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玲光

作品数:11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椎动脉
  • 5篇动脉供血
  • 5篇动脉供血不足
  • 5篇供血
  • 5篇供血不足
  • 4篇形态学
  • 4篇眩晕
  • 3篇椎动脉供血不...
  • 3篇颈性
  • 3篇颈性眩晕
  • 3篇TCD
  • 3篇超声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多谱勒
  • 2篇形态学改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流
  • 2篇造影

机构

  • 11篇浙江医院
  • 4篇浙江中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吴玲光
  • 7篇吴良浩
  • 7篇范炳华
  • 6篇张杰
  • 3篇胡军飞
  • 2篇夏一青
  • 1篇谢远军
  • 1篇孙莉英
  • 1篇胡萌
  • 1篇王鹏
  • 1篇李雅国
  • 1篇舒勤奋
  • 1篇陈鹏
  • 1篇徐泉珍
  • 1篇杨继东
  • 1篇蒋志兰
  • 1篇李光

传媒

  • 2篇中国骨伤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2004国家...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CD常规检查中发现41例SSS患者,总结分析其TCD的表现及诊断。结果SSS的TCD表现为:患侧椎动脉收缩期部分反向血流或有切迹,舒张期正向;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反向血流,舒张期正向;椎动脉血流完全反向。伴或不伴低动脉(BA)参与盗血。结论TCD是诊断SSS无创、可靠的首选检查方法,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吴玲光孙莉英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髓海不足”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探讨“髓海不足”与椎动脉供血不足及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病例84例为实验观察对象,采用3D—CTA技术检查椎动脉形态学改变,结合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变化,研究“髓海不足”眩晕的发病机理。[结果]84例168例支椎动脉,低流速(Vm<20cm/s)占47.62%;高流速(Vm>40cm/s)占18.45%。异常率为66.07%。有椎动脉形态学改变的126支,异常率为75%。在形态学改变的椎动脉中,低流速改变占63.50%,高流速改变占24.60%,异常率为88.10%,[结论]椎动脉形态学改变是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直接原因。椎动脉形态学改变→血流速异常→椎动脉供血不足→“髓海不足”→眩晕,是眩晕发病的根本原因。
范炳华吴良浩吴玲光王鹏徐泉珍
关键词:髓海不足椎动脉供血不足形态学
椎动脉供血不足成因的三维CT血管造影观察被引量:14
2004年
范炳华吴良浩张杰胡军飞吴玲光
关键词:椎动脉供血不足血管造影
TCD和BAEP对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2002年
目的 探讨 TCD、 BAEP对老年 VBI病人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 64例经临床诊断的老年 VBI病人进行 TCD、及 BAEP检查。结果  TCD、 BAEP异常率分别为 92 %、 75 %。 TCD发现血管流速异常 :多血管异常 46例 ,单血管异常 1 3例 ,以低流速为主要表现 ;BAEP提示内耳功能受损 1 0例 ,脑干功能受损 3 8例。结论  TCD、 BAEP有助于明确诊断
李雅国吴玲光舒勤奋夏一青
关键词:TCDBAEP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谱勒老年人VBI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推拿疗效与椎动脉SCTA成像对照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张杰范炳华吴良浩陈鹏吴玲光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推拿椎动脉疗效观察
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
目的观察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方法对84例患者168支椎动脉进行TCD 检测和3D—CTA 检查结果两者对照比较。结果168支椎动脉中有形态学异常改变的126支,异常率为75%。有形态学改变的...
范炳华吴良浩张杰胡军飞吴玲光
关键词:颈性眩晕椎动脉血流TCD
文献传递
椎动脉性眩晕的血管形态学变化及分型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分型。方法:对86例颈性眩晕患者,通过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有椎动脉血流速改变的82例,再作三维CT椎动脉血管造影(3D-CTA)检查,观察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相邻组织的关系。结果: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呈多样性,并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密切。结论:根据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可分为:增生压迫型、不规则狭窄型、阻塞型、纤细型、走行异常型及纤维束带牵拉型。
范炳华吴良浩张杰吴玲光
关键词:椎动脉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颈性眩晕患者动脉血管造影形态学变化
间歇性低浓度氧吸入干预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浓度氧吸人干预对脑血流速度增快的中青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疗效及可能治疗机制。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收缩峰值(Vp)增快、搏动指数(P1)正常的中青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间歇性常压低浓度氧吸入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则呼吸自然空气。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Vp、Pl及血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相应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大脑中动脉Vp值较干预前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I值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较干预前亦有不同程度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舒张压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大脑中动脉Vp、PI及血压值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常压低浓度氧吸入干预能有效缓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缓其异常增快的脑血流速度。
吴玲光李交杰李光胡萌
关键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经颅多谱勒超声搏动指数
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论的学术价值浅识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 ,“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及其学术价值。方法 :对 86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颈椎病患者 ,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 (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变化 ,并结合三维CT椎动脉血管造影 (3D—CTA) ,观察椎动脉形态学改变 ,从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 ,分析“无虚不能作眩” ,“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结果 :经TCD检测 ,82例 (93支 )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异常 ,异常率为 95 .3 5 % ;82例 164支椎动脉 ,经 3D—CTA检查 ,13 0支椎动脉形态学有异常改变 ,异常率为 79.2 7%。结论 :眩晕与椎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无虚不能作眩”包括“本”虚和“标”虚两个方面 ,主要是对“标”虚而言 ,“上虚则眩”与椎动脉供血不足关系密切。
范炳华张杰吴良浩吴玲光谢远军
关键词:眩晕张介宾TCD
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被引量:56
2004年
目的 :观察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方法 :对 84例颈性眩晕患者 16 8支椎动脉进行TCD检测和 3D -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 8支椎动脉中有形态学异常改变的 12 6支 ,异常率为 75 %。有形态学改变的 12 6支椎动脉 ,TCD检测有血流速异常的 111支 ,检出率为 88 1%。椎动脉形态改变依次为椎动脉不规则狭窄 ,椎动脉纤细 ,骨质增生压迫 ,椎动脉走行异常 ,纤维束带牵拉椎动脉移位 ,骨质畸形压迫 ,椎动脉闭塞不显示。结论 :与TCD检测结果比较显示 ,椎动脉不规则狭窄 ,椎动脉纤细 ,闭塞不显示 ,TCD检测以低流速表现为主 ;骨性因素压迫椎动脉 ,椎动脉走行异常 ,其血流速呈双相性表现。
范炳华吴良浩张杰胡军飞吴玲光
关键词:颈性眩晕椎动脉形态学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