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万印

作品数:84 被引量:480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5篇静脉
  • 31篇血栓
  • 26篇静脉血
  • 26篇静脉血栓
  • 22篇血栓形成
  • 21篇静脉血栓形成
  • 20篇介入
  • 18篇溶栓
  • 17篇深静脉
  • 17篇深静脉血栓
  • 11篇动脉
  • 11篇深静脉血栓形...
  • 11篇介入治疗
  • 10篇栓塞
  • 9篇下肢深静脉
  • 9篇下肢深静脉血...
  • 8篇动脉瘤
  • 8篇置管
  • 8篇溶栓治疗
  • 7篇血管

机构

  • 5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5篇江苏省人民医...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市江宁医...
  • 1篇安徽省马鞍山...
  • 1篇南京卫生高等...

作者

  • 81篇施万印
  • 58篇顾建平
  • 44篇陈亮
  • 42篇楼文胜
  • 42篇何旭
  • 42篇苏浩波
  • 41篇陈国平
  • 38篇宋进华
  • 33篇汪涛
  • 23篇赵伯翔
  • 9篇黄昊
  • 5篇余永强
  • 5篇殷信道
  • 4篇李燕
  • 3篇王利伟
  • 3篇李明华
  • 3篇沈玉先
  • 3篇宋文
  • 3篇赵本胜
  • 3篇葛静萍

