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斌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胃癌
  • 3篇颅脑
  • 3篇脑损伤
  • 3篇干细胞
  • 2篇预后
  • 2篇脐带
  • 2篇颅脑损伤
  • 2篇间质
  • 2篇SALL4
  • 1篇蛋白
  • 1篇定向分化
  • 1篇端脑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再生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纤维

机构

  • 1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金坛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张斌
  • 5篇许文荣
  • 5篇钱晖
  • 4篇何云文
  • 4篇钱腾达
  • 4篇钱春生
  • 3篇史惠
  • 2篇董吉荣
  • 2篇李益欢
  • 1篇毛飞
  • 1篇许潇
  • 1篇张玲
  • 1篇朱伟
  • 1篇张徐
  • 1篇田伊卿
  • 1篇贾浩源
  • 1篇朱艳华
  • 1篇王梅
  • 1篇高硕
  • 1篇李立新

传媒

  • 3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程序化星形胶质细胞的制备及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再程序化星形胶质细胞制备并在体外诱导其分化为神经元。方法在体外培养大鼠脑皮质来源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随后将提纯、鉴定过的第三代星形胶质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皿中,并分为A、B、C 3组。其中A组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载体介导neurogenin2(Ngn2)基因转染的星形胶质细胞,制备再程序化星形胶质细胞;B组为带有GFP基因的空载体病毒转染的星形胶质细胞;C组为未进行慢病毒介导基因转染的星形胶质细胞;转基因1周后加入含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培养基诱导分化15 d,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以及定向神经元分化的差异。结果 A组星形胶质细胞转基因后再诱导15 d,很大部分细胞形态呈神经元样改变,胞体呈梭形或椭圆形,有多个突起伸出且突起较长,表达神经元核蛋白(Neu N)、神经丝蛋白(NF)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比例大大提高,相比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B组与C组神经元分化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Ngn2基因体外转染星形胶质细胞可制备出再程序化星形胶质细胞,诱导后具有更强的向神经元定向分化能力。
钱腾达张斌刘彦李立新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分化再程序化
胃癌间质干细胞敲减YAP抑制胃癌的发展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胃癌间质干细胞(gastric cancer-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GC-MSC)中YAP敲减对血管形成,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GC-MSC进行敲减YAP,定量PCR、蛋白质印迹验证YAP敲减效果。定量PCR检测YAP敲减后GC-M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IL-8mRNA表达水平。收集GC-MSC YAP敲减组和对照组上清液,通过内皮细胞血管形成实验检测YAP敲减后GCMSC促血管形成能力的变化。平板克隆实验及迁移实验检测YAP敲减的GC-MSC上清液对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GC-MSC中YAP敲减后YAP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下调(P<0.01)。YAP敲减后GC-MSC中VEGF、PDGF、IL-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YAP敲减后的GC-MSC促血管形成能力显著下降。YAP敲减的GC-MSC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迁移。结论:GC-MSC中YAP分子可能通过参与胃癌的血管形成、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进而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
田伊卿潘昭吉毛佳慧张斌史惠钱晖许文荣
外源性sall4基因在胃癌HGC27细胞株中的表达及鉴定
2013年
目的:建立sall4稳定转染的HGC27细胞株,为sall4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MV6-entry-sall4及pCMV6-entry质粒转染至HGC27细胞,48 h后加入终质量浓度600mg/L的G418抗生素进行药物加压筛选,获得阳性单克隆细胞株,通过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细胞中sall4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sall4的HGC27细胞株,稳定转染细胞株中sall4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及转染空载体组。结论:本实验成功筛选出sall4基因过表达的稳定转染胃癌细胞系。
张玲高硕张斌王梅许潇钱晖许文荣
关键词:胃癌SALL4过表达
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则以常规术后治疗加高压氧治疗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下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脑组织氧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时的上下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脑组织氧代谢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较为积极,有助于改善患者各方面的功能状态。
钱春生张斌何云文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肢体功能神经功能
老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管再生调节因子表达与肠黏膜、肠屏障功能的变化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管再生调节因子表达与肠黏膜、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体重为500~600g,17~20个月月龄的健康老年雄性SD大鼠,制备老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按损伤时间分为伤后3、12、24、72h和5d,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每组10只。记录和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肠黏膜显微特征、肠屏障功能和脑组织中VEGF和CD34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创伤性颅脑损伤3h^5d,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大鼠的行为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中VEGF和CD34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均P<0.05),肠绒毛高度、绒毛中段直径、隐窝深度和绒毛表面积均明显降低(均P<0.05);肠黏膜绒毛的破坏度明显,绒毛间质疏松,肠绒毛排列不规则甚至断裂,绒毛上皮坏死脱落,变矮,间距增宽,固有层出现不同程度水肿,上述异常在伤后24~72h达到高峰(均P<0.05)。结论密切关注老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24~72h的病情转归对降低病残和致死率应有积极意义,增高VEGF和CD34表达,促进血管再生可能是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新思路。
钱春生张斌钱腾达何云文李益欢董吉荣
关键词:老年大鼠肠黏膜肠屏障功能
