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杰

作品数:13 被引量:170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学院浙江省中医骨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椎动脉
  • 5篇颈椎
  • 5篇颈椎病
  • 4篇眩晕
  • 3篇动脉供血
  • 3篇动脉供血不足
  • 3篇形态学
  • 3篇推拿
  • 3篇椎动脉型
  • 3篇椎动脉型颈椎...
  • 3篇颈性
  • 3篇颈性眩晕
  • 3篇供血
  • 3篇供血不足
  • 3篇TCD
  • 2篇形态学改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机构

  • 12篇浙江医院
  • 7篇浙江中医学院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张杰
  • 11篇范炳华
  • 6篇吴良浩
  • 6篇吴玲光
  • 4篇胡军飞
  • 2篇谢远军
  • 2篇詹红生
  • 1篇石印玉
  • 1篇石瑛
  • 1篇陈鹏
  • 1篇程英武
  • 1篇吴健康
  • 1篇陈省三
  • 1篇厉巧
  • 1篇熊爱民
  • 1篇牛守国

传媒

  • 4篇中国骨伤
  • 2篇2004国家...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按摩与导引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第四届全国推...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2篇1999
  • 1篇199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法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被引量:4
1999年
自1993年以来,我们对76例因肩部外伤、肩部骨折固定后、上肢骨折固定后引起的肩关节功能障碍,经其它方法治疗收效不明显者,应用肌肉的协同与拮抗原理,通过缓解肌肉拮抗、松解粘连的推拿手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6例中男41例,女35例...
范炳华张杰
关键词:手法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推拿疗效与椎动脉SCTA成像对照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张杰范炳华吴良浩陈鹏吴玲光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推拿椎动脉疗效观察
21世纪推拿展望被引量:2
1999年
范炳华张杰胡军飞
关键词:推拿学科推拿
椎动脉供血不足成因的三维CT血管造影观察被引量:14
2004年
范炳华吴良浩张杰胡军飞吴玲光
关键词:椎动脉供血不足血管造影
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颌枕吊带牵引为平行对照,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其分配至治疗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仰卧拔伸手法治疗或颌枕吊带牵引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愈显率、有效率及主要症状...
詹红生张杰熊爱民4厉巧谢远军陈省三张能忠邵建萍程英武牛守国吴健康石瑛石印玉詹强倪克锋范炳华
关键词:颈椎病
文献传递
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
目的观察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方法对84例患者168支椎动脉进行TCD 检测和3D—CTA 检查结果两者对照比较。结果168支椎动脉中有形态学异常改变的126支,异常率为75%。有形态学改变的...
范炳华吴良浩张杰胡军飞吴玲光
关键词:颈性眩晕椎动脉血流TCD
文献传递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04年
张杰范炳华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治
椎动脉性眩晕的血管形态学变化及分型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分型。方法:对86例颈性眩晕患者,通过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有椎动脉血流速改变的82例,再作三维CT椎动脉血管造影(3D-CTA)检查,观察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相邻组织的关系。结果: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呈多样性,并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密切。结论:根据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可分为:增生压迫型、不规则狭窄型、阻塞型、纤细型、走行异常型及纤维束带牵拉型。
范炳华吴良浩张杰吴玲光
关键词:椎动脉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颈性眩晕患者动脉血管造影形态学变化
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论的学术价值浅识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 ,“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及其学术价值。方法 :对 86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颈椎病患者 ,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 (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变化 ,并结合三维CT椎动脉血管造影 (3D—CTA) ,观察椎动脉形态学改变 ,从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 ,分析“无虚不能作眩” ,“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结果 :经TCD检测 ,82例 (93支 )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异常 ,异常率为 95 .3 5 % ;82例 164支椎动脉 ,经 3D—CTA检查 ,13 0支椎动脉形态学有异常改变 ,异常率为 79.2 7%。结论 :眩晕与椎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无虚不能作眩”包括“本”虚和“标”虚两个方面 ,主要是对“标”虚而言 ,“上虚则眩”与椎动脉供血不足关系密切。
范炳华张杰吴良浩吴玲光谢远军
关键词:眩晕张介宾TCD
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被引量:56
2004年
目的 :观察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方法 :对 84例颈性眩晕患者 16 8支椎动脉进行TCD检测和 3D -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 8支椎动脉中有形态学异常改变的 12 6支 ,异常率为 75 %。有形态学改变的 12 6支椎动脉 ,TCD检测有血流速异常的 111支 ,检出率为 88 1%。椎动脉形态改变依次为椎动脉不规则狭窄 ,椎动脉纤细 ,骨质增生压迫 ,椎动脉走行异常 ,纤维束带牵拉椎动脉移位 ,骨质畸形压迫 ,椎动脉闭塞不显示。结论 :与TCD检测结果比较显示 ,椎动脉不规则狭窄 ,椎动脉纤细 ,闭塞不显示 ,TCD检测以低流速表现为主 ;骨性因素压迫椎动脉 ,椎动脉走行异常 ,其血流速呈双相性表现。
范炳华吴良浩张杰胡军飞吴玲光
关键词:颈性眩晕椎动脉形态学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