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平

作品数:112 被引量:1,061H指数:19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7篇土壤
  • 23篇水分
  • 18篇玉米
  • 18篇旱区
  • 15篇宁南旱区
  • 13篇性状
  • 13篇旱地
  • 10篇水分利用
  • 10篇秸秆
  • 9篇厌氧
  • 9篇厌氧发酵
  • 9篇水分利用效率
  • 9篇土壤水
  • 9篇土壤水分
  • 9篇利用效率
  • 8篇小麦
  • 7篇牛粪
  • 7篇耕作
  • 6篇玉米秸
  • 6篇玉米秸秆

机构

  • 70篇山西省农业科...
  • 37篇西北农林科技...
  • 25篇固原市农业科...
  • 8篇山西农业大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陕西省循环农...
  • 4篇宁夏大学
  • 4篇宁夏农林科学...
  • 3篇平顶山学院
  • 3篇山西腾达种业...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山西资环科技...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农业农村部农...

作者

  • 111篇李永平
  • 32篇史向远
  • 31篇张晓晨
  • 24篇贾志宽
  • 23篇周静
  • 20篇朱教宁
  • 19篇汤昀
  • 17篇籍增顺
  • 15篇刘世新
  • 15篇王秀红
  • 13篇林琭
  • 13篇张纪涛
  • 10篇赵丽
  • 10篇王保平
  • 9篇田艳
  • 9篇侯贤清
  • 9篇曹冬梅
  • 8篇王创云
  • 8篇韩清芳
  • 8篇闫万丽

