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占军

作品数:46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多层螺旋CT
  • 7篇X线
  • 7篇成像
  • 6篇体层摄影
  • 6篇体层摄影术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5篇血管
  • 5篇结核
  • 5篇CT
  • 4篇动脉
  • 4篇螺旋CT
  • 4篇肺癌
  • 4篇CT征象
  • 3篇断层摄影
  • 3篇断层摄影术
  • 3篇造影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性
  • 3篇结肠

机构

  • 43篇中山大学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市胸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肇庆市第二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奥胡斯大学
  • 1篇澳门镜湖医院

作者

  • 44篇李占军
  • 16篇柳学国
  • 14篇谈高
  • 10篇周智洋
  • 9篇王颖
  • 9篇李坤炜
  • 6篇秦培鑫
  • 6篇张翠运
  • 5篇陈凯
  • 5篇洪国斌
  • 4篇梁明柱
  • 4篇邱建平
  • 4篇张晋昕
  • 3篇王馨华
  • 3篇章作铨
  • 3篇何艳丽
  • 3篇邹学农
  • 3篇吴一晓
  • 3篇游云华
  • 3篇王坚

传媒

  • 3篇现代医用影像...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医药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新知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1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多层螺旋CT具有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及各向同性的成像功能,在血管成像上有很多优势。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评价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以肝移植受者肝脏血管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于2003-10/2006-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完成。对象:选择拟行原位肝移植患者27例,年龄31-67岁,男17例,女10例。方法:轴位螺旋扫描范围为膈顶上方2cm至双肾下极以下。电压120kV,动脉期准直0.75mm,平扫、门脉期、肝静脉期准直1.5cm;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注射速度为3mL/s,三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0-25s,50-55s,75-80s。重建增强的薄层图像序列,动脉期层厚1mm,间隔0.7mm;门脉期、肝静脉期层厚2mm,间隔1mm。将图像序列传入后处理工作站,以MIP、VR等方式显示腹腔干系、门脉系、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的三维结构。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前后患者血管三维结构。结果:移植前所有患者腹腔干系均得到良好显示,21例肝动脉走形正常,6例患者肝动脉变异,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2例,门脉多发血栓1例,因不适宜手术此3例未进行肝移植。24例患者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结构显示清楚,肝右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先汇合后再注入下腔静脉18例,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6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2例。17例肝移植后CT血管成像发现肝动脉吻合口部狭窄2例,门脉高压侧支迂曲缓解10例,另7例患者因检查费用问题选择B超检查。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肝移植患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对适宜手术的病例筛选、指导手术方案及移植后血管结构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李占军周智洋章作铨邱建平谢学斌邹学农
关键词:肝移植X射线计算机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平扫对成人正常阑尾的显示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平扫对成人正常阑尾的显示率及影像表现。方法随机选择243例行16CT腰椎检查的既往无急慢性阑尾炎史及阑尾切除史的患者,薄层图像连续观察并辅以冠状位、矢状位和斜位重组。记录阑尾的显示率、壁厚、直径、有无结石、阑尾基底位置及尖端位置。结果243例中,显示正常阑尾217例(89.3%)。阑尾平均直径(6.5±1.5)mm;阑尾平均壁厚(2.8±0.96)mm。阑尾结石24例(9.9%)。216例可以同时分辨回盲瓣及阑尾结构,阑尾基底位于回盲瓣尾侧201例(93.0%),头侧5例(2.3%),同样高度10例(4.6%);位于回盲瓣后方195例(90.3%),前方9例(4.2%),外侧12例(5.6%)。217例显示阑尾尖端位置,其中髂窝位69例(31.8%),盆腔位49例(22.6%),结盲肠内侧位57例(26.3%),结盲肠后35例(16.1%),盲肠外5例(2.3%),盲肠前2例(0.9%)。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后薄层图像连续观察,辅以多平面图像重组,89.3%的成人可以识别并显示阑尾全程结构。
李坤炜李占军柳学国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平扫阑尾
结肠癌肝转移的螺旋CT特征及临床价值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术前检出与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 螺旋CT扫描对 10 0例肝转移病例进行术前分期 ,层厚 5mm ,重建间隔 5mm ;以 2 .0~ 3 .0ml/s速率静脉注入 10 0ml含碘造影剂后 60~ 70s后开始扫描。螺旋CT征象与手术及病理所见按病灶逐一对照。结果 触诊与病理学检查揭示了 184个肝转移灶 ,螺旋CT扫描正确预测了其中的 15 6个 ,总体检出率 84.8% ,阳性预测值 96.0 % ,假阳性率 3 .8% ( 7/ 184)。在 72例患者的 76例次手术中 ,71例次为可治愈切除 ,可切除率为 93 .4% ( 71/ 76)。病例五年生存率为 5 4.2 %。结论 螺旋CT扫描应被看作是结肠癌肝转移的标准或最佳术前检出方法。
