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锋 作品数:120 被引量:1,105 H指数:21 供职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四川盆地西缘4种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特征 被引量:15 2017年 土壤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强烈影响着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通过干筛法对四川盆地西缘4种人工林(柳杉林、含笑林、桢楠林和麻栎林)两个土壤层次(0-20 cm和20-40 cm)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均以>2 mm粒径为主,而0.5-0.25 mm粒径团聚体仅占1.07%-3.39%;柳杉人工林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比20-40 cm高2倍多,其他3种人工林两个土壤层次差异幅度相对较小;与>2 mm土壤大团聚体相比,各林地微小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2 mm粒径团聚体对有机碳贡献率达到72%-87%.但是,较小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相对较高.综上所述,就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特征而言,柳杉林和麻栎林比桢楠林和含笑林更适合用于当地植被恢复. 聂富育 杨万勤 杨开军 贺若阳 庄丽燕 李志杰 徐振锋关键词:人工林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有机碳储量 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有机层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丰度特征 被引量:10 2012年 为了解季节性冻融对川西亚高山/高山地区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qPCR技术,以氨单加氧酶基因的α亚基(amoA)为标记,在生长阶段、冻结阶段、融化阶段中的9个关键时期调查了该地区不同森林群落: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PF)、岷江冷杉(A.faxoniana)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混交林(MF)、岷江冷杉次生林(SF)土壤有机层的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的特征。结果表明,3个森林群落土壤有机层中都具有相当数量的氨氧化细菌和古菌,均表现出从生长阶段至冻结阶段显著降低,在冻结阶段最低,但冻结阶段后显著增加,在融化阶段为全年最高的趋势。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类群结构(AOA/AOB)受负积温影响明显。冻结后期3个森林群落土壤负积温最大时,AOA数量明显高于AOB,但其他关键时期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类群结构与群落类型密切相关。高海拔的岷江冷杉林群落土壤有机层表现为AOA>AOB(冻结初期除外),低海拔的岷江冷杉次生林群落中表现为AOB>AOA(冻结后期除外),而岷江冷杉和红桦混交林群落则仅在融冻期和生长季节末期表现为AOB>AOA。这些结果为认识亚高山/高山森林及其相似区域的生态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王奥 吴福忠 何振华 徐振锋 刘洋 谭波 杨万勤关键词: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积温 应用脉冲标记粗枝云杉和四川红杉幼苗的^(13)C分配特征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针叶树种对光合碳同化产物在器官-土壤中的分配规律。【方法】以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iana)5 a生幼苗为试验对象,通过盆栽实验,利用脉冲标记法对处于生长期的幼苗进行4次^(13)C同位素脉冲标记,以期揭示粗枝云杉和四川红杉光合碳同化产物在器官-土壤中的分布规律。【结果】两种幼苗各器官和土壤δ^(13)C值在标记前后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标记后^(13)C富集量表现为:四川红杉>粗枝云杉。标记后四川红杉根、枝、叶和土壤的δ^(13)C值范围分别为:25.33‰~171.64‰、36.68‰~206.84‰、79.40‰~230.91‰和-16.49‰~-11.28‰,具体表现为叶>枝>根>土壤;粗枝云杉根、枝、叶和土壤的δ^(13)C值范围为-23.02‰~63.97‰、-23.72‰~18.52‰、-20.09‰~14.09‰和-20.27‰~-15.71‰,表现为根>叶>枝>土壤。【结论】基于^(13)C脉冲标记下,四川红杉^(13)C富集量相对高于粗枝云杉,其中四川红杉幼苗叶对碳的固定较高,而粗枝云杉幼苗根系对^(13)C的固定较高。这些结果表明脉冲标记法在探究针叶树种幼苗期器官-土壤中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中效果良好,为稳定同位素脉冲标记法在植物生理和生态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杨玉婷 杨红艳 刘金超 曲炜辰 杜婷 张玉 张丽 游成铭 谭波 徐振锋 李晗关键词:粗枝云杉 器官 华西雨屏区不同发育阶段柳杉人工林枝叶4种矿质元素重吸收特征 被引量:3 2023年 为探究不同发育阶段柳杉枝和叶的K、Ca、Na、Mg含量及其重吸收效率变化规律,以华西雨屏区幼龄林(6年)、中龄林(12年)、近熟林(23年)、成熟林(27、32年)和过熟林(46、52年)的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植物和凋落物枝、叶以及土壤的K、Ca、Na、Mg含量.结果表明:柳杉成熟叶的K、Na和Mg含量(3.36-5.80 g/kg、0.01-0.20 g/kg和0.96-1.83 g/kg)低于全球木本植物叶片的平均值,表明该区柳杉生长可能受到K、Na和Mg限制.发育阶段对柳杉枝和叶4种矿质元素含量及其重吸收效率均有显著影响.随发育阶段的增加,柳杉成熟枝、叶的K、Ca含量均呈“N”型变化,Mg含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凋落枝、叶的K含量呈先减后增趋势,Ca、Mg含量呈增加趋势;枝、叶的K、Ca、Mg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器官对柳杉枝和叶的K、Ca、Na含量及其重吸收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成熟叶的Ca、Na含量显著高于成熟枝,凋落叶的K、Ca含量显著高于凋落枝,枝的K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叶.枝、叶的矿质元素重吸收效率与植物的矿质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K除外),与凋落物的矿质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枝的Mg除外);并且,叶的K和Mg重吸收效率分别与土壤的K和Mg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体来看,矿质元素重吸收效率与植物和凋落物矿质元素含量的线性关系相较土壤更紧密.4种矿质元素间存在显著的异速关系,其异速指数大小受到器官、元素等因素的调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不同发育阶段柳杉人工林的矿质元素限制格局和养分利用策略,可为柳杉人工林的科学经营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刘宣 马孟平 洪宗文 熊仕臣 赖明玥 谭波 李晗 徐振锋 张健 游成铭 冯秋红关键词:柳杉人工林 矿质元素 季节性雪被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季节性雪被对冬季寒冷区域土壤有潜在保温作用.采用人工遮雪法研究季节性雪被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冬季雪被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雪被能有效减少土壤与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使冬季土壤温度保持稳定.