传媒

  • 14篇介入放射学杂...
  • 8篇中华放射学杂...
  • 6篇临床放射学杂...
  • 6篇第十届中国介...
  • 4篇中国医疗设备
  • 3篇中国临床研究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13篇2018
  • 13篇2017
  • 11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脏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李燕葛静萍顾建平施万印
置管溶栓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经患肢肱动脉远端穿刺行置管溶栓治疗20例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患者,对存在血管狭窄并且狭窄程度超过50%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经置管溶栓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治疗后均成功开通,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16例动静脉内瘘维持通畅,4例动静脉内瘘再次闭塞,其中2例经再次溶栓及球囊扩张治疗后恢复通畅,2例动静脉内瘘未能开通。结论置管溶栓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是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汪涛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施万印赵伯翔黄昊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置管溶栓血管成形术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治疗中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初步应用结果被引量:43
2015年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血管超声、下肢静脉CTA明确诊断的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过器。除1例脑出血患者,均在术中使用尿激酶25万u(溶入100ml生理盐水),通过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喷射模式进行血栓内喷射,等待15min后行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除外溶栓绝对禁忌证的患者,术后均保留溶栓导管进行持续溶栓治疗1—3d,尿激酶用量25万~50万U/d。每天血管造影检查,如果血栓完全溶解并显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则植入髂静脉支架,取出下腔静脉滤器并终止溶栓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6个月时行下肢静脉CTA复查,术后口服抗凝治疗至少6个月。血栓清除评判标准:血栓清除率〉90%为Ⅲ级、50%~90%为Ⅱ级、〈50%为I级。结果所有患者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均进行了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术后造影评估9支下肢髂股静脉血栓清除Ⅲ级、6支Ⅱ级、2支I级。经过1~3d溶栓治疗,12支下肢髂股静脉血栓清除Ⅲ级、5支清除Ⅱ级。其中7例发现左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予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12例溶栓结束后取出下腔静脉滤器。15例术后1个月、8例术后6个月CTA复查血栓无复发,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结合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宋进华何旭楼文胜陈亮陈国平苏浩波施万印赵伯翔邵泽锋顾建平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放射学介入性血栓溶解疗法
改良手动抽吸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对比分析改良手动抽吸血栓清除(MA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PMT)及单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12月经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或造影确诊的6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改良MAT辅助CDT组(A组,n=18)、Angio Jet PMT辅助CDT组(B组,n=12),单纯CDT组(C组,n=30)。对三组患者术后血栓清除率、血栓清除过程失血量、CDT时间、尿激酶(UK)用量、患肢消肿程度、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A、B、C组分别有17例(94.4%)、11例(91.7%)、26例(87.7%)获临床成功(血栓清除达Ⅱ级以上),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血栓抽吸中失血量分别为(99.8±11.4)m L、(117.6±12.3)m L(P=0.001);CDT时间分别为(2.9±1.5)d、(2.8±1.6)d(P=0.922),均较C组(7.1±1.4)d显著降低(P<0.001);UK用量分别为(166.7±93.9)万U、(121.7±115.2)万U(P=0.918),均较C组(325.8±106.8)万U显著减少(P<0.001);24 h患肢消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6.1±1.4)d、(5.9±1.7)d(P>0.05),均较C组(11.0±1.8)d显著缩短(P<0.001)。三组患者髂静脉支架植入枚数、手术相关并发症、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及严重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MAT辅助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原理与Angio Jet PMT辅助CDT治疗类似,临床疗效相似且安全,可降低手术费用;与单纯CDT治疗相比,可有效缩短溶栓时间、减少UK用量、减轻患肢肿胀、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彭义盛楼文胜顾建平何旭陈国平陈亮苏浩波宋进华施万印汪涛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兔抗原诱导性膝关节炎滑膜巨噬细胞MR成像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侵犯关节滑膜,进而破坏关节软骨和骨质,致劳动力丧失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RA早期的病理改变是滑膜炎,此时会有巨噬细胞大量存在于RA炎症滑膜以...
余永强施万印沈玉先张诚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
文献传递
单个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单中心经验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单个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最大径<3 mm)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对72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77个动脉瘤进行单个弹簧圈栓塞,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2例,多发性动脉瘤13例。用3D-DSA选择工作角度测量动脉瘤大小(前后径、上下径、宽颈、最大径和瘤颈)。随访脑血管造影3~88个月(平均24.8个月)。结果对所有77个微小动脉瘤成功实施了单个弹簧圈栓塞,其中10个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19个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破裂出血7例,发生脑栓塞事件2例,术中弹簧圈移位2例。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42个,次全栓塞30个,部分栓塞5个。除2例死亡外,所有病例进行了至少2次复查(术后3和12个月),其中再通5个,对3个进行了再次栓塞,延迟性弹簧圈移位2例。12个月后复查造影示完全栓塞61个,次全栓塞14个。结论单个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可行、安全并有效,联合支架辅助治疗可以降低其再通率。
