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丽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Epi-LASIK术中去除与保留角膜上皮瓣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中角膜上皮瓣的弃留对高度近视(≥-6.00 D)术后反应、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欲行Epi-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80只眼,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一眼行保留上皮瓣的Epi-LASIK手术(留瓣组),另一眼行丢弃角膜上皮瓣的Epi-LASIK手术(弃瓣组),术后均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观察术后第3、5天角膜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对术后1周,1、6个月裸眼视力及1、6个月角膜haze进行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3、5天弃瓣组的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留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弃瓣组和留瓣组的角膜愈合时间分别为(2.96±0.51)d、(4.92±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弃瓣组裸眼视力优于留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6个月,两组角膜haz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i-LASIK手术丢弃角膜上皮瓣虽然能减轻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缩短上皮愈合时间,但同时增加了高度近视患者角膜haze的发生率,所以手术时应尽量保留角膜瓣。
- 李招娜吴欣怡胡明曹丽君刘蕾张亚丽
- 关键词:角膜切削术角膜上皮瓣高度近视
- 干眼与隐形眼镜
- 2003年
- 介绍隐形眼镜镜片置入对泪膜的影响,干眼病的基本概念,诊断与治疗及干眼病人如何选择隐形眼镜。镜片的置入可引起眼睛发干、不适,令许多配戴者尤其是患干眼病的配戴者望而生畏,但是并非所有的眼睛发干都是干眼,这就需要正确的诊断。如果对y-眼病人合理的治疗,正确的选择镜片,或对镜片所引发的不适及时处理,就可使更多的人舒适配戴。
- 张亚丽
- 关键词:隐形眼镜镜片干眼病配戴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对角膜前后表面非球面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对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内非球面参数(Q值)的影响。方法选择行SMILE治疗并定期随访3个月以上的近视患者81例81眼,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角膜前后表面6 mm、7 mm、8 mm和9 mm直径范围的Q值进行测量,分析手术前后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变化规律,并对相关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SMILE术前角膜前表面6 mm、7 mm、8 mm、9 mm直径范围内Q值分别为-0.29±0.11、-0.33±0.11、-0.35±0.11和-0.38±0.11,术后3个月分别为0.47±0.34、0.51±0.33、0.50±0.31和0.43±0.28,进行配对t检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1、-24.75、-26.47、-27.49,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与角膜前表面△Q值呈正相关(r=0.89,P<0.05)。SMILE术前角膜后表面6 mm、7 mm、8 mm、9 mm直径范围内Q值分别为-0.12±0.18、-0.21±0.17、-0.29±0.16和-0.38±0.14,术后3个月分别为-0.07±0.18、-0.16±0.16、-0.24±0.15和-0.35±0.1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5、-5.11、-5.14、-3.51,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与角膜后表面△Q值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 SMILE手术改变了角膜前后表面的非球面特性,术后Q值均向正值方向变化。
- 张亚丽曹丽君徐湘辉李招娜刘蕾
- 关键词:飞秒激光Q值角膜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济南眼科医院屈光中心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5例90只眼,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及1、2、3年进行随访,观察指标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轴、眼压、房角、前房深度(ACD)、500um处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屈光品状体拱高(ICL-vaul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等.对数据进行x2检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屈光状态趋于稳定,球镜度在预期(0±1)D范围内,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眼压均正常.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773.73±271.27)个/mm2,术后3年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613.90±221.23)个/mm2,较术前减少,但均保有正常生理功能.术后随访3年期间房角、ACD、AOD500稳定,各自与术前比较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自术后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角虽然变小,但仍处于宽角状态.术后拱高稳定,其大小与术前ACD及角膜白到白距离呈正相关(r =0.37,r=0.38,P<0.05),随访3年拱高有减小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慧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未发现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晶状体混浊等并发症.结论 随访3年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好、术后视觉质量佳;ICL植�
- 卓建李淼刘蕾张亚丽胡明李招娜张华张玉光
- 关键词:高阶像差
-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后偏中心的比较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比较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的术后光学区的偏中心量,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6月行SMILE和transPRK矫正近视手术各55例(110眼),术后随诊3个月,比较两组光学区的偏心量及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transPRK组和SMILE组的偏心量分别为(0.29±0.14)mm和(0.30±0.1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4,P=0.326)。但按坐标形式,则X轴和Y轴偏心量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72,P<0.001;t=-2.757,P=0.006)。偏心量0.25 mm以内者,两组分别占48.2%和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62,P=0.056)。两组术前kappa角>0.2 mm的术后偏心量均明显高于≤0.2 mm组。结论:TransPRK和SMILE手术术后具有相似的偏心量;kappa角大于0.2 mm者,容易导致光学区偏中心。
- 张亚丽邵婷郑南南刘蕾李招娜
- Epi-LASI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远期疗效的对比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对比敏感度改变,并评价Epi-L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各40只眼的临床资料,Epi-LASIK和LASIK手术均采用德国鹰视世纪波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6个月,对术后haze、屈光状态和对比敏感度进行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年龄分布在18~25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0.8,所有病例均无其他影响对比敏感度的眼疾,亦无其他可能会影响对比敏感度的全身性疾病。结果比较术后6个月时Epi-LASIK和LASIK两组手术后haz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与LASIK基本一致,但Epi-LASIK适应证宽,尤其适用于角膜相对较薄、角膜曲率较大的患者,并且能明显减少角膜瓣并发症,较LASIK更为安全有效。
