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田田

作品数:15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术后
  • 5篇雷帕霉素
  • 3篇胆管
  • 3篇肝移植
  • 2篇代偿
  • 2篇代偿性增生
  • 2篇胆道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术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增生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后
  • 2篇西罗莫司
  • 2篇内镜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机构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解放军第30...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309...
  • 1篇解放军第三零...

作者

  • 15篇吴田田
  • 8篇杨广顺
  • 6篇李虎城
  • 6篇王瑞官
  • 4篇张海斌
  • 4篇杨宁
  • 3篇邵卓
  • 3篇张维
  • 3篇李为民
  • 3篇黄辉
  • 3篇赵军
  • 3篇郑方
  • 2篇刘浩润
  • 2篇司马辉
  • 2篇李团结
  • 1篇杜国盛
  • 1篇王鑫
  • 1篇钟鑫平
  • 1篇魏玉香
  • 1篇张新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军事医学
  • 1篇第四届全军肝...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2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由FK506过渡到西罗莫司的初步观察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替换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FK506的初步疗效观察. 方法:观察我科室17例肝移植患者,因各种因素更换免疫抑制剂为西罗莫司,观察西罗莫司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平均随访17.4月(4~30月). ...
张海斌杨宁杨广顺吴田田张新
关键词:肝移植术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
文献传递
长波紫外线联合补骨脂素诱导人脾脏淋巴细胞凋亡被引量:5
2015年
长波紫外线即紫外线A(ultraviolet A,UVA)联合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8-MOP)的诱导方法被应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皮肤T细胞淋巴瘤、移植物抗宿主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8-MOP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出的化合物,400~320nm UVA照射后激活的8-MOP可以与细胞DNA发生共价交联,抑制DNA的合成,进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启动细胞凋亡。
付晓倩郑德华魏玉香周林朱志东宋继勇吴田田杜国盛
关键词:长波紫外线淋巴细胞凋亡免疫耐受
腔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和单纯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和单纯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和解放军309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且不能手术切除患者56例,其中25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射频组),31例行单纯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支架组)。观察治疗前后7~14 d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的变化,并对全体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支架中位通畅期及患者中位生存期进行比较,通过电话随访或从患者复查记录中获取随访数据。结果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均未出现腹膜炎、穿孔等致死性并发症。射频组3例患者及支架组3例患者出现胆管炎,经积极内科保守治疗后缓解。射频组治疗前、治疗后7~14 d TB和DB的变化有显著性意义(P〈0.01),支架组治疗前、治疗后7~14 d TB和DB的变化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7~14 d后射频组TB下降了(149.05±110.71)μmol/L,DB下降了(96.93±69.12)μmol/L;支架组两者分别下降了(151.40±94.47)和(94.21±67.36)μmol/L,两组间TB和DB下降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的支架中位通畅期分别为122(9~550)和157(16~510)d,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5(9~550)和163(16~520)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与单纯支架植入均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而安全的方法,两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顼倩茹李虎城梁峰吴田田
关键词:支架植入恶性梗阻性黄疸
雷帕霉素对大鼠胆管缺血术后p70S6激酶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大鼠肝内胆管缺血后p70S6激酶(p70S6K)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4组:A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28只,B组为假手术+雷帕霉素组28只;C组为缺血组32只,D组为缺血+雷帕霉素组32只.雷帕霉素按每天2.0 mg/kg胃内注入.各实验组于术后第1、3、7天分别处死6只大鼠,术后14d处死全部大鼠.切取肝脏组织,Western blot检测p70S6K含量.多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两样本间的比较经秩转换处理后行one way ANOVA检验,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缺血组p70S6K含量增加,术后7d达峰值(2.03±0.14),为对照组的4.43倍(P<0.001);雷帕霉素处理后,p70S6K含量虽有增加,但是峰值(1.03±0.07)仅为缺血组的50% (P <0.01);术后1、7、14 d,缺血+雷帕霉素组p70S6K含量明显低于缺血组(P <0.005).结论 雷帕霉素抑制胆管缺血后p70S6K表达,这可能是雷帕霉素抑制胆管缺血后代偿性增生的机制之一.
吴田田杨广顺王瑞官张维李虎城
关键词:雷帕霉素
雷帕霉素抑制胆管缺血后代偿性增生的实验研究
随着雷帕霉素在临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副作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除了可以引起血液学变化,如贫血,低白细胞血症,低血小板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关节痛;肢体水肿;切口愈合不良等副作用外,研究发现,雷帕霉素能导致肺毒性等严重并...
