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巍

作品数:166 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5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1篇蛋白
  • 60篇细胞
  • 58篇抗体
  • 47篇角蛋白
  • 45篇抗角蛋白
  • 30篇抗角蛋白自身...
  • 24篇皮肤
  • 17篇免疫
  • 17篇基因
  • 15篇小鼠
  • 14篇天然抗角蛋白...
  • 12篇银屑
  • 12篇银屑病
  • 12篇天然自身抗体
  • 11篇蛋白抗体
  • 11篇抗角蛋白抗体
  • 10篇念珠
  • 10篇念珠菌
  • 10篇皮炎
  • 9篇体外

机构

  • 1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62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武警陕西总队...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武警北京总队...

作者

  • 165篇李巍
  • 109篇刘玉峰
  • 38篇李承新
  • 34篇王刚
  • 25篇付萌
  • 21篇高天文
  • 15篇邢影
  • 13篇安金刚
  • 13篇夏汝山
  • 12篇赵小东
  • 12篇韩骅
  • 11篇高继鑫
  • 9篇李妍
  • 8篇万业宏
  • 8篇田蓉
  • 7篇党育平
  • 7篇王雷
  • 7篇卢宁
  • 7篇付萌
  • 7篇杨亚丽

传媒

  • 16篇中华皮肤科杂...
  • 15篇中国皮肤性病...
  • 1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1篇细胞与分子免...
  • 7篇中国美容医学
  • 6篇心脏杂志
  • 5篇2006中国...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4篇国际皮肤性病...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第六次全国中...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2002中国...
  • 3篇第10届全国...
  • 3篇中华医学会2...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国外医学(免...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国外医学(皮...

