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书宏

作品数:138 被引量:810H指数:17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7篇大豆
  • 19篇栽培
  • 16篇性状
  • 14篇栽培技术
  • 14篇胁迫
  • 13篇农艺
  • 13篇农艺性
  • 13篇农艺性状
  • 11篇选育
  • 11篇水分
  • 11篇基因
  • 10篇高产
  • 10篇大豆新品种
  • 9篇杂交
  • 9篇种质
  • 9篇根系
  • 8篇基因型
  • 7篇豆种
  • 7篇生育
  • 7篇水分胁迫

机构

  • 132篇辽宁省农业科...
  • 4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0篇内蒙古民族大...
  • 4篇辽宁大学
  • 3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庄河市农业技...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海城市农业技...
  • 1篇铁岭市农业局
  • 1篇瓦房店市农业...
  • 1篇开原市农业技...
  • 1篇岫岩县农业技...
  • 1篇沈阳雷奥现代...
  • 1篇沈阳市农业科...
  • 1篇辽宁东亚种业...
  • 1篇宝鸡市农业科...
  • 1篇通辽市科尔沁...
  • 1篇铁岭市农业科...

作者

  • 137篇宋书宏
  • 72篇王文斌
  • 50篇曹永强
  • 40篇董丽杰
  • 30篇王昌陵
  • 27篇张立军
  • 26篇闫春娟
  • 22篇孙旭刚
  • 20篇陈艳秋
  • 18篇谢甫绨
  • 14篇武丽石
  • 14篇张丽
  • 12篇孙恩玉
  • 11篇李志刚
  • 10篇董钻
  • 10篇孙贵荒
  • 10篇吕桂兰
  • 9篇苏黎
  • 9篇王雅珍
  • 8篇刘晓丽

