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斌

作品数:116 被引量:425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2篇学位论文
  • 1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8篇关节
  • 24篇骨折
  • 23篇腰椎
  • 18篇手术
  • 15篇股骨
  • 13篇腰椎小关节
  • 13篇椎小关节
  • 13篇细胞
  • 13篇小关节
  • 12篇入路
  • 8篇远端
  • 8篇退变
  • 8篇椎间盘
  • 8篇脊柱
  • 7篇腰痛
  • 7篇手术入路
  • 7篇康复
  • 7篇关节炎
  • 6篇椎间盘突出
  • 6篇螺钉

机构

  • 88篇南昌大学第一...
  • 41篇南昌大学
  • 2篇南昌大学第二...
  • 2篇南昌大学第四...
  • 2篇南昌市洪都中...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庆应义塾大学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绵阳市骨科医...
  • 1篇毕节市第一人...

作者

  • 113篇张斌
  • 77篇戴闽
  • 17篇聂涛
  • 15篇刘远
  • 13篇郭润生
  • 12篇姚浩群
  • 11篇刘虎诚
  • 11篇周鑫
  • 10篇范红先
  • 10篇唐亚敏
  • 10篇付长林
  • 10篇于小龙
  • 9篇赖琦
  • 8篇邹帆
  • 8篇程明
  • 8篇王强
  • 7篇程细高
  • 7篇高松
  • 7篇詹平
  • 6篇曹凯

