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守荣

作品数:96 被引量:24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理学
  • 9篇生物学
  • 6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2篇配合物
  • 17篇大环
  • 14篇氨基
  • 12篇配位
  • 12篇二氧四胺
  • 10篇配体
  • 10篇热力学
  • 10篇离子
  • 10篇
  • 9篇金属
  • 9篇菲罗啉
  • 9篇Α-氨基酸
  • 8篇动力学
  • 8篇二氧四胺大环
  • 7篇自由能
  • 7篇咪唑
  • 7篇羟基
  • 7篇金属配合物
  • 6篇直线自由能关...
  • 6篇水解酶

机构

  • 66篇南开大学
  • 22篇上海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沈阳药科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3篇新乡医学院
  • 2篇内蒙古民族师...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济宁师范专科...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95篇朱守荣
  • 60篇林华宽
  • 47篇陈荣悌
  • 11篇周志芬
  • 11篇孙宏伟
  • 9篇苏循成
  • 9篇汪中明
  • 9篇寇福平
  • 9篇邢菲菲
  • 8篇郭延河
  • 8篇刘天府
  • 7篇朱志昂
  • 7篇延玺
  • 6篇罗勤慧
  • 5篇房芳
  • 5篇贤景春
  • 5篇盖庆春
  • 5篇林美荣
  • 4篇李风华
  • 4篇贾东方

