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腾飞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块状混交改造初期整地等人为干扰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 对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块状混交改造技术的探索,研究了改造初期不同面积整改等人为干扰对土壤中有机质、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整地等人为干扰降低土壤SOC,改变土壤TN在土层中的分配格局,...
- 王谢魏鹏苏宇王之南刘浩杨正菊文冬菊李贤伟范川周义贵杨育林陈栎霖张腾飞张军潘业田
- 关键词:低效林改造混交造林土壤有机碳
- 两种巨桉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揭示巨桉人工林组培苗和实生苗两种起源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方法]利用S形采样法在样地内采集多个样点,按上(0—10cm),中(10—20cm),下(20—30cm)三层分别利用环刀和塑料盒采集原状土壤,测定不同层次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渗透速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等。[结果](1)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容重呈现递增趋势,而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呈递减趋势。组培巨桉林土壤容重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而土壤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高于显著实生苗巨桉林地(p〈0.05);(2)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水稳性指数、抗蚀指数、团聚状况、团聚度和结构系数呈现下降趋势,水稳性指数和抗蚀指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分散率和分散系数呈现升高趋势。组培巨桉林地不同土层的抗蚀指数和结构系数均高于实生苗巨桉林地,但分散系数均显著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p〈0.05);(3)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MWD)呈现出下降趋势,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呈现上升趋势。组培苗巨桉林地不同土层各粒径(〉5mm;5~2mm;0.5~0.25mm;〉0.5mm;〉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MWD均高于实生苗林地,而结构体破坏率、2~1mm和1~0.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结论]组培巨桉人工林的土壤抗蚀性更佳。
- 余晓章魏鹏范川王谢张腾飞沈卫
- 关键词:土壤抗蚀性巨桉人工林组培苗实生苗
- 两种起源巨桉人工林细根生产和死亡及周转的研究
- 细根(Fine roots)是林木地下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是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而其生长和死亡对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尽管细根生物量只占林分总生物量的3%-30%,但维持细根周转需要消耗...
- 张腾飞
-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细根
- 文献传递
- 华西雨屏区香樟人工林土壤表层细根生物量和碳储量被引量:14
- 2013年
- 2010年11月_2011年12月,研究了华西雨屏区31年生香樟人_T-林土壤表层(O。30cm)细根生物量及碳储量.结果表明:香樟人工林土壤0~30cm层细根总生物量(活根+死根)和碳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592.29kg·hm之和660.68kgC·hm-1,其中活细根贡献率分别为91.1%和91.8%.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香樟1~5级活细根和死细根的生物量及碳储量均显著减少;随着根序等级的升高,香樟活细根生物量及碳储量显著增加.香樟细根总生物量及碳储量均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死细根生物量及碳储量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1级根和2级根生物量及碳储量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而3~5级根则为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空间异质性是导致细根生物量和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 魏鹏李贤伟范川张腾飞刘运科苏宇杨正菊
- 香樟人工林土壤表层细根形态特征、生物量及碳氮含量变化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香樟人工林土壤表层(0~20cm)细根形态特征、生物量及碳氮含量变化动态,为深入研究人工林细根的养分、水分吸收规律及碳在地下的分配特点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四川雅安市雨城区老板山31年生香樟人工林,随机设置20m×20m样地3块,于2011年的1,4,7和10月份,在各样地按'S'形选取5个采样点,采用根钻法,分0~10和10~20cm土层采集根系样品,用WinRHIZO 2005根系分析系统对细根形态进行分析,并测定细根生物量及碳氮含量。【结果】1)1~5级细根随着根序的增加,平均直径、生物量和细根C含量逐渐增大,比根长(SRL)、根长密度(RLD)和细根N含量逐渐降低。2)细根平均生物量为793.29kg/hm2,其中0~1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占土壤表层细根总生物量的64.66%;与10~20cm土层相比,0~10cm土层细根具有较高的SRL和RLD以及较小的直径;0~10cm土层细根C、N含量均高于10~20cm土层。3)细根生物量在春季和秋季较高,在夏季和冬季较低;SRL和RLD夏季最大,冬季最小;而直径夏季最细,冬季最粗;细根C含量冬季最高,夏季最低;N含量夏季最高,春季和冬季均较低。【结论】根序对细根形态、生物量和C、N含量的变化具有极显著影响,而季节对细根形态、生物量和C、N含量变化的影响要远小于根序。
- 张腾飞李贤伟范川魏鹏刘运科苏宇杨正菊
- 关键词:香樟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