W6154S和W7415S的不育基因座位可能不相同,W7415S的光敏不育基因来源于农垦58S,W6154S温敏感特性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梅明华李泽炳
关键词:籼稻粳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转育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与核质互作不育系的遗传关系剖析被引量:10
1995年
1991-1992年,分析了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与15个核质互作不育系杂交F_1及部分F_2植株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清楚地表明,有些光敏核不育系能够保持核质互作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有些光(温)敏核不育系则能够恢复或部分恢复;有些光敏核不育系对某一核质互作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对另一核质互作不育系则具恢复能力;并初步推测光(温)敏核不育基因与核质互作不育基因是独立发生的,当核质互作不育系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隐性不育基因一起作用时,能够掩盖光(温)敏不育基因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表达.
梅明华李泽炳
关键词:水稻光敏核不育三系配套
农垦58S光敏不育基因突变位点的确定及pms3区间的进一步作图被引量:33
1999年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 5 8S系由正常晚粳品种农垦 5 8自然突变产生 .以农垦 5 8S与农垦 5 8杂交F2 为材料作RFLP分析 ,确定了原始光敏不育基因突变位点为位于第 1 2染色体上的pms3,即由正常品种农垦 5 8变为光敏不育农垦 5 8S是pms3上基因突变的结果 .还对 (农垦 5 8S× 1 5 1 4)群体做了大量的RAPD和AFLP分析 ,找到并定位了 4个与pms3连锁的标记 ,增加了该区间的分子标记密度 .
梅明华陈亮章志宏李子银张启发徐才国
关键词:光敏核不育水稻基因突变位点农垦58S杂交稻
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研究的育性指标的探讨被引量:4
1994年
继三系杂交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之后,广泛深入地展开了对两系杂交稻光(温)敏核不育性的遗传规律的研究。研究者采用何种育性指标和育性分类方法,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对水稻的育性遗传研究的指标问题进行了探讨。
梅明华
关键词:水稻雄性不育
籼稻光(温)敏核不育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0
1995年
1991~1992年观察分析了以农垦58S转育的籼型两用核不育系W6154S、W7415S和培矮64S分别与南京11号、密阳48、特青2号、培矮64杂交,获得的8个组合F1、F2群体植株及其亲本在武昌(30°30'N)自然长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各组合F1花粉深染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均表现正常可育(或接近可育)。以套袋结实率为主要育性指标分析,除培矮64S与培矮64杂交F2群体呈现可育株与不育株之比符合3∶1的育性分离外,其他7个组合F2群体符合15∶1的育性分离,表明W6154S、W7415S和培矮64S的光(温)敏不育性均可能受两对核内隐性主基因控制,培矮64对培矮64S而言具有一对显性的育性恢复基因,南京11号、密阳48、特青2号相应具有两对显性育性恢复基因。
梅明华罗炬李泽炳
关键词: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籼稻
两用核不育水稻光敏与温敏分类的探讨被引量:6
1997年
采用红光—远红光逆转效应、光温控制及等位性测验等方法,探讨了N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s,W7415s,33001s和31111s的光敏及温敏特性。结果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N58s,31111s和33001s育性诱导过程,红光间断长暗期诱导可条件下,其育度显著降低,远红光能部分逆转红光的诱导效应。W7415s育性受光敏色素的调节,W6154s育性基本不受光敏色素调控。W6154s育性在较高温度(>27.12℃)下表现不育,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可育,诱导完全不育的临界温度在27.12℃以上。W7415s,33001s,31111s和N58s育性主要受光周期调控,温度也存在一定的互作互补效应。参试核不育系N58s,31111s,33001s与W7415s的光敏核不育基因互为等位,但均与W6154s的核不育基因不等位。因此,利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两用核不育水稻的光敏与温敏属性是有效的。
谢国生杨书化李泽炳万经猛梅明华
关键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与正常品种“农垦58”在pmsl区段无育性基因分离被引量:26
1997年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系由正常品种“农垦58”(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自然突变产生。为弄清该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曾用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的300余个RFLP探针对农垦58S和“农垦58”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7个具多态性的探针,其中2个探针RG30和RZ626正好落在第7染色体上以前定位的光敏核不育基因pmsl所在的区段。以这两个标记对农垦58S/“农垦58”组合F_2随机群体140单株进行了RFLP分析,按RFLP基因型分组对育性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标记位点与此群体中引起育性分离的位点无连锁关系。说明由正常“农垦58”变为光敏核不育农垦58S的突变基因不在pmsl区段。
王风平梅明华徐才国张启发
关键词:光敏核不育农垦58
利用分子标记探讨水稻光敏核不育性的遗传机理
梅明华
关键词:RFLP标记光敏核不育性基因定位
HPGMR衍生的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光(温)敏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1993年
1990~1991年观察分析了以 HPGMR(Hubei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Rice)农垦58S 转育的8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及其相互杂交 F_1,以及部分组合 F_2,BC_1F_1在武汉自然长光照下或遮光短日照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籼型光敏核不育系 W7415S、32001S、3403S、T09S、8902S 和8912S 的光敏不育基因座位相同,推论其光敏不育基因均来源于农垦58S,并且相互间存在修饰基因的差异;而温敏型核不育系 W6154S 与光敏型核不育系 W7415S 等的不育基因座位不相同,推测农垦58S 的光敏不育基因可能没有导入 W6154S 中去;温敏型核不育系 W6154S 和温敏型核不育系8801S 的不育基因座位也不相同,这两个温敏核不育系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梅明华李泽炳靳德明
关键词:HPGM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