传媒

  • 27篇山西农业科学
  • 8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农学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农学会耕...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10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1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太阳能日光温室加热通风系统
一种太阳能日光温室加热通风系统,属于日光温室建造技术领域,它包括外源供热装置和通风装置;所述外源供热装置由太阳能集热器、循环管道、循环泵组成为为通风管道周围的蓄热介质提供热量的闭路循环供热系统,在通风运行状态下,室外空气...
张纪涛马大炜李永平张晓晨
文献传递
宁南山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干层水分动态及草粮轮作恢复效应被引量:38
2008年
以各类作物农田水分为对照,连续两年对宁南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深层土壤水分以及10年生苜蓿地耕翻后轮作不同年份作物农田的水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干层深度与厚度先增加后减小。3年生苜蓿干层深度为720cm,6年生干层最深可达1000cm以下,10年生干层深度为920cm,3—12年生苜蓿地0—700cm土层基本上均属于土壤干层范围。苜蓿地0—800cm土壤湿度随生长年限增加而降低,2004年测定的4、7年生和12年生苜蓿地0—7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30%、5.22%和5.01%;2005年测定的3、6年生和10年生苜蓿地0—800cm土层湿度分别为6.26%、5.60%和5.27%;而800~1000cm土层湿度在一定年限后有恢复趋势。300cm为苜蓿地降水下渗的最大临界深度,300cm以下土壤干层一旦形成,将长期存在,7—12年生苜蓿300~700cm土层湿度仅维持在4.0%左右。苜蓿地和农田的土壤干层厚度与湿度有较大差异,草粮轮作可使苜蓿土壤干层水分基本恢复到农田湿度,而且轮作年份越长,土壤各层次水分恢复效果越好,10年生苜蓿轮作18年后土壤水分基本恢复到农田状态。
刘沛松贾志宽李军任小龙李永平刘世新
关键词:土壤干层草粮轮作
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利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2
2012年
为了探明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栽培中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在宁南旱区进行了春玉米栽培试验。试验设1.35、0.9、0.45和0万kg/hm24个覆盖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覆盖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玉米生育期覆盖量从高到低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CK(无覆盖)高15.47、10.79 mm和6.26 mm(P<0.05)。试验期间,2009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低(为266.1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13.10%、17.37%和5.40%(P<0.05);2010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高(为433.6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3.91%、7.58%(P<0.05)和1.70%。0.9~1.35万kg/hm2覆盖量增产效果明显,4年平均比CK增产14.23%~12.0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64%~8.87%。宁南旱区,0.9万kg/hm2秸秆覆盖量能更好地蓄水保墒,促进农田土壤水分良性循环,且对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
高飞贾志宽韩清芳李永平杨宝平侯贤清路文涛
关键词:宁南旱区秸秆覆盖量土壤水分春玉米
北方农牧区高质量耕作层土壤构建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壤耕作与有机肥施肥方法,具体为北方农牧区高质量耕作层土壤构建方法,解决良种潜力高实际产量低,缺乏耕作制度,有机肥施肥制度的问题。方案:第一年秋收后,施4方羊粪厩肥和25公斤复合肥深耕30‑35cm;第二年4月...
史向远籍增顺李永平周静张晓晨林琭
一种应用于沼气工程的滚筒挤压式固液分离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沼气工程的滚筒挤压式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滚筒分离装置和螺旋挤压装置,所述滚筒分离装置设置有物料进口、初步沼渣出口和滚筒沼液出口;所述螺旋挤压装置包括物料入口、终端沼渣出口和挤压沼液出口,所述物料入口连通...
李永平籍增顺朱教宁武玉良庞震鹏武志敏张晓晨吴建强刘兵郝建强
文献传递
旱地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旱地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穗位高>秃尖长>产量>穗粗>株高>穗长>千粒重>茎粗,表明受密度影响较大的性状因子主要是穗位高和秃尖长,与种植密度与穗位高、秃尖长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的结果一致。密度与产量尽管相关性不显著,但关联度较大,说明合理密植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史向远李永平周静张晓晨籍增顺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农艺性状
育苗钵移栽技术在旱地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针对北方旱作农业区降雨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春旱严重、播种困难,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以秸秆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为载体,以当地主推品种"先玉335"为主要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对秸秆营养钵育苗技术水平下的旱地玉米土壤含...
周静籍增顺李永平史向远张晓晨
关键词:春旱旱地玉米
文献传递
宁南山区旱地苜蓿垄沟集水种植生物群体生长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12
2006年
皆对干旱半干旱旱作农业区降水资源严重短期的黄土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草后,以旱地苜蓿草田生物产量实现高效节水增产为目的,以径流农业原理与生产紧密结合,通过旱作农田采用垄沟微集水节水增产种植技术,选择不同垄沟比种植带型,构件沟垄相间的垄面产流区和沟内带状微集水种植区,使牧草作物在全年生长期对有限降雨量实行时间与空间的有效富集,其产生水分叠加效应,对其草田宏观水分生态循环及其提高抗旱调控能力相应水分参数进行了系统研究。提高草田水分生态系统目标性调控能力,并总结出与之配套垄沟集雨种植带型,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旱地苜蓿对水分的满足率和水分生产效率。
李永平贾志宽刘世新韩青芳常克勤上官周平
关键词:旱作农田退耕还草节水增产
一种植物种植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植物种植装置,尤其是公开了一种植物种植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植物种植架,一种植物种植架,包括至少三层支架和分别放置于支架上的多组植物种植管;每组植物种植管至少包含三个植物种植管,同组的三...
郭爱珍李永平朱教宁张晓晨张纪涛林琭汤昀田艳闫万丽
文献传递
氟乐灵对萱草多倍体的诱导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浸泡和混培2种方法对萱草的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进行多倍体诱导探索。结果表明,2种试材在2种诱导方法下均能够获得多倍体;以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时,多倍体的诱导以氟乐灵浓度0.007%混培处理5 d的效果最好,成活率可达50%,诱导率达到35.74%;以不定芽作为外植体时,萱草多倍体的诱导以氟乐灵浓度0.01%浸泡处理6 h的诱导率最高,可达21.75%,成活率为26.67%。氟乐灵可以取代秋水仙素作为萱草多倍体诱导的有效试剂。
李永平李丽梁峥贾民隆曹冬梅
关键词:萱草氟乐灵多倍体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