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
-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不同制瓣方式对角膜屈光手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制作不同厚度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患者161例(300眼),其中行EPI-LASIK者59例(108眼),其余患者均行LASIK,其中角膜瓣厚度约为110μm(90刀头薄瓣组)和130μm(常规瓣组)的患者分别为52例(96眼)和50例(96眼)。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a的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依次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fluorescein,FL),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周、1个月EPI-LASIK组干眼主观症状评分与LASIK薄瓣组及常规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ASIK薄瓣组和常规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时EPI-LASIK组FL检查评分与LASIK薄瓣和常规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ASIK薄瓣组和LASIK常规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试验:术后1周时,EPI-LASIK组评分较高,术后1个月、3个月时,LASIK组FL评分较高,EPI-LASIK组与LASIK(薄瓣和常规瓣)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It试验:术后3个月时,EPI-LASIK组SIt值(14.11±3.01)mm较LASIK薄瓣组(13.55±3.18)mm和LASIK常规瓣组(12.05±2.18)mm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时,LASIK薄瓣组(13.72±3.58)mm较LASIK常规瓣组(12.54±3.22)mm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LASIK薄瓣组分别为(5.27±3.11)s、(8.41±2.79)s、(9.53±4.07)s和LASIK常规瓣组(6.25±1.92)s、(7.75±1.53)s、(8.34±2.05)s,均较同时间点EPI-LASIK组(7.21±2.32)s、(9.35±3.58)s、(12.59±4.02)s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时,薄瓣组和常规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屈光手术对泪膜稳定性有不良影响,制瓣方式不同决定其
- 胡明牟国营李招娜张亚丽徐健刘蕾
- 关键词:EPI-LASIK泪膜角膜
- Epi-LASI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远期疗效的对比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对比敏感度改变,并评价Epi-L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各40只眼的临床资料,Epi-LASIK和LASIK手术均采用德国鹰视世纪波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6个月,对术后haze、屈光状态和对比敏感度进行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年龄分布在18~25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0.8,所有病例均无其他影响对比敏感度的眼疾,亦无其他可能会影响对比敏感度的全身性疾病。结果比较术后6个月时Epi-LASIK和LASIK两组手术后haz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与LASIK基本一致,但Epi-LASIK适应证宽,尤其适用于角膜相对较薄、角膜曲率较大的患者,并且能明显减少角膜瓣并发症,较LASIK更为安全有效。
- 李招娜胡明曹丽君刘蕾张亚丽
- 关键词:高度近视
- 冷冻治疗Coats病10例
- 2007年
- 目的探讨评价冷冻疗法治疗Coats病的作用。方法对3期的Coats病患者10例11眼行冷冻治疗,观察其视力、视网膜异常血管破坏、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全部病例的病变血管均遭破坏,视网膜脱离复位,视力明显提高。结论视网膜冷冻疗法对于3期的Coats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王振胡明栗映梅朱伟牟国营
- 关键词:COATS病视网膜冷冻疗法
-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268例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thelial laser in situ keratomoleusis.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并对此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268例(518眼)患者行EPI—LASIK时采用平推式微型角膜刀(Morria),以鼻侧为基蒂作角膜上皮瓣,激光切削,复位角膜上皮瓣,配戴角膜接触镜3~5d。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裸眼视力、屈光度及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等情况。结果术中角膜上皮瓣均制作完好,术后第5天摘取角膜接触镜时,486眼上皮愈合完好,30眼小片状角膜水肿,按时取镜,无不良反应,2眼大片角膜水肿,延时2d摘镜,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无1例下降,58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或2行。术后3个月,54眼角膜Haze 0.5级,16眼Haze1级,其余均角膜透明,随访6个月的384眼,角膜Haze 0.5级22眼,1级8眼。结论EPI—LASIK手术具有安全、稳定、可预测性好、Haze轻等优点。
- 胡明王振曹丽君陶祥臣
-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近视
