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燕
- 作品数:13 被引量:22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应用激电法勘查隐蔽型油砂矿——以二连盆地包楞油砂矿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巴音都兰凹陷包楞地区是二连盆地油砂资源主要分布的三大地区之一,油砂层厚度大、埋藏浅、含油率高,属于隐蔽型油砂矿,为古油藏破坏型成矿模式。为了进一步搞清油砂矿的分布范围和资源规模,对包楞油砂矿进行了激电法勘探,建立了电性参数与油砂矿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圈定了油砂分布面积,预测了油砂地质资源,并选择激电法勘查的有利区进行了钻井验证。结果表明,激电法对包楞隐蔽油砂矿勘探是有效的勘查方法。
- 臧焕荣拜文华赵卫东张琴昌燕
- 关键词: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油砂成矿模式
- 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地化特征及沉积环境——以四川盆地西南缘为例被引量:20
- 2019年
- 通过对四川盆地西南缘永善-绥江一带3条露头剖面系统的页岩样品地球化学及微量元素分析测试,从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龙马溪组中部3个层段分析了页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垂向变化规律,探讨了页岩沉积的氧化还原条件、古气候、古盐度、古水深,进一步研究了主力勘探目的层段--龙马溪组下部沉积相展布.认为龙马溪组下部页岩沉积水体为贫氧还原环境,利于形成黑色富有机质页岩,是页岩气勘探的最有利甜点段;五峰组-龙马溪组总体处于干热气候和微咸水环境,有机质古生产力较高.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属于滞留盆地沉积,水体深度在70~100 m,观音桥层沉积水体变浅为20~50 m,龙马溪组下部的沉积水深70~150 m,为深水陆棚沉积,龙马溪组中部沉积水深变浅,属于浅水陆棚.龙马溪组下部属于钙质深水陆棚沉积,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厚度在37~76 m,平均为53 m,TOC平均为2.71%,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发育的物质基础.五峰组黑色页岩厚度平均为8.1 m,TOC平均为1.87%,可作为次要勘探目标层位.
- 拜文华王强王强孙莎莎张琴梁峰
- 关键词:古水深沉积环境
- 中、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古地理演化及页岩沉积模式被引量:33
- 2018年
- 为明确南方海相页岩沉积与古地理演化关系,以中、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兰多维列世沉积的页岩为研究对象,以24口页岩气井笔石地层划带资料为重点,配合GBDB数据库中的露头剖面信息,综合前人资料,按照相-亚相-微相划分,结合沉积物、沉积环境、地化参数及测井特征,总结出陆棚、潮坪及三角洲3种沉积相、8种亚相以及相应的多种微相的划分方案。明确中、上扬子地区总体处于隆起围限的局限低能陆表浅海环境,其中页岩储层沉积有利相带为局限深水陆棚相。以年代地层"阶"为单位,"优势相"为方法和覆盖全区的沉积相剖面/钻井为控制点,有效推测各时期隆起边界变化情况,重建中、上扬子地区凯迪期、赫南特期、鲁丹期和埃隆期4个连续断代岩相古地理格局;以"阶"为标尺卡准各时期笔石页岩段厚度,明确各期沉积体系时空展布及页岩分布规律。黑色页岩发育受控于全球海平面上升、区域构造运动和古地理格局3种因素。页岩厚度明显受控于隆-坳相间格局,沉积模式为"两隆夹一凹"型:页岩气富集区被"两隆"所夹持,位于"一凹"之中。靠近隆起区,笔石带发生不同程度缺失,不利于页岩气的开发,页岩气作业应尽量避开远离笔石页岩发育先天不足的隆起区。
- 孙莎莎孙莎莎董大忠董大忠施振生拜文华马超武瑾武瑾
- 关键词:笔石岩相古地理演化
- 黑色页岩微裂缝发育控制因素——以长宁双河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被引量:52
- 2018年
- 以长宁双河剖面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重点讨论黑色页岩微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及页岩气储集层"甜点段"微裂缝成因。针对目标层段,开展了203块大薄片、203块小薄片、110块TOC样品、110块X-衍射全岩和103块主微量样品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黑色页岩微裂缝分为顺层缝和非顺层缝,顺层缝多为层面滑移缝、页理缝和构造雁列缝,非顺层缝主要为剪切缝和拉张缝。纵向上,龙马溪组SLM1段微裂缝密度最高,SLM2段至SLM5段微裂缝密度逐渐降低,五峰组微裂缝密度最低。微裂缝密度与黑色页岩硅质含量正相关、与碳酸盐矿物含量负相关,黑色页岩颗粒越细微裂缝密度越大。微裂缝密度受控于生物成因硅含量,生物成因硅含量越高微裂缝密度越大,在应力作用下,微裂缝优先在细粒页岩的纹层界面处形成。区域性构造活动是龙马溪组页岩气储集层"甜点段"微裂缝形成的关键因素,成岩收缩是页理缝形成的重要动力,生烃增压是微裂缝大量发育主要原因。
- 董大忠施振生施振生郭长敏孙莎莎郭雯郭长敏张梦琪蒋珊张磊夫马超蒋珊李宁马超
- 关键词:微裂缝纹层黑色页岩
- 塔里木盆地巴楚组沉积格局与演化被引量:22
- 2007年
-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组沉积格局与沉积演化的剖析,试图为巴楚组有利储集砂体和储盖组合预测提供新的思路。根据穿时普遍性原理认为巴楚组的东河砂岩段和下泥岩段为全盆地范围内穿时的岩石地层单元,生屑灰岩段可视为良好的时间-岩性标志层。以沉积大地构造背景分析为基础,指出塔里木盆地包含了克拉通边缘拗陷和克拉通内拗陷两个原型盆地,大地构造运动造成的西低东高的古地形以及自西向东的渐进式海侵,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内巴楚组的沉积格局和沉积发育史。结合沉积相的精细解释,将巴楚组划分为四个沉积演化阶段:初期为初始海侵沉积阶段,早期是碎屑滨岸—陆棚发育阶段,中期主要为浅海碎屑陆棚发育阶段,晚期以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阶段为特色。
- 谭秀成昌燕王振宇马青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油页岩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被引量:39
