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东杰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创面
  • 5篇烧伤
  • 4篇伤创
  • 4篇烧伤创面
  • 3篇新生血管
  • 3篇新生血管化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化
  • 2篇愈合
  • 2篇生理性
  • 2篇皮肤移植
  • 2篇人工真皮
  • 2篇瘢痕
  • 2篇瘢痕形成
  • 1篇凋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竭
  • 1篇遗传性
  • 1篇遗传性皮肤病

机构

  • 8篇杭州师范大学...
  • 5篇杭州师范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杭州烧伤专科...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作者

  • 8篇孙东杰
  • 5篇滕建英
  • 5篇谢菁
  • 4篇徐少骏
  • 3篇沈明强
  • 2篇朱金土
  • 2篇王永光
  • 2篇倪有娣
  • 2篇马列
  • 2篇郭瑞
  • 1篇叶盛
  • 1篇张燕萍
  • 1篇郭健
  • 1篇庞心念
  • 1篇吴佳佳
  • 1篇陈爱军

传媒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护理与康复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掌跖角化病手术治疗1例
2013年
掌跖角化病是一组以掌跖部弥漫性或局限性角化过度为特征的遗传性皮肤病,属于肢端皮肤角化过度增生症一类,手术治疗报道较少。2006年7月作者在浙江省杭州烧伤专科医院参与1例掌跖角化病患者的手术治疗,现介绍如下。
孙东杰金汉宏
关键词:掌跖角化病手术治疗遗传性皮肤病角化过度掌跖部增生症
旋转推进皮瓣修复面部、躯干及四肢深度创面33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深度创面清创后在长轴方向一侧为蒂设计皮瓣,该皮瓣长度为缺损长轴的1/3~1/2,皮瓣与缺损区之间的夹角为45°~60°,将皮瓣交叉移位,形成一个“Z”型切口缝合。结果33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2~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旋转推进皮瓣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小面积皮肤缺损创面。
孙东杰沈明强金汉宏
关键词:皮瓣移植创面
不同材料人工真皮支架修复猪Ⅲ度烧伤创面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及脱细胞基质真皮支架移植于Ⅲ度烧伤创面后,真皮支架的血管化及支架上表皮移植修复创面情况。方法将3种不同真皮支架各移植于6头猪(共18头猪)Ⅲ度烧伤清创后创面,在植入后1、2、3周对真皮支架血管化、创面、支架上表皮移植愈合和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D34阳性信号(新生血管数目)进行检测。以无支架植入的Ⅲ度烧伤清创后创面为对照。结果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植入后2周支架血管化已基本完成,而胶原壳聚糖和脱细胞基质真皮支架至少需要3周。3种不同材料支架垂直于创面的新生微血管均比无支架对照创面多;不同材料支架组与对照组2周创面比1周创面、3周创面比2周创面CD34的表达均明显增多,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组植入后1、2、3周CD34阳性信号均明显高于相对应的其他3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植入后1周,创面植表皮,移植表皮存活良好,而胶原壳聚糖和脱细胞基质真皮支架植入需要2周,其表面移植的表皮细胞才能成活。结论3种材料的支架均可修复Ⅲ度烧伤创面,而以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的血管化程度最好。
徐少骏马列滕建英谢菁朱金土孙东杰叶盛倪有娣王永光
血竭负载于人工真皮支架修复猪Ⅲ度烧伤对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负载不同浓度血竭对胶原-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修复猪Ⅲ度烧伤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增生的影响。方法将负载4g/L和1g/L浓度血竭的真皮支架各移植于6头猪(共12头)Ⅲ度烧伤清创后创面(A、B组),这12头猪另一创面分别植入人工真皮支架及无支架的硅胶膜作为对照(C、D组)。观察植入支架后1、2、3、4周的创面修复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间4组创面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TGF-β3的表达。结果 A组创面修复优于B、C、D组。镜下可见A组创面各时间点的新生血管较其他3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的TGF-β1在2周时升高,3周时下降。D组前3周逐渐升高,4周时下降。前2周A、B、C组TGF-β1表达量高于D组,后2周则低于D组。A、B、C 3组TGF-β3表达持续升高3周,4周时回落,其中A组表达最高;D组在低水平上缓慢升高,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A、B、C 3组表达量。结论负载高浓度血竭能明显提高胶原-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修复Ⅲ度烧伤创面时的血管化速度,促进创面更快愈合的同时可有效抑制瘢痕增生。
孙东杰滕建英徐少骏郭健
关键词:血竭TGF-Β瘢痕
过氧化氢换药对面部美容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陈爱军谢菁孙东杰张燕萍
