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晗

作品数:37 被引量:208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凋落
  • 16篇凋落物
  • 13篇亚高山
  • 12篇土壤
  • 11篇亚高山森林
  • 9篇凋落物分解
  • 8篇凋落叶
  • 8篇分解过程
  • 8篇川西亚高山
  • 6篇林窗
  • 4篇亚热带
  • 4篇树种
  • 4篇人工林
  • 4篇斑块
  • 3篇土壤层
  • 3篇土壤酶
  • 3篇土壤酶活
  • 3篇土壤酶活性
  • 3篇酶活性
  • 3篇根系

机构

  • 37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台州学院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作者

  • 37篇李晗
  • 23篇谭波
  • 20篇徐振锋
  • 13篇张丽
  • 11篇杨万勤
  • 10篇吴福忠
  • 9篇倪祥银
  • 9篇何洁
  • 4篇王丽霞
  • 4篇张玉
  • 3篇王华
  • 3篇胡义
  • 2篇朱鹏
  • 2篇王彬
  • 2篇陈洪
  • 2篇樊高琼
  • 2篇李羿桥
  • 2篇胡庭兴
  • 2篇高仁才
  • 2篇陈松鹤

传媒

  • 8篇应用与环境生...
  • 6篇植物生态学报
  • 6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1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5
  • 8篇201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高山森林溪流镉储量与分配的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镉(Cd)是一种有害重金属元素,能够伴随溪流水体流动和物质沉积影响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但缺乏必要关注。为了解森林溪流Cd储量及其分配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岷江上游亚高山森林集水区的溪流为研究对象,在长度10—50、50—150、150—260m区间内各选取5条典型溪流,研究Cd元素在亚高山森林-溪流-河流集合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溪流的Cd储量介于2.57—128.46mg/m^2之间,主要储存于沉积物中;森林溪流上、中、下游的Cd储量没有显著差异;森林溪流的Cd储量以秋季凋落物高峰期最高,春季凋落物高峰期最低;森林溪流的上、中、下游Cd储量均在秋季凋落高峰最高,上、中游在春季凋落高峰最低,下游在非凋落高峰最低;凋落物的Cd储量与溪流水文特征密切相关。可见,亚高山森林溪流Cd储量动态具有季节性变化和一定的自净能力,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了解Cd元素在水-陆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新的角度。
蒋雨芮周蛟李晗谭波曹瑞袁吉杨万勤
关键词:亚高山森林森林溪流凋落物重金属元素
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可能随凋落物分解进程和基质质量的变化不断改变。为了解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变化特征,以四川盆地亚热带森林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凋落叶为对象,于2011—2015年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2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动态变化。整个研究期间,柳杉和麻栎凋落叶分解袋中共捕获土壤节肢动物3855只,分属于16目51科,且均以等节跳科和棘跳科为优势类群;麻栎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随分解进程呈现增加趋势,在分解的1079天达最高值后降低,而柳杉凋落叶则在分解的156天急剧增加后快速降低,2种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量具有相似的动态变化过程;2种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总体以菌食性数量比例最高,腐食性最低,且随凋落叶分解进程,植食性土壤节肢动物占比明显下降,菌食性则上升;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显示,2种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2种凋落叶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随分解进程不断降低。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受凋落叶类型影响。
刘静如郭可馨谌亚李晗张丽张丽徐振锋谭波
关键词:土壤节肢动物功能类群凋落物分解亚热带森林
川西亚高山不同彩叶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被引量:5
2021年
彩叶林是川西亚高山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以川西亚高山典型彩叶林为对象,研究彩叶林不同季节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组成和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1)彩叶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各粒径占比总体呈现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降低的变化趋势,以>2 mm团聚体最高,0.053-0.25 mm团聚体最低,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2 mm团聚体分别占21.1%-54.3%和17.2%-60.0%.(2)土壤团聚体总量中大团聚体(>0.25 mm)百分比(R_(0.25))占60%以上,土壤有机层R_(0.25)、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以糙皮桦-岷江冷杉林(BAF)最高;矿质土壤层R_(0.25)以BAF最高,MWD和GMD以白桦-云杉-川滇长尾槭林(BPA)最高;两个土层的土壤粒径分形维数(D)以BAF最低.(3)彩叶林类型变化显著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组成、R_(0.25)、MWD、GMD和D,但采样时期、土层及其交互作用未显著影响土壤R_(0.25)、GMD和D.上述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组成和稳定性特征随彩叶林类型变化明显不同,BAF具有较好的土壤团粒结构和稳定性.
