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秦

作品数:20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依普利酮
  • 3篇血压
  • 3篇原发性
  • 3篇随机对照试验
  • 3篇醛固酮
  • 3篇高血压
  • 2篇牙本质
  • 2篇牙本质敏感
  • 2篇牙本质敏感症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自杀
  • 2篇自杀未遂
  • 2篇自杀未遂病人
  • 2篇敏感症
  • 2篇服毒
  • 2篇CONSOR...
  • 2篇病人
  • 1篇蛋白
  • 1篇电子检索
  • 1篇毒性

机构

  • 1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0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青岛医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徐秦
  • 4篇徐佩茹
  • 4篇鲁瑞萍
  • 4篇周康
  • 4篇方志敏
  • 4篇徐航
  • 3篇鲍遇海
  • 2篇王喜艳
  • 2篇徐林山
  • 2篇吕文魁
  • 2篇尔西丁
  • 2篇张广耘
  • 2篇彭鹏
  • 2篇孙奇
  • 1篇张新梅
  • 1篇张爱伦
  • 1篇姚莉
  • 1篇秦纹
  • 1篇姜平
  • 1篇赵生俊

传媒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医学文选
  • 1篇循证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交叉试验的秩和检验
2000年
探讨现行文献中关于交叉试验资料比较阶段差别间的秩和检验方法的合理性。方法:先将指标的效应进行分解,然后按照秩和检验的方法把阶段间的差别用试验设计的原理进行分析。结果:反映阶段间差别的测试顺序的效应已经被完全抵消。结论:现行的交叉试验的秩和检验无法比较阶段间的差别,应予以改进。
徐秦
关键词:医学统计
某三甲医院门诊外科医生接诊现况调查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外科不同专业、不同职称医生平均每小时接诊病人数及外科不同专业每星期7d患者就诊人数的分布状况。方法通过发放调查表对某三甲医院门诊外科5个亚专业的接诊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门诊工作在周内随星期几的顺延也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大部分科室均呈现星期一门诊患者人数最多,星期六及星期日人数最少的特征。而且上午的门诊患者人数明显多于下午的门诊患者人数。结论加强门诊管理,在高峰时间合理安排人力物力,采取措施争取让患者在7d比较均匀的分布,使患者和卫生资源得到比较均衡的分配。
王淑霞杨乐徐秦
关键词:外科
抗核抗体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应用评价
2001年
徐秦戚艳梅周康徐林山惠艳徐航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
用CONSORT声明评价《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发表的脑血管疾病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质量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刊出的有关脑血管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质量。方法计算机联合手工检索《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89年1月―2012年12月刊载的脑血管疾病RCT,按照CONSORT 2010声明对照检查清单的25个条目制定评价表,对纳入的每篇文献进行分配,每一条目根据作者是否报告,给出"是"或"否"判断,分别计算每个条目报告百分比,对1989―1999年和2000―2012年12月发表的RCT报告质量进行对比,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51篇RCT,2000―2012年12月与1989―1999年发表的脑梗死RCT相比,其在文题摘要(1a)、受试者(4b)、样本量(7b)、随机序列产生(8a、8b)、分配隐藏(9)、随机方法的实施(10)、盲法(11a、11b)、受试者流程(13b)、招募受试者(14a)、基线资料(15)、局限性(20)、资助(25)等条目的报告质量有一定改善,4b、(8a、8b)、10、13b的报告率有明显的增长(P<0.05)。虽然RCT的关键条目-方法学部分的8b、9、10、(11a、11b)较之前实现了0的突破,仍然存在报告不充分或不准确的问题。结论《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89―2012年发表的脑血管疾病的RCT在方法学的报告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真实评价。建议今后撰稿人报告RCT与审稿人接受RCT论文时均应参考CONSORT声明。
姚莉赵生俊孙琦徐秦聂继红
关键词:CONSORT脑血管损伤随机对照试验
减弱乙肝HBeAg阳性孕妇母婴传播力度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经母亲对胎儿进行被动免疫 ,减弱HBe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 (HBV)母婴传播的力度。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将新疆 4所医院 1997年至 2 0 0 2年 5月产前检查资料完整、HBeAg阳性的 5 2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 2 8例 ,分别在孕 2 8、32及 36周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2 0 0IU 1次 ;对照组 2 4例 ,每月只随访和体检 ,不肌注HBIG。分娩后采集两组新生儿脐血 ,分离血清 ,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eAg和HBV DNA。  