不同人工真皮支架在修复Ⅲ度烧伤创面中创面收缩和细胞凋亡差异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不同真皮支架血管化对Ⅲ度烧伤创而修复中创面收缩和细胞凋亡影响的差异.方法 将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胶原-壳聚糖及脱细胞基质三种真皮支架分别移植于猪Ⅲ度烧伤清创后创面,观察植入创面的修复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生物索化的脱氧尿嘧啶DNA切口末端标记等方法对不同时间小同支架创面中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血管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及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植入不同真皮支架的创面与无支架植入的肉芽创面不同.支架植入创面1~3周α-SMA表达阳性的血管数持续增加,支架植入2周加植表皮2周后创面血管数减少,不同时间点以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植入创面最多,无支架植入创面最少.α-SMA表达阳性的肌成纤维细胞以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植入创面最少且表达高峰为2周,其他创面表达高峰为3周,以无支架植入创面最多.不同支架植入后2~4周,创面内细胞凋亡持续大幅增多;而无支架植入创面中,3~4周才开始增加;细胞凋亡以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创面最多,无支架创面最少.结论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可增强修复细胞的迁移,获得良好的血管化,较好较快地修复皮肤全层烧伤缺损创面.
徐少骏马列滕建英谢菁朱金土孙东杰王永光倪有娣楼婷
关键词:烧伤皮肤移植细胞凋亡创面收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NA质粒对真皮支架修复猪Ⅲ度烧伤创面中血管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NA质粒对胶原一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在猪Ⅲ度烧伤创面修复中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将单纯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A组)和负载VEGFDNA质粒(B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两种不同真皮支架各移植于6只猪Ⅲ度烧伤切痂后创面,对植入支架后1、2、3周的创面及植入支架2周创面加植表皮后2周(植入支架后4周)的创面修复情况及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同时,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3、4周的支架及创面中表达CD31的新生血管、表达α-SMA的成熟血管和VEGF表达阳性的细胞数进行检测和观察。实验以不植入真皮支架(c组)的烧伤切痂后创面作为对照。结果A组和B组1~3周创面和2周创面植表皮后2周CD31表达的新生血管分别为18.7±3.1、25.7±2.3、36.8±2.5和26.2±2.9,24.5±3.8、32.3±2.8、39.2±2.2和27.3±3.0;α-SMA表达的成熟血管分别为11.7±1.9、20.5±1.9、35.0±4.5和24.0±2.8,20.2±3.1、33.5±3.7、38.2±4.5和26.5±2.3;VEGF表达阳性的细胞数分另0为48.7±7.9、141.7±9.1、201.5±8.6和107.0±8.2,97.3±7.9、172.3±8.1、208.7±8.3和114.0±5.8;C组1~4周创面CD31、α-SMA和VEGF的表达强度分别为6.0±2.0、9.8±3.4、19.3±2.5、18.7±2.2,3.7±2.0、8.7±1.8、13.0±2.5、14.0±2.8,3.5±2.3、10.3±3.5、23.0±5.6、21.5±5.1。A、B、C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源性pDNA.VEGF导入胶原-磺化羧甲基弃聚糖真皮支架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表达更多的VEGF,加快支架血管化及创面修复。
滕建英郭瑞谢菁孙东杰吴佳佳庞心念沈明强徐少骏
关键词:烧伤皮肤移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新生血管化
移植不同人工真皮支架对猪Ⅲ度烧伤创面血管化及瘢痕形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 了解移植3种人工真皮支架对Ⅲ度烧伤创面血管化及其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广西巴马小型猪分成壳聚糖支架组、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组、ADM支架组,每组6只,在每只猪背部制作Ⅲ度烫伤(下称烧伤)创面4或8个,共96个.伤后48 h切痂后,前2组创面分别移植胶原-壳聚糖/硅橡胶双层人工皮、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硅橡胶双层人工皮,ADM支架组创面移植ADM,每组创面24个;剩余24个创面作为油纱对照组,直接覆盖油纱.于支架移植或油纱覆盖后l、2、3、4周(“4周”指植入支架或覆盖油纱后2周+移植表皮后2周),观察各组创面的大体情况;取创面中央部位组织,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染色法观察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TGF-β3表达阳性的血管或细胞,并计数.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结果(1)大体观察可见,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组创面血管化程度明显优于其余3组.(2)移植或覆盖后1~3周各组创面组织CD31阳性血管数持续增多,第4周时3个支架组均减少.各时相点4组间比较,F值分别为24.005、38.822、25.274、3.856,P<0.05或P<0.01;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组l~3周明显多于其余3组(P值均小于0.05).(3)移植后1~3周,3个支架组创面组织α-SMA阳性血管数均持续增多,4周时下降;油纱对照组覆盖后1~4周持续增多.各时相点4组间比较,F值分别为22 637、28.087、62.651、18.055,P值均小于0.01.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组各时相点均明显多于其余3组(P值均小于0.05).(4)移植或覆盖后1~4周每400倍视野下TGF-β1阳性细胞数:壳聚糖支架组分别为(127±8)、(167±19)、(170±18)、(144±10)个,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组为(171±17)、(207±25)、(130±30)、(69±16)个,ADM支架组为(106±8)、(159±17)、(171±11)、(
滕建英郭瑞谢菁孙东杰沈明强徐少骏
关键词:烧伤新生血管化生理性瘢痕真皮支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