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川

作品数:98 被引量:589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3篇土壤
  • 17篇人工林
  • 14篇细根
  • 13篇低效林
  • 13篇柏木
  • 10篇马尾松
  • 9篇育苗
  • 9篇物量
  • 8篇有机碳
  • 8篇丘陵区
  • 7篇育苗方法
  • 7篇土壤有机
  • 7篇土壤有机碳
  • 7篇退耕
  • 7篇种子
  • 7篇马尾松人工林
  • 7篇苗木
  • 6篇养分
  • 6篇植物多样性
  • 6篇施肥

机构

  • 88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四川省林业科...
  • 4篇国家林业局
  • 4篇四川省林业调...
  • 3篇德阳市林业局
  • 2篇云南大学
  • 2篇山西省林业科...
  • 2篇四川省林业勘...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北勘测设计...
  • 1篇四川省林业工...
  • 1篇雅安市林业局

作者

  • 88篇范川
  • 82篇李贤伟
  • 25篇张健
  • 14篇陈小红
  • 12篇冯茂松
  • 11篇周义贵
  • 9篇王谢
  • 8篇苏宇
  • 7篇赵安玖
  • 7篇李平
  • 7篇黄从德
  • 6篇陈栎霖
  • 6篇刘运科
  • 6篇荣丽
  • 6篇黄复兴
  • 6篇舒翔
  • 5篇钟宇
  • 5篇万雪琴
  • 5篇杨育林
  • 5篇胡庭兴

