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志芬

作品数:1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配合物
  • 4篇甲基
  • 3篇热力学
  • 3篇吡啶
  • 3篇稀土
  • 3篇二甲基
  • 3篇二甲基-1
  • 3篇菲咯啉
  • 3篇
  • 3篇大环
  • 2篇多胺
  • 2篇衍生物
  • 2篇热化学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活性
  • 2篇吡啶衍生物
  • 2篇喹啉
  • 2篇羟基
  • 2篇羟基喹啉
  • 2篇稀土离子

机构

  • 16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6篇周志芬
  • 15篇林华宽
  • 13篇陈荣悌
  • 11篇朱守荣
  • 7篇汪中明
  • 6篇刘天府
  • 5篇孙宏伟
  • 4篇苏循成
  • 3篇李苏琦
  • 2篇徐猛
  • 2篇林海
  • 1篇李风华
  • 1篇桂明德
  • 1篇李玲颖
  • 1篇孙环
  • 1篇杨毅
  • 1篇冷雪冰
  • 1篇卢祥生
  • 1篇曹登科
  • 1篇吴红星

传媒

  • 4篇化学学报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南开大学学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3
  • 2篇199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具有抗肿瘤活性含芳杂环配合物的探索研究
林华宽周志芬汪中明刘天府林海苏循成
该课题合成表征了十五个新配体和十四个新配合物,用pH滴定法测定了这些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运用Scatahad图,圆二色谱,快速荧光光谱直接研究了La(Ⅲ)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方式,以溴化乙锭为荧光...
关键词: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
功能取代二氧四胺大环超分子配合物的溶液热力学性质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合成了 8-羟基喹啉取代的二氧四胺大环配体 ,此类配体含有两个独立的螯合基团 ,在适当情况下能分别与金属离子配位 .在 ( 2 5.0± 0 .1 )℃ ,I=0 .1 mol.dm- 3  Na NO3条件下 ,用 p H法测定了配体 :金属离子 =2 :3(物质的摩尔比 )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
苏循成周志芬林华宽朱守荣孙宏伟杨毅陈荣悌
关键词:二氧四胺8-羟基喹啉配合物溶液热力学
新型功能开链多胺配体的合成及其热力学性质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利用简单反应首次合成功能取代的开链二氧四胺配体,此配体含有苯环取代羟甲基侧链,此反应原料易得、产率高.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核磁和红外光谱表征.在(25.0±0.1)℃,I= 0.1m ol·dm - 3 NaNO3 条件下,用pH法测定了配体的质子化常数、与过渡金属离子铜(Ⅱ)在溶液中的二元配合物稳定常数,并从滴定数据讨论了物种的可能构型.
苏循成周志芬李苏琦林华宽朱守荣孙宏伟冷雪冰陈荣悌
关键词:配合物热力学性质多胺配体
对苯二亚甲基桥联多齿配体的合成、表征及其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2000年
合成了 1 ,4 -二 -2 -[N,N′-二 ( 2 -胺乙基 )丙二酰胺 ]对二甲苯 ,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表征 .在 ( 2 5.0± 0 .1 )℃ ,I=0 .1 mol·dm- 3KNO3条件下 ,用 p H法测定了该配体的质子化常数、配体与 Cu( ) ,Zn( ) ,Ni( ) ,Co( )分别形成双核二元体系的稳定常数 ,以及 Cu( ) -L-α-氨基酸 / 5-取代邻菲罗啉双核三元体系的稳定常数 .实验结果表明 ,在 Cu( ) -L-α-氨基酸 / 5-取代邻菲罗啉双核三元体系中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将直线自由能关系拓宽到双核配合物领域 ,并从结构上讨论了所研究双核三元体系存在线性关系的原因 .
曹登科周志芬李苏琦林华宽朱守荣汪中明陈荣悌
关键词:双核配合物
铜(Ⅱ)-α,α'-联吡啶-二氧四胺大环三元体系的热化学性质
1998年
Thermal effects of coordination reaction of Cu(Ⅱ )-α,α’-bipyridyl-macrocyclic diox-otetraaming ternary complex compounds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aqueous solution at 25.0±0.1℃and I=0.1 mol.dm-3 KNO3 by means of model RD-1 automatic conduction calorimeter. Linearthermodynamic function relationships have been found to exist in this ternary system.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Cu(Ⅱ)biPy/phen-HRTADO ternary systems have been compared and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substituents and stacking of aromatic ring to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Cu(Ⅱ)-bipy/phen-HRTADO ternary systems also have been discussed.
