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斌

作品数:94 被引量:487H指数:13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0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0篇大豆
  • 15篇栽培
  • 14篇大豆新品种
  • 12篇性状
  • 11篇栽培技术
  • 10篇选育
  • 9篇根系
  • 9篇高产
  • 8篇杂交
  • 8篇水分
  • 8篇基因
  • 8篇干旱
  • 7篇豆种
  • 7篇农艺
  • 7篇农艺性
  • 7篇农艺性状
  • 7篇胁迫
  • 6篇亲本
  • 6篇种质
  • 6篇耐旱

机构

  • 94篇辽宁省农业科...
  • 1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辽宁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丹东农业科学...
  • 1篇瓦房店市农业...
  • 1篇开原市农业技...
  • 1篇沈阳市农业科...
  • 1篇辽宁东亚种业...
  • 1篇铁岭市种子管...
  • 1篇通辽金山种业...

作者

  • 94篇王文斌
  • 72篇宋书宏
  • 50篇曹永强
  • 34篇王昌陵
  • 26篇孙旭刚
  • 26篇闫春娟
  • 25篇张立军
  • 23篇董丽杰
  • 17篇武丽石
  • 14篇吕桂兰
  • 12篇张丽
  • 10篇谢甫绨
  • 10篇王雅珍
  • 9篇孙恩玉
  • 8篇陈艳秋
  • 6篇张惠君
  • 5篇董钻
  • 5篇王海英
  • 5篇刘晓丽
  • 3篇孙贵荒