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 2 1 4 % ,对照组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 79 2 %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7 2 6 ,RR =0 2 7,P <0 0 1) ;试验组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为 2 5 0 % ,对照组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为 83 3% ,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χ2 =17 6 2 ,RR =0 30 ,P <0 0 1)。试验组新生儿HBV DNA阴性 2 1例 ,阳性 7例 ,但这 7例新生儿HBV DNA的量均低于其母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Wilcoxon配对法秩和检验 ,统计量T =2 8,P =0 0 2 )。 结论 对乙肝HBeAg阳性孕妇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明显减弱HBV母婴传播力度。
徐秦肖琳蔡霞张跃新李芳徐林山甘为夏钰张新梅王兰杨玲乔敏古丽王晓岚周康陈学玲鲁晓擘徐航
关键词:HBEAG母婴传播乙肝免疫球蛋白
医学统计学课程改革探讨被引量:7
2003年
周康徐秦薛茜尔西丁
关键词:统计学课程
比较依普利酮和其它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评价依普利酮和其它抗高血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纳入标准,参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最近一期出版的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Ovid,Medscape,TRIP,CBM,NRR;手工检索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献,包括心血管系统、高血压病的杂志和会议摘要。文献资料用统一的表格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对文献质量进行内部真实性评价,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随机对照试验(RCT)9篇,经排查后符合纳入标准并进入系统评价的文献共3篇,均为高质量RCT。结果显示:依普利酮与氯沙坦比较,两者降低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普利酮比氯沙坦降压更明显(P<0.001);两者总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普利酮与氨氯地平比较,两者降低诊室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降低诊室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氯地平比依普利酮降低诊室舒张压更明显(P=0.014);两者总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普利酮与依那普利比较,两者降低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总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普利酮和其它抗高血压药比较,降压是同样有效、安全的。由于测量指标为终点替代指标。
方志敏徐佩茹徐秦鲍遇海鲁瑞萍
关键词:依普利酮醛固酮高血压
对促进我校医学统计学素质教学的几点建议
2000年
尔西丁周康徐秦
关键词:素质教学
草酸钾溶液(250g/L)急性毒理、皮肤刺激实验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为临床安全应用草酸钾溶液 ( 2 5 0 g/L)治疗牙本质敏感症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采用昆明小鼠和大白兔分别进行了急性毒理和急性皮肤刺激实验。结果 :该浓度的草酸钾溶液未影响雌雄小鼠的生长情况 ,皮肤未出现红斑和水肿 ,动物生长状态良好。结论 :2 5 0 g/L草酸钾溶液作为临床局部用药安全、无毒。
张广耘徐秦
关键词:草酸钾急性毒性试验皮肤试验牙本质敏感症
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评价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纳入标准,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最近一期出版的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INAHL,OVID,Medscape,TRIP,CBM,NRR;手工检索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献。文献资料用统一的表格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用RevMan4.2.7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随机对照试验9篇,经排查后,符合纳入标准并进入系统评价的文献共4篇,均为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普利酮与安慰剂比较,诊室收缩压变化WMD=-9.23,95%CI-10.20~-8.26,P<0.00001;诊室舒张压变化WMD=-4.22,95%CI-4.90~-3.54,P<0.00001;总副作用发生率OR=0.91,95%CI0.53~1.56,P=0.74。结论依普利酮降压是有效、安全的,其长期疗效、对不同亚组患者作用的差别及其安全性等仍需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才能得出肯定性结论。
方志敏徐佩茹徐秦鲍遇海鲁瑞萍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依普利酮电子检索OVIDCBMNR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