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振斌

作品数:605 被引量:6,235H指数:4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9篇期刊文章
  • 190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7篇环境科学与工...
  • 88篇生物学
  • 29篇农业科学
  • 8篇化学工程
  • 7篇理学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电气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3篇人工湿地
  • 121篇垂直流
  • 105篇湿地
  • 105篇垂直流人工湿...
  • 74篇复合垂直流
  • 73篇污水
  • 61篇复合垂直流人...
  • 59篇水体
  • 53篇污染
  • 47篇水生
  • 47篇沉水
  • 45篇沉水植物
  • 42篇水处理
  • 40篇脱氮
  • 39篇植物
  • 37篇沉积物
  • 35篇硝化
  • 34篇湖泊
  • 29篇水质
  • 28篇水生植物

机构

  • 599篇中国科学院
  • 78篇中国科学院大...
  • 76篇中国科学院研...
  • 73篇武汉理工大学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9篇河南师范大学
  • 18篇武汉大学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6篇河海大学
  • 6篇中国市政工程...
  • 4篇湖北师范学院
  • 4篇鲁东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4篇浙江省环境保...
  • 4篇维也纳农业大...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河南城建学院
  • 3篇浙江大学
  • 3篇环境保护部华...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604篇吴振斌
  • 338篇贺锋
  • 218篇徐栋
  • 215篇周巧红
  • 132篇张义
  • 120篇成水平
  • 99篇武俊梅
  • 87篇刘碧云
  • 84篇肖恩荣
  • 71篇梁威
  • 41篇付贵萍
  • 37篇夏世斌
  • 36篇刘子森
  • 29篇张丽萍
  • 29篇邱东茹
  • 28篇王川
  • 26篇许丹
  • 23篇马剑敏
  • 19篇高云霓
  • 19篇葛芳杰

