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山
-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胶囊结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各25例.2组同时口服甲泼尼龙,第1~4周,甲基强的松龙用量为24 mg/d,第5~8周,激素减量为16 mg/d;第9~12周,激素减量为8 mg/d;第12周起激素6 mg/d维持.治疗组同时服用白芍总苷胶囊0.6 g,3次/d.治疗期间原则上不加用其他肝病治疗药物. 结果 治疗组治疗16周后ALT为(62.6±6.4)U/L,AST为(46.3±12.3)U/L,总胆红素(TBil)(27.8±5.72)μ.mol/L,血清球蛋白(25.9±9.3)g/L,免疫球蛋白(IgG)(18.9±3.21)g/L;较治疗前[分别为(370.0±28.0)U/L,(136.4±28.7)U/L,(73.4±16.8)μmol/L,(49.8±11.7)g/L,(34.6±2.9)g/L]和对照组治疗16周后[分别为(108.0±8.9)U/L、(78.5±17.6)U/L、(42.3±16.8)μmol/L、(44.6±6.8)g/L、(26.9±3.4)g/L]下降. 结论 白芍总苷胶囊结合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疗效较好,且无不良反应.
- 吴斌朱宁梁彩霞张小莲薛彬张友山
- 关键词:白芍总苷胶囊
- 扶正培元方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扶正培元方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VAD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扶正培元方联合VAD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浆细胞比率、M蛋白水平、血肌酐、血红蛋白、血钙水平、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浆细胞比率、M蛋白水平、血肌酐、血钙水平、证候积分下降,而血红蛋白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浆细胞比率外,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0.39%,对照组有效率为62.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扶正培元方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 梁彩霞李先梅谈捷周艳华张友山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VAD方案M蛋白证候积分
- BCR-ABL融合基因与免疫表型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结果及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研究BCR-ABL融合基因与免疫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用运SPSS23.0软件及流式分析软件KALUZA,分类比较BCR-ABL阳性和阴性病例中的免疫表型抗体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同时分析免疫表型亚型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在阳性率的比较中,CD10、CD34、CD25、TDT、CD38、Ig M、CD45、CD303及免疫球蛋白轻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BCR-ABL阴性病例,免疫分型四种不同亚型在以18和40岁分界的三个年龄段的比较中,<18和≥40的比较在Pre-B-ALL和普通B-ALL中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18-39和≥40的比较在普通B-ALL中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CD10、CD34、CD45的荧光强度在BCR-ABL阳性和阴性病例比较中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R-ABL与免疫表型存在相关性,BCR-ABL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更倾向于表达幼稚细胞抗体,如CD10、CD34,BCR-ABL阴性病例在免疫表型亚型中主要为成熟B-ALL,更倾向于表达成熟抗体如膜免疫球蛋白KAPPA、LAMBDA。CD45荧光强度在BCR-ABL阴性病例中比阳性病例表达更强。
- 常子维谈捷李秋红唐海龙张友山
- 关键词:免疫表型BCR-ABL
- 氨苯砜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氨苯砜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的认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异型淋巴细胞分别为29%、36%,以DowneyⅠ型居多,例1骨髓涂片及淋巴结病理检查亦见此类细胞,例1嗜异性凝集试验与例2EBV-D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合临床病史即时作出了正确的诊断与治疗。结论:氨苯砜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为一药物过敏反应,故采用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使患者得以痊愈的关键。
- 夏耘周家善吴斌周正菊刘进先张友山夏乐三
- 关键词:氨苯砜
-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以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重症ITP患者可因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如能采取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在短时间内提升血小板,可减少患者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笔者采取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及小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重症ITP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梁彩霞李先梅张友山赵永峰雷小蓉
- 关键词:血浆置换血小板抗体
