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伟

作品数:55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耳声发射
  • 16篇耳蜗
  • 14篇噪声
  • 14篇畸变产物耳声...
  • 8篇强噪声
  • 7篇诱发电位
  • 6篇听觉
  • 6篇暴露后
  • 6篇纯音
  • 5篇豚鼠耳蜗
  • 5篇蜗内电位
  • 5篇耳声发射测试
  • 4篇蛋白
  • 4篇新生儿
  • 4篇速尿
  • 4篇听力
  • 4篇内耳
  • 4篇DPOAE
  • 4篇测听
  • 3篇血液

机构

  • 5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55篇姜伟
  • 33篇汪磊
  • 21篇江平
  • 16篇孙建军
  • 9篇钱进
  • 8篇裴宏恩
  • 6篇郭红光
  • 6篇胡宁
  • 5篇周正谋
  • 5篇刘志发
  • 5篇李仲孝
  • 4篇何远翔
  • 4篇李进让
  • 4篇吴醒身
  • 4篇罗伟
  • 3篇李雪盛
  • 3篇刘娅
  • 2篇林勇生
  • 2篇张敬人
  • 2篇孔维佳

传媒

  • 13篇听力学及言语...
  • 5篇临床耳鼻咽喉...
  • 5篇中华航海医学...
  • 4篇海军医学杂志
  • 4篇海军总医院学...
  • 3篇中华耳鼻咽喉...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耳鼻咽喉(头...
  • 1篇海军总医院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耳...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7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2
  • 4篇1991
  • 1篇1990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豚鼠噪声暴露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观察被引量:4
1998年
为观察豚鼠暴露于强噪声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选用13只Preyer's反射正常的健康豚鼠,分为二组,8只噪声暴露组,5只为NSE表达对照组。噪声强度115dB(A),连续暴露4小时,DPOAE幅值于噪声暴露前后进行测试,结果DPOAE幅值噪声暴露前后差异明显(P<0.001),豚鼠内耳内、外毛细胞及螺旋神经细胞胞浆、隧道贯穿纤维NSE免疫组化反应均呈阳性表达,暴震前后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豚鼠接受短时间强噪声刺激后,DPOAE幅值的下降为暂时阈移,而内耳神经元及其末梢未受损伤。
汪磊李进让江平姜伟
关键词:DPOAE噪声NSE噪声性耳聋
豚鼠噪声暴露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听神经动作电位的变化(论著)被引量:4
1997年
目的:观察豚鼠暴露于模拟舰船机舱噪声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听神经动作电位(AP)的变化。方法:选用16只豚鼠,分为即刻、7天及正常对照3组。噪声强度为115dB(A),连续暴露4小时。于暴露噪声前后自身对照测试DPOAE听力图,I/O曲线及AP。结果:噪声暴露后即刻组DPOAE振幅明显下降,AP阈值提高,7天后DPOAE振幅基本恢复至噪声暴露前基线。结论:DPOAE可明确显示耳蜗毛细胞功能,较AP测定耳蜗功能损伤与否更有意义,它具有频率特性,可客观说明耳蜗受损部位。
汪磊姜伟
关键词:耳声发射噪声舰船
稳态噪声性听神经损伤后蜗内基因治疗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将携有人神经营养素 3(humanneurotrophin 3,hNT 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 NT3)导入豚鼠耳蜗内 ,观察其对噪声损伤模型动物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30只听力正常豚鼠测听后暴露于剂量为 130dBSPL×5h的稳态强噪声 ,暴露后第 3天经耳蜗底周鼓阶骨壁钻孔向外淋巴腔内导入目的基因或人工外淋巴液 (APF)。动物随机分为 3组 :Ad NT314天组 (T 14d,n =10 ) ,Ad NT32个月组 (T 2m ,n =10 )和APF组 (C 2m ,n =10 )。暴露后于第 14天和 2个月分别测试听性脑干诱发电反应 (ABR)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CAP)。结果显示 ,暴露后第 14天各组间听阈无明显差异 ;暴露后 2个月 ,Ad NT3组ABR阈移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10 0dBSPL短声刺激的CAP N1潜伏期与CAP阈值均有所恢复。提示Ad
罗伟孙建军江平姜伟林勇生陈谦汪家政
关键词:电生理
飞行人员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1998年
目的了解飞行作业环境噪声对飞行员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1名歼-6飞行员进行DPOAE测试及纯音测听,其中飞行1000h以上者24名48耳,飞行300h以内者17名34耳,选用L1=L2=70dBspL等强度初始纯音作为刺激声,其频率为f1和f2,f2/f1为1.2,选择频率为2f1-f2点(共8个测试点)的DP幅值进行测试,同时进行0.5、1、2、4、6kHz纯音阈值测试,计算PTA及4kHz、6kHz阈值之均值。结果飞行300h者,纯音测听PTA均值,4kHz和6kHz均值与飞行1000h以上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8个测试点的DP相对幅值之均值经t检验,当f1为500Hz和718Hz时幅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6个测试点幅值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飞行员在飞行作业环境下暴露于噪声环境的时间的延长,听阈逐渐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对听力有特殊要求的作业人员,应用DPOAE进行听力筛选和定期复查,以便在主观听阈尚无明显变化之前早期发现潜在的耳蜗病变。
钱进姜伟郭红光汪磊
关键词:耳声发射纯音测听飞行人员
上橄榄复合体对耳蜗频率选择性的影响
1996年
