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
-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心理特点分析:家庭系统观角度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从家庭系统观角度探讨不同性别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和非ODD儿童的心理特点。方法:选取符合DSM-IV中ODD诊断标准的儿童260人(ODD组)及非ODD组269人,应用来自整体水平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来自互动水平的夫妻适应量表、亲子冲突解决方式问卷和来自个体水平的父母情绪控制问卷、儿童情绪控制问卷进行测量。结果:1无论是在整体水平,互动水平还是在个体水平上,与非ODD组相比,ODD组有显著低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P<0.01)、父母婚姻质量(P<0.01),显著高的亲子冲突(P<0.01)和情绪控制异常(P<0.01);2对比不同性别ODD组和非ODD组中发现,ODD分组的主效应(P=0.000)显著,孩子性别的主效应和两者的交互效应均不显著。结论:ODD组与非ODD组相比,在三个水平上都显著较差;比较不同性别ODD组和非ODD组儿童,这种差异更多的是ODD与否的差异,而非性别差异。
- 李泽蔺秀云刘杨李俊红何杰曹艳瑛
- 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对其症状的影响——一项质性研究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考察会引发隔代抚养家庭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的家庭教养行为及造成的对立违抗症状表现。方法:应用访谈法对29名符合对立违抗障碍标准的独生儿童、儿童家长和儿童教师进行访谈。结果:从祖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祖父母与父母间的教养行为、父母之间的教养行为这样一个家庭互动方式的角度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祖辈的溺爱,父辈的低父母参与度、过度严苛、简单、粗暴的教养策略,不良的亲子沟通,自身教养行为的不一致,不同养育者(祖辈与父辈、父母)间不一致是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儿童对立违抗障碍的家庭教养行为。结论:在对立违抗儿童的干预中,应加大父辈在儿童教养中的参与度,减少祖父母与父母异辈之间、父母之间的不一致教养行为,还应把祖辈纳入到干预体系中,并为家庭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养技能。
- 刘杨李泽蔺秀云范腾艳
- 关键词:对立违抗障碍互动方式
- 歧视与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自尊在歧视与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中的共同中介作用。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广州、福州三地的386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测查。结果:①受教育程度高的新生代农民工感知到的歧视要低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新生代农民工;②在加入社会支持、自尊两个变量后,歧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系数不再显著(β=-0.05),同时和单独考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时相比,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部分影响效用为自尊所中介。结论:歧视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为歧视→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相比,自尊是更为核心的中介变量。
- 刘杨李泽林丹华
- 关键词:歧视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自尊
- 对立违抗儿童家庭问题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是一种以对权威人物的抗拒、挑衅、公然违抗、敌对等行为为典型特征的儿童破坏性行为障碍。通过对29组被评定为ODD的有隔代抚养独生子女儿童及其家长、教师的访谈分析发现,ODD儿童不仅会对抗家长、教师等权威人物,消极抵制或公然违抗家长、教师的指令,而且容易在同伴交往中被激惹或故意激惹他人,对他人的无意行为反应过度,甚至失去控制打骂他人。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分析访谈内容发现,ODD儿童的症状更多是家庭问题的呈现,而家庭互动方式和家庭关系则是导致症状产生的主要家庭原因。其中,家庭互动方式是直接的浅层次的原因,而家庭关系则是隐藏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家庭互动方式上,ODD儿童的家庭整体水平(如家庭亲密度低、家庭冲突性高)、互动水平(父母对待孩子高要求和控制、溺爱与纵容、教养不一致、情感虐待)和个体水平(父母的自卑与补偿、期待投射)都存在较多问题。在家庭关系上,ODD儿童的家庭存在儿童亲职化、替罪羔羊、跨代联盟、等级结构和多代传递等问题。隔代抚养、独生子女的问题会在具体家庭互动方式和家庭关系中体现出来并影响到ODD儿童的症状。
- 蔺秀云李文琳李泽王中会范腾燕刘杨
- 关键词:家庭关系
- 流动压力与新生代农民工抑郁情绪: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考察应对方式在流动压力与新生代农民工抑郁情绪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广州、福州三地的386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测查。结果:①高流动性的新生代农民工感知到的文化差异压力高于低流动性的新生代农民工;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感知到的文化差异压力高于未婚的新生代农民工。②积极应对方式对流动压力与抑郁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β=-0.15,P<0.05),消极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能有效的削弱流动压力对新生代农民工抑郁情绪的负面影响。
- 刘杨李泽林丹华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