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兰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树突
  • 4篇树突状
  • 4篇细胞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免疫
  • 3篇结核
  • 3篇结核病
  • 3篇RNA干扰
  • 3篇DC-SIG...
  • 2篇细胞成熟
  • 2篇慢病毒
  • 1篇毒力
  • 1篇信号
  • 1篇信号恢复
  • 1篇预后
  • 1篇预后评估
  • 1篇源性
  • 1篇人树突状细胞
  • 1篇社区获得性
  • 1篇社区获得性肺...

机构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郭述良
  • 7篇李兰
  • 4篇邬亭亭
  • 4篇王建军
  • 2篇罗永艾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anLAM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下游免疫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成分带甘露聚糖帽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mannose-capped lipoarabinomannan,ManLAM)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成熟及下游免疫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DCs生长,培养至第五天换液加细胞因子,第六天分三组,按实验设计加ManLAM和LPS。第七天收集细胞送流式检测DC-SIGN、HLA-DR、CD86、CD83表达水平;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IL-10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诱导CD4+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DCs与初始CD4+CD45RA+T细胞共培养48小时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结果:(1)ManLAM组DCs表达CD86、CD83等成熟标志物较成熟DCs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anLAM组DCs培养上清液中IL-10水平较成熟组升高,IL-12水平较成熟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nLAM组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刺激初始CD4+CD45RA+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能力较成熟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nLAM干扰DCs成熟,下调DC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激活初始CD4+CD45RA+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能力。
王建军郭述良李兰邬亭亭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结核病DC-SIGN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2
2010年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患者年龄超过65岁的CAP,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估计,美国≥65岁的成人中每年有915900人发生CAP。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脏器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多,导致CAP发病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也高。因此及时地诊断,有效、合理、安全地治疗老年CAP,对于改善老年人的预后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就近年老年CAP方面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郭述良李兰
关键词: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PNEUMONIA老年人健康CAP免疫力下降患者年龄
下调DC-SIGN-ManLAM结合信号恢复树突状细胞活化初始T细胞的能力
2010年
目的探讨利用RNAi下调DC-SIGN与ManLAM结合信号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初始T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筛选出的人DC-SIGN分子RNAi有效靶点,构建并包装产生慢病毒表达载体。实验分为:干扰组、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利用慢病毒表达载体下调DCs表面DC-SIGN分子水平,流式细胞仪、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DCs DC-SIGN分子水平变化,在LPS存在下,与ManLAM共培养1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成熟标志物,ELISA方法检测DCs刺激CD4+CD45RA+初始T细胞向Th1分化能力,以了解下调DC-SIGN与ManLAM结合信号对DCs活化初始T细胞的能力的影响。结果①包装慢病毒产生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109TU/ml。②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组DCs表面DC-SIGN分子表达水平较其余2组显著降低(F=14.19,P<0.05),RT-PCR检测干扰组DC-SIGN目的条带灰度值/内参灰度值(0.252 5±0.139 6)与空白对照组(0.572 2±0.190 9)及空载体组(0.548 7±0.119 3)相比灰度值显著下降(F=8.142,P<0.05),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组DCs内DC-SIGN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F=51.376,P<0.05)。③干扰组DCs的成熟标志物CD86(F=15.59,P=0.004)、CD83(F=18.03,P=0.003)、HLA-DR(F=7.684,P=0.022)水平较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④DCs与初始T细胞共培养,干扰组分泌IFN-γ(F=18.434,P=0.003)、IL-2(F=31.08,P=0.001)水平较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利用RNAi慢病毒载体下调DCs表面DC-SIGN水平,减弱DC-SIGN与ManLAM结合信号,能够恢复DCs的成熟受阻,最终使得DCs活化初始T细胞的能力恢复。
李兰郭述良王建军邬亭亭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DC-SIGNRNA干扰
结核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MTB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菌,其侵入机体后,体内吞噬细胞聚集到感染部位,吞噬MTB,提呈抗原,活化初始T淋巴细胞,...
李兰郭述良罗永艾
文献传递
RNA干扰DC-SIGN表达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功能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pecific ICAM-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分子表达及干扰后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GM-CSF和IL-4刺激诱导DCs。培养第4天分3组: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按实验设计加入病毒共孵育12h后换液,继续培养60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及荧光强度,培养第6天加LPS刺激成熟。第7天收集细胞用RT-PCR检测DC-SIG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Cs总DC-SIGN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DC-SIGN水平,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对CD4+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①荧光显微镜显示感染复数(MOI)为20时,DCs感染病毒的效率达85%。②RT-PCR证实RNA干扰后DC-SIGN mRNA表达水平(0.2525±0.1396)显著低于另2组(0.5722±0.1909、0.5487±0.1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42,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组DCs内总DC-SIGN水平(0.3237±0.0570)显著低于另2组(0.590±0.014、0.578±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76,P<0.05)。④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组DCs表面表达DC-SIGN水平[(43.10±10.12)%]显著低于另2组[(73.05±8.11)%、(74.4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9,P<0.05)。⑤各组间成熟标志物HLA-DR及CD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ELISA结果显示各组DCs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各组DCs诱导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能有效抑制DCs表面DC-SIGN分子表达,抑制DC-SIGN表达对DCs成熟度及DCs功能无影响。
王建军郭述良李兰邬亭亭
关键词:慢病毒属RNA干扰细胞黏附分子
结核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结核病的发生是MTB毒力与人体免疫力相互斗争的结果,其机制十分复杂。MTB通过进化获得一系列毒力成分,又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宿主免疫应答,逃逸免疫监视,导致结核病的发生。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为结核病的防治及预后评估开辟了新的方向。本文对近年结核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李兰郭述良罗永艾
关键词:结核病宿主免疫应答免疫监视预后评估MTB毒力
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外源性筛选与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慢病毒载体是一个能够在原代培养的人树突状细胞中进行RNA干扰的有效工具,但目前国内对RNA干扰技术应用于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的研究却少有报道。目的:拟构建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为调控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表达水平提供有利的工具。方法:根据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基因的mRNA序列选择4条靶序列,设计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Age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的pGCSIL-GFP载体连接产生DC-SIGN慢病毒载体,采用PCR及测序鉴定,应用Westernblot技术外源性筛选干扰效率高的有效靶序列。用慢病毒包装系统pGCSIL-GFP、pHelper1.0和pHelper2.0共转染包装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以系列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与结论: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核苷酸链序列插入正确,外源性筛选确定两条干扰效率高的有效靶序列。利用筛选确定的有效靶序列,包装产生慢病毒,其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109TU/mL。证实实验成功构建了DC-SIGN基因慢病毒载体。
李兰郭述良王建军邬亭亭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RNA干扰树突状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