本实验采用8只健康、杂色、耳廓反射正常的豚鼠,在右侧上橄榄复合体被破坏前、后,检查其左耳AP电位阈值及AP调谐曲线.结果显示豚鼠右上橄榄复合体被破坏后左耳AP电位阈值无变化;以4kHz滤波短声为探测声的AP调谐曲线亦无改变;以8kHz滤波短声为探测声的AP调谐曲线发生改变,表现为曲线尖顶抬高、角度增大、Q_(10dB)减小,但曲线的调谐尾部变化不大,CF无移位.此表明上橄榄复合体参与耳蜗对声音的主动调谐过程,并推测,在耳蜗、中枢通路中可能存在一种“耳蜗—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耳蜗”反馈机制,其过程可能是:当耳蜗受到某一特定频率的声刺激后,与该频率对应的耳蜗外毛细胞产生兴奋,电兴奋经传入神经进入中枢,激活与该耳蜗区相对应的对侧上橄榄复合体神经元,然后,电兴奋再通过传出神经重新进入耳蜗,对与刺激声频率相对应区耳蜗外毛细胞产生兴奋作用,对该区高频侧及低频侧区域的外毛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以提高耳蜗的频率选择性.
张敬人姜伟汪磊朱涌姚林
关键词:耳蜗
新生儿耳声发射测试
1995年
20名足月产新生儿共40耳,除1耳因耳道内胎脂过多未测耳声发射外,余39耳进行了短声及1KH_Z、2KH_Z短音诱发耳发射检查,同时行听性脑干反应波V阈值的测定,对记录到的耳声发射各参数进行报告.
钱进姜伟汪磊
关键词:新生儿耳声发射听力检查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因子3对噪声暴露下豚鼠耳蜗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methyl ester,L-NAME)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 3,NT3)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雄性杂色豚鼠按区组随机分为非噪声组(n=20)和噪声暴露组(n=60),噪声暴露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n=20)、L-NAME 组(n=20)、L-NAME+NT3组(n=20)。L-NAME 组和 L-NAME+NT3组动物在噪声暴露(4 kHz 倍频程、声压级115 dB,5 h)之前2 d 和噪声暴露前30 min 给予 L-NAME10 mg/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动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NT3(10μ/ml)在噪声暴露前4 d 经微量渗透泵(200μl,0.5 μl/h)输入到 L-NAME+NT3组动物的右侧耳蜗鼓阶,持续到噪声暴露后10 d。噪声暴露前和暴露后10 d 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暴露后3 d 测试耳蜗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最后一次 ABR 测试后计数耳蜗毛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无噪声暴露组动物无明显的听力改变和毛细胞缺失;生理盐水组动物的 ABR 阈移、毛细胞缺失率及耳蜗组织 NO 水平均高于 L-NAME 组和 L-NAME+NT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与 L-NAME 组相比,L-NAME+NT3组豚鼠的 ABR 阈移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耳蜗组织NO 水平和毛细胞缺失率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197及 P=0.095)。结论与单独给予 L-NAME 相比,联合使用 NT3可以更大程度减轻噪声对豚鼠耳蜗的损伤。
刁明芳高文元孙建军刘娅陈东兰姜伟赵晶陈曦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3一氧化氮合酶耳蜗
豚鼠外淋巴瘘对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被引量:3
1997年
为观察豚鼠外淋巴瘘造模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变化,选用11只豚鼠右耳为实验耳,手术建立蜗窗外淋巴瘘。在实验前、打开听泡、蜗窗膜造瘘、缝合伤口及外淋巴瘘造后18天,均以2f1-f2DPOAE的幅值记录其变化。测试完毕后豚鼠耳蜗行火棉胶包埋切片,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发现在形成蜗窗膜外淋巴瘘前后DPOAE幅值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18天后蜗窗膜愈合者DPOAE幅值明显提高,接近实验前,而未愈合者则下降明显。病理检查见Corti器正常,愈合的蜗窗膜有上皮增生,肉芽及纤维母细胞。豚鼠形成外淋巴瘘后DPOAE幅值明显下降,愈合后又上升,提示DPOAE可作为外淋巴瘘辅助诊断的手段之一。
汪磊姜伟江平
关键词:外淋巴瘘听力DPOAE耳蜗耳声发射
离体圆窗膜对地塞米松不同制剂的通透性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制备离体圆窗膜试验模型,分析海藻酸钠(alginate sodium,ALG)、羧甲基甲壳胺(carboxymethyled chitosan,CHI)2种缓释剂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透膜释放的效力。方法模拟中耳及外淋巴腔环境,设计圆窗膜离体试验模型;制备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甲壳胺的地塞米松磷酸钠组。利用圆窗膜离体试验模型,于9h内的不同时间点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浓度,计算地塞米松对圆窗膜的累积通透量并进行方程模拟。结果对照组在给药后3h内迅速通透圆窗膜,3h后接近平衡;25g/L海藻酸钠分别与4g/L或6g/L羧甲基甲壳胺的配方缓释作用最强(P<0·01);单独应用25g/L海藻酸钠的缓释作用次之;单独应用4g/L羧甲基甲壳胺仅具有微小促渗作用。结论离体圆窗膜通透模型允许地塞米松分子自由通透;添加合适剂量的缓释材料———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甲壳胺的地塞米松磷酸钠制剂具有明显缓释作用,有可能成为未来用于内耳局部给药缓释材料的理想选择。
刘娅孙建军孔维佳江平姜伟
关键词:地塞米松体外研究圆窗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数字滤波及相关函数分析
1997年
用数字滤波及相关函数处理技术对10名(20耳)学龄前儿童短声诱发的TEOAE信号进行二次处理。结果表明:通过数字滤波及相关处理后的TEOAE信号比原始记录的TEOAE信号波形更加清晰,易于辨认,有效地提高了TEOAE信号的信噪比及识别率。
姜伟钱进汪磊裴宏恩
关键词: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数字滤波相关函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