传媒

  • 26篇大豆科学
  • 20篇辽宁农业科学
  • 6篇大豆通报
  • 5篇中国油料作物...
  • 5篇杂粮作物
  • 5篇大豆科技
  • 4篇新农业
  • 4篇园艺与种苗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节水灌溉
  • 2篇第24届全国...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农业经济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农业科技与装...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省大豆生产现状及增产途径被引量:2
2005年
刘晓丽王文斌孙恩玉刘凤丽
关键词:大豆增产途径品种资源肥力
磷酸二铵对大豆超高产品种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索超高产大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及其与普通品种养分吸收利用的特异性。【方法】于2011和2012年,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超高产品种辽豆14、中黄35与普通品种辽豆11在不同磷酸二铵施肥水平下,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本试验采用品种、施肥量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磷酸二铵苗期施入,施肥量设5个水平,分别为:F0:0 mg·kg-1干土;F50:50 mg·kg-1干土;F100:100 mg·kg-1干土;F150:150 mg·kg-1干土;F200:200 mg·kg-1干土。在大豆的苗期(V3)、开花期(R2)、鼓粒中期(R6)、鼓粒末期(R7)和成熟期(R8)对各处理选取3盆生长一致的植株混合取样,精细冲根。按器官分开后,在105℃下杀青30 min,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干物质重量。留小样粉碎后,用浓H2SO4-H2O2法消煮,消煮液中的氮用凯氏定氮仪(KN520)测定,磷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UV-2450),钾用火焰光度计(PEAA800)测定。干物质量乘以N、P、K百分含量为N、P、K积累量;由籽粒中养分含量与单株养分积累量的比值计算得养分收获指数;由单株养分积累量和单株籽粒产量计算得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结果】大豆植株的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利用在品种间差异显著。超高产大豆从出苗到成熟需要积累较多的养分,其地上部和根部氮、磷积累量除苗期外均显著高于普通品种,鼓粒中期的根部钾素积累量显著高于普通品种。超高产大豆具有较强的养分转运能力,其氮、磷、钾收获指数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同时,超高产大豆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超高产大豆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显著低于普通品种。施肥对大豆植株的养分积累、转运与利用有显著影响。在各生育时期,施肥处理的大豆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养分收获指数及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均有随施肥�
赵玉昆张惠君敖雪王海英王文斌宋书宏谢甫绨
关键词:超高产大豆养分吸收
辐射诱变对不同遗传背景大豆杂交后代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改良被引量:2
2018年
高蛋白材料匮乏及选育方法单一是辽宁省高蛋白大豆育种中的两个突出问题。为探索高蛋白大豆种质资源创新有效途径,本研究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辽04Q086、辽08020、辽05086和辽06Q003高蛋白品系为母本,与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高蛋白品种沧豆10号进行有性杂交,并对亲本及杂交F_2代进行不同剂量的辐射诱变处理,分析了不同剂量辐射诱变对不同受体的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4个大豆品系与沧豆10号杂交衍生的F_3代植株中,低蛋白高脂肪类型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45.0%。4个大豆品系经辐射诱变(^(60)Coγ-14000和^(60)Coγ-16000)衍生的M_1代中,低蛋白高脂肪类型所占比例也分别达到42.5%和40.0%。然而,以杂交F_2代种子为受体进行不同剂量辐射诱变衍生的M_1代植株中,高蛋白低脂肪类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5.0%和27.5%,蛋白质含量最高达47.0%。本研究表明,以不同遗传背景的高蛋白大豆杂交,并结合辐射诱变选育高蛋白材料是可行的。
董丽杰李盛有王雅珍宋书宏王文斌曹永强
关键词:大豆杂交辐射诱变
高产条件下大豆品种辽豆32产量构成与干物质分配特性分析
2023年
分析高产大豆品种辽豆32在辽宁朝阳、阜新、沈阳、铁岭和丹东等地区的产量表现及其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明确高产条件下该品种的产量构成与干物质分配特性,为辽宁省大豆高产创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朝阳地区通过密植和高肥处理,在14784株/667m^(2)密度条件下获得了352.73 kg/667m^(2)产量,相比于其他4个地区常规条件下产量提高36%~112%。不同产量水平下辽豆32的株型、产量结构和干物质分配特点存在显著差异。辽豆32在高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株高和主茎节数,并且在主茎第13~16节位间具有较多的着荚数,同时具有较高的每荚粒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高产条件下高密度群体导致辽豆32表现为主茎优势型,植株干物质主要积累于主茎着荚及其籽粒中,主茎着荚及籽粒干物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常规密度群体。辽豆32主茎和分枝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在适宜地区构建高密度群体是获得高额产量的重要基础。
王昌陵李盛有曹永强王文斌宋书宏
关键词:大豆高产高产创建
不同耐旱型大豆生理特性对不同降雨条件的响应被引量:5
2018年
