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天祥

作品数:32 被引量:48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粮食安全
  • 6篇农产
  • 6篇农产品
  • 3篇增产
  • 3篇农产品贸易
  • 3篇农民
  • 3篇竞争力
  • 3篇关税
  • 3篇产品贸易
  • 3篇大豆
  • 2篇升值
  • 2篇农业
  • 2篇外资
  • 2篇外资进入
  • 2篇网络
  • 2篇粮食增产
  • 2篇刘易斯转折
  • 2篇刘易斯转折点
  • 2篇民工
  • 2篇民工荒

机构

  • 30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30篇李天祥
  • 18篇朱晶
  • 2篇林大燕
  • 2篇张晨
  • 2篇李琳
  • 2篇钟钰
  • 2篇曹芹
  • 2篇曹历娟
  • 2篇张腾飞
  • 1篇陈东平
  • 1篇钟甫宁
  • 1篇易福金
  • 1篇于之倩
  • 1篇应瑞瑶
  • 1篇滕瑜
  • 1篇朱珏
  • 1篇马磊
  • 1篇林珑

传媒

  • 5篇农业经济问题
  • 3篇世界农业
  • 2篇中国农村经济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中国农村科技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温州农业科技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被引量:95
2021年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交汇之际,全球粮食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这不仅会对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保障与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本文聚焦分析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领域双循环的战略定位和相互关系,并在研判国家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内外部主要风险点和压力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发展格局下,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在于畅通粮食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该进就得进"和"该保必须保"双目标的协调统一,推动双循环"内外统筹,协调互促"。围绕粮食安全领域连通国际循环中的可能"断点"、治理国内循环中的内在"压力点"、抵御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潜在"冲击点",增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定力可着重从五个方面发力:一要转型粮食安全保障既有思维,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动力;二要筑牢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能力基础,激发国内循环运行活力;三要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外部粮源供应体系,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四要升级既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化解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冲击压力;五要健全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同治理能力。
朱晶臧星月李天祥
关键词:粮食安全全球治理
迁移成本、工资上升与刘易斯转折点——一个对“刘易斯转折点”分析框架的再探讨被引量:21
2011年
本文从引起劳动供给条件变化的迁移成本角度对刘易斯转折点与工资上涨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认为,具有刘易斯转折点意义的工资上升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必须是劳动力市场供求作用的结果,任何非劳动力供求因素变化本身导致的工资上涨都不代表转折点的到来;(2)必须是劳动力转移的结果,任何与劳动力转移无关的因素导致的工资上涨都不能作为判断转折点出现的标志。由迁移成本上升导致的"补偿工资上升"与具有刘易斯转折点意义的"工资上升"并不具有同样的性质。因此,在进行工资上涨与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的分析时,需要将这些引起迁移成本变化而与劳动力转移无关的因素加以分离,否则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有偏的。
朱晶李天祥李琳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民工荒刘易斯转折点
近十年来中国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对水土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9
2014年
2004-2013年中国粮食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成为促进粮食持续增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不同粮食作物单位产量的耗水和耗地程度不同,在推动粮食总产增长的同时,这种结构调整也会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水土资源消耗。本文系统测算了粮食"十连增"对我国水土资源利用的影响,并重点讨论了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过去十年来,结构调整共为我国粮食生产节省了10 150万亩的播种面积和310.6亿m3的水资源消耗。分区域来看,结构调整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发挥了较好的"节地又节水"作用,但在东南地区则体现为"节地但耗水"。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北方高产但单位质量耗水量相对较低的玉米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比例的持续扩大,除推动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以外,也一定程度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的负担。但尽管如此,粮食"十连增"总体上仍进一步加剧了全国水土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未来水土资源的刚性约束,使得我国粮食增产的压力持续扩大,且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成本;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深入则会加剧不同粮食作物间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市场贸易环境变化及国内外粮价相互传导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此,今后依靠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且发挥节地节水作用的空间将会十分有限。综合来看,为实现中国粮食总量安全与结构平衡,一方面应当立足国内生产,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挖掘低产粮食作物的单产潜力;另一方面也应考虑适度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与平衡国内农产品供需,以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李天祥朱晶
关键词:粮食增产水土资源资源消耗粮食安全