传媒

  • 9篇中国矫形外科...
  • 9篇中国修复重建...
  • 8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南昌大学学报...
  • 3篇江西医学院学...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江西医药
  • 2篇江西中医药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颈腰痛杂志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20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1998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氧化钪包覆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钪包覆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包覆氧化钪的碳纳米管粉末、铝粉、锌粉和硬脂酸为起始材料,通过球磨、过滤、干燥和冷压成型制得氧化钪包覆碳纳米管增强体预制块,再依次将镁锭、氧化钪包覆碳纳...
刘勇张斌何阳京玉海罗岚陈杰
文献传递
改良股前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应用解剖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为改良股前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福尔马林防腐成人下肢标本12例,解剖观察大腿下段前外侧的主要肌肉、韧带的分布;采用改良前外侧手术入路,测量该入路相关的神经、血管走行特点。结果改良股前外侧入路可充分显露股骨远端,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不损伤髂胫束并减少了对股四头肌的损伤,有效地保护了伸膝装置。结论改良股前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安全,损伤较小,暴露充分等优点,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骆松戴闽张斌戴江华聂涛邱平
关键词: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入路
小区电气系统设计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与之相适应,房地产行业如雨后春笋得到迅猛发展。一些新的建筑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逐步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建筑电气方面表现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传统的电气设备的改进,另一方面是作...
张斌
关键词:建筑电气住宅小区
文献传递
下腰椎小关节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下腰椎各节段椎小关节退变程度与脊柱一骨盆矢状面各平衡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24~77岁,平均53岁。病程3—96个月,平均6.6个月。病变节段:L3、4 32例,L4、5 47例,L5、51 52例。患者均摄腰椎CT及站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依据Pathria分级系统对下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进行分级,并测量以下矢状面参数:脊柱参数——腰椎前凸角(1umbarlordosis,LL)、上腰弯前凸角(upperlumbarlordosis,uu)、下腰弯前凸角(10werlumbarlordosis,LLL)和骨盆参数——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slope,SS)。将所有患者按PI测量值分为小于正常范围组(A组)、正常范围组(B组)和大于正常范围组(C组),分节段比较各组小关节退变程度;同时,将所有患者分节段依据小关节退变程度分为轻度退变(0、I级)组(N组)及重度退变(Ⅱ、Ⅲ级)组(M组),比较矢状面参数与各节段小关节退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在L4、5和L5、S1节段,A、B、C组间小关节退变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C组小关节退变更严重;但在L、。节段,各组间小关节退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各节段N、M组间除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脊柱一骨盆矢状面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于正常范围的PI可导致或加重L4、5及L5、S1节段小关节的退变;PT及PI与下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显著相关。
吕昕张斌刘远戴闽
关键词:腰椎
炎性因子与脂肪因子在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表达及其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腰痛患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FJOA)是引起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腰痛患者腰椎小关节软骨中的炎性因子与脂肪因子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FJOA中的作用。
周鑫张斌杨勇傅小星刘远付长林于小龙戴闽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脂肪因子炎性因子关节软骨腰痛
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对髋部骨折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7
2010年
背景:有研究表明22%-75%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无法恢复到受伤以前的功能,所以非常需要正确的康复治疗来恢复患者的髋部功能。目前,关于其手术操作方面已有较多的报道,但涉及此类患者在围术期间的康复指导及功能训练尚缺少系统、完整的研究。目的:观察髋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通过《骨折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根据内固定后有无个性化康复治疗分为2组,康复组46例术后根据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44例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治疗。内固定后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性能测试、身体功能状态调查表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内固定后6个月随访,康复组患者身体性能测试与身体功能状态调查表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身体性能测试总分从内固定前到内固定后6个月康复组增幅明显高于对照组,身体功能状态调查表总分从内固定前到内固定后6个月亦有较高增幅。提示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能获得可靠的固定,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加快患者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戴闽艾江波范红先张斌帅浪
关键词:髋关节功能运动处方
后路截骨式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式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其中29例接受截骨式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术(截骨组),67例接受刮除式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刮除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影像学评估局部Cobb角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截骨组手术时间为(186.0±39.6)min,较刮除组[(207.6±75.8)min]缩短(P=0.043);截骨组术中出血量为(903.0±88.9)mL,较刮除组[(1094.1±265.1)mL]减少(P=0.028)。两组患者住院时间[(9.7±1.3)d vs(10.0±1.1)d]和局部Cobb角纠正度[(13.1±5.6)°vs(12.6±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截骨组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7.7±1.3)个月,较刮除组[(8.4±1.8)个月]更短(P=0.047)。两组患者VAS、JOA、ODI评分术后均得到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截骨组与刮除组分别有2、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截骨组无复发病例,刮除组有5例复发。结论与刮除式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比较,后路截骨式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术病灶清除更彻底、术后复发率更低,是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段平国林思俭范荣豪郭润生马胜彪段满生姚浩群张斌戴闽曹凯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截骨术脊椎融合
3D打印导板在寰枢椎椎弓根置钉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0—2017-08采用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7例寰枢椎脱位或Ⅱ型齿状突骨折,19例用3D打印导板完成椎弓根置钉(观察组),18例在常规C型臂X线机透视下置钉(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置入74枚椎弓根钉,其中Ⅰ级54枚,Ⅱ级16枚,Ⅲ级4枚;对照组共置入72枚椎弓根钉,其中Ⅰ级31枚,Ⅱ级28枚,Ⅲ级13枚;对照组72枚,观察组置钉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及增加置钉准确程度。
陈德健罗叙文姚浩群段平国张斌戴闽郭润生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
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与常规入路比较,探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09年12月,58例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8例采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沿大腿外侧弧形向前、向上至股四头肌扩张部,延伸至髌骨外侧达胫骨结节作切口(新型入路组),30例采用常规股骨远端外侧或前外侧入路(常规入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骨折类型、合并症、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处理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新型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常规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8个月。X线片复查示,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新型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62±2.34)周,常规入路组为(13.78±1.9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8,P=0.10)。末次随访时,新型入路组膝关节HSS评分为(94.4±4.2)分,显著优于常规入路组(89.2±6.0)分(t=3.85,P=0.00)。结论与常规入路比较,采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对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显露更充分,允许膝关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张斌戴闽邹帆骆松李斌华邱平聂涛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双膦酸盐-依诺沙星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及防止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分子机制研究
刘序强张斌曲新华翟赞京戴闽戴尅戎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