年份

  • 4篇2018
  • 6篇2017
  • 13篇2016
  • 4篇2015
  • 12篇2014
  • 10篇2013
  • 1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2篇2007
  • 19篇2006
  • 16篇2005
  • 7篇2004
  • 9篇2003
  • 14篇2002
  • 8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5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cε-CD100融合蛋白靶向肥大细胞对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张晨陈利华李巍
特异性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对14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观察口服特异性转移因子胶囊(特转组)治疗6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中医中药治疗组和维胺酯(三蕊胶囊)治疗组进行比较。特转组治疗后2、4、6周的有效率分别为51.5%、75.8%和87.9%,与维胺酯治疗组和中医中药治疗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而特转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特异性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疗效高、安全性好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王刚李巍王雷刘玉峰
关键词:特异性转移因子银屑病寻常型银屑病转移因子胶囊治疗组中医中药
2178例过敏相关性皮肤病体外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与分析
李慧李巍
天然自身抗体的功能及产生机制研究
2008年
随着现代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天然免疫和自身免疫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更新。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身抗体在正常机体内的广泛存在已是事实,克隆选择学说所阐述的自身免疫耐受的机制及“自身抗体有害”的观点面临着新的挑战。天然自身抗体(natural autoantibodies,NAA)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刘玉峰李巍
关键词:天然自身抗体自身免疫耐受天然免疫机体内
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 观察川芎嗪 (TMP)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 ;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 ;Takahashi法测定酪氨酸酶含量 ;用透射电镜观察黑素小体的生成。结果 川芎嗪对黑素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能使细胞数明显减少 (P <0 .0 5 ) ,并能使黑素合成显著下降 (P <0 .0 1) ,使酪氨酸酶活性逐渐减弱 (P <0 .0 1) ;透射电镜观察显示 ,加川芎嗪后黑素小体明显减少。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 。
郭树忠张琳西王臻李巍
关键词:川芎嗪黑素细胞中药色素性疾病皮肤病
2036例过敏相关疾病体外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分析过敏相关疾病体外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的阳性检出率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门诊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IgE,用自制调查问卷分析阳性sIgE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对2 178例受试者(特应性皮炎163例,湿疹268例,荨麻疹1 522例,过敏性鼻炎61例,过敏性哮喘22例,健康者142例)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特应性皮炎患者sIgE≥2级和≥3级的阳性率分别为54.60%和38.04%,显著高于湿疹(35.07%和20.15%)和荨麻疹(36.47%和19.05%)(P< 0.001);特应性皮炎过敏原sIgE3级和≥4级时与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较高(61.11%和83.05%),显著高于湿疹(9.61%和14.63%)和荨麻疹(7.36%和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特应性皮炎患者常见的过敏原为尘螨(15.95%)、艾蒿(11.04%)、猫毛(7.36%)、蛋清(6.14%)、屋尘(5.52%).结论 过敏原sIgE检测在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湿疹和荨麻疹.
李慧冯海瑕俞先水王璐刘玉峰李巍
关键词:皮肤病学免疫球蛋白E变应原
正常人IgG类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反应特性分析
2005年
目的:分析纯化前后正常人血清IgG类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角蛋白的反应型式,探讨血清非IgG成分对自身AKautoAbs结合特性的影响。方法:用间接ELISA检测正常人血清IgG类AKautoAbs纯化前后的滴度,Westernblot检测全血清和纯化IgG对自身角蛋白的反应特征。结果:纯化前不同个体血清中IgG类AKautoAb的滴度差异很大,反应型式高度异质;纯化后IgG的AKautoAb滴度较纯化前明显升高。Westernblot分析显示纯化后的IgG类AKautoAb识别的角蛋白成分条带增加,反应性增强,且个体之间的反应型式趋于一致。结论:血清中IgG类AKautoAbs的反应型式受一些非IgG成分不同程度的影响;个体之间高度一致的反应型式提示产生IgG类AKautoAbs的B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受正常机体一组自身抗原(角蛋白)的选择,而与机体接触的外来抗原无关。
党育平李巍李承新夏汝山孙林潮刘玉峰
关键词:角蛋白自身抗体
凋亡细胞诱发自身免疫:天然IgM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凋亡细胞作为自身抗原的重要来源,是启动SLE发病和使SLE加重的重要因素;凋亡细胞能否被有效清除是决定其是否诱发自身免疫的关键。研究凋亡细胞清除过程中的调控因素,已经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我们在以往研究中成功用未免疫...
付萌李巍李承新王刚安金刚王雷史东梅高天文刘玉峰
文献传递
基因工程抗角蛋白抗体在正常皮肤和几种表皮增生性皮肤病皮损中的反应定位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索一株基因工程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在正常皮肤及几种表皮增生性皮肤病皮损中的反应定位。方法 利用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到的特异表达抗角蛋白Fab片段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IPTG诱导表达出Fab抗体 ,纯化鉴定后用此抗体对正常皮肤及银屑病、鳞癌、基底细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皮损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正常皮肤表皮呈阴性染色 ,毛囊呈阳性染色 ,银屑病、鳞癌、基底细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均呈现明显的阳性着色 ,其中银屑病皮损基底细胞层为强阳性。所有细胞染色部位均位于胞质 ,胞核未见着色 ,真皮为阴性。结论 该株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主要与表皮组织结合 ,对银屑病等表皮增生性皮肤病的损害具有较高特异性。
卢宁王刚刘玉峰李巍张海龙赵小东夏汝山
关键词:基因工程抗角蛋白抗体正常皮肤银屑病脂溢性角化病
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5G5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2年
目的 研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 5G 5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乙烯雌酚有引起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小鼠尾部表皮天然缺乏颗粒层 ,这两种特征与银屑病病理类似。不同组别的小鼠 ,以单抗 5G 5注射 ,观察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结果 单抗 5G 5有较好的降低嗜银蛋白含量和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 ,以及促使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作用。结论 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 5G
马玉宏付萌夏汝山李巍刘玉峰
关键词:银屑病角蛋白单克隆抗体角质形成细胞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