洪宗文温娅檬刘一霖童小宝严丽琼李晗徐振锋谭波
关键词: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结构分形维数亚高山森林
川西地区7种常见彩叶树种凋落物分解被引量:4
2021年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土壤碳和养分的重要来源.彩叶林为川西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为探索川西地区常见彩叶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养分释放,采用尼龙分解袋法研究常见彩叶物种葛罗枫(Acer grosseri)、落叶松(Larix kaempferi)、青榨槭(Acer davidii)、元宝枫(Acer truncatum)、黄栌(Cotinus coggygri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花楸(Sorbuspohuashanensis)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分解两年后7种彩叶树种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元宝枫(66.4%)、落叶松(64.1%)、红桦(63.7%)、青榨槭(59.6%)、黄栌(58.9%)、葛罗枫(50.8%)和花楸(50.1%);凋落物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第一年,第一年凋落物质量损失率显著高于第二年.两年分解过程中,7种彩叶树种凋落物碳浓度下降,碳表现为净释放.氮磷释放特征在物种间差异显著,其中,花楸凋落物氮磷均表现为净释放.相关性分析表明,初始养分(氮和磷)含量与分解速率呈正相关,而难分解物质(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与分解速率呈负相关.综上所述,川西彩叶树种凋落物分解和氮磷释放因树种和分解时期而不同,花楸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相对较快;研究结果可为川西彩叶林景观恢复重建的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伍六斤张傲冬牟凌李羿桥李晗游成铭张丽谭波徐振锋
关键词:彩叶树种凋落物亚高山森林
川西亚高山6种彩叶林群落土壤持水动态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森林土壤作为森林涵养水源的主要场所,可能通过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为探究高寒地区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持水差异,以地处高山峡谷区的6种不同类型亚高山彩叶林为对象,以裸地为对照,在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间,通过生长季和冻融季节前、后采样监测不同林分土壤的持水动态特征.结果显示:川西亚高山彩叶林群落土壤现存贮水量在生长季、冻融前和冻融后分别为25.13-287.55 mm、31.15-230.62 mm和38.68-307.15mm.彩叶林群落土壤间的持水性存在差异,土层厚度高的裸地(bareland,BL)和落叶松林(Larixgmelinii forest,LF)土壤持水量高,而亮叶桦-青麸扬林(Betulaluminifera-Rhuspotaniniiforest,BRF)土壤持水率更大,其不同时期下的毛管持水率、非毛管持水率、最大持水率和最小持水率分别为139.66%-221.35%、64.63%-102.48%、204.29%-323.83%和93.48%-132.46%,持水能力强.同时,林分土壤的持水性随季节改变,在冻融后,林分土壤贮水量、持水量显著增加,而持水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本研究表明群落环境和土壤结构不同使彩叶林群落土壤间持水性存在差异,且冻融循环通过改变土壤物理结构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改善该区域彩叶林水文生态功能提供科学数据.
刘一霖温娅檬张玉谭波游成铭张丽杨万勤徐振锋李晗
关键词:水文生态季节性冻融亚高山森林
都江堰灵岩山3种人工林优势物种叶片的有机组分特征
2021年
叶片的有机组分特征不仅是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策略和养分回收的重要参数,而且是衡量凋落叶分解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植物群落叶片间有机组分的差异,以华西雨屏区人工林的优势乔、灌、草植物作为对象,收集其成熟叶及凋落叶,研究其水溶性组分(water soluble component,WSC)、有机溶性组分(organic solvent soluble component,OSC)、酸溶性组分(acid-soluble extractive,ASE)和酸不溶性组分(acid-insoluble residue,AIR)含量特征.结果显示:植物叶片整体的WSC、OSC、ASE和AIR的平均相对含量为分别为25.05%、6.56%、34.30%和35.05%,表现为AIR> ASE> WSC> OSC.成熟叶和凋落叶同种组分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成熟叶中ASE的相对含量(36.34%)最高,凋落叶中AIR含量(39.63%)最高.乔、灌、草层植物成熟叶的WSC、OSC、ASE的相对含量高于凋落叶,而AIR的相对含量低于凋落叶,其中WSC的相对含量在成熟叶和凋落叶间差异显著.不同植物功能群的同一组分间存在差异,木本植物WSC、ASE的相对含量低于草本植物,而OSC、AIR的相对含量高于草本植物.因此,植物叶片的有机组分特征不仅受到叶类型的影响,也受到不同植物功能群的影响;结果可为理解亚热带人工林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和凋落物分解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图5表1参50)
高卫龙游成铭王华王冕之李晗徐振锋谭波
关键词:人工林植物功能群成熟叶凋落叶
