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苌弘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外语教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翻译
  • 4篇法律
  • 3篇法律翻译
  • 3篇法律术语
  • 2篇译者
  • 2篇术语翻译
  • 2篇著作
  • 2篇汉译
  • 2篇法律术语翻译
  • 2篇法学
  • 2篇法学翻译
  • 1篇当代中国法
  • 1篇当代中国法学
  • 1篇等值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研究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著作
  • 1篇译名
  • 1篇英译

机构

  • 12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广东科贸职业...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吴苌弘
  • 1篇陈立群
  • 1篇傅敬民

传媒

  • 5篇上海翻译(中...
  • 2篇外语电化教学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戏剧艺术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中国外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特色法律术语英译:困境与价值选择被引量:1
2022年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法学发端于清末的翻译活动,百余年间受到诸多国家的影响,在与本土文化融合后,逐渐形成了自有的概念系统。因此,我国当代法律术语中的相当一部分具有复杂的历史成因,既有各种外来渊源,也包含本土元素。本文通过回溯中国特色法律术语的历史成因,分析该类术语英译的困境,指出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兼顾本土化与外来概念融合而形成的中国特色。部分汉语法律术语在定名时由于立法机构缺乏话语建构意识,因而对术语的使用及其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尽管如此,译者仍应当理性地做出选择。本文认为中国特色法律术语的英译需要特别注意从目标语读者的视角做出判断,对于规范虽不必因循沿袭,但规范的重塑必然有其价值理据。在当今进一步推进对外法治宣传,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前提下,译者应当具备话语建构意识,具有对外传播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从而更好地体现翻译的当下价值。
吴苌弘
关键词:法律术语翻译翻译规范
国外翻译研究学术著作的汉译问题被引量:12
2019年
国外翻译研究学术著作的汉译,长期未得到我国译界的重视,导致我国对国外翻译研究话语断章取义、概念混乱、融合不力等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其中的若干原因,尝试澄清其中存在的误识。作者在提出国外翻译研究学术著作汉译应遵循5项原则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中的'系统性原则'。文章最后指出:要切实做好国外翻译研究学术著作的汉译,不仅要合理地甄别相关著作,而且也要加强相关翻译机制的建设,尤其是译者保障机制的建设。
吴苌弘傅敬民
关键词:翻译研究学术著作汉译译者
英美法学著作的汉译与中国现代法学的发展被引量:3
2019年
清末民初的法律翻译和移植,为近代中国带来了西方法律思想,也使传统法学话语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中国近代法律的移植以大陆法系为主,因此关注于英美法学汉译对中国法学影响的研究不多。本文通过梳理英美法学著作的汉译史、中国现代法学的发展史,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同时对改革开放至今法学领域学术论文中著作类引证进行了统计,认为英美法学著作的汉译对中国现代法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英美法学著作的汉译也受制于法学学科的发展。
吴苌弘
关键词:法学翻译
立法文本中模糊性语词的翻译原则被引量:6
2014年
模糊性语词是立法文本中的客观存在。本文从译者的局限性、立法文本的特定语境以及法学范式三个层面探讨立法文本中模糊词语的翻译困境及其翻译策略。作者指出,译者在翻译立法文本时需要兼顾法律思维和相关规范,依据沟通语境将隐藏在立法文本背后的东西挖掘出来,并结合法学范式要求翻译模糊性语词。
吴苌弘
关键词:立法文本翻译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正义之维被引量:1
2015年
莎士比亚戏剧内涵极为丰富,由此展开的研究视角多种多样。兴起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法律与文学"视角为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又开辟了新的领地。不可否认,莎士比亚在其戏剧创作中展现了大量的法律记述,但是观众能够理解的却未必是专业而理性的法律。因此,本文以法律所代表的正义为视角,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部作品,结合法律的理性思维,在剖析莎士比亚戏剧中正义观的同时,分析社会及时代背景给观众带来的各种局限与启示,以期能从一个不同的视角理解莎士比亚戏剧。
吴苌弘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正义
法律翻译批评主体的身份与资格问题
2023年
翻译批评主体是翻译批评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传统翻译批评偏重文学领域,聚焦文本,因而往往将翻译批评主体归之于译者型、读者型、学者型,忽视了应用翻译批评的一些特征。法律翻译属于应用翻译,有关法律翻译批评主体的研究对于揭示应用翻译批评主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聚焦法律翻译批评主体的身份及资格问题,认为传统翻译批评研究对于翻译批评主体的分类过于简单。本文指出,法律翻译批评的主体涉及面广,其主体身份与文学翻译批评主体不尽相同,双语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不能作为法律翻译批评主体资格的必然要求,探讨翻译批评主体身份及资格问题应充分考虑特定语境下翻译批评的功能与目的。
吴苌弘陈畅
关键词:法律翻译翻译批评主体身份主体资格万国公法
法律翻译教学信息化研究——基于语料库和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实践探索被引量:7
2014年
文章在总结法律翻译教学实践困境的基础上,结合翻译教学的发展趋势,认为法律翻译教学应当体现ESP的教学特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兼顾法学与翻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应当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便利条件,通过语料库和法律检索数据库等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为法律翻译教学中的困境探寻解决路径。
吴苌弘
关键词:ESP语料库数据库检索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日、韩金融体制改革被引量:4
2010年
本文结合日本和韩国两个东亚国家在金融危机之中所受到的冲击和应对危机的措施、表现以及改革的动向进行研评,认为金融体制需要根据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监管理念和技术也应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我国需要借鉴日本与韩国在金融危机中的经验和教训,强化集中、协调、统一下的跨行业金融监管机制,探讨金融商品的横向统一规制、资本市场统合立法问题,实行统一、综合监管,逐步统一监管标准,使金融体制建设真正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吴苌弘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金融体制改革
法律术语译名探究——基于术语等值与概念迁移的思考被引量:6
2016年
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等值问题的探讨经久不息。由于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法律术语翻译往往会出现概念迁移的问题,表面上与等值形成二律背反。法律术语译名的形成是翻译问题,但又不仅仅是翻译本身的问题。本文基于对法律术语形成及翻译实例的分析,以法律术语翻译的等值建构为视角,重新检视法律术语译名的规范性问题。
吴苌弘
关键词:法律翻译等值法律术语
数字人文发展中的法律术语英译规范与策略被引量:4
2021年
法律术语的翻译问题由来已久,客观原因是由于国家之间存在政治制度、文化以及法律体系上的差异,法律概念在分类及表达上有诸多不同,因此法律术语译名标准化一直以来都是学者、译者反复强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本身也说明了标准化的难度。数字时代的翻译需要依赖数据库及数据样本,但数据需要谨慎且理性地加以对待。因此,本文从规范性理据出发,通过分析术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强调术语翻译中规范的重要意义,尝试在立法文本的翻译实践中,探寻既要相对准确,又要为目标语系统接受的术语翻译策略。
吴苌弘
关键词:法律术语翻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