吴田田
关键词:雷帕霉素抗增殖活性肝脏外科
文献传递
雷帕霉素对大鼠胆管缺血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大鼠肝内胆管缺血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28只;B组为假手术+雷帕霉素组28只;C组为缺血组32只,D组为缺血十雷帕霉素组32只。雷帕霉素按2.0mg/(kg·d)胃内注入。术前、术后7d及术后14d分别测量实验大鼠体质量。各实验组于术后第1、3、7天分别处死6只大鼠,术后14d处死全部大鼠。切取肝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观察肝组织内VEEGF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染料法)检测VEGFmRNA表达。多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KmskM-WallisH检验,两样本间的比较经秩转换处理后行onewayANOVA检验,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对照组及假手术+雷帕霉素组未见明显VEGF阳性染色;缺血组术后VEGF阳性染色明显,主要定位于汇管区内血管内皮;缺血组及缺血+雷帕霉素组术后VEGFmRNA明显升高,术后3d达到峰值(5.19±0.15),术后1、3、7d,缺血组血清VEGFmRNA水平高于缺血+雷帕霉素组(P〈0.05)。结论雷帕霉素抑制胆管缺血后VEGFmRNA表达,这可能是雷帕霉素抑制胆管缺血后代偿性增生的机制之一。
吴田田李虎城黄辉张维赵军杨广顺
关键词:雷帕霉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腹腔镜胃束带取出术15例报告
2014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束带取出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为15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胃束带取出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1例;25~49岁,平均(37.0±7.12)岁。束带向食管滑动1例,减重失败后患者要求取出束带1例,束带腐蚀胃壁造成胃瘘1例,束带向胃体滑动造成梗阻9例,需要妊娠3例。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胃束带取出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0±9.23)min。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日晚患者即可下地活动,术后第1天可进流食,术后住院3~5 d,平均(4.0±0.8)d,术后第7天拆线。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5.0±5.18)个月。患者饮食正常,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结论:腹腔镜胃束带术是可逆性手术,腹腔镜胃束带取出术可行、安全。
王瑞官李为民郑方刘浩润吴田田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病例报告
雷帕霉素对大鼠胆管缺血术后肝功能及生存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大鼠肝内胆管缺血术后肝功能、营养状态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z8只;B组为假手术+雷帕霉素组28只;C组为缺血组32只,D组为缺血+雷帕霉素组32只。雷帕霉素按每天2.0mg/kg胃内注入。术前、术后7d及术后14d分别测量实验大鼠体质量。各实验组于术后第1、3、7天分别处死6只大鼠,术后14天处死全部大鼠。处死前下腔静脉抽血2~3ml,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及谷丙转氨酶(ALT)。多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两独立样本间的比较经秩转换后行OneWayAnova检验。Kaplan—Meier方法分析各实验组动物生存率。结果缺血组与缺血+雷帕霉素组术后血清TBIL升高,其中缺血+雷帕霉素组术后TBIL水平升高更为显著,术后14d达(46.99±2.68)mmol/L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术后1—7d,缺血组ALP明显升高,随后趋于平稳;缺血+雷帕霉素组术后血清ALP水平持续上升,术后14d达(588.74±14.95)U/L,明显高于缺血组(P〈0.05);术后14d缺血+雷帕霉素组血清GGT为(10.78±0.97)U/L,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缺血组术后体质量下降明显,给予雷帕霉素后,术后7、14d体质量下降幅度增加(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缺血组术后14d累积生存率为68.3%,与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雷帕霉素组累积生存率下降明显(55.5%,P〈0.05)。结论雷帕霉素加重胆管缺血后肝内胆汁淤积及胆管损伤,影响肝功能恢复,并对大鼠术后营养状态及生存率造成影响。
吴田田李虎城黄辉王瑞官赵军杨广顺
关键词:雷帕霉素肝功能体质量生存率
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10例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对10例LC术后胆漏病人行ERCP、ENBD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病人均成功实施ERCP检查,进一步证实为胆漏。其中肝总管漏4例、右肝管漏2例、胆囊管残端漏4例。胆管内结石3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所有病人均放置鼻胆管,平均手术时间40(30~60)min。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复查血尿淀粉酶无明显异常,术后第2天病人可进流食。10例全部治愈,平均愈合时间为9(7~10)d。结论 ERCP、ENBD治疗LC术后胆漏安全、有效,可作为处理术后胆漏的首选方法。
王瑞官李为民郑方刘浩润吴田田刘航吕家辉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术胆漏
西罗莫司抑制胆管缺血后代偿性增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大鼠肝内胆管缺血后代偿性增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假手术组,n=28),假手术+雷帕霉素组(n=28),缺血组(n=32),缺血+雷帕霉素组(n=32),缺血组完全离断肝脏动脉血供,雷帕霉素处理组每日予雷帕霉素2.0mg/kg灌胃,术后1、3、7、14d处死动物,取肝组织行H-E、Ki-67染色,高倍镜视野下计数汇管区内小叶间胆管,汇管区周围小胆管,Ki-67阳性及阴性胆管细胞,计算平均小叶间胆管及汇管区周围胆管数目(总计数胆管数目/总汇管区数目),Ki-67(+)胆管细胞/Ki-67(-)胆管细胞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组术后平均小叶间胆管数量明显增加,给予雷帕霉素后,胆管缺血大鼠术后7、14d平均小叶间胆管数目减少;术后3d,缺血组Ki-67阳性与阴性胆管细胞比值达到高峰1.59±0.17,明显高于对照组,给予雷帕霉素后,峰值水平降低。结论:雷帕霉素影响缺血胆管上皮细胞Ki-67抗原表达,抑制肝内胆管代偿性增生。
吴田田杨广顺赵军杨宁张海斌钟鑫平邵卓
关键词:西罗莫司胆管缺血增生KI-67抗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