- 李招娜胡明曹丽君刘蕾张亚丽
- 关键词:高度近视
- 不同制瓣方式对角膜屈光手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制作不同厚度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患者161例(300眼),其中行EPI-LASIK者59例(108眼),其余患者均行LASIK,其中角膜瓣厚度约为110μm(90刀头薄瓣组)和130μm(常规瓣组)的患者分别为52例(96眼)和50例(96眼)。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a的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依次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fluorescein,FL),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周、1个月EPI-LASIK组干眼主观症状评分与LASIK薄瓣组及常规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ASIK薄瓣组和常规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时EPI-LASIK组FL检查评分与LASIK薄瓣和常规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ASIK薄瓣组和LASIK常规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试验:术后1周时,EPI-LASIK组评分较高,术后1个月、3个月时,LASIK组FL评分较高,EPI-LASIK组与LASIK(薄瓣和常规瓣)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It试验:术后3个月时,EPI-LASIK组SIt值(14.11±3.01)mm较LASIK薄瓣组(13.55±3.18)mm和LASIK常规瓣组(12.05±2.18)mm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时,LASIK薄瓣组(13.72±3.58)mm较LASIK常规瓣组(12.54±3.22)mm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LASIK薄瓣组分别为(5.27±3.11)s、(8.41±2.79)s、(9.53±4.07)s和LASIK常规瓣组(6.25±1.92)s、(7.75±1.53)s、(8.34±2.05)s,均较同时间点EPI-LASIK组(7.21±2.32)s、(9.35±3.58)s、(12.59±4.02)s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时,薄瓣组和常规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屈光手术对泪膜稳定性有不良影响,制瓣方式不同决定其
- 胡明牟国营李招娜张亚丽徐健刘蕾
- 关键词:EPI-LASIK泪膜角膜
- 用A超、B超及IOL-Master测量高度近视白内障眼轴的精确性比较被引量:22
- 2005年
- 目的比较A超、A超和B超联合、IOL-Master三种方法测量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的准确性。方法分析2004年5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23人(35眼),分别用接触式A超、A超和B超联合、IOL-Master三种方法测量眼轴长度,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术后1个月检查患者屈光状态。结果接触式A超测量的眼轴均值为(29.80±1.95)mm,A、B超联合方法为(29.88±1.76)mm,IOL-Master为(29.96±1.99)mm;接触式A超与A、B超联合方法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43,P=0.887),和IOL-Master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t=-0.353,P=0.725)。术后1个月绝对屈光误差≤±0.50D者接触式A超多于A、B超联合方法,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5.04,P<0.05),与IOL-Master间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2.95,P>0.05);绝对屈光误差≤±1.00D者,接触式A超与其他两组间χ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采取注视状态下,接触式A超测量眼轴准确性较高;而A超和B超联合方法测量变异度较大;IOL-Master为我们提供了生物学测量的新选择,对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 张亚丽赵云娥王勤美
- 关键词:眼轴A超B超IOL-MASTER近视高度近视白内障A超B超高度轴性近视
- 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与生存质量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分析术前戴镜和不戴镜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状态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探讨该群体术后适宜的屈光状态。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04年5月至2005年1月间,因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住院患者73例(102眼),眼轴>26.00mm、屈光力>-6.00D。所有手术均由同一资深医师完成。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手术前后行常规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近视力、屈光力、角膜曲率及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调查。研究中的QOL问卷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视远功能相关的问题。%&视近功能相关的问题。%’平素生活、娱乐及社交活动的能力。%(白内障相关的症状。将患者分为术前戴镜和不戴镜两组,根据术后1个月屈光状态分亚组,Ⅰ组:0.75~-1.50D,Ⅱ组:-1.625~-2.875D,Ⅲ组:-3.00~-7.50D。结果术后患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近视力比术前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前戴镜者和不戴镜者在术后视近QOL提高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其他各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前戴镜者在视近QOL提高方面,Ⅰ组QOL增加率低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不戴镜者中Ⅰ组QOL增加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前戴镜者术后保留-3.00D以上的近视为宜,而术前不戴镜者术后保留-1.625~-2.875D的屈光状态为宜;预留术后屈光度数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活习惯、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
- 赵云娥张亚丽王勤美
-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屈光力
- Epi—LASIK术后Haze形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Epi—LASI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病例选择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行EPi—LASIK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诊6月以上的近视患者共250例491只眼,其中男120例236只眼,女130例255只眼。年龄17~45岁(22.25±4.63)岁。观察其术后是否发生Haze,以及Haze的密度、形成及消失的时间,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Epi—LASIK术后Haze发生率为33.60%,其中0.5级Haze31.98%,1级Haze1.63%,无1级以上Haze,平均Haze出现时间(42.75±23.50)(15—150)d,消失时间(102.30±38.86)(35—193)d。发生Haze的患者屈光力为(-6.41±1.60)D,切削深度(87.01±14.42)μm,切削率为(0.17±0.26);Haze的发生率随屈光度数、切削深度、切削率的增加而增加。发生Haze与未发生Haze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眼内压、是否配戴隐形眼镜及角膜中央厚度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pi—LASIK术后Haze发生率及密度均较低,术后是否发生Haze与屈光度数,切削深度和切削率有关。
- 张亚丽左天南刘蕾胡明李招娜
- 关键词: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屈光角膜磨镶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