为明确不同耐旱基因型大豆生理性状对不同降雨气候条件的响应,田间条件下,以耐旱型品种辽豆14和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为研究对象,探讨半干旱地区阜新和湿润半湿润地区沈阳对两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分别比较大豆植株V4、R2、R4和R6时期的叶绿素含量、株高、植株各部位鲜重、干重。结果表明:一般而言,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沈阳种植的大豆植株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半干旱地区阜新。一般情况下,植株根、茎、叶、叶柄和豆荚的含水量均表现为,同一时期,同一品种,沈阳的值高于阜新,但部分取样时期处理间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品种对根含水量的影响则因取样时期和地点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大豆植株茎、叶、叶柄、豆荚的含水量均表现为,同一时期,同一地点,耐旱品种辽豆14的值高于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但多数情况下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植株各部位器官生物量的变化表现为,除R4期植株的根生物量和茎生物量、R6期的豆荚生物量表现为,同一品种辽豆14阜新种植高于沈阳种植,且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时期各器官的生物量均表现为,同一品种辽豆14或者辽豆21,沈阳种植均高于阜新种植。成熟期大豆植株的器官分配比例表现为:子粒>荚皮>根、茎。子粒的分配比例为,辽豆14>辽豆21;而荚皮、根、茎的分配比例则为,辽豆21>辽豆14。大豆单株荚数与产量变化相一致。干旱胁迫降低了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却提高了百粒重。辽豆14的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均高于辽豆21,但百粒重却低于辽豆21。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耐旱型大豆应答干旱胁迫的生理优势,丰富了辽宁省大豆抗逆栽培的理论知识。
闫春娟王文斌曹永强孙旭刚宋书宏王昌陵张立军
关键词:生理特性大豆降雨特征
不同嫁接方式下大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2
2020年
为明确大豆地上和地下部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对产量的影响,以用于大豆抗旱改良,利用耐旱型品种辽豆14与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进行相互嫁接,采用盆栽试验,在结荚期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13 d后,测定大豆叶片相关生理指标和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辽豆21自身嫁接植株叶片的叶色值、叶面积、PSⅡ系统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调节性能量热耗散Y(NPQ)、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半饱和光强下最小饱和光强Ik显著降低,非调节性能量热耗散Y(NO)显著提高。无论以哪个品种为砧木,与辽豆21相比,辽豆14作为接穗始终具有较高的叶色值、叶面积、Y(Ⅱ),Y(NPQ)、ETRmax和Ik,从而获得较高的植株生物量。另外,干旱条件下,辽豆14作为砧木具有较高的根系活力,能使辽豆21接穗的叶面积、Y(Ⅱ),Y(NPQ)、ETRmax和Ik显著提高,最终获得荚重的增加。由此说明,大豆PSⅡ性能和物质生产能力主要由地上部叶片特性决定,但干旱下大豆的生长也会受到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
李盛有孙旭刚王昌陵曹永强王文斌宋书宏
关键词:大豆水分胁迫嫁接
S·B技术与掐尖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亚有限型品种辽豆16和有限型品种辽豆17,研究了应用S.B技术处理种子、在4叶期进行掐尖等处理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B"种子处理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经济系数影响不显著。掐尖处理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影响较大,且作用方向不同。掐尖处理可减少亚有限型品种辽豆16经济产量5.3%,增加生物产量9.1%;增加有限型品种辽豆17经济产量10.6%、生物产量36.6%。"S.B"+掐尖处理共同作用于辽豆16和辽豆17时,掐尖处理是主要影响因子,"S.B"处理所起作用甚微。
曹永强董丽杰王文斌王昌陵张立军宋书宏
关键词:大豆掐尖
高产、优质小粒豆新品种辽小粒豆1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4年
小粒黄豆以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被广泛应用于豆芽、纳豆等豆类食品深加工中,在中国、日本及韩国等国家具有较广泛的用途,在绿色健康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小粒黄豆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薄等特点,是其他农作物不能取代的,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具有一定优势。针对目前国内外市场对小粒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育成了适于北方春大豆中晚熟区种植的小粒豆新品种--辽小粒1号,填补了辽宁省优质小粒豆育种的空白。
王昌陵王文斌董丽杰武丽石宋书宏
关键词:配套栽培技术选育北方春大豆
大豆超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宋书宏吕桂兰王文斌孙恩玉武丽石陈艳球刘哓丽孙贵荒董丽杰张丽关淑兰杜臣勋张仁双蔺瑞明杨伯玉
该所通过选择合理的地块、播种方式、田间管理、防倒措施、防治病虫害,选育的辽21051特征特性:该品系亚有限结荚习性,紫花。株高110厘米,分枝0.5个,主茎节数24节。单株荚数40个,完全粒率95.8%,虫食粒率0.8%...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超高产技术
基于隶属函数值法评价大豆种质资源耐荫性被引量:4
2021年
对东北大豆种质资源耐荫进行鉴定,为东北地区耐荫性育种及大面积推广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的方法,设遮光和自然光照2个处理,成熟期测量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对9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耐荫性评价。结果表明,遮光胁迫处理使大豆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分别极显著降低,但不同大豆品种(系)对遮光处理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将90份大豆种质资源分为3类,分别为15份不耐荫型、60份中间型和15强耐荫型。筛选出的强耐荫大豆种质资源不仅可为大豆耐荫品种选育提供重要遗传基础材料,并且部分优异品种可作为间套作模式下主栽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孙旭刚李盛有曹永强张立军王昌陵王文斌董丽杰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耐荫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