顾斌贤李明华王武施万印
关键词: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弹簧圈球囊
iFlow软件量化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血流改变的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iFlow软件量化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A明确诊断,且行介入治疗成功的16例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患者均分4段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而后行狭窄闭塞部位的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治疗。采用量化分析iFlow软件对血管造影数据进行分析。测量术前和术后即刻股总动脉分叉部、胭动脉分叉部和踝关节水平的达峰时间(TTP)值,并计算胭动脉分又部1YrP与股总动脉分叉部TTP的差值(胭动脉分叉部TTP差值)和踝关节水平TTP和股总动脉分叉部TTP的差值(踝关节水平TTP差值)。采用t检验比较上述参数值的变化。结果16例介入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股总动脉分叉部术前TTP为(5.46±2.69)s,术后为(4.64±0.9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61,P〉0.05)。胭动脉分叉部、踝关节水平术前TTP分别为(13.49±3.96)、(22.84±7.27)s,术后分别为(9.84±2.44)、(14.88±4.5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2和-3.710,P均〈0.01)。胭动脉分叉部、踝关节水平术前TTP差值分别为(8.03±4.04)、(17.38±6.17)s,术后分别为(5.20±2.42)、(10.25±4.6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04和3.746,P均〈0.05)。结论通过iFlow软件量化分析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血管成形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准确、可行。
楼文胜顾建平苏浩波何旭陈亮陈国平宋进华施万印汪涛赵伯翔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放射学介入性
下腔静脉滤器致静脉管壁损伤及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滤器对动物模型下腔静脉管壁的局限性损伤及其修复,为临床合理和正确应用腔静脉滤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共纳入15只成年巴马猪,分别经股静脉和颈内静脉入路,于双肾静脉下方共置入15枚腔静脉滤器。滤器均为点接触、类圆锥体。所有滤器分别于置入后21、30、45、60、90和180 d经颈内静脉途径取出。滤器取出后动物分为两组:A组滤器取出后即刻处死,解剖取下腔静脉标本行病理分析;B组滤器取出后饲养30 d,再次复查下腔静脉造影,处死后取下腔静脉标本行病理分析。比较滤器释放途径以及置入时长对滤器位移距离以及自中心性的影响;对腔静脉病理切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滤器取出即刻及随访30 d时,下腔静脉管壁的损伤及其修复反应。通过ImageJ 1.8.0软件对病理切片血管内膜炎性细胞浸润面积百分比、纤维增生面积百分比以及含铁血黄素沉积面积比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滤器释放途径以及置入时长对滤器位移距离以及自中心性无显著影响。在一定时间内(≤180 d),下腔静脉内膜纤维增生和滤器置入时长呈正相关,但不同时间节点(21、30、45、60、90和180 d)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滤器取出即刻者下腔静脉滤器段病理提示内膜损伤,伴管壁炎性细胞浸润、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滤器取出后随访30 d者则腔静脉管壁接近正常。滤器置入后21 d,即可观察到较明显的胶原纤维增生,其后增加平缓,而到置入后60 d,可观察到增生程度和范围加速增加,其后再次变缓。HE%与滤器置入天数(D)不相关,相关系数r=0.1303(P=0.6434);而Masson%与D相关,相关系数r=0.6191(P=0.0139)。结论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滤器可对腔静脉管壁产生局限性损伤,这种损伤有可能随滤器的取出逐渐修复。
石浩钒史亚东施万印顾建平
关键词:下腔静脉腔静脉滤器
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安全性及有效性的CT评估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探讨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行Celect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的DVT患者72例,术后进行CT随访.其中单纯DVT患者45例(62.5%),DVT合并肺动脉栓塞(PE)患者27例(37.5%).所有患者滤器留置体内时至少CT随访1次,观察新发PE、下腔静脉闭塞、滤器倾斜、滤器断裂、滤器移位及下腔静脉穿孔(0~Ⅳ级)的发生率.结果 7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Celect滤器.滤器置入至最后一次CT随访的时间间隔为5.0~695.0 d,平均(42.4±84.6)d.所有患者均无新发PE、下腔静脉闭塞、滤器断裂及滤器移位.42例(58.3%)发生滤器倾斜,其中8例(11.1%)倾斜角度〉15°、34例(47.2%)倾斜角度≤15°.下腔静脉穿孔0级47例(65.3%);Ⅰ级以上25例(34.7%),其中Ⅰ级穿孔12例(16.7%)、Ⅱ级穿孔8例(11.1%)、Ⅲ级穿孔4例(5.6%),Ⅳ级穿孔1例(1.4%).Ⅳ级穿孔为滤器支撑杆刺到邻近腰椎及穿入腹主动脉壁内,未见血肿及假性动脉瘤形成,未出现与滤器相关的不适症状.54例(75.0%)患者进行了滤器取出操作,滤器留置时间5.0~111.0 d,平均(32.0±23.9)d.52例(96.3%)患者滤器成功取出,其中4例因滤器倾斜导致回收钩贴壁,运用了附加取出技术;2例(3.7%)滤器取出失败,其中1例回收钩贴壁、1例回收钩穿孔.结论 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PE,但易倾斜及穿孔,影响滤器取出,且具有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等严重潜在并发症可能,应在PE风险可控后尽早将其取出,对长期留置的滤器应加强CT随访观察.
赵伯翔顾建平何旭宋进华楼文胜陈亮陈国平苏浩波施万印汪涛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静脉血栓形成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25)I粒子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通畅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125)I粒子支架植入术后支架通畅时间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胆道^(125)I粒子支架植入的11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选择性别、年龄、梗阻部位、^(125)I粒子支架类型、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术后是否对原发肿瘤进一步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125)I粒子支架通畅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梗阻部位、^(125)I粒子支架类型、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术后是否对原发肿瘤进一步治疗是影响支架通畅时间的主要因素(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道梗阻部位、^(125)I粒子支架类型、是否针对原发肿瘤进一步治疗是影响支架通畅时间的独立因素(P<0.001)。结论多因素分析显示,胆道梗阻部位、^(125)I粒子支架类型、是否针对原发肿瘤进一步治疗是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通畅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该方法治疗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彭赵宏张德志施万印赵本胜熊壮汪名权宋文陶龙香刘斌张帅程翔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