传媒

  • 14篇无机化学学报
  • 1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0篇化学学报
  • 6篇中国药物化学...
  • 5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江西科学
  • 3篇第七届全国配...
  • 2篇天津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合成化学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大学化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第四届全国配...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2篇2001
  • 13篇2000
  • 5篇1999
  • 10篇1998
  • 7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灵敏度变色材料取代苯乙酮基紫精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代苯乙酮基紫精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该衍生物的结构为:<Image file="DEST_PATH_IMAGE002.GIF" he="30" imgContent="undefined" imgForma...
施玮朱守荣邢菲菲
文献传递
紫精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溶液中电子传递性质研究
紫精化合物,也被称为N,N’-二取代-4,4’-联吡啶阳离子盐,常见的如甲基紫精被广泛用作农业除草剂,对某些绿叶植物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3]。紫精化合物存在特征的两步还原态形式,且具有独特的缺电子性,由此完成氧化...
施玮朱守荣邢菲菲
关键词:紫精电致变色电子传递
文献传递
大环钴配合物与氨基酸类物质的轴向配位取代反应热力学性质研究
2000年
采用高氯酸双氯 (5 ,7,7,12 ,14,14 六甲基 1,4,8,11 四氮杂环十四烷 )钴 (Ⅲ ) ,模拟维生素B12 的性质 ,用光谱的方法研究了它与五种氨基酸轴向配位取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探讨了氨基酸类物质的空间位阻对轴向配位取代反应的影响 ,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处理 ,得到了轴配取代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常数 ,并利用温度系数法测定了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函数ΔrH0 m 和ΔrS0 m.在实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维生素B12 可能具有转运小分子氨基酸到肝脏 ,供其合成肝内蛋白的功能 ,如果这一过程受阻 。
延玺刘向荣朱文祥王国清朱守荣林华宽朱志昂陈荣悌
关键词:氨基酸配合物热力学
三(2-苯并咪唑甲基)胺-锌(Ⅱ)配合物模拟水解酶催化酯类水解研究被引量:8
1997年
研究了三(2-苯并咪唑甲基)胺-锌(II)配合物作为水解酶模拟物催化乙酸对硝基苯酯(NA)水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催化水解速率对NA及配合物浓度呈一级反应.水解速率遵循速率方程v=(kcat[Zn]+kOH[OH-]+k0)[NA].在298K,I=0.10mol/LKNO3,0.02mol/LTris,40%CH3CN水溶液中,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cat和kOH分别为0.12、1.45mol-1·L·S-1,k0为NA溶剂解的速率常数,其值为3.70×10-6s-1.与10%CH3CN溶液中的k0值相比,40%CH3CN水溶液中的k0值明显降低.本研究表明三(2-苯并咪唑甲基)胺-锌(II)配合物能有效地催化NA的水解.配合物对NA水解的催化作用受酸碱平衡控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催化反应的机理.
陈万东朱守荣林华宽林春晨林美荣陈荣悌
关键词:水解酶锌配合物苯并咪唑NA
N-(3,4-二羟基)苯乙酰-亚氨基二乙酸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N-(3,4-二羟基)苯乙酰-亚氨基二乙酸及其合成方法。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Image file="2013102787888100004DEST_PATH_IMAGE001.GIF" he="42" i...
高娇娇朱守荣
文献传递
氮-[双(2-吡啶)甲基]吡啶-2-甲酰胺金属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利用简单步骤合成了酰胺类配体氮 -[双 ( 2 -吡啶 )甲基 ]吡啶 -2 -甲酰胺 ( L) ,在 2 5℃ ,I=0 .1 mol/ LKNO3的 3 0 %乙醇 -水溶液中用 p H滴定法测定了其与不同金属离子组成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结合单晶结构讨论了物种的可能构型 ,并比较了配体与 Cu( )和 Fe( )形成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差异 。
高东昭郭延河朱守荣林华宽许新合
关键词:酰胺配合物热力学稳定性线性自由能关系
大环钴咪唑配合物的抗菌活性被引量:2
1999年
Studies 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product that cobalt(Ⅲ)complexes of 5,7,7,12,14,14 hexamethyl 1,4,8,11 tetra azacyclotetradeca 4,11 diene reacted with imidazole and metronidazolum were described.We found that the macrocyclic cobalt complex could react with imidazole,metronidazolum and formalized a new axial complex.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the reaction K and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 of the reaction Δ r H 0? 璵,Δ r S 0? 璵 were calculated by the spectroscopy method.The new macrocyclic cobalt imidazole complex could restrain growth of pen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延玺武延隽朱守荣林华宽朱志昂陈荣悌
关键词:大环配合物咪唑抗菌活性
三吡啶胺Zn(Ⅱ)配合物作为碳酸酐酶模拟物的研究被引量:12
1996年
利用pH电位滴定法,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测定了三吡啶胺(TPA)的质子化常数和三吡啶胺Zn(II)配合物中配位水的解离常数.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与Zn(II)配位的H2O分子的电离常数显著下降,测得pKa为7.8.在25±0.1℃,I=0.1mol·dm-3NaClO4条件下,pH=6~9(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溶液,20mmol·dm-3)范围内,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了该配合物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NA)水解的动力学行为,得到了配合物催化酯水解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NP,其最大值为3.32×10-2(mol·dm-3)-1·s-1热力学、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均说明,三吡啶胺Zn(II)配合物中与Zn(II)配位的OH-是较好的亲核试剂,该配合物是一个较好的碳酸酐水解酶的模拟物.
寇福平林华宽朱守荣陈荣悌
关键词:模拟物锌配合物
钴(Ⅱ)-5-取代邻菲罗啉-6-(2′-羟基-3′,5′-取代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5,7-二酮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2001年
用pH电位滴定法在 (2 5 .0± 0 .1)℃、I =0 .1mol·dm-3  KNO3 条件下测定了钴 (Ⅱ )、锌 (Ⅱ )离子与 6 (2′ 羟基 3′ ,5′ 取代苄基 ) 1,4,8,11 四氮杂环十四烷 5 ,7 二酮形成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以及钴 (Ⅱ ) 5 取代邻菲罗啉与 6 (2′ 羟基 3′ ,5′ 取代苄基 ) 1,4,8,11 四氮杂环十四烷 5 ,7 二酮形成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 ,并探讨了二氧四胺大环配体与 5
王旭林华宽朱守荣陈荣悌
关键词:三元配合物
Co(Ⅱ)、Mn(Ⅱ)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超氧离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7
2000年
In this paper a new 5 chloro salicylaldehyde ureidoamine Schiff base ligand and its complex containing Mn(Ⅱ) and Co(Ⅱ){·2H2O,·2H2O,[Co(HL)(NO3)2]·2H2O,·2H2O}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condensating 5 chloro salicylaldehyde with semicarbazide.Its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he ele mental analyses,thermal analyses,IR spectra and UV spectra.The free radical inhibition rate to O2- have been tested.
贤景春哈日巴拉李瑞延林华宽朱守荣
关键词:SCHIFF碱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