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少骏

作品数:62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瘢痕
  • 27篇细胞
  • 19篇纤维细胞
  • 18篇成纤维细胞
  • 12篇增生
  • 12篇增生性瘢痕
  • 12篇瘢痕疙瘩
  • 10篇烧伤
  • 10篇创面
  • 9篇伤创
  • 8篇烧伤创面
  • 8篇干扰素
  • 7篇血管
  • 7篇血管化
  • 6篇除皱
  • 6篇除皱术
  • 5篇凋亡
  • 5篇信号
  • 5篇增殖
  • 5篇细胞凋亡

机构

  • 2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3篇浙江省中医院
  • 12篇浙江大学
  • 9篇杭州师范大学...
  • 7篇杭州市第二人...
  • 4篇空军总医院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杭州医学高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浙江省杭州市...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免疫学...

作者

  • 62篇徐少骏
  • 21篇鲍卫汉
  • 20篇陈东明
  • 14篇朱金土
  • 14篇滕建英
  • 12篇谢菁
  • 9篇刘波
  • 9篇高寿松
  • 9篇沈明强
  • 8篇车菲
  • 7篇吴艾竞
  • 7篇尚兴红
  • 7篇马列
  • 5篇王永光
  • 5篇倪有娣
  • 4篇王琦
  • 4篇裘华森
  • 4篇贾铁利
  • 4篇高长有
  • 4篇孙东杰

传媒

  • 6篇中华整形外科...
  • 5篇杭州医学高等...
  • 3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浙江医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健康研究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2013年全...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1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 10篇200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1β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IL-1β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凝胶电泳方法检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Bax和Bcl- 2蛋白以及DNA的变化。结果 NK FB Bax蛋白190....
陈东明鲍卫汉关宝祥徐少骏
文献传递
白介素1β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转移生长因子βR1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对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成纤维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 (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移生长因子βR1(TGFBR1)的作用。方法:将体外...
陈东明王琦鲍卫汉徐少骏贾铁利
文献传递
异搏定对增殖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细胞信号转导作用
目的了解异搏定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 FACE ELISA 方法,通过检测 Bax 和 Bc...
徐少骏滕建英吴艾竞谢菁沈明强
文献传递
成纤维细胞接触性和密度抑制特性对异常瘢痕形成的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异常瘢痕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 )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完全接触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特性。方法 对 6例瘢痕疙瘩、6例增生性瘢痕及 6例皮肤标本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及凝胶电泳方法通过检测PCNA、P16、Bax、Bcl 2蛋白及特异性DNA梯状条带 ,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完全接触后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间完全接触后仍有较强的增殖活性且细胞交叉重叠 ,细胞未见凋亡 ;②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完全接触后 ,细胞增殖活性被抑制 ,同时有凋亡发生 ;③增生性瘢痕不同个体细胞的特性不同 ;④Bax/Bcl 2在三者细胞中的比值未明显改变。
徐少骏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
干扰素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机制被引量:6
2002年
刘传君陈东明徐少骏鲍卫汉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干扰素药物治疗
异搏定和激素对增殖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细胞信号传导作用比较
目的:探讨异搏定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与激素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异搏定浓度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徐少骏朱金土滕建英高寿松
文献传递
细胞信号传导在激素和干扰素诱导的增殖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激素和干扰素α-2b(IFNα-2b)作用后是否产生凋亡,以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或抑制是否一致。方法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特异性DNA梯状条带以及激活(磷酸化)的ERK1/2和JNK的吸光度A值,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地塞米松(0.1mg/ml)和干扰素α-2b(1000U/ml)作用后的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研究。结果地塞米松可通过激活ERK1/2和JNK细胞传导通路诱导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干扰素α-2b不能诱导这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明显细胞凋亡,且IFN α-2b抑制增殖瘢痕的ERK1/2通路,而对JNK通路无影响,其不引起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ERK1/2和JNK通路的变化。结论激素类药物和干扰素α-2b对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机制不同。
徐少骏滕建英谢菁吴艾竞陈东明鲍卫汉
关键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干扰素Α-2B
犬脂肪基质干细胞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犬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从Beagle犬腹股沟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脂肪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二代,1×105个/孔ADSCs刺激异体淋巴细胞,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以植物血凝素(PHA,2μg/mL)刺激淋巴细胞后,分别以1×102~5细胞/孔数量的异体ADSCs加入反应体系中,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分别以1×102~5细胞/孔数量的"第三者"ADSCs加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情况。通透性隔离腔培养的ADSCs加入混合双向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结果:ADS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体外增殖作用不明显;ADSCs可明显抑制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P<0.05);"第三者"ADSCs可明显抑制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P<0.05),抑制作用呈ADSCs细胞数量依赖性;隔离腔培养的ADSCs也可明显抑制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P<0.05)。结论:ADSCs在体外具有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
刘波朱金土曹毅徐少骏王树军
关键词:淋巴细胞
异搏定对增殖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细胞信号传导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目的探讨异搏定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与类固醇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异搏定浓度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特异性DNA梯状条带以及激活(磷酸化)的ERK1/2和JNK的OD值,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0.1 mg/ml)作用后的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地塞米松(0.1 mg/ml)作用后的结果为对比。结果①当异搏定浓度为0.1 mg/ml,可诱导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②异搏定可引起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DNA经电泳后可见梯形条带;但不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Bax/Bcl-2表达的改变且未见明显梯形条带;③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JNK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ERK1/2细胞传导通路被抑制而JNK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ERK1/2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而JNK细胞传导通路无明显改变。④地塞米松可通过激活ERK1/2和JNK细胞传导通路诱导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结论异搏定和地塞米松均可诱导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但细胞传导通路不尽相同。异搏定和地塞米松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作用不同。
滕建英徐少骏谢菁吴艾竞沈明强
关键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异搏定细胞信号传导
不同材料人工真皮支架修复猪Ⅲ度烧伤创面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及脱细胞基质真皮支架移植于Ⅲ度烧伤创面后,真皮支架的血管化及支架上表皮移植修复创面情况。方法将3种不同真皮支架各移植于6头猪(共18头猪)Ⅲ度烧伤清创后创面,在植入后1、2、3周对真皮支架血管化、创面、支架上表皮移植愈合和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D34阳性信号(新生血管数目)进行检测。以无支架植入的Ⅲ度烧伤清创后创面为对照。结果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植入后2周支架血管化已基本完成,而胶原壳聚糖和脱细胞基质真皮支架至少需要3周。3种不同材料支架垂直于创面的新生微血管均比无支架对照创面多;不同材料支架组与对照组2周创面比1周创面、3周创面比2周创面CD34的表达均明显增多,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组植入后1、2、3周CD34阳性信号均明显高于相对应的其他3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植入后1周,创面植表皮,移植表皮存活良好,而胶原壳聚糖和脱细胞基质真皮支架植入需要2周,其表面移植的表皮细胞才能成活。结论3种材料的支架均可修复Ⅲ度烧伤创面,而以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的血管化程度最好。
徐少骏马列滕建英谢菁朱金土孙东杰叶盛倪有娣王永光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