雪被去除使得0、5、10和20 cm土壤日均温度分别降低1.12、0.83、0.33和0.16℃,最低温度分别降低7.33、2.10、1.17和0.75℃.冬季土壤冻结状况与雪被条件密切相关,雪被去除使得0、5、10和20 cm土壤冻结时间分别缩短19、16、11和2 d,而冻融循环则分别增加39、12、6和1次.综上所述,川西亚高山季节性雪被对冬季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雪被效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因此未来气候变化引发的川西地区季节性雪被时空格局变化,可能对区域冬季和生长季土壤水热动态产生深刻影响. 李志杰 杨万勤 岳楷 贺若阳 杨开军 庄丽燕 崔玉婷 谭波 徐振锋关键词:土壤温度 冻融循环 亚高山森林 华西雨屏区柳杉人工林土壤持水能力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9 2023年 土壤持水能力是评估森林涵养水源和影响土壤碳库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同生长阶段的森林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特征及其与有机碳的生态关联还不清楚.为探究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的土壤持水能力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指示作用,选取华西雨屏区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幼龄林(6 a)、中龄林(12 a)、近熟林(23 a)、成熟林(27,32 a)和过熟林(46,52 a)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土壤(0-20 cm)的水分-物理性质、易氧化碳、颗粒碳和总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林龄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柳杉人工林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随林龄增长呈二次函数变化.近熟林(23 a)、成熟林(27,32 a)和早期过熟林(46 a)的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相较其他生长阶段更优.土壤深度对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0-10 cm土壤孔隙度和持水能力整体高于10-20 cm.土壤总有机碳和颗粒碳含量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颗粒碳与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指标的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总有机碳,表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可能更能指示土壤颗粒碳的变化.根据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大于1提取了第一主成分土壤孔隙度PCA1和土壤持水能力PCA1,累计贡献率为70.7%和76.1%.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林龄通过改变土壤孔隙度PCA1(路径系数为0.19),从而影响持水能力PCA1(路径系数为0.99),进一步调控颗粒碳(路径系数为0.60),最终影响总有机碳(路径系数为0.61).综上,华西雨屏区柳杉人工林土壤持水能力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并且与土壤有机碳具有较强的生态关联;本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森林土壤碳循环模型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刘宣 崔宁洁 谭飞川 洪宗文 熊仕臣 孟媛超 谭波 李晗 徐振锋 张健 游成铭 冯秋红关键词:柳杉人工林 土壤孔隙度 土壤持水能力 有机碳组分 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包括主架、顶盖和载物架,所述主架的上方固定设有顶盖,在所述主架的内部设有两层载物架,在上层所述载物架上固定设有第一育苗架,在下层所述载物架上固定设有第二育苗架,在所述第一育苗架... 王泽西 谌贤 李汉森 蒲悦 徐振锋 刘洋 岳楷文献传递 雪被去除对川西高山冷杉林冬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2012年 为了解气候变暖情景下雪被减少对冬季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采用人工遮雪的方法,研究了雪被去除对原始冷杉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被去除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以及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但土壤微生物在雪被覆盖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在雪被去除处理下,土壤有机层MBC和MBN在雪被形成初期和雪被融化前期显著降低,而在雪被覆盖期和雪被融化后期显著增加;在雪被形成初期至雪被覆盖期,可培养细菌数量都显著降低,但可培养真菌数量都显著增加.雪被融化后,雪被去除显著降低土壤有机层MBC和可培养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可培养细菌数量,对MBN无显著影响.矿质土壤层MBC、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在雪被去除下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层基本一致,但波动较小.雪被去除还改变了川西高山冷杉林冬季土壤微生物类群比,提高了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的冬季优势. 杨玉莲 吴福忠 何振华 徐振锋 刘洋 杨万勤 谭波关键词:冻融循环 微生物生物量 可培养微生物 一种橡树的组织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树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mage file="ZY_1.GIF" he="20"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GIF" inline="yes" orie... 何方 李豪 王婷 黄雄 钟宇 陈小红 徐振锋模拟增温对川西亚高山两类针叶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9 2010年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OTC)模拟增温,同步监测了亚高山人工针叶林和天然针叶林表层土壤温、湿度的变化,以及模拟增温初期土壤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中,OTC使人工林和天然林5cm土壤日平均温度分别增加0.61℃和0.56℃,10cm体积含水量分别下降4.10%和2.55%;模拟增温增加了土壤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温与林型的交互作用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而对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影响不显著.增温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与季节变化相关.在各处理下,天然林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与土壤温度有着较大相关性,而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关系不明显.模拟增温易于增加土壤酶活性,但增温效应和林型、酶种类和季节变化有一定关系;亚高山针叶林土壤酶活性主要受控于土壤温度,而与土壤水分关系不大. 徐振锋 唐正 万川 熊沛 曹刚 刘庆关键词:土壤酶活性 亚高山针叶林 青藏高原东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