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大铭

作品数:16 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地震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4篇地壳
  • 4篇地壳上地幔
  • 4篇地幔
  • 4篇余震
  • 4篇上地幔
  • 3篇地壳上地幔结...
  • 3篇地幔结构
  • 3篇震源
  • 3篇上地幔结构
  • 3篇深部结构
  • 3篇相速度
  • 2篇地震台
  • 2篇震源机制
  • 2篇面波
  • 2篇澜沧-耿马
  • 2篇澜沧-耿马地...
  • 2篇PN波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地...
  • 12篇纽约州立大学

作者

  • 16篇吴大铭
  • 7篇曾融生
  • 7篇王培德
  • 7篇陈运泰
  • 5篇王鸣
  • 4篇周家玉
  • 2篇孙次昌
  • 2篇朱露培
  • 2篇丁志峰
  • 2篇陈国英
  • 2篇苏小兰
  • 1篇郑治真
  • 1篇王碧泉
  • 1篇边银菊
  • 1篇刘元壮
  • 1篇胡祚春

传媒

  • 11篇地震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1992年中...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3
  • 7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瑞雷面波相速度研究青藏高原深部结构的横向变化
<正>本文利用窄带通滤波-互相关方法测定了与同一地震在一个大圆弧上的两台间的瑞雷面波相速度(两台之间方位角之差小于0.5°)。首先,用同一滤波器对两台记录的面波资料分别做窄带通褶积滤波(滤波器的通频带半宽度为0.001)...
陈国英曾融生安昌强苏小兰吴大铭
文献传递
用SH波和P波振幅比确定震源机制解被引量:32
1989年
使用三分向数字地震仪记录的地震资料,进行了SH和P波最大振幅比的反演,求得了震源参数的最小二乘解。本文确定的1981年河北省滦县震群的震源机制解为:走向98°,倾角54°,滑动角—114°;1982年7月云南省剑川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向199°,倾角40°,滑动角—110°;1982年10月河北省卢龙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第一条断裂,走向270°,倾角65°,滑动角—135°;第二条断裂,走向195°,倾角80°,滑动角—165°。
吴大铭王培德陈运泰
关键词:SH波P波振幅比震源机制解
澜沧-耿马地震强余震的反应谱
1991年
利用1988年11月中国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序列中 M_s6.7和 M_s6.3两次强余震的近场数字记录,计算了地震反应谱.文中还叙述了记录仪器的特性,场地条件和计算地震反应谱时所采用的方法.
王培德王鸣周家玉瞿江倪晓希倪江川陈运泰吴大铭
关键词:地震反应谱加速度澜沧-耿马
用经验格林函数确定中小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被引量:5
1993年
采用正则化方法,并以小地震近似地代替通常由理论计算出的格林函数,结合近场加速度资料反演了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 M_s=6.1地震4个余震的震源时间函数.结果表明,较大余震除了震源持续时间较长外,其破裂过程也较为复杂,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较小余震的震源时间函数则近似为一脉冲函数.根据布龙震源模式,我们估计了这4个余震地震断层的破裂速度和断层面上的平均质点运动速度,结果表明,地震断层面的破裂速度小于地震波传播的横波速度;断层面上的平均质点运动速度为几至十几 cm/s,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
周家玉陈运泰倪江川王鸣王培德孙次昌吴大铭
关键词:地震震源时间函数格林函数
云南禄劝地震部分余震的矩张量反演被引量:32
1991年
利用数字盒式磁带记录加速度仪组成的流动地震台网所记录的三分向近场加速度图,通过矩张量反演确定了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 M_s=6.1地震的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以均匀半无限弹性介质的格林函数解释路径效应,并通过正演计算识别由两次积分得到的位移地震图中的直达 P 波、直达 S 波和 SP 转换波震相,然后用这些震相进行矩张量反演.反演结果表明,在解超定线性方程组时,采用适当的加权系数,可使上述直达波和转换波的理论计算值与观测值拟合得较好.尽管用以反演的三个余震大小不同(震级 M_L48,3.2,3.5),震源位置也有差别,但它们的震源机制却非常接近,且与主震的震源机制相当一致.这一特征显示了余震的发生与主震发震构造的内在联系.这些实例说明,由震源球球面上分布适宜的数字地震台网取得的近场加速度资料,借助于即使是简单的介质模型,通过地震矩张量反演,不但可以得出这些地震震源的主要成份——剪切位错源,同时还可得出震源所含的其它成分,如膨胀源和补偿线性向量偶极.
倪江川陈运泰王鸣吴明熙周家玉王培德吴大铭
关键词:地震矩张量震源机制
中国华北峰值加速度的衰减特性及与北美东部的比较被引量:4
1999年