- 2012年
-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长7段油页岩样品分析,结合盆地南部地区三叠系油页岩沉积时期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长7段富集的油页岩为古气候、古构造、古沉积环境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有利于提高沉积盆地中湖泊初始生产力。长8段沉积末期,盆地西缘和西南缘发生的火山喷发事件导致长7沉积期形成以深湖相为主的沉积格局,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在长7段底部由火山喷发产生的凝灰物质形成的凝灰岩的纹层可起到隔氧的作用,有利于油页岩的保存。深湖相沉积环境发育的油页岩总厚度最大,含油率较高,其次为半深湖—浅湖相,表明长7段油页岩发育的厚度明显受沉积相控制。
- 昌燕刘人和拜文华孙莎莎
- 关键词:油页岩三叠系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
- 新开-董家岗沙三段层序相模式及砂体分布被引量:1
- 2008年
- 根据钻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辽河盆地新开—董家岗斜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一个完整的三级Ⅰ类层序。其低位域以发育厚层状紫红、灰白色砂砾岩夹泥岩组成的冲积扇相占优势,水进域以形成深灰色、褐灰色泥岩夹砂质泥岩组成的湖相沉积为典型特征,高位域过渡为浅色砂岩、砂砾岩及暗色泥岩不等厚互层组成的扇三角洲相。对应的层序沉积相演化表现为低位冲积扇→水进湖泊→高位靠扇型扇三角洲,建立了相应的层序沉积相演化模式。指出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砂体主要为低位域冲积扇相和高位域扇三角洲相,而水进湖泊相则是有利烃源岩相带。
- 李凌周子琰谭秀成昌燕杨新标
- 关键词:相模式砂体层序地层学沙三段辽河盆地
- 中国斜坡逸散型油砂成矿模式及有利区预测被引量:9
- 2009年
- 在总结多年油砂勘探实践经验及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典型盆地油砂成矿特点,提出了斜坡逸散型油砂成矿模式,并认为斜坡逸散型油砂是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油砂类型,可进一步分为简单斜坡逸散型和复杂斜坡逸散型两种。复杂斜坡逸散型油砂在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成矿条件最佳、规模最大、勘探前景最好。以松辽西斜坡为例,在分析简单斜坡逸散型油砂成矿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了简单斜坡油砂找矿方向,预测出三个油砂勘探有利区。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例,在分析复杂斜坡逸散型油砂成矿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了复杂斜坡油砂找矿方向,预测出四个油砂勘探有利区。斜坡逸散型油砂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的提出,对中国油砂勘探及有利区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拜文华刘人和李凤春昌燕
- 关键词:油砂成矿模式
- 三维地质建模在页岩气甜点定量表征中的应用——以扬子地区昭通页岩气示范区为例被引量:12
- 2019年
- 基于地震解释、钻井资料、测井数据、先验地质知识,以扬子地区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应用Petrel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涵盖TOC、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含气量、脆性指数等多种属性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采用Petrel自带模块计算游离气资源量,按照体积法运算公式计算吸附气资源量,计算页岩气资源量超过1 000×10~8m^3,与EUR预测较符合。应用中石油甜点评价标准对模型中所有网格进行筛选,实现对研究区甜点层的定量评价,以及甜点体的三维定量刻画,为气藏开发方案提供指导,是地质—工程一体化的重中之重。
- 张磊夫董大忠孙莎莎孙莎莎李林于荣泽欧阳小虎施振生武瑾昌燕施振生李宁
-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
- 川北侏罗系大安寨段湖相混积层系沉积特征与发育模式被引量:3
- 2022年
- 四川盆地侏罗纪大安寨段沉积时期水体富营养化,形成了介壳灰岩—泥页岩的湖相混积层系,为混积岩沉积机制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以川北仪陇—营山地区为研究区,对大安寨段的岩性分类与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研究,并讨论了该湖相混积层系的沉积过程与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大安寨段湖相混积层系以介壳组分与细粒硅质碎屑(包含黏土矿物)的混杂与交替为主,整体上可划分为一个完整的湖侵—湖退沉积旋回,大一亚段与大三亚段沉积时期介壳滩分布面积较大,大二亚段则广泛发育半深湖—深湖亚相,此外浅水介壳灰岩可在重力流驱动下于深水环境中发生搬运与再沉积作用;混积过程主要为相混合与间断混合模式,混积作用受控于湖平面升降变化、物质来源、地质营力等因素,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控制着不同沉积微相的分布,地震、风暴浪等触发机制引起的重力流沉积促使不同微相与物质来源的沉积物(陆源碎屑搬运、生物—化学碳酸盐沉积、远源细粒物质悬浮等)相互混合,增加了混积岩内部的杂乱程度并扩大了混积岩的平面分布范围。本次研究建立了仪陇—营山地区大安寨段湖相混积层系沉积过程模式,可为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和相似地质背景下混积作用的成因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崔航朱世发施振生孙莎莎孙莎莎索义虎
- 关键词:侏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