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衰竭
  • 5篇心力衰竭
  • 5篇心力衰竭患者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3篇动脉
  • 3篇心病
  • 3篇血症
  • 3篇药物疗法
  • 3篇原发性
  • 3篇脂血症
  • 3篇他汀
  • 3篇疗法
  • 3篇慢性
  • 3篇慢性心力衰竭
  • 3篇慢性心力衰竭...
  • 3篇老年
  • 3篇高脂
  • 3篇高脂血
  • 3篇高脂血症

机构

  • 11篇广州市红十字...
  • 7篇暨南大学第四...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医药学院

作者

  • 19篇孙爱华
  • 9篇梅克治
  • 7篇吴同果
  • 4篇韦建瑞
  • 2篇何锐
  • 2篇王西平
  • 2篇蒋作锋
  • 2篇黄伟光
  • 2篇邹筱冬
  • 2篇赵强
  • 1篇吴小兰
  • 1篇陈思伟
  • 1篇余惠文
  • 1篇林梓卿
  • 1篇张文超
  • 1篇李青
  • 1篇张锐
  • 1篇余慧文
  • 1篇崔进
  • 1篇陈国伟

传媒

  • 5篇广东药学院学...
  • 4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1
  • 1篇199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米力农治疗巨大心脏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疗效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我们选择巨大心脏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 2 9例 ,男 17例 ,女 12例 ,年龄 4 9~ 85岁 ,其中冠心病 2 0例 ,扩张性心肌病 4例 ,肺心病 +冠心病 5例。所有患者X线心胸比例≥ 0 .6 5 ,或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6 5mm。心功能分级Ⅳ级。经休息、限钠、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症状不能缓解 ,给予米力农治疗 ,首次剂量按37 5~ 5 0 μg/ (kg·min) 静脉注射 10min ,继续以 0 375~0 75 μg/ (kg·min)静脉滴注 ,总量为 5~ 10mg ,以后每日静脉滴注 1次 ,5~ 7天为一疗程。治疗 7天后 ,对每个患者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 ,复查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结果 米力农治疗 5~ 7天后症状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 ,心功能改善为Ⅱ级的 7例 ,改善为Ⅲ级的 15例。用超声心动图所测心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和射血分数 (EF)均有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 75 9%。提示米力农短期治疗巨大心脏伴顽固性心力衰竭可取得近期明显效果。
孙爱华韦建瑞梅克治
关键词:米力农心力衰竭巨大心脏疗效
老年冠心病患者强化降脂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持续应用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钠 (普拉固 )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6 5岁以上冠心病、同时符合高脂血症诊断的患者 80例 ,均经过普伐他汀钠每天 10mg治疗后血脂已达标。随机分为 2组 ,其中治疗组 4 0例 ,继续服用普伐他汀钠每天 10mg治疗 ,男性 2 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 70 .3± 4 .6 )岁 ;对照组 4 0例 ,停用普伐他汀钠治疗 ,男性 2 3例 ,女性 17例 ,年龄 ( 70 .7± 4 .1)岁 ;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期间均饮食治疗 ,其他按常规治疗 ;观察 3个月、12个月后 ,抽血复查血脂水平、肝肾功能 ;每月复诊时记录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等情况 ,以观察调脂效果、肝肾功能、肌溶解等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 3个月后 ,TC、TG、LDL C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0 1) ,其中TC下降7.18% ,TG下降 12 .74 % ,LDL C下降 12 .0 0 % ;治疗 12个月后 ,治疗组TC、LDL C仍有明显下降 (P <0 .0 0 1) ,TG稍下降 ( P >0 .0 5 ) ;而BUN、GPT、Cr均无明显变化 ( P >0 .0 5 )。对照组观察 3个月、12个月后TC、TG、LDL C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0 1)。对照组中心力衰竭加重、心绞痛发作例数均较治疗组增多 ,治疗 12个月时尤其明显 ( P <0 .0 5 )。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应用普伐他汀钠 (普拉?
邹筱冬梅克治孙爱华
关键词:冠心病高脂血症普伐他汀钠心血管疾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的探讨—96例临床分析
1991年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以下简称 IE)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病,为了探讨本病的早期诊断,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 IE 作一回顾性分析,并提出初步的诊断标准供参考。临床资料96例 IE 患者均为我院1979年~1989年收治的病人,其中92例为亚急性,4例为急性。
孙爱华王西平梅克治
关键词:心内膜炎感染性
冠心病病人N端前脑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病人的血清N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的差异及其与心肌坏死标记物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人106例,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稳定型心绞痛42例。对照组22例非冠心病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同时定量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清NT-proBNP浓度分别为(573±126)ng/L,(276±65)ng/L,(42±23)ng/L,(37±24)ng/L。急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与cTnI呈正相关(r=0.913,P<0.01)。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冠心病病人的血清NT-proBNP浓度存在差异,NT-proBNP可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
黄伟光韦建瑞吴同果陈思伟孙爱华梅克治
关键词:冠心病肌钙蛋白I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对照组),贝那普利+螺内酯组(螺内酯组)。测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内皮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醛固酮水平在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螺内酯组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只有与螺内酯长期联合治疗才可以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醛固酮水平。
孙爱华赵强梅克治吴同果陈国伟
关键词: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激素醛固酮贝那普利螺内酯
普伐他汀钠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
1998年
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是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新一类降脂药普伐他汀钠(Pravastatin)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并减少冠心病发生率[2]。我们...
崔进孙爱华
关键词:普伐他汀钠冠心病高脂血症心肌缺血
伊贝沙坦治疗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蛋白尿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蛋白尿的效应。方法:所有患者已用除ACEI、ARB以外的降压药至血压≤140/90mmHg。治疗组加予伊贝沙坦150~300mg/d,观察10~12周。对照组用入选前降压药。测定24小时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α_1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尿β_2-M和血β_2-M球蛋白。结果:治疗组蛋白尿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血压正常情况下,伊贝沙坦对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蛋白尿的改善较其它除ACEI、ARB以外的降压药为好。且脉压≥41mmHg与≤40mmHg者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孙爱华梅克治李青
关键词:伊贝沙坦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蛋白尿原发性高血压ACEIARB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螺内酯的安全性观察
2002年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螺内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58例70岁以上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两组,A组(34例)加用螺内酯40~120 mg/d口服。B组患者不加用螺内酯。随访时间为1 a,期间监测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钾、钠、氯水平。结果:治疗前A组患者与B组患者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患者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血尿酸及钾、钠、氯浓度无异常。结论:螺内酯在密切监测下用于老年心衰患者是安全的。
余慧文梅克治孙爱华
关键词:螺内酯安全性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
肺栓塞的早期诊断
2006年
目的通过分析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寻找早期诊断线索。方法确诊肺栓塞患者46例,年龄(70±10)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患者存在高危因素,最常见为深静脉血栓形成(26%),最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74%),其次为突然发生的胸痛(13%)和晕厥(13%),86%有血气分析异常,指标以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20mmHg(1mmHg=0.133kPa)最为敏感。D-二聚体阳性率为90%。78%有心电图变化,V1,2导联ST-T改变与不典型SⅠQⅢTⅢ较多见。93%有超声心动图异常,多见右心房、右心室肥大,肺动脉压力为(59±11)mmHg。结论突然发生的气促、胸痛等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一过性变化、D-二聚体阳性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超过20mmHg异常可为肺栓塞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必要时行超声心动图,可早期确诊。
林梓卿吴同果孙爱华黄伟光
关键词:肺栓塞心电图D-二聚体血气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脑出血的原因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孙爱华吴同果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溶栓脑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