传媒

  • 6篇应用与环境生...
  • 5篇林业科学
  • 5篇生态学报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广西植物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四川林业科技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技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福建林业科技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13篇2014
  • 1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改造模式植物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以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改造10a后的4种模式:纯杂交竹模式(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CZ)、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杂交竹模式(BZQ)、柏木+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模式(BL)、柏木+杂交竹模式(BZ)为研究对象,纯柏(CB)为对照,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和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易氧化碳、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及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及其组分均下降,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易氧化碳含量下降幅度最小;0—1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取样剖面的45.7%—64.4%,具有明显的表聚性。(2)不同模式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和土壤易氧化碳、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为BZQ>BZ>CB>BL>CZ,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几种模式中,BZQ与CB相比,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土壤易氧化碳、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幅分别为37.8%、33.5%、36.6%、52.5%和23.2%,表明BZQ模式在提高土壤有机碳方面作用最明显。(3)植物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大致表现为BZQ>BZ>CB>BL>CZ;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碳密度、易氧化碳、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乔木层植物多样性不相关。
李平李凤汀范川李贤伟张健黄明莉
关键词:柏木低效林土壤有机碳植物多样性
华西雨屏区不同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及主要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动态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法,探讨了四川洪雅柳江退耕还林模式: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复合模式(HN)、光皮桦人工林(H)、扁穗牛鞭草牧草地(NC)、柳杉(Cryptameria fortunei)人工林(LS)细根、草根分解速率以及其与细根、草根分解密切相关的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变化,结果表明:①细根、草根分解速率符合Olson单指数分解模型,年分解常数(k)分别为1.06、0.93、1.32、0.86/年,分解1年后干重损失率分别为65.49%、60.55%、73.32%、57.51%;②在一年的分解期间的各个阶段HN模式的好气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都显著大于其他3种模式(p<0.01);③4种模式固氮细菌与氨化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氨化细菌数量与硝化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HN、LS模式固氮细菌数量与细根、草根N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细根、草根的分解受到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相互作用的影响,自生固氮在林草复合模式与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自肥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荣丽李贤伟张健朱天辉范川蒲德强
关键词:退耕还林
两种巨桉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揭示巨桉人工林组培苗和实生苗两种起源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方法]利用S形采样法在样地内采集多个样点,按上(0—10cm),中(10—20cm),下(20—30cm)三层分别利用环刀和塑料盒采集原状土壤,测定不同层次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渗透速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等。[结果](1)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容重呈现递增趋势,而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呈递减趋势。组培巨桉林土壤容重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而土壤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高于显著实生苗巨桉林地(p〈0.05);(2)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水稳性指数、抗蚀指数、团聚状况、团聚度和结构系数呈现下降趋势,水稳性指数和抗蚀指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分散率和分散系数呈现升高趋势。组培巨桉林地不同土层的抗蚀指数和结构系数均高于实生苗巨桉林地,但分散系数均显著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p〈0.05);(3)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MWD)呈现出下降趋势,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呈现上升趋势。组培苗巨桉林地不同土层各粒径(〉5mm;5~2mm;0.5~0.25mm;〉0.5mm;〉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MWD均高于实生苗林地,而结构体破坏率、2~1mm和1~0.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结论]组培巨桉人工林的土壤抗蚀性更佳。
余晓章魏鹏范川王谢张腾飞沈卫
关键词:土壤抗蚀性巨桉人工林组培苗实生苗
珙桐外中果皮对贮藏种子生活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用四唑染色法与目测法相结合测定珙桐种子的生活力。试验表明,在贮藏了近一年的时间里有外果皮、中果皮的种子生活力迅速地从98.0%降到8.0%,而没有外果皮、中果皮的珙桐种子生活力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表明珙桐果实外果皮、中果皮在种子贮藏期间对珙桐种子的生活力影响非常大。
范川李贤伟鲜俊仁陈小红
关键词:果皮种子生活力
施肥对香樟幼苗生长及养分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施肥是苗木培育的重要方式,香樟是乡土珍稀阔叶树种,苗木培育对乡土珍稀树种的保护、繁育、推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施肥对苗木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探讨香樟幼苗生长及植物体内养分分配对施肥的响应,该研究采用正交设计,设置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N、P:0、3、6 g·株-1;K:0、2、4g·株-1),对盆栽香樟幼苗进行指数施肥。结果表明:(1)氮肥对香樟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磷肥和钾肥的影响则较小;(2)氮素在香樟幼苗叶、茎、根中的分布状况主要受氮肥的影响,磷素在香樟幼苗叶、茎、根中的分布状况主要受氮肥和磷肥的影响,钾素在香樟幼苗叶、茎、根中的分布状况主要受钾肥的影响;(3)香樟幼苗的苗高生长与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地径生长与茎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生物量与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茎生物量与叶片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4)综合分析得出,对香樟幼苗苗高、地径生长,以及枝叶生物量积累最具促进作用的施肥水平为氮肥(6 g·株-1)、磷肥(6 g·株-1)、钾肥(4 g·株-1)。
范川舒翔李晓清李贤伟黄复兴李平
关键词:香樟指数施肥生物量养分分布
植被恢复对洪雅县近15年景观格局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植被的重建、恢复和保护,不仅改变了景观的类型组成,也强烈地影响着景观的空间构造。以四川盆地山地丘陵区边缘的四川省洪雅县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工程实施前后15年来(1994—2009)洪雅县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植被恢复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林地增加、耕地和草地减少,是15年间洪雅县景观变化的主要特点。耕地的减少和林地的增加主要集中于人为活动影响更为强烈的海拔1000 m以下区域,反映了退耕还林对景观类型组成改变的巨大推动作用;海拔1500 m以上区域,更多地受到天然林保护和自然因素影响,面积变化相对稳定,景观格局空间构造方面的变化更为显著;海拔1000—1500 m区域,两种工程实施的影响交错,过程相对复杂。坡度≤5°的平缓地中,人为活动影响强烈,林地增加明显;而在坡度25°附近的坡地中,耕地较多,退耕还林潜力较大,耕地—林地转换相对其他坡度区段更为明显。总体上,林地向低海拔、缓坡度区域扩张,斑块间空隙还林面积较多,有连片发展趋势;而耕地在面积减少的同时,向低海拔、缓坡度区域收缩,斑块规模更小,格局更加破碎。
王鹏李贤伟赵安玖黄从德范川赖家明
关键词: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景观变化
抗旱节水化控制剂对珙桐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模型构建、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分析及最优选择被引量:8
2008年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国家一级保护珍惜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幼苗进行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氯化钙(CaCl2)、水杨酸(SA)和保水剂对珙桐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SA和保水剂对珙桐幼苗抗旱性的影响均呈正向作用,且它们之间具有协同效应;CaCl2和SA提高了珙桐幼苗在水分胁迫前期对土壤水分的利用,使幼苗维持了较高的抗旱性;随着土壤干旱的持续,保水剂对水分胁迫有缓效作用,使土壤维持了较高的水分含量,有利于保持幼苗的抗旱性,减小水分胁迫的危害。综合各抗旱生理特性指标得出最佳的农艺措施为:CaCl2839.400~1256.520mg·L-1、SA44.015~69.306mg·L-1、保水剂618~700ml·pot-1。
薛波李贤伟张健范川刘朔
关键词:水分胁迫氯化钙水杨酸保水剂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四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以及氮动态
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法对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光皮桦纯林、扁穗牛鞭草、柳杉林四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影响分解的质量指标以及氮动态研究表明,各模式细根分解速率符合Olson单指数分解模型,年分解...
荣丽李贤伟张健范川
关键词:退耕模式细根分解氮动态光皮桦扁穗牛鞭草
文献传递
目标树经营对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为研究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其对目标树经营的响应机制,以马尾松人工林目标树经营样地和对照样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土壤样品(0~10、10~20和20~50 cm)和凋落物样品,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目标树经营提高了土壤线虫数量,其中对0~10 cm土层中线虫数量的影响最显著;采用目标树经营的处理以植食性线虫数量最多,对照以食细菌线虫数量最多。与对照相比,目标树10~20 cm土层的土壤线虫Shannon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成熟度指数和20~50 cm土层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H、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是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目标树经营改善了土壤微环境,有利于土壤线虫生存和发展,推动了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余安卫胡汶廷吴思颖尹海锋范川李贤伟
关键词: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土层深度马尾松人工林
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
张健胡庭兴李贤伟张新全杨万勤宫渊波朱天辉肖千文叶萌赖松家黄从德陈小红钟宇龚伟范川冯茂松万雪琴刘洋黄玉梅
1998年以来,项目组在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课题等资助下,系统开展了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理论、新品种(系)选育、技术模式构建与优化等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主要内容如下:  (1) 系统开展了不同治理模式地上/...
关键词:
关键词: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长江上游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