亚高山森林类型转换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森林植物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转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群落结构对森林植被更新和演替敏感响应。为了解亚高山森林转换对AMF多样性的影响,以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采伐后形成的次生林和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e)人工林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了2种森林土壤有机层(半分解层和分解层)和矿质层AMF组成和多样性的特征。结果表明:2种森林共有923个真菌OTUs,分属于9科10属36种,以球囊霉属(Glomus)为AMF优势类群,且2种森林分解层AMF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大于其他土壤层次。森林转换改变了土壤中AMF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与次生林相比,人工林土壤中球囊霉属AMF相对丰度增加,多孢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AMF的相对丰度降低,且AMF的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指数均降低;非度量多维度(NMDS)分析显示,森林转换显著影响AMF的β多样性;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p H和全磷含量是影响AMF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主要因子。这些结果表明,森林转换会改变亚高山森林土壤中AMF的多样性,次生林能够为AMF提供更适宜的生存条件,提高AMF的多样性。
朱亮郭可馨蓝丽英杨帆王华李晗张丽徐振锋谭波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亚高山森林
一种确定西南丘陵旱地冬小麦-夏玉米最优蓄水保墒小麦水肥高效利用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确定西南丘陵旱地冬小麦‑夏玉米最优蓄水保墒小麦水肥高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明确最佳玉米秸秆还田时期;步骤二,确定最优的耕作技术;步骤三,明确最优氮素管理方案;步骤四,将最佳玉...
杨洪坤樊高琼高仁才陈松鹤李晗陈任华陈艳琦陈玉锋向晓玲
文献传递
川西高山针叶林土壤酶活性对凋落物去除的响应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川西高山针叶林土壤酶活性与凋落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该地区典型的四川红杉-岷江冷杉针叶林为对象,通过凋落物去除控制实验,研究了凋落物去除的不同时期土壤碳(C)、氮(N)、磷(P)分解相关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结果】凋落物去除仅在第一年显著降低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采样第二年显著增加了纤维二糖水解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活性。采样时间对土壤C、P分解相关酶活性影响显著,而对N分解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在凋落物自然输入处理中,与采样第一年相比,采样第二年时酸性磷酸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而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显著升高。同时,采样第二年的土壤酶化学计量比显著高于采样第一年。在凋落物去除处理中,采样第二年显著降低了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但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显著提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含水量、全碳、全氮以及有效氮含量是影响土壤C、N分解酶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在养分循环较慢的川西高山地区,短期凋落物去除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为缓慢,微生物代谢呈现出一定的养分限制,并随着凋落物去除时间的增加微生物代谢呈现出由磷限制向氮限制转化的趋势。关于凋落物与土壤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长期研究。
焦泽彬陈子豪刘谣谭波李晗游成铭王丽霞刘思凝徐振锋张丽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
雪被斑块对川西亚高山森林6种凋落叶冬季腐殖化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亚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化是联系植物与土壤碳库和养分库的重要通道,在冬季可能受到雪被斑块的影响。该文采用凋落物网袋法,于2012年11月–2013年4月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厚度雪被斑块(厚雪被、中雪被、薄雪被和无雪被)下优势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和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在不同雪被关键期(雪被形成期、雪被覆盖期和雪被融化期)的腐殖化特征。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下6种凋落叶均保持一定程度的腐殖化,其中红桦凋落叶腐殖化度最大,达4.45%–5.67%;岷江冷杉、高山杜鹃、康定柳、四川红杉和方枝柏凋落叶腐殖化度分别为1.91%–2.15%、1.14%–2.03%、1.06%–1.97%、0.01%–1.25%和0.39%–1.21%。凋落叶腐殖质在雪被形成期、融化期和整个冬季累积,且累积量随雪被厚度减小而增加,但在雪被覆盖期降解,且降解量随雪被厚度减小而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凋落叶前期腐殖化主要受凋落叶质量影响,且与氮和酸不溶性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碳、磷、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冬季变暖情景下雪被厚度的减小可能促进亚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化,但凋落叶腐殖化在不同雪被关键期受雪被斑块和凋落叶质量的调控。
倪祥银杨万勤李晗徐李亚何洁吴福忠
关键词:凋落叶腐殖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