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知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阻尼
  • 4篇竖向
  • 4篇竖向混合结构
  • 4篇抗震
  • 4篇混合结构
  • 3篇阻尼比
  • 2篇地震
  • 2篇阻尼矩阵
  • 2篇抗震设计
  • 2篇抗震性
  • 2篇抗震性能
  • 2篇混凝
  • 2篇混凝土
  • 2篇非比例
  • 2篇钢构
  • 2篇钢构件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时程
  • 1篇弹塑性时程分...
  • 1篇等效阻尼

机构

  • 12篇同济大学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钱江
  • 12篇周知
  • 8篇黄维
  • 4篇黄维
  • 2篇王娟
  • 1篇卢文胜
  • 1篇梁飞飞

传媒

  • 3篇工程力学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结构工程师
  • 1篇力学季刊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全国第十三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竖向混合结构阻尼矩阵近似解耦计算的误差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将竖向混合结构等效成两自由度结构模型,对该两自由度模型进行不同子结构参数取值下的近似解耦计算,分析其模态阻尼矩阵对角占优程度和近似解耦计算结构响应误差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子结构特性下,模态阻尼矩阵对角占优指数和位移误差指数的衰退特征具有相似性。因此在竖向混合结构动力分析时,可以采用对角占优指数来判定采用近似解耦计算的可行性。
黄维钱江梁飞飞周知
关键词:竖向混合结构
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抗震设计阻尼比取值分析
由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串联组成的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因不同材料在结构的不同部分提供的能量耗散机制差别较大,结构阻尼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为此将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等效成两自由度模型,计算了在谐振荷载作用下各...
黄维钱江周知王娟
关键词:抗震设计阻尼比
文献传递
某寺庙殿堂厅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
2014年
某清真寺拟建于高烈度地震设防地区(相当于8度区),其主体建筑祈祷大厅中心区由32根总高度约45 m钢筋混凝土柱构成,柱顶设钢制伞状柱头形成屋盖。厅柱设计外形为八角形、中空,最大截面尺寸1 620 mm,拟采用离心、分段预制,现场拼套接。厅柱全高基本无侧向约束,结构整体及分段预制拼接的空心柱体的抗侧力性能不详。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祈祷大厅整体结构计算模型,分别进行了小震作用下的线弹性分析及大震作用时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根据整体分析结果,进一步对受力最不利的厅柱单体进行局部受力性能详细分析,用非线性弹簧模拟拼接界面作用。计算结果表明:与无分段的混凝土完整柱相比,套接段套筒局部可能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导致厅柱抗侧承载能力降低。抗震设计应慎用预制套接构件。
钱江周知韩定夺
关键词:离心混凝土结构抗震
竖向混合结构模态阻尼比计算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竖向混合结构因各子结构提供的能量损失机制不同,导致结构阻尼矩阵为非比例阻尼矩阵。基于复阻尼理论,推导了竖向混合结构的模态阻尼比计算公式。以一个12层竖向混合框架结构试验为例,将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模态阻尼比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采用不同材料阻尼比对该混合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弹性时程分析,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效率高。最后采用该方法和模态应变能法研究了竖向混合结构各子结构自特性对整体阻尼比的影响情况。
黄维钱江周知
关键词:竖向混合结构
考虑混凝土不同约束效应的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模拟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对于型钢混凝土柱,考虑型钢和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将混凝土截面分成无约束混凝土部分、部分约束混凝土部分和强约束混凝土部分。基于附加约束应力作用效应的原理,构建了统一考虑混凝土约束效应影响的本构方程,建立了适用于型钢混凝土构件的数值分析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考虑混凝土不同约束效应及型钢与混凝土间的组合效应,对型钢混凝土柱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最后采用该方法研究了轴压比、剪跨比和箍筋配置等参数对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的影响。
黄维钱江周知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柱约束应力本构方程ABAQUS抗震性能
基于修正的Park-Ang损伤模型在钢构件中的应用
基于Park-Ang损伤模型,提出了用于钢构件的修正损伤模型.利用已有钢柱试验数据,研究了修正后的损伤模型的组合系数取值,并拟合出该系数与试件参数,如轴压比、翼缘宽厚比、等效长细比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在钢构件极限破坏...
周知钱江黄维
关键词:钢构件
基于Rayleigh阻尼模型的竖向混合结构设计阻尼比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串联组成的竖向混合结构,结构阻尼特征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这使得整体结构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难以估计。对于结构初步抗震设计,特别是采用常规商用软件进行分析时,往往需要确定结构的阻尼比系数,这就需要引入等效阻尼比的概念。该文基于Rayleigh阻尼模型,推导了竖向混合结构在谐振荷载下的近似解耦位移响应误差函数,由随机地震动激励下位移响应误差最小,得到最佳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将竖向混合结构等效成两自由度结构模型,每一自由度的动力特性由对应子结构的主频确定,对该两自由度模型进行不同子结构特性下最佳等效阻尼比分布和位移响应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文给出的最佳等效阻尼比,能更合理地预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而简单地采用单一材料结构阻尼比进行分析,可能会过高或过低估计结构耗能能力。
黄维钱江周知
关键词:竖向混合结构等效阻尼比
复杂结构在重复地震序列作用下的损伤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研究复杂结构在多序列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效应,针对一实际建筑——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进行了重复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别采用基于位移和基于Park-Ang损伤模型的指标分析结构在多重地震序列下的损伤累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位移的单参数损伤指标无法较真实地反映结构在重复地震下的累积损伤效应,而基于位移和能量组合的Park-Ang损伤模型指标能较为合理地反映结构的这种累积效应;前次地震作用产生的残余变形对结构在后续地震中的响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计算有损结构的损伤指数时,应考虑结构的初始残余变形对损伤指数的影响。
周知钱江黄维卢文胜
关键词:弹塑性时程分析
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抗震设计阻尼比取值分析
2014年
黄维钱江周知王娟
全文增补中
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构件抗剪承载力研究
2018年
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型钢在柱中截断,导致转换柱内力传递畸变。该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混凝土不同约束效应的转换柱精细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根据转换柱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研究了转换柱的反弯点位置变化情况。随后根据转换柱不同破坏模式下构件受力特点,研究了转换柱的受剪承载力公式,并与参考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现有规范中转换柱抗剪能力公式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精细有限元模型对修正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现有规范计算的抗剪承载力偏于不安全,需要根据转换柱的受力及变形特性进行合理的修正。
黄维钱江周知
关键词:竖向混合结构SRC-RC转换柱反弯点抗剪承载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