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彩虹

作品数:362 被引量:3,200H指数:2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1篇期刊文章
  • 6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2篇病理
  • 97篇肾病
  • 87篇肾炎
  • 71篇活检
  • 68篇肾活检
  • 63篇肾小球
  • 49篇临床病理
  • 41篇狼疮
  • 37篇狼疮性
  • 36篇预后
  • 36篇肾脏
  • 36篇狼疮性肾炎
  • 35篇细胞
  • 29篇膜性
  • 28篇膜性肾病
  • 27篇节段
  • 26篇肾小球硬化
  • 26篇节段性
  • 24篇蛋白尿
  • 24篇血管

机构

  • 323篇南京军区南京...
  • 93篇南京大学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4篇解放军第45...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杭州市中医院
  • 2篇无锡市人民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62篇曾彩虹
  • 245篇刘志红
  • 135篇陈惠萍
  • 128篇黎磊石
  • 56篇胡伟新
  • 45篇徐峰
  • 44篇唐政
  • 39篇郑春霞
  • 33篇章海涛
  • 31篇梁少姗
  • 27篇陈朝红
  • 27篇周虹
  • 25篇陈浩
  • 24篇李世军
  • 24篇张明超
  • 22篇谢红浪
  • 21篇秦卫松
  • 19篇梁丹丹
  • 17篇王庆文
  • 16篇朱小东

