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培培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热反应
  • 3篇氯化钠
  • 3篇3-氯-1,...
  • 2篇色谱
  • 2篇气相色谱
  • 2篇相色谱
  • 2篇挥发性
  • 2篇挥发性成分
  • 1篇单糖
  • 1篇蛋白液
  • 1篇顶空
  • 1篇顶空固相微萃...
  • 1篇燕麦
  • 1篇燕麦片
  • 1篇油脂
  • 1篇蒸馏
  • 1篇蒸馏萃取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法
  • 1篇质谱联用

机构

  • 6篇北京工商大学

作者

  • 6篇孙宝国
  • 6篇黄明泉
  • 6篇孙培培
  • 3篇吴继红
  • 1篇陈海涛
  • 1篇田红玉
  • 1篇杨绍祥
  • 1篇张岱
  • 1篇邹青青
  • 1篇刘丹
  • 1篇钟达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解植物蛋白液+葡萄糖”模型热反应中3-氯-1,2-丙二醇的研究
2014年
目的通过设计"水解植物蛋白液+葡萄糖"热反应模型,并结合气质联机对模型热反应中生成的3-氯-1,2-丙二醇(3-MCPD)的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不同3-MCPD含量的水解植物蛋白(HVP)液、葡萄糖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模型热反应产物中3-MCPD含量的影响,并初步探究3-MCPD的生成规律。结果模型热反应产物中3-MCPD含量随着HVP液中3-MCPD的含量增加而增加;随着葡萄糖用量增加而减少;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3-MCPD的量先增加后减少,在100℃达到最大,120℃开始减少,140℃急剧减少;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3-MCPD的生成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该热反应模型的构建,对3-MCPD的生成规律探究有一定的价值,为实际生产中减少3-MCPD的含量具有指导作用。
黄明泉吴继红孙宝国陈海涛田红玉孙培培
关键词:3-氯-1,2-丙二醇葡萄糖
茴香豆挥发性成分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茴香豆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与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萃取头、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萃取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为使用75μm Carboxen/PDMS萃取头于55℃顶空吸附60min;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38种成分,占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86.87%,其中烃类15种、醛酮类13种、醇酚类3种、醚类3种、其他类4种,峰面积相对值较高的有大茴香脑(40.75%)、壬醛(4.16%)、顺式茴香脑(3.77%)、柠檬烯(3.48%)、草蒿脑(2.9%)。
孙培培黄明泉孙宝国刘丹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挥发性成分
甘油三酯与氯化钠模型反应中3-氯-1,2-丙二醇的形成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对在热反应条件下的甘油三酯与氯化钠模型反应产物中的3-氯-1,2-丙二醇(3-chloro-1,2-propanediol,3-MCPD)含量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机理,并对物料类别、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可急剧增加3-MCPD的含量;高质量分数NaCl可抑制3-MCPD的生成;油酸甘油酯用量增大会促进3-MCPD的生成;硬脂酸甘油酯用量对3-MCPD含量影响不大,原因可能与水解难易程度相关;反应时间对3-MCPD含量的影响较复杂,油酸甘油酯模型中3-MCPD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而硬脂酸甘油酯则是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油酸甘油酯模型中3-MCPD的含量整体上高于硬脂酸甘油酯。
黄明泉吴继红孙培培孙宝国
关键词:3-氯-1,2-丙二醇甘油三酯氯化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2种油脂与氯化钠热反应模型中氯丙醇的生成被引量:4
2014年
以猪脂和鸡脂为原料,分别建立了不同的油脂与NaCl热反应模型,并结合气质联机对模型热反应中生成的氯丙醇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不同油脂用量、NaCl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氯丙醇生成量的影响,并探究了氯丙醇的生成机理。研究表明:温度对氯丙醇的产生影响较大,当高于140℃时可以极大地促进氯丙醇的生成;NaCl的浓度足够大时会使氯丙醇的生成量下降而生成二氯衍生物;随油脂用量的增加,氯丙醇的产生呈下降趋势;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氯丙醇的产生呈上升趋势。
吴继红黄明泉孙培培孙宝国杨绍祥
关键词:油脂氯化钠氯丙醇
甘油与氯化钠模型热反应中生成3-氯-1,2-丙二醇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以甘油、氯化钠、水为原料建立热反应模型,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对其生成的3-氯-1,2-丙二醇(3-MCPD)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各原料用量对3-MCPD生成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热反应模型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单糖和氨基酸后3-MCPD生成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140℃、甘油用量0.05g(占原料总量0.31%)、NaCl用量1.0g(6.23%)、水用量15g(93.46%),3-MCPD生成量最少;葡萄糖、果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组氨酸使3-MCPD的生成量减少;谷氨酸、蛋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使3-MCPD的生成量增加;半胱氨酸、酪氨酸、脯氨酸、色氨酸对3-MCPD的生成无明显作用。
张岱孙培培黄明泉孙宝国邹青青
关键词:甘油单糖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机分析燕麦片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质联机(GC-MS)对燕麦片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研究,并用十五碳烷作为内标物进行了内标法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醛类17种、酮类6种、醇类6种、酚类3种、烃类25种、酸类4种、酯类3种、杂环类5种、其他类化合物3种,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芥酸酰胺(297.95μg/kg)、(E,E)-2,4-癸二烯醛(279.95μg/kg)、2,4-二叔丁基苯酚(275.16μg/kg)、己醛(200.88μg/kg)、棕榈酸(139.77μg/kg)、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80.50μg/kg)、环己醇(80.07μg/kg)、(E)-壬烯醛(67.28μg/kg)、2-戊基呋喃(66.33μg/kg)、油酸酰胺(54.53μg/kg)、油酸(55.00μg/kg)、亚油酸(48.12μg/kg)、2,6-二叔丁基对甲酚(48.09μg/kg)、戊醇(39.91μg/kg)、2,3-丁二酮(37.36μg/kg)、苯乙醛(34.61μg/kg)、壬醛(34.36μg/kg)等。
孙培培黄明泉孙宝国钟达
关键词:燕麦片同时蒸馏萃取挥发性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