传媒

  • 65篇水生生物学报
  • 38篇环境科学与技...
  • 19篇长江流域资源...
  • 19篇农业环境科学...
  • 18篇中国环境科学
  • 18篇湖泊科学
  • 14篇环境科学
  • 13篇生态环境学报
  • 1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2篇水生态学杂志
  • 7篇化工新型材料
  • 7篇环境化学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6篇应用与环境生...
  • 6篇环境工程学报
  • 5篇水处理技术
  • 5篇武汉植物学研...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7篇2023
  • 17篇2022
  • 21篇2021
  • 24篇2020
  • 25篇2019
  • 29篇2018
  • 40篇2017
  • 38篇2016
  • 31篇2015
  • 25篇2014
  • 26篇2013
  • 28篇2012
  • 24篇2011
  • 26篇2010
  • 33篇2009
  • 31篇2008
  • 19篇2007
  • 23篇2006
  • 15篇2005
6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和回用的生物生态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净化和回用的生物生态组合装置,它包括格栅/调节池、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贮水池、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四单元,污水进水管与格栅/调节池一侧上壁进口相连,格栅/调节池底部潜污泵出口与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
吴振斌肖恩荣贺锋成水平梁威徐栋
文献传递
苯并(a)芘致毒的鱼的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研究被引量:24
1999年
通过测定典型的多环芳烃类物质苯并(a)芘(BaP)致毒后鱼体内几种重要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的变化,来反映苯并(a)芘致毒对鱼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肝脏ATPase活性降低,GST活性升高,DNA加合物相对标记水平(RAL)也增大,而EROD活性没有明显改变.这说明苯并(a)芘致毒对鱼体正常生命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陈加平徐立红吴振斌张甬元林群声
关键词:苯并(A)芘DNA加合物鱼体
一种上/下行垂直流人工湿地耦合MEC强化脱氮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下行垂直流人工湿地耦合MEC强化脱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自下至上铺设有底部非导电填料层、导电填料层A、非导电填料隔离层、导电填料层B、上部非导电填料层,导电填料层A分别与底部非导电填料层、非导电填...
吴振斌肖恩荣许丹周银徐栋贺锋周巧红
文献传递
一种四氧化三钴光电阴极强化产电去污的SMFCs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氧化三钴光电阴极强化产电去污的SMFCs及制备方法,外导线分别与四氧化三钴光电阴极、外接电阻相连,生物阳极与外接电阻相连,在生物阳极上设有沉积物层。步骤是:(1)将硝酸钴溶于甲醇溶液中,加入去离子水,得...
吴振斌张霞周巧红武俊梅王川张洪培李亚华李前正
家用洗涤剂对大型溞的毒性影响被引量:11
2000年
孙晓白吴国樵陈加平吴振斌徐立红
关键词:家用洗涤剂水质监测实验动物
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特征及其与微生物活性相关性被引量:26
2007年
在水力负荷为800 mm/d的运行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不同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特征、好氧微生物数量、基质的耗氧速率及氧化还原酶类活性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各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电位、好氧微生物数量、耗氧速率表层最高,并且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除过氧化物酶外,氧化酶活性表现为表层高于中下层;而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活性变化趋势则相反。同时,氧化还原电位与基质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耗氧速率等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氧化还原电位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等氧化酶活性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下行流池的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还原酶类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何起利梁威贺锋成水平周巧红吴振斌
关键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电位好氧微生物氧化还原酶
三种湿地植物抗寒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在阶段性降温条件下,研究了三种常用湿地植物黄鸢尾(Iris pseudacorus L.)、花菖蒲(Iris ensata Thunb.)及水芹(Oenabthe javanica)叶片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锻炼使湿地植物通过对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性的调节来提高其机体的抗寒性。低温条件下,黄鸢尾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5℃时SOD活性是初始值的5.77倍;花菖蒲保持较高的CAT活性,5℃时其CAT活性是黄鸢尾CAT活性的8.95倍,是水芹CAT活性的3.77倍;水芹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明显提高,温度和脯氨酸含量呈负相关(R=-0.755,P=0.050)。综合比较各项生理指标可以得到这三种湿地植物的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黄鸢尾>花菖蒲>水芹。
梁雪贺锋徐洪肖蕾黄福青徐栋吴振斌
关键词:湿地植物低温锻炼抗寒性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用于滨湖型校园湖泊水体修复被引量:9
2008年
结合武汉市江汉大学校区内三角湖湖泊水体的水质、水量特征,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对滨湖型校园湖泊水体进行修复处理。该工程兼顾水体修复、生态系统重建与景观改善的功能,湖泊水质得以明显改善。
张翔凌张晟付贵萍徐栋贺锋吴振斌
关键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水体修复
伊乐藻对Cu Cd污染底泥修复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在自然条件下,采用人工模拟水缸培养方法,研究了湖泊底泥不同Cu、Cd处理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Cu、Cd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Cu刺激伊乐藻的生长(生物量、叶绿素),高浓度抑制伊乐藻的生长;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伊乐藻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均一直降低,在底泥Cd含量为168.69mg·kg-1DW(含背景值)时,植株出现死亡。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伊乐藻体内的Cu含量一直增加,在底泥Cu含量为414mg·kg-1DW(含背景值)时,根部、叶部的富集系数均达到最大(0.21和0.17);伊乐藻体内的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底泥Cd含量为88.69mg·kg-1DW时,根部、叶部的富集系数均达到最大(0.07和0.09)。以上结果说明,伊乐藻对Cu、Cd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可以作为原位修复Cu和Cd污染底泥的植物种类应用。
王谦成水平李柱李柱
关键词:CU底泥沉水植物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类群及酶活性的空间分布被引量:60
2002年
对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类群数目及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构建湿地净化污水的机制提供了可能。研究表明 :(1)不同月份构建湿地基质的微生物类群数目是不相同的。 (2 )基质不同层次之间其微生物类群数目不相同 ,上层数目较中下层多 ,最多几乎达三个数量级。(3)下行流池中的微生物类群数目较上行流池多。 (4)下行流池中的脲酶活性较上行流池高 ,且上层高于中下层。 (5 )
梁威吴振斌周巧红詹发萃邓家齐
关键词:微生物类群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污水处理
共6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