“一带”背景下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波动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2003—2014年中国对中亚五国HS6位目农产品出口数据,将二元边际与贸易持续时间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波动问题。研究发现:首先,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较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源自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部分。其次,出口持续时间较短是导致出口增长波动的主要原因,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持续时间均值和中位值仅为5年和3年左右。最后,提高出口持续时间或降低出口产品退出风险率,会在降低出口增长波动的同时实现增长层次的提高;若仅推动每一产品的出口数量的增加,那么虽然使出口层次提高,却会带来更加剧烈的波动。因此相比对集约边际或扩展边际的单方面强调,政府更应注重推动出口风险率的下降,在此基础上保障出口风险率的平稳,这将是未来推动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长期稳定增长的政策方向。
朱晶徐志远李天祥
关键词: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
“参与式发展”研究综述被引量:15
2010年
自上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参与式发展方式开始成为发展领域中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方式。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克服了传统发展项目脱离实际需求、本末倒置、事倍功半的弊病,而且还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延续性和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引入中国后更是被广泛运用到各种发展项目中。为使参与真正落到实处,不仅需要发展项目的参与者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而且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多重角度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
张晨李天祥曹芹
保障粮食安全重在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2023年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项内容,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并且特别强调,要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农民种粮能挣钱,国家粮食就安全”。亿万农民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最终微观决策主体,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收益有合理保障。
李天祥
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
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历程、问题挑战与政策选择被引量:92
2018年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市场的融合程度显著增强。农产品贸易在调剂余缺、保障供给、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国内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功能仍在逐步增强。与此同时,过去40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农产品贸易的品种结构持续优化,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化,贸易逆差日趋常态化,大宗农产品呈现全面净进口的格局。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变化主要受到国内外贸易环境、本国农产品供求形势及农业生产成本和汇率变化等因素变动的影响。同时,现阶段我国传统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下滑、大宗农产品大量进口已经对国家粮食安全、国内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农业就业和农民收入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对如何适应国际规则、应对国际争端压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选择更加合理的进出口贸易策略,制定更为有效的农业国内支持与贸易政策,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今后中国农业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的发展趋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朱晶李天祥林大燕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粮食安全国际竞争力贸易政策
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成本研究——基于异质性视角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在中国新时期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本文以Novy(2011)的模型为基础,从产品层面出发,首先估计72种产品的替代弹性,然后用其测算2000~201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农产品贸易成本,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双边贸易成本变动的诸多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农产品贸易成本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各产品贸易成本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该变化趋势;其中,我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农产品贸易成本较低,与柬埔寨、老挝、缅甸农产品贸易成本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铁路密度等基础设施情况、两国共边界与贸易成本负相关,关税水平、非关税壁垒、两国地理距离与贸易成本正相关,是否是WTO成员与贸易成本无关。
殷磊磊朱晶李天祥
关键词:贸易成本农产品
2000—2019年全球猪肉贸易格局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复杂贸易网络分析视角被引量:17
2021年
基于2000—2019年全球猪肉贸易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全球猪肉贸易网络格局演变及中国猪肉贸易网络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扩大猪肉进口的潜在贸易伙伴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过去近20年来,全球猪肉贸易网络核心国相对固定,猪肉贸易网络呈"碎片化"特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猪肉进口国,且进口呈现北美、西欧、南美"三足鼎立"的来源格局。未来中国扩大猪肉进口,潜在的贸易伙伴可选范围比较广泛。一方面可以继续巩固和深化同德国、西班牙、美国、巴西等传统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拓展朋友圈,增加从意大利、比利时等其他出口国及泰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的进口,以打造更加多元高效的猪肉进口网络。
李天祥刘星宇王容博朱晶
关键词:猪肉贸易复杂网络粮食安全
禽流感防控的参与式研究实践——以南京市浦口区石桥镇、宁波市宁海县力洋镇为例
2010年
本文基于参与式发展视角,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方法,通过调查农村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的防治现状及农户在防疫中的参与程度,了解目前农村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农户饲养方式落后、防疫意识不强、参与程度低下等问题,只有努力创造民主参与的条件,充分赋权给农户,增强农户能力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到防疫实践中来,才能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农村动物疫病防疫体系。
李天祥张晨曹芹
关键词:参与式发展禽流感防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