- 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32例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方法治疗组AL患者32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20例,采用THP联合阿糖胞苷(Ara—C)(TA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12例,采用THP联合长春新碱(VCR)、泼尼松(Pred)(VTP方案)。对照组36例,其中ANLL患者24例,ALL患者12例,用柔红霉素(DNR)替代THP。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87.3%(P〉0.05)。治疗组完全缓解率62.5%,对照组完全缓解率4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较对照组明显,感染发生率高(P〈0.05)。结论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方案可作为治疗急性白血病一线治疗方案,其完全缓解率高,但骨髓抑制明显。
- 张友山任红波梁彩霞吴斌袁承泰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非淋巴细胞急性
-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伴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诊治体会
- 2010年
- 张友山任宏波周正菊蔡烈凤赵艳梁彩霞
- 关键词: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噬血细胞综合征
- 他克莫司致反复急性肾衰竭1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患者男,31岁.因同胞HLA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3月余,食欲下降1周,于2014年4月1日入院.患者于2013年8月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口服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复查血常规正常,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但BCR-ABL融合基因p210阳性,Ph染色体阳性,患者与其胞妹HLA配型6/6相合,于2014年1月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的BU/CY方案,术后予CsA+ MTX+ 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予氟康唑+阿昔洛韦+复方磺胺甲恶唑预防感染;患者移植过程顺利,移植术后20 d白细胞及血小板恢复正常,移植术后1月因口服环孢素A(CsA)后出现上腹不适,要求停用CsA,换用他克莫司3 mg,1次/12h,口服,3 d后复查他克莫司浓度12.56 ng/mL;1周后出现尿少,食欲下降伴上腹不适及恶性、呕吐,查尿常规未见异常,肾功能提示尿素氮(BUN) 12.92mmol/L,肌酐(Scr) 447.7 μmol/L,尿酸(UA) 645.0μmol/L,血K+ 5.90 mmol/L,他克莫司浓度26.31 ng/mL,立即停服他克莫司及氟康唑、阿昔洛韦,治疗上给予利尿及护肾治疗,患者病情无改善,次日复查血K+ 6.90 mmol/L,Scr 441.5 μmol/L,他克莫司浓度33.56 ng/mL,给予甲泼尼龙60 mg/d及血液透析治疗2次,5d后患者肾功能及血钾恢复正常,症状缓解,换用霉酚酸酯0.5g,2次/d+甲泼尼龙60 mg,1次/d,预防GVHD,继续予氟康唑+阿昔洛韦+复方磺胺甲恶唑预防感染;1周后甲泼尼龙逐渐减量,加用他克莫司0.5 mg,1次/12h,口服,期间多次复查肾功能正常,他克莫司浓度3.24~5.86 ng/mL;1个月后患者停用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他克莫司加量至1 mg,q12h,复查他克莫司浓度8.16 ng/mL,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 梁彩霞李先梅张友山周艳华谈捷
- 关键词:他克莫司急性肾衰竭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又叫kikuchi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该病在1972年由日本学者kikuchi及Fujimoto分别提出,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我们对32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淋巴结活检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 任宏波张友山何蓉赵艳蔡烈凤
-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理学
-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及BV、PD-1及CAR-T等新型方式对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相对少见,病理是以数量为1%左右的巨大肿瘤细胞(reed-sternberg, R-S)或结节性淋巴细胞增生为特点,免疫表型为缺乏典型抗原标志的B淋巴细胞。以往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放疗及以MOPP方案(氮芥、长春新碱、丙卡嗪、泼尼松)和ABVD方案(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花碱、达卡巴嗪)为代表药物的化疗,复发患者采用加大剂量化疗或自体干细胞移植。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现已经开发出了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药如布伦妥昔单抗、维多汀(Brentuximab Vidocin,BV)及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还有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这些新选择的出现势必对疾病的转归发展及预后产生深远影响,以往的诊治指南及评估指标可能也需要发生变化,本文将对于几种新的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数据及文献研究做一综述。
- 常子维谈捷李秋红唐海龙张友山
-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