利用唐山强余震的强地面运动记录,研究了近场强地面运动水平峰值加速度的衰减特性,得到了唐山地区的衰减关系(土层、土层与基岩).此外,还得到了北美东部的衰减关系,并将其与中国华北的衰减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的衰减趋势是比较一致的.中国华北的衰减特性可供北美东部参考.
王碧泉吴大铭边银菊
关键词:强地面运动唐山地震地震
中美合作课题“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介绍被引量:6
1992年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和最高的高原,它在所有大陆中不仅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构造,而且它还是现今唯一仍在继续进行着的大陆碰撞的产物,因此,揭示青藏高原的深部构造对于研究大陆演化及地球动力学问题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青藏高原复杂的地理环境等原因,青藏高原内部的地球物理观测资料非常缺乏,许多学者只能通过少数布设在内部及其周围的固定地震台站来研究高原的深部构造.这大大影响了其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鉴于青藏高原在当今地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曾融生吴大铭Thomas J.Owens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深部构造上地幔地震台站深部结构相速度
1985年禄劝地震部分余震的精确定位被引量:24
1990年
利用由4台DCS—302型数字磁带记录加速度地震仪组成的临时地震观测台网获得的记录,对1985年4月18日发生在云南省禄劝县的M_s6.1地震的部分余震作了精确定位.采用直接从条件方程求最小二乘解的方法处理了观测数据,并就算法的简单性和精度的评估等问题将这个方法与阻尼最小二乘法和奇异值分解法作了比较.所得出的28个余震的震中分布在洗马河、九龙河及数条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所围成的区域内.其空间分布显示了这些余震的发生与走向为北东向断层的密切关系.
吴明熙王鸣孙次昌柯兆明王培德陈运泰吴大铭
关键词:地震定位最小二乘法
青藏高原瑞利波相速度与深部结构的横向变化被引量:12
1992年
利用中美合作在青藏高原布设的11台 PASSCAL 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瑞利面波资料,测得青藏高原内不同块体的瑞利面波相速度(周期为10—120s),并反演了不同路径的地壳上地幔 S 波速度结构,发现青藏高原 S 波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显著.亚东—安多裂谷带的面波频散与相邻的块体差异最大,温泉至日喀则路径的相速度比其它路径的相速度明显偏高.该路径的地壳平均速度为3.79km/s,比其它路径的地壳平均速度3.40—3.50km/s高得多.青藏高原内不同块体的地壳中均有低速层存在,但低速层的厚度和速度不尽相同.位于北部的松潘甘孜块体。其地壳较薄约为65km,Sn 速度为4.48km/s,而且在约120km 深处的上地幔中存在一厚度为60km,速度为4.15km/s 的上地幔低速层.其它路径的上地幔速度相近,均没有明显的上地幔低速层出现.羌塘块体与拉萨块体的瑞利波相速度和 S 波速度结构极为相似,上地幔顶部的速度较松潘甘孜块体略高.在青藏高原广大地区中,地壳的平均速度低,普遍存在地壳低速层;上地幔顶部的横波速度为4.50—4.65km/s,上地幔中或者没有低速层或者低速层埋藏较深.
陈国英曾融生吴大铭安昌强苏小兰
关键词:瑞利面波相速度地壳上地幔结构青藏高原
利用宽频带远震体波波形研究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初步结果被引量:9
1992年
利用根据中美合作研究青藏高原深部结构计划布设在青藏高原上的11个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体波数据,采用接收函数(receiver function)反演的方法,对各台站下面地壳上地幔地震波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台站接收函数是通过将三分向地震记录的两个水平分量旋转合成得到径向分量,然后在频率域除以垂直分量并变换回到时间域得到的,它仅与台站下面介质结构有关,而基本上与震源函数和传播路径无关。为压制噪声干扰,对来自同一方向上一定震中距范围内的远震记录得到的接收函数进行了叠加。采用分层弹性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矩阵理论,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分层介质的理论接收函数以及它对各层弹性参数的偏导数,从而利用迭代线性反演可从观测接收函数得到台站下面的一维速度结构。本文给出了其中3个台,即温泉台、格尔木台和日喀则台的初步结果,它们分别位于高原的中部、北部和南部。从各台的接收函数中都可看到清晰的 Moho 面上的 P-S 转换波震相,其相对直达 P 波的走时延迟分别为:温泉台7.9s(东北方向结果),8.3s(东南方向结果);格尔木台8.2s;日喀则台9.0s,如此大的延迟表明高原地壳的巨厚.各台站接收函数波形的差异反映了高原南部与中北部构造上的差异,位于中北部的温泉台和格尔木台的接收函数波形都比较简单。
朱露培曾融生吴大铭ThomasJ.OwensGeorgeE.Randall
关键词:青藏高原接收函数反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