婆罗双树样基因4慢病毒干扰载体构建及对MGC80-3转移潜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人婆罗双树样基因4(spalt-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SALL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癌基因,具有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构建可诱导shRNA基因干扰SALL4慢病毒载体并转染胃癌细胞建立稳定细胞株,探讨SALL4基因沉默对胃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合成特异性靶向人SALL4基因的shRNA序列,连接入TetpLKO-puro慢病毒载体;脂质体法介导重组慢病毒质粒系统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收集病毒上清,转染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嘌呤霉素筛选获得阳性克隆,采用四环素(tetracycline,Tet)诱导shRNA表达。同时设立shRNA对照组。荧光定量RT-PCR检测SALL4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检测SALL4蛋白水平;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别检测干性指标Oct4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指标E-cadherin、Slug和Twist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R结果表明,SALL4shRNA序列已成功连入Tet-pLKO-puro慢病毒载体。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对照组Tet-PLKO-shCtrl细胞在Tet诱导前后,SALL4mRNA水平分别为1.015±0.150和0.932±0.127,P=0.580;实验组Tet-PLKO-shSALL4细胞在Tet诱导前后,SALL4mRNA水平分别为1.000±0.028和0.443±0.017,P<0.001。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SALL4蛋白与mRNA变化一致。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对照组Tet-PLKO-shCtrl细胞Tet诱导前后,迁移细胞数分别为(327±66)和(330±50)个,P=0.856;Tet-PLKO-shSALL4细胞Tet诱导前后,迁移细胞数分别为(335±44)和(100±23)个,P<0.001。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Tet-PLKO-shSALL4细胞Tet诱导后,干性指标Oct4及EMT指标Slug和Twist mRNA水平分别为0.140±0.003、0.532±0.047和0.652±0.033,P值分别为<0.001、0.008和0.035;E-cadherin mRNA水平增加至8.994±0.689,P<0.001。对照组经Tet诱导,Oct4、Slug、Twist和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180±0.010、0.931±0.016、0.978±0.036和1.330±0.371,P值分别为0.063、0.086、0.646和0
袁潇梁炜邵孟张斌史惠钱晖许文荣张徐
关键词:SALL4慢病毒载体EMT胃癌
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评估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颅脑损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入院时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NT-proBNP在预测颅脑损伤死亡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NT-proBNP水平[(140.9±53.8)pg/ml]显著地高于对照组[(32.5±19.3)pg/ml;P<0.05].。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为(86.2±31.5)、(145.9±47.2)、(245.9±61.3)pg/ml,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00例颅脑损伤中,死亡24例,病死率为24%;死亡病人血清NT-proBNP水平[(259.3±67.8)pg/ml]显著高于存活病人[(100.4±59.7)pg/ml;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NT-proBNP判定颅脑损伤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44.8 pg/ml,灵敏度为81.53%,特异度为91.47%。结论颅脑损伤病人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与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血清NT-proBNP水平是有效预测颅脑损伤死亡结局的有效指标。
钱春生张斌钱腾达何云文李益欢董吉荣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清水平预后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体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离心法提取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体(hucMSC-Ex)在高丰度蛋白质含量和纯度上的差异。方法分别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离心法提取hucMSC-Ex,透射电镜下观察两法提取的外体的形态结构,SDS-PAGE分析二者的蛋白质组分,western blot检测二者的表面标志蛋白CD9和CD81,免疫荧光法检测二者内化至靶细胞EA.hy926的数量。结果两种方法提取的hucMSC-Ex均为直径约30~100 nm的圆形或椭圆形膜性囊泡结构;在相同蛋白质总量下,差速离心法提取的hucMSC-Ex高丰度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但其表面标志蛋白CD9和CD81的表达量却明显高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在相同蛋白质浓度下,差速离心法提取的hucMSC-Ex被靶细胞EA.hy926细胞内化的数量更多。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成功提取hucMSC-Ex,差速离心法提取的hucMSC-Ex纯度更高,而高丰度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
吴晓丹张斌朱艳华孙瑶湘史惠朱伟钱晖许文荣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顺铂抗肿瘤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 from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ex)对顺铂抗肿瘤效果的影响,评价hucMSC-ex的安全性。方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泌体的表面特异性分子CD9、CD63以鉴定hucMSC-ex。通过细胞抑制率测定、克隆形成实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hucMSC-ex存在条件下顺铂对HGC-27细胞和MGC-803细胞抑制率、克隆形成及迁移效率的影响。结果:HucMSC-ex表达外泌体特异性分子标志物CD9、CD63;hucMSC-ex能减弱顺铂对HGC-27细胞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但不影响顺铂作用后的HGC-27细胞和MGC-803细胞克隆形成及迁移效率。结论:hucMSC-ex对顺铂抗肿瘤疗效无明显影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王娟娟贾浩源张斌俞静纪成毛飞许文荣钱晖
关键词:顺铂化疗
ACTH、COR、血糖在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和血糖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AI患者70例,根据头颅MRI显示的病灶范围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同时选择体检健康者23例作为对照,观察各组ACTH、COR和血糖变化情况。结果:ACTH、COR和血糖水平DAI轻、中和重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重型组ACTH、COR和血糖水平最高,分别为(8.84±2.67)mmol·L^(-1)、(35.18±12.17)μg·dl^(-1)和(64.28±23.18)pg·ml^(-1),其次为中型组,对照组ACTH、COR和血糖水平最低。DAI患者在治疗后第3天时血糖和ACTH较入院第1天有所降低,COR在治疗后第5天时较入院第1天有所降低,血糖在入院后持续下降(P<0.05)。预后良好者伤后6个月ACTH、COR和血糖水平分别为(31.07±11.17)pg·ml^(-1)、(17.11±8.49)μg·dl^(-1)和(4.67±0.88)mmol·L^(-1),明显低于预后不良者(P<0.05);血糖和ACTH判断预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和0.861(P<0.05),而COR判断预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638(P>0.05);血糖和ACTH判断预后的截止点分别为5.30 mmol·L^(-1)和36.05 pg·ml^(-1)。结论:监测血清ACTH、COR以及血糖浓度对DAI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中血清ACTH和血糖浓度的判断价值较高。
张斌钱春生何云文钱腾达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糖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