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锋

作品数:344 被引量:3,311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4篇期刊文章
  • 155篇专利
  • 9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5篇生物学
  • 9篇农业科学
  • 5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8篇人工湿地
  • 99篇垂直流
  • 88篇垂直流人工湿...
  • 86篇湿地
  • 62篇复合垂直流
  • 53篇复合垂直流人...
  • 52篇污水
  • 39篇水体
  • 31篇脱氮
  • 28篇硝化
  • 27篇沉水
  • 26篇沉水植物
  • 25篇污染
  • 24篇植物
  • 24篇水净化
  • 24篇水生
  • 24篇污水净化
  • 21篇沉积物
  • 20篇湖泊
  • 19篇阳极

机构

  • 341篇中国科学院
  • 42篇中国科学院研...
  • 32篇武汉理工大学
  • 3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河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鲁东大学
  • 4篇浙江省环境保...
  • 4篇维也纳农业大...
  • 3篇武汉大学
  • 3篇湖北理工学院
  • 3篇中国市政工程...
  • 2篇黄石理工学院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南民族学院
  • 2篇宇星科技发展...
  • 2篇杭州西湖风景...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桂林电子工业...

作者

  • 343篇贺锋
  • 338篇吴振斌
  • 188篇徐栋
  • 153篇周巧红
  • 102篇张义
  • 88篇成水平
  • 65篇武俊梅
  • 56篇刘碧云
  • 52篇肖恩荣
  • 39篇梁威
  • 37篇付贵萍
  • 31篇刘子森
  • 30篇夏世斌
  • 19篇孔令为
  • 18篇马剑敏
  • 18篇许丹
  • 15篇胡胜华
  • 15篇曾磊
  • 13篇张丽萍
  • 13篇代志刚

传媒

  • 18篇水生生物学报
  • 13篇环境科学与技...
  • 1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
  • 10篇长江流域资源...
  • 9篇中国给水排水
  • 9篇农业环境科学...
  • 7篇湖泊科学
  • 6篇环境工程学报
  • 6篇水生态学杂志
  • 6篇生态环境学报
  • 5篇应用与环境生...
  • 5篇水处理技术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武汉植物学研...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工业安全与环...
  • 2篇植物学通报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14篇2019
  • 23篇2018
  • 34篇2017
  • 35篇2016
  • 24篇2015
  • 19篇2014
  • 21篇2013
  • 18篇2012
  • 13篇2011
  • 16篇2010
  • 21篇2009
  • 22篇2008
  • 12篇2007
  • 11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3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废水强化脱氮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废水强化脱氮装置,机械格栅与集水井相连,集水井中设置提升泵,提升泵连接进水管,进水管进入厌氧氨氧化池,布水管敷设于厌氧氨氧化池底部,厌氧氨氧化池中上部布设组合填料,厌氧氨氧化池顶部...
吴振斌于涛高云霓周巧红徐栋武俊梅贺锋肖恩荣
文献传递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除磷的净化空间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了由塘系统、垂直流、推流床单元组成的人工湿地工艺系统组合在内部不同空间上除磷的净化效应。结果发现,在高水力负荷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各套组合工艺系统对磷的净化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行池单元表层对磷的去除效率下降得最为显著;在各种组合中,塘单元对磷的净化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好氧塘单元与湿地的联用却可以有效地避免正磷酸盐释放的问题。
吴振斌张晟张金莲成水平贺锋
关键词:人工湿地
生物膜-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采用以天然植物中空纤维作为填料的生物质-生物膜反应器(BBFR)串联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的组合工艺处理系统,研究了5种不同的运行工况,即不同的停留时间、水力及污染负荷条件下对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5种工况下组合系统的出水均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9.86%、93.5%和74.78%。各工况条件下因为装置控制参数和稳定程度的不同,各运行阶段下的净化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通过探讨BBFR和IVCW的最佳耦合模式,即系统处理效果达到最佳时的运行参数,实现了BBFR和IVCW二者间的优势互补。
贺锋曹湛清夏世斌徐栋吴振斌
关键词:生物膜人工湿地
伊乐藻和苦草对硝氮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0
2007年
利用水族箱研究了伊乐藻和苦草对0-200 mg.L^-1硝氮胁迫的急性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两者的现存量在0〈硝氮25 mg.L-1时,均明显正增长,苦草的生长好于伊乐藻;在硝氮为100-200 mg·L^-1时,对其生长有不很严重的抑制.在硝氮≤25 mg.L^-1时,伊乐藻的净生产力变化较小,苦草的净生产力则随着硝氮浓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加,之后两者均缓慢下降;呼吸作用均无明显变化.随硝氮浓度的增加,两者的叶绿素含量在波动中缓慢下降,敏感性较低;两者的可溶性蛋白浓度均为单峰曲线,伊乐藻和苦草的高峰值分别在硝氮为100和25 mg.L^-1时.SOD和POD活性的变化总趋势相近,随着胁迫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在高浓度和较长时间胁迫下,其活性下降