周志芬林华宽李苏琦朱守荣陈荣悌
关键词:联吡啶二氧四胺大环大环配合物
2-(2-噻唑偶氮)-对-甲酚螯合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時分离测定镍、钴的研究——合金中微量钴和镍的测定被引量:5
1993年
本文研究了2-(2-噻唑偶氮)-对-甲酚(TAC)与镍(Ⅱ)、钴(Ⅱ)螯合物的柱前衍生条件和液相色谱的分离条件。于KYWG-C_(18)柱上,用含有0.03mol/L KH_2PO_4-Na_2HPO_4(pH7.77)和2.5×10^(-4)mol/L TAC的甲醇-四氢呋喃-水(40∶10∶50 V/V)混合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于580nm处检测。该法用于四种标准合金中镍和钴的测定,回收率在98%~101.5%之间。Ni(Ⅱ)和Co(Ⅱ)的检出限(信噪比为2∶1)分别为0.2ng和1.5ng。建立了同时测定镍,钴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快速的HPLC-光度法。
李玲颖桂明德周志芬趙亞秋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噻唑偶氮甲酚
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l—缬氨酸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镧(Ⅲ)配合物与DNA作用光谱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以2,9-二甲基-1,10-菲咯啉为初始原料,合成了1,10-菲咯啉的l-缬氨酸衍生物——1,10-菲咯啉-2,9-二亚甲基亚氨基-(2,2'-二异丙基)二乙酸(L).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通过电子光谱,研究了La(Ⅲ)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用溴化乙锭作为荧光探针,还研究了La(Ⅲ)-L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为对比,也研究了La(Ⅲ)分别与1,10-菲咯啉(Phen)、l-缬氨酸(Val)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a(Ⅲ)-L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既有共价键合,又有插入作用.
汪中明周志芬林华宽朱守荣刘天府陈荣悌
关键词:菲咯啉缬氨酸光谱配合物
稀土离子—1,10—菲罗啉桥联多胺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在(25±0.1)℃,I=0.1 mol@dm-3NaClO4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配体N,N'-二取代基-1,10-菲罗啉-2,9-二甲胺(L1~L6,取代基分别对应于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丙基、叔丁基)在水溶液中分别与稀土离子Ln[Ln=La(Ⅲ),Ce(Ⅲ),Pr(Ⅲ),Nd(Ⅲ),Sm(Ⅲ),Eu(Ⅲ),Gd(Ⅲ),Tb(Ⅲ),Dy(Ⅲ),Ho(Ⅲ)]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提出了配合物在溶液中的可能结构.对金属离子和取代基的大小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运用线性回归,对有放射性的Pm(Ⅲ)与相应配体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进行了推测.
汪中明周志芬林华宽徐猛刘天府朱守荣孙宏伟陈荣悌
关键词:1,10-菲罗啉稀土离子二元配合物
8-羟基喹啉取代大环配合物的酸分解动力学研究
2000年
合成了新型双功能化的8-羟基喹啉取代二氧四胺大环.这类新配体含有两个配位活性中心,在适当条件下,能分别与金属离子配位.根据pH电位滴定和紫外光谱实验的结果,在L(配体):M(金属离子)=1:1的情况下,8-羟基喹啉完全配位而二氧四胺大环只能部分配位,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和不同酸度下8-羟基喹啉取代二氧四胺大环铜(Ⅱ)配合物酸催化的分解动力学行为.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理.实验发现此类酸分解反应与以往二氧四胺大环酸分解机理有显著的不同,但大环的配位仍对该配合物的酸分解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苏循成周志芬林华宽朱守荣孙宏伟赵广华陈荣悌
关键词:配合物动力学8-羟基喹啉大环多胺
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α-氨甲基吡啶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Mn(Ⅱ),Co(Ⅱ),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以 2 ,9 二甲基 1,10 菲咯啉为初始原料 ,合成了 2 ,9 二甲基 1,10 菲咯啉的α 氨甲基吡啶衍生物 N ,N’ 二 (2’ 吡啶基 )甲基 1,10 菲咯啉 2 ,9 二甲胺 (L)。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在2 5± 0 .1℃、I=0 .1mol·dm- 3NaNO3的条件下 ,用 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该配体在水溶液中的质子化常数及其分别与Mn ,Co ,Ni ,Cu 和Zn 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提出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
汪中明周志芬林华宽朱守荣刘天府孙宏伟陈荣悌
关键词:1,10-菲咯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