传媒

  • 248篇肾脏病与透析...
  • 9篇中华医学会肾...
  • 8篇中华医学会肾...
  • 6篇中国实用内科...
  • 5篇2014年全...
  • 4篇“中华医学会...
  • 4篇中华医学会肾...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3篇广东医学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3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南方护理学报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8
  • 8篇2017
  • 16篇2016
  • 28篇2015
  • 38篇2014
  • 15篇2013
  • 11篇2012
  • 31篇2011
  • 21篇2010
  • 18篇2009
  • 15篇2008
  • 15篇2007
  • 30篇2006
  • 12篇2005
  • 18篇2004
  • 21篇2003
  • 12篇2002
  • 9篇2001
  • 16篇2000
3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3肾小球病的认识与诊断被引量:4
2016年
C3肾小球病(简称C3肾病)是近年来新认识的一类肾小球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补体C3沉积于肾小球,无或极少量免疫球蛋白,无补体经典途径活化成分补体C4和C1q沉积,除外单纯C3沉积的感染后肾炎。C3肾病与补体旁路途径调节异常有关,是一类补体调节异常性疾病。可由获得性和先天性缺陷所致,获得性是指体内存在针对补体活化成分的抗体,如C3肾炎因子(C3Ne F)、抗H因子抗体等,先天性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补体旁路途径活化过程中编码蛋白缺陷。
曾彩虹
关键词:病理特点
单克隆Ig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了解单克隆Ig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单克隆Ig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肾活检时平均年龄49.8±10.9岁,肾脏病病程15.9±13.1月;血清白蛋白29.0±5.5g/L,8例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尿蛋白定量5.6±2.8g/d,7例伴镜下血尿,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72.3±38.6U/(g·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11.3±17.1mg/L,血清肌酐(SCr)209.5±176.8μmol/L,7例患者SCr升高。补体C3下降5例,补体C4均正常。高血压8例,贫血8例,浆细胞均未见异常,7例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仅1例存在血清异常IgGκ型条带。肾活检病理光镜为膜增生样病变,3例亦见肾小球结节,1例伴新月体。电镜下见肾小球基膜内皮下、系膜区及少量上皮侧颗粒状电子致密物,其中2例电子致密物呈晶格状结构。患者均有IgG和C3在肾小球内的沉积,5例伴C1q沉积。IgG3κ型3例,IgG3λ型3例,IgG1κ型2例,IgG1λ型1例。结论:单克隆Ig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中老年多见,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血尿,多数患者肾功能不全和贫血,部分出现血清异常单克隆条带。组织学为肾小球膜增生样病变,肾小球见颗粒状电子致密物,少数呈晶格状结构,沉积物以IgG3亚型多见。
曾彩虹陈浩范芸徐峰黄倩朱小东张明超陈惠萍刘志红
关键词:肾脏病理
IgA肾病被引量:11
1998年
IgA肾病曾彩虹陈惠萍关键词IgA肾病临床病理治疗预后1968年Berger和Hinglais首次提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即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初期,人们认为IgAN预后良好,近来研究发现IgA...
曾彩虹陈惠萍
关键词:IGA肾病病理学预后
有机溶剂肾损害的动物实验研究
秦卫松刘志红芦怡舟曾彩虹郑春霞王生余黎磊石
激光微分离检测肾组织中病毒DNA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分子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建立应用激光微分离检测肾活检组织切片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的方法 ,提高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诊断的水平。  方法 :对 1 1例外周病毒血清学HBsAg、HBcAb和HBeAg阳性、排除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活检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或膜增生性肾病的患者 ,运用激光微分离系统分离肾活检组织切片中的肾小球和肾小管 ,以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HBsAg、HBcAg和HBeAg。  结果 :6例肾小球HBV DNA阳性 ,5例阴性。与肾组织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对照发现 ,1例肾组织中未检测到病毒抗原或DNA ,2例HBV DNA阳性而病毒抗原阴性 ,4例同时检测到病毒抗原和DNA ,其余 4例仅检测到病毒抗原的沉积。肾组织HBV DNA检出率 (54 .5 % )低于病毒抗原总的检出率 (72 .7% )。  结论 :激光微分离结合PCR检测肾组织乙肝病毒DNA ,取材精准 ,快捷高效 ,重复性好 。
崔敏刘志红朱丽晶周虹曾彩虹黎磊石
关键词:肾组织乙型肝炎病毒DNA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血清胱抑素C——评价肾功能的新指标被引量:41
2006年
王生余曾彩虹刘志红
关键词:肾脏疾病肾功能血清胱抑素C
轻链沉积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目的:阐明我国轻链沉积病(LCDD)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LCDD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肾脏存活率,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危险因素。
李晓梅芮昊辰梁丹丹徐峰陈浩梁少珊朱小东张明超黄湘华刘志红曾彩虹