谈高柳学国李占军张晋昕王颖熊大蒂张翠运关小东何艳丽
关键词:结肠癌肝转移螺旋CT可切除性
小肺癌螺旋CT普查漏/误诊-附十例CT征象分析
本文回顾性判读近年我科在大型团检中初次胸部SCT普查漏/误诊的小肺癌的CT征象及其进展,以期提高小肺癌检测的诊断水平。
谈高柳学国李占军王颖
关键词:小肺癌漏误诊分析CT征象
文献传递
常规胸部CT扫描中冠状动脉钙化的检出率
2003年
目的 明确常规胸部CT所检测到的冠状动脉钙化(CAC)与年龄、性别相关检出率。资料与方法 用常规胸部CT扫描,在2200例男、女性受检者中,检测到485例(22.45%)钙化者;并将常规胸部CT检测率与最敏感的电子束CT(EBCT)检测钙化的检出率相比较。结果 常规胸部CT检测出钙化低于EBCT,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与EBCT检测结果相似。结论 常规胸部CT检查可获得提示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信息。
谈高洪国斌张庆文张晋昕柳学国李占军包耀德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CT扫描
CT脑血管成像中减影去骨技术的评价
2009年
目的比较减影去骨成像技术与手动去骨成像技术在脑CT血管成像中的差异,寻求诊断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最好方式。方法60位患者行脑CT血管成像,患者在平扫、增强时保持头部固定不动。通过增强图像、平扫图像同层自动减影获得血管图像;用手动方法处理增强的原始图像也获得血管图像。两位高年资医师通过盲法比较两种方法处理血管的清晰锐利度,脑血管根据大小分1~5级。结果减影去骨成像技术处理1~3级血管的效果更优(χ2=64.6,P<0.0001),4~5级血管无差异;减影图像显示颅底血管狭窄及动脉瘤更好。结论CT减影技术显示脑血管的效果比手动去骨技术更好,更加适宜颅底血管疾病的诊断。
陈凯李占军梁明柱孙福洲秦培鑫柳学国
关键词:血管CT成像
多层螺旋CT 3D技术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表面遮盖(SSD)和多平面重组(MPR)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肩胛骨折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MPR和SSD重建成像,回顾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并与DR片进行比较。结果:45例患者中MPR发现骨折52处,合并肩关节脱位6例,其中DR漏诊骨折5处,CT常规轴位图像漏诊骨折3处,SSD重建漏诊骨折3处。MPR能良好显示微小骨折,SSD在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及移位方面较好,SSD和MPR结合使用能清晰、全面地显示肩胛骨骨折的部位和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的SSD和MPR成像技术,对肩胛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方案制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李占军周智洋陈少明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
医院医学工程人员专业技术分工的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保障工作需要众多医学工程人员的共同参与和执行,合理地对医学工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分工和管理可有效地实现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质量控制、技术和功能开发等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技术分工,考虑的不仅仅局限于医疗设备对象这单一依据,而是结合整体工程人员的情况,依据人的知识背景、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划分,形成组织结构严密、技术相互弥补、个人性格相得益彰的综合体,有效解放医院医学工程人员的生产力,顺应现代医院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吴一晓李占军谢志南郑东古富强
关键词:医学工程人员
家猪体外胰蛋白酶消化关节软骨:7.0TMR T1ρ加权成像与量化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背景:T1ρ驰豫时间是探测软骨生化改变的最具吸引力的新的磁共振参数。早期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蛋白多糖的丢失以及胶原的轻微改变。目的:应用T1ρ成像技术与弛豫时间图量化分析方法,评价体外胰蛋白酶消化与未消化家猪髌骨软骨T1ρ驰豫时间的改变。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观察,于2007-02/2008-01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医院骨科与磁共振研究中心完成。材料:丹麦雌性长白猪10头,左右侧髌骨共20个。方法:选择10头家猪,取右侧髌骨10个为对照组,浸泡于PBS中4h后取出。取左侧髌骨10个为消化组,浸泡于含有胰蛋白酶的PBS溶液中,4h后取出。利用7.0T磁共振机,分别采用自旋锁定自动补偿脉冲簇的三维SE序列进行扫描,获得关节软骨的T1ρ加权图像。重构T1ρ弛豫时间图,测定关节软骨T1ρ值。取两组髌骨软骨标本行番红O/固绿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T1ρ弛豫时间图量化分析结果。②两组软骨标本组织学结果。结果:经酶诱导消化的体外家猪髌骨关节软骨T1ρ加权图像成像清晰,呈分层状表现,对比度好,无异常伪影。大体观察两组关节软骨T1ρ加权图像,见局部的信号异常改变。重构T1ρ弛豫时间图并量化测定分析显示,消化组软骨表层T1ρ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全层、深层与钙化层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胰蛋白酶诱导消化可引起退变软骨T1ρ驰豫时间改变,特别是在软骨的表层变化明显,提示T1ρ驰豫时间是较敏感、特异性的检测指标,可进一步应用于关节软骨退变的早期诊断。
周智洋单鸿李占军邹学农Steffen Ringgaard邹立津李海声Hans Stodkilde-JorgensenCody Bünger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双能CT单能谱成像加软组织算法改善口腔金属植入物周围软组织评价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双能CT 单能谱成像加上软组织算法在减轻口腔金属植入物伪影,观察植入物周围软组织病变的初步研究.方法:30 例具有口腔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均采用双能扫描(其中平扫16 例,增强14 例;伪影程度轻者10 例,中等者...
陈晓君秦培鑫梁明柱方义杰李占军柳学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