- Epi—LASIK术后Haze形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Epi—LASI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病例选择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行EPi—LASIK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诊6月以上的近视患者共250例491只眼,其中男120例236只眼,女130例255只眼。年龄17~45岁(22.25±4.63)岁。观察其术后是否发生Haze,以及Haze的密度、形成及消失的时间,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Epi—LASIK术后Haze发生率为33.60%,其中0.5级Haze31.98%,1级Haze1.63%,无1级以上Haze,平均Haze出现时间(42.75±23.50)(15—150)d,消失时间(102.30±38.86)(35—193)d。发生Haze的患者屈光力为(-6.41±1.60)D,切削深度(87.01±14.42)μm,切削率为(0.17±0.26);Haze的发生率随屈光度数、切削深度、切削率的增加而增加。发生Haze与未发生Haze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眼内压、是否配戴隐形眼镜及角膜中央厚度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pi—LASIK术后Haze发生率及密度均较低,术后是否发生Haze与屈光度数,切削深度和切削率有关。
- 张亚丽左天南刘蕾胡明李招娜
- 关键词: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屈光角膜磨镶术
- 后巩膜加固术后视网膜脱离被引量:2
- 2001年
- 张同河田洁胡明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后巩膜加固术后并发症
- Epi-LASIK术中去除与保留角膜上皮瓣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中角膜上皮瓣的弃留对高度近视(≥-6.00 D)术后反应、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欲行Epi-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80只眼,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一眼行保留上皮瓣的Epi-LASIK手术(留瓣组),另一眼行丢弃角膜上皮瓣的Epi-LASIK手术(弃瓣组),术后均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观察术后第3、5天角膜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对术后1周,1、6个月裸眼视力及1、6个月角膜haze进行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3、5天弃瓣组的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留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弃瓣组和留瓣组的角膜愈合时间分别为(2.96±0.51)d、(4.92±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弃瓣组裸眼视力优于留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6个月,两组角膜haz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i-LASIK手术丢弃角膜上皮瓣虽然能减轻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缩短上皮愈合时间,但同时增加了高度近视患者角膜haze的发生率,所以手术时应尽量保留角膜瓣。
- 李招娜吴欣怡胡明曹丽君刘蕾张亚丽
- 关键词:角膜切削术角膜上皮瓣高度近视
- 全飞秒激光术后视网膜反应的OCT观察
- 目的 探讨全飞秒激光透镜切除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FLEX)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手术后视网膜早期的反应特点,评估手术的安全性与可预测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近视及近视散光病...
- 胡明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济南眼科医院屈光中心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5例90只眼,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及1、2、3年进行随访,观察指标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轴、眼压、房角、前房深度(ACD)、500um处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屈光品状体拱高(ICL-vaul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等.对数据进行x2检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屈光状态趋于稳定,球镜度在预期(0±1)D范围内,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眼压均正常.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773.73±271.27)个/mm2,术后3年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613.90±221.23)个/mm2,较术前减少,但均保有正常生理功能.术后随访3年期间房角、ACD、AOD500稳定,各自与术前比较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自术后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角虽然变小,但仍处于宽角状态.术后拱高稳定,其大小与术前ACD及角膜白到白距离呈正相关(r =0.37,r=0.38,P<0.05),随访3年拱高有减小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慧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未发现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晶状体混浊等并发症.结论 随访3年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好、术后视觉质量佳;ICL植�
- 卓建李淼刘蕾张亚丽胡明李招娜张华张玉光
- 关键词:高阶像差
- 角膜干细胞移植在翼状胬肉显微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78只眼)翼状胬肉实施角膜干细胞移植,观察术后反应、移植片的生长及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有一过性刺激反应,结膜移植片生长良好,随访24个月未见有复发病例。结论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疗效可靠。
- 王振李招娜胡明陶祥臣牟国营
- 关键词:翼状胬肉角膜干细胞移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