关键词:轻链沉积病病理特征预后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新月体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新月体性狼疮性肾炎(CLN)的疗效、复发率、远期预后和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在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住院肾活检确诊(新月体形成率≥50%)CLN且经MMF或CTX诱导治疗的患者进行一般状况、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缓解率、复发率、副作用发生率及预后的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52例CLN患者中,接受CTX治疗25例(2例失访),MMF治疗27例(1例失访)。CTX组和MMF组患者一般状况、临床表现及狼疮活动性指数(SLEDAI)、病理损害程度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12个月时缓解率分别为69.6%和73.1%,MMF组完全缓解率(53.8%)显著高于CTX组(26.1%),复发率(10.5%)则显著低于CTX组(43.8%),CTX组复发者多来自部分缓解者(占部分缓解患者的40.0%)。CTX组有部分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包括肺部感染(3例,占13.0%)、肝损害(2例,占8.70%)和白细胞下降(1例,占4.35%);MMF组带状疱疹1例(占3.85%)、白细胞下降1例(占3.85%)。CTX组和MMF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0~80(38.5±21.2)月和12~90(41.1±27.0)月,无显著性差异。CTX组有2例(8.70%)患者分别在随访第48个月和第60个月进入终末期肾衰(ESRF),3例(13.0%)死亡,其中2例死于重症肺部感染,1例患者死于尿毒症后脑出血;MMF组有2例(7.41%)患者分别在随访第8个月和第24个月进入ESRF,无死亡病例。结论:与传统CTX方案比较,MMF治疗CLN取得更高的完全缓解率和低复发率,且感染副作用较CTX少见,安全性好。
杨光唐政陈惠萍胡伟新曾彩虹刘志红黎磊石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新月体性肾炎霉酚酸酯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剂
他克莫司联合霉酚酸酯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难治性急性体液性排斥的疗效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前瞻性观察他克莫司(FK506)联合霉酚酸酯(MMF)作为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AHR)的挽救治疗的有效性,为中国肾移植受者AHR的救治寻找一个可行的方案。方法:160例肾移植受者,根据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移植肾组织C4d染色符合AHR诊断标准者11例,所有患者在排斥发生时均立即应用FK506联合MMF治疗,除激素冲击外,所有患者均不接受免疫吸附、血浆置换等其他治疗方案,需要透析的患者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结果:11例符合AHR的诊断,均表现为急剧的移植肾功能下降,治疗上无一例对冲击治疗有反应,所有患者移植肾组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部位均有弥漫的C4d沉积,接受FK506联合MMF治疗初期,所有患者仍表现为移植肾功能的进行性减退,其中10例接受了CBP治疗,在治疗4~26(16.19±6.16)天后,11例患者均出现尿量增多,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平均随访12.8个月,移植肾功能均保持稳定。结论:在中国人中,FK506联合MMF能够有效逆转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的难治性AHR,并且副作用少,经济安全,是适合中国人特点的一种治疗方案。
孙启全黎磊石唐政陈劲松季曙明沙国柱程震曾彩虹陈惠萍周虹刘志红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斥他克莫司霉酚酸酯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组织形态学特点与临床表现的联系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不同组织学类型及其足细胞数目与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成人特发性FSG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组织形态学特点包括足细胞计数,并比较不同组织学分型及其足细胞数目与临床的联系。结果:经典型、顶部型、细胞型、脐部型和塌陷型FSGS分别占34.5%、31.9%、18.6%、11.5%和3.5%。24h尿蛋白定量及蛋白尿>10g/d的患者以细胞型最多[分别为(10.5±5.1)g/d和57.1%],与顶部型[(6.7±6.6)g/d和19.4%]最接近(P<0.01),显著高于经典型[(5.5±5.1)g/d和17.9%)脐部型[(3.5±3.1)g/d和0](P均<0.001);血肌酐水平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顶部型[(143.8±105.2)μmol/L和38.9%]和细胞型[(125.4±73.0)μmol/L和33.3%]高于经典型[(103.9±59.1)μmol/L和23.1%]和脐部型[(98.3±54.8)μmol/L和23.1%],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型节段硬化球比率相似,球性硬化比率顶部型[(2.7±7.9)%]和细胞型[(4.7±10.9)%]明显低于经典型[(11.4±14.4)%]和脐部型[(14.7±15.3)%](P均<0.05);顶部型(69.4%)和细胞型(71.4%)小管间质急性病变明显多于经典型(35.9%)和脐部型(30.8%)(P<0.05);慢性小管间质病变(11.1%,19.0%和53.8%,69.2%)及血管病变(58.3%,52.4%和87.2%,76.9%)则少于经典型和脐部型(P<0.05)。FSGS患者肾小球足细胞计数较正常组明显下降,细胞型下降最少,其次是顶部型,经典型和脐部型下降较明显。尿蛋白完全缓解和肾功能恢复正常的发生率,顶部型(52.6%和81.8%)和细胞型(46.2%和80%)高于经典型(33.3%和33.3%)和脐部型(18.2%和0)。结论:顶部型FSGS蛋白尿明显,但足细胞数目减少的程度较轻,尽管伴较明显的急性小管间质损伤,但经治疗后尿蛋白完全缓解和肾功能恢复正常的发生率高,细胞型与顶部型有相似之处。经典型和脐部型尿蛋白较少,但足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同时小管间质慢性损伤和血管病变明显,对治疗反应差
曾彩虹刘志红苏健黎磊石
关键词: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足细胞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