传媒

  • 40篇大豆科学
  • 20篇辽宁农业科学
  • 9篇中国油料作物...
  • 9篇杂粮作物
  • 6篇大豆通报
  • 5篇新农业
  • 5篇大豆科技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作物杂志
  • 3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农业经济
  • 2篇节水灌溉
  • 2篇第24届全国...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15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型肥料互作下大豆群体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田间条件下,探讨NPK肥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群体时空分布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植株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叶面积指数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的第8周;而辽豆14和辽豆21地上部生物产量峰值分别出现在出苗后的第12周和第14周。NPK肥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平均值。随着植株的不断生长,相对生长速率值变小。大豆茎主要分布于植株下部,叶片主要分布于中上部,叶柄、荚皮和籽粒主要分布于中间部位。植株冠层中部的叶绿素值高于上层和下层,辽豆21叶绿素平均值优于辽豆14,但叶绿素总和却低于辽豆14,NPK肥提高了叶绿素平均值及总和。叶面积累计指数LAIF与透光率倒数的对数ln(IO/IF)间呈显著正相关。基因型和肥料显著影响大豆产量,NPK肥提高了两品种的产量,但辽豆21产量提高得更多。NPK肥也提高了植株的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无论何种供肥水平,辽豆14的产量显著高于辽豆21,且辽豆14的株高更低、节数更多、节间长度更短。
闫春娟宋书宏孙旭刚王文斌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大豆基因型肥料
大豆新品种辽豆17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9
2004年
大豆新品种辽豆 17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辽豆 3号”为母本 ,“辽 92 -2 73 8M”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2 0 0 3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 ,蛋白含量 44 46% ,适宜辽宁省生育期 12 5d以上地区种植。
武丽石宋书宏吕桂兰王文斌张丽
关键词:大豆选育栽培技术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大豆育种概述被引量:2
2003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迅猛发展,人们可以从DNA分子水平来研究大豆的遗传变异、抗性鉴定、指纹图谱的绘制等,用以辅助大豆育种的选择,其中分子标记是行之有效的技术之一。采用分子标记辅助大豆育种,后代能尽早获得可靠性鉴定,缩短育种年限,同时,目的性状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出发,挖掘新基因,依靠生物技术辅助大豆育种,是重要手段之一。
陈艳秋宋书宏孙贵荒吕桂兰董丽杰
关键词: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种质资源抗病育种
磷胁迫下大豆叶片及根系酸性磷酸酯酶酶谱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营养液栽培试验,研究了低磷胁迫下4种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叶片和根系的酸性磷酸酯酶(APase)同工酶的酶谱和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叶片和根系APase同工酶含量在低磷处理第10d、20d、30d均比对照高,酶谱染色加深和谱带条数的增加,说明低磷胁迫增加该酶活性,磷高效基因型酶活性升高的幅度大于磷低效基因型。
李志刚宋书宏李瑞平苏辉
关键词:磷胁迫大豆
大豆超级种培育的若干产量生理问题
本文对大豆超级种培育的若干产量生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大豆光能生产潜力、超高产大豆群体的建立 大豆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关系、大豆根系吸收与产量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
宋书宏王晓光
关键词:大豆种植良种培育作物生态
文献传递
盆栽条件下水肥调控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重量法在分枝期对盆栽大豆进行水分调控,探讨了不同水分(轻度干旱、适宜、渍害)和施肥(不施肥、施肥)组合处理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2F1处理(适宜水分、施肥)大豆叶面积、根、茎、叶干重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W3F1处理(渍害、施肥)成熟期株高、根瘤个数和根瘤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单个根瘤重则以W1F0(轻度干旱、不施肥)最高;W2F1处理单株荚数、百粒重及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虽然W3F1处理单株粒数最高,但最终产量仍不及W2F1处理,W1F0(轻度干旱、不施肥)处理产量最低。因此,适宜的土壤水分和施肥能够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尽管施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根瘤数目,但仍能获得较高产量。分枝期干旱严重抑制了大豆干物质积累和根瘤发育,施肥并不能改善干旱对大豆干物质积累、根瘤发育、产量构成因子造成的损失。分枝期渍害并施肥有利于叶面积、根瘤重、单株粒数的增加,但干物质积累、百粒重及产量均降低。
张立军孙旭刚王昌陵闫春娟王文斌宋书宏
关键词:大豆水肥调控根瘤
我们所知道的董钻老师——记作物栽培学家董钻教授
2011年
董钻教授深谙作物栽培学,博古通今,对学科的发展有着丰富的理想。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边教书,一边进行作物产量生理方面的科学研究。他对作物栽培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贡献颇多。在科研方面,对高产栽培中株型和群体光合效率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以大豆高产栽培为目标,始终不渝地从事大豆产量生理研究,内容涉及大豆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形成、光合生理、养分代谢、水分生理等,特别是在大豆株型和群体结构研究方面独树一帜,提出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过程的新观点、新方法。形成和推出了作物"器官平衡"的概念,对于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对大豆高产、超高产的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高产群体生理参数"概念引入作物栽培,提出栽培必须以品种为基础,栽培在于发挥品种的潜力,品种、环境、措施是作物生产的三要素。他不但在学术水平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学术道德上有很好的修养,他求真务实、坚持真理、尊重前人与提携后辈。
王晓光那桂秋王琳孙占祥董加耕宋书宏苏黎崔良基
关键词:作物科学大豆学科建设治学
大豆新品种辽豆34的选育与适应性分析
2016年
辽豆34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分别于2011和2015年通过辽宁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辽宁省中部和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宁夏中部和北部及甘肃中部等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曹永强董丽杰王雅珍王文斌宋书宏
关键词:大豆选育适应性
野生大豆蛋白质优异基因源种间杂交遗传规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品种改良的基因来源。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是未来大豆新种质增加的有效途径。野生大豆具有高蛋白、多花多荚和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研究证明大豆育种上通过种间杂交方法创造出具有野生血缘的育种中间材料,可以选育出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深入探索野生大豆高蛋白资源在大豆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规律,可以为大豆特异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王昌陵王文斌闫春娟张立军宋书宏
关键词: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遗传资源种间杂交
大豆种质5621对所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被引量:6
2002年
自从 196 1年辽宁大豆种质 5 6 2 1育成后 ,由 5 6 2 1作为直接亲本先后衍生出 7个优良大豆品种 ,进而由这7个大豆品种衍生出 2 6个品种。在这 33个大豆品种中 ,有 15个曾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5 6 2 1对其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主要来自细胞核 ,仅有 6个品种承带 5 6 2 1的细胞质 。
孙贵荒宋书宏孙恩玉杨伯玉
关键词:大豆优良种质选育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