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家玉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震
  • 3篇余震
  • 2篇震源
  • 2篇澜沧-耿马
  • 2篇澜沧-耿马地...
  • 1篇地震台
  • 1篇地震台网
  • 1篇地震余震
  • 1篇遥测地震
  • 1篇遥测地震台
  • 1篇遥测地震台网
  • 1篇震区
  • 1篇震时
  • 1篇震源机制
  • 1篇震源时间函数
  • 1篇时间函数
  • 1篇台网
  • 1篇强余震
  • 1篇中小地震
  • 1篇小地震

机构

  • 4篇纽约州立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4篇吴大铭
  • 4篇王鸣
  • 4篇王培德
  • 4篇陈运泰
  • 4篇周家玉
  • 1篇孙次昌

传媒

  • 3篇地震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学报

年份

  • 1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用经验格林函数确定中小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被引量:5
1993年
采用正则化方法,并以小地震近似地代替通常由理论计算出的格林函数,结合近场加速度资料反演了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 M_s=6.1地震4个余震的震源时间函数.结果表明,较大余震除了震源持续时间较长外,其破裂过程也较为复杂,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较小余震的震源时间函数则近似为一脉冲函数.根据布龙震源模式,我们估计了这4个余震地震断层的破裂速度和断层面上的平均质点运动速度,结果表明,地震断层面的破裂速度小于地震波传播的横波速度;断层面上的平均质点运动速度为几至十几 cm/s,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
周家玉陈运泰倪江川王鸣王培德孙次昌吴大铭
关键词:地震震源时间函数格林函数
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地震余震的近场研究临时报告
1990年
主震活动及烈度 1988年11月6日格林威治时间13点03分14.5秒(北京时间21点03分14.5秒),在云南省西部靠近中缅边界的澜沧县西北40千米处发生了一个Ms 7.6(USGS定为Ms7.4)的强烈地震,13分钟以后在其震中北北西方向约60千米又发生了一个Ms7.2(USGS定为Ms6.4)的强烈地震。表1为云南省昆明遥测地震台网(KTSN)测定的主震震源参数以及主震以后6个星期内发生的两个强余震的震源参数。极震区里的房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王鸣王培德周家玉瞿江倪晓希倪江川陈运泰吴大铭
关键词:澜沧-耿马地震极震区遥测地震台网发震时刻
澜沧-耿马地震强余震的反应谱
1991年
利用1988年11月中国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序列中 M_s6.7和 M_s6.3两次强余震的近场数字记录,计算了地震反应谱.文中还叙述了记录仪器的特性,场地条件和计算地震反应谱时所采用的方法.
王培德王鸣周家玉瞿江倪晓希倪江川陈运泰吴大铭
关键词:地震反应谱加速度澜沧-耿马
云南禄劝地震部分余震的矩张量反演被引量:32
1991年
利用数字盒式磁带记录加速度仪组成的流动地震台网所记录的三分向近场加速度图,通过矩张量反演确定了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 M_s=6.1地震的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以均匀半无限弹性介质的格林函数解释路径效应,并通过正演计算识别由两次积分得到的位移地震图中的直达 P 波、直达 S 波和 SP 转换波震相,然后用这些震相进行矩张量反演.反演结果表明,在解超定线性方程组时,采用适当的加权系数,可使上述直达波和转换波的理论计算值与观测值拟合得较好.尽管用以反演的三个余震大小不同(震级 M_L48,3.2,3.5),震源位置也有差别,但它们的震源机制却非常接近,且与主震的震源机制相当一致.这一特征显示了余震的发生与主震发震构造的内在联系.这些实例说明,由震源球球面上分布适宜的数字地震台网取得的近场加速度资料,借助于即使是简单的介质模型,通过地震矩张量反演,不但可以得出这些地震震源的主要成份——剪切位错源,同时还可得出震源所含的其它成分,如膨胀源和补偿线性向量偶极.
倪江川陈运泰王鸣吴明熙周家玉王培德吴大铭
关键词:地震矩张量震源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