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悦中山

作品数:29 被引量:769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14篇社会学
  • 7篇政治法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农民
  • 18篇农民工
  • 18篇民工
  • 9篇社会融合
  • 7篇社会
  • 7篇社会网
  • 7篇社会网络
  • 7篇流动人口
  • 6篇网络
  • 4篇心理健康
  • 4篇文化
  • 3篇支持网络
  • 3篇社会支持网
  • 3篇实证
  • 3篇文化适应
  • 3篇模块性
  • 2篇社会支持网络
  • 2篇社群结构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农村

机构

  • 29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斯坦福大学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作者

  • 29篇悦中山
  • 21篇李树茁
  • 8篇费尔德曼
  • 7篇杜海峰
  • 4篇靳小怡
  • 3篇杨绪松
  • 2篇程菲
  • 1篇任义科
  • 1篇陈盈晖
  • 1篇伍海霞
  • 1篇任峰
  • 1篇王红艳
  • 1篇李艳
  • 1篇李颖晖
  • 1篇王维博
  • 1篇白萌
  • 1篇郝明松
  • 1篇李卫东
  • 1篇赵翌
  • 1篇姚远

传媒

  • 3篇人口与经济
  • 2篇社会
  • 2篇人口学刊
  • 2篇人口研究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公共管理学报
  • 2篇社会学评论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城市问题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人口与发展
  • 1篇复旦公共行政...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0
2007年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5年对深圳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以网络规模和有无弱关系分别代表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分析了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现状分析表明,农民工发生流动后,其社会支持网的网络规模显著变小,以强关系为主;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地位对于社会支持网的数量和质量均产生影响,流动经历和工作转换经历这类经验性因素对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数量特征具有影响,而农民工个体的个人属性、人力资本状况和后天的学习适应能力对其社会支持网络的质量特征也产生重要影响。
李树茁杨绪松悦中山靳小怡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支持网
流动人口政策演变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被引量:1
2023年
中国流动人口政策不断完善,政策演变如何影响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有待实证检验。通过构建“国家—市场—社会”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合的“三角”框架,利用2016和2020年S省12市两次农民工调查的截面数据,分析“十三五”期间流入地流动人口政策演变对农民工社会融合(包括经济融合、文化适应、社会互动、心理认同和政治融合五个维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初期,流入城市的政策部署对农民工的经济融合具有促进作用,但政策落实的“洼地效应”经由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传导不利于农民工当时的经济融合;随着政策逐渐推进,“洼地效应”式微,政策落实慢慢惠及经济融合,但当政策部署水平的提升与政策落实存在较大差距时,政策部署得分越高越不利于农民工的经济融合,凸显了政策落实中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在非经济维度的融合指标上,流入城市的政策越友好,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状况越好;短期内,政策的友好化演变并不必然有利于融合,这恰恰说明政策红利的完全释放有赖于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长期合作。
悦中山王红艳李树茁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融合公共服务
从“先赋”到“后致”: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被引量:110
2011年
社会网络对移民的社会融合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09年X市农民工调查数据,本研究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分为市民亲属关系、市民非亲属关系和非市民关系,将农民工的社会融合辨析为文化融合、社会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等三个维度,并分析农民工—市民网络与社会融合的关系。研究发现,市民非亲属关系对农民工的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均有显著的、不可替代的正向影响,但对社会经济融合的影响有限。农民工—市民网络对社会融合各维度的不均衡作用有可能导致农民工长期陷入城市社会底层。
悦中山李树茁靳小怡费尔德曼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网络社会融合
乡-城流动人口的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
许多关于国际移民的研究发现文化适应对国际移民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还很少有文献将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在中国乡-城流动人口这一群体中进行检验,同时对乡-城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也还存在争议。我们利用2014年...
悦中山李树茁白萌
关键词: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流动人口
文献传递
流动人口融合政策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被引量:9
2017年
实施流动人口融合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改善民生、提高流动人口的"获得感"。利用S省调查资料对流动人口融合政策的部署和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当前融合政策部署推进顺利,但从部署到落实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有待打通;城市融合政策的部署和落实并不必然会提升农民工在各个社会生活场域的"获得感";融合政策对农民工的收入提升没有显著影响;因为"洼地效应",融合政策的落实经由房地产市场的传导反而导致农民工居住质量下降。由于政策落实的过程客观上强化了农民工的"外来"身份而不利于对"本地人"身份的认同。"静音"服务的理念将有助于提升农民工的心理"获得感"。
悦中山王红艳李树茁
关键词:社会融合农民工
小世界网络与无标度网络的社区结构研究被引量:80
2007年
模块性(modularity)是度量网络社区结构(community structure)的主要参数.探讨了Watts和Strogatz的小世界网络(简称W-S模型)以及Barab劋si等的B-A无标度网络(简称B-A模型)两类典型复杂网络模块性特点.结果显示,网络模块性受到网络连接稀疏的影响,W-S模型具有显著的社区结构,而B-A模型的社区结构特征不明显.因此,应用中应该分别讨论网络的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社区结构不同于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并可以利用模块性区别网络类型,因此网络复杂性指标应该包括社区结构.现实社会网络可能同时具有小世界现象、无标度特性和清晰的社区结构,而目前的复杂网络模型只揭示了其部分特征,为了更全面地认识社会复杂性,需要建立新的复杂网络模型.
杜海峰李树茁W.F.Marcus悦中山杨绪松
关键词:模块性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
制度与非制度因素对农民工落户城镇意愿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农民工能否落户城镇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两方面对农民工的落户城镇意愿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保险状况及学龄子女是否在本地就学会显著影响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表明制度性因素的重要;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看,基于传统的先赋性场域网络如亲属网对农民工的落户意愿无显著影响,而基于现代社会的自致性场域网络如朋友网、行政组织网、工作同事网则显著提高了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意愿。
赵翌郝明松悦中山
关键词:农民工场域社会网络
整体层次的结构融合:三种可能的测量方法
融合是社会融合研究的重要维度,但目前还很少见到对结构融合从整体层次进行测度的研究.本文利用网络研究中的三个指标(包括模块性指标、聚类系数和连接鲁棒性指标),通过与随机网络的比较,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测量方法,用于规模和密度不...
悦中山杜海峰李树茁费尔德曼
关键词:社会融合
农民工小团体现象的探测与分析 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本文利用2005年对深圳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应用N-G算法,探测到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小团体现象,并通过对其数目、规模及内聚程度的分析,探讨了亲缘、地缘关系在小团体现象中的角色问题。本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具有明显的小团体现象,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构成的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团体化程度存在差异,实际支持网、情感支持网和社交支持网等三类网络的团体化程度也存在差异。混合性别网络的小团体的内聚程度低于单一性别网络的小团体的内聚程度,加工业农民工小团体的内聚力差异程度较大,而建筑业农民工小团体的内聚程度则普遍较高。加工业农民工的业缘关系是小团体形成的重要纽带,建筑业农民工的小团体以地缘关系为主,但业缘关系的作用开始凸显。
悦中山杜海峰李树茁费尔德曼
关键词:小团体社群结构社会支持网农民工
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初婚:性别视角的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采用2005年深圳农民工专项调查数据,从性别视角系统分析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初婚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在理想初婚年龄方面,婚姻讨论网络成员的数量、质量,尤其是网络成员的平均理想初婚年龄对农民工理想初婚年龄的延长有显著影响;在初婚行为方面,婚姻讨论网络成员的数量可以降低男性农民工早婚的风险。个人因素和流动因素对农民工理想初婚年龄的延长和降低早婚风险也有一定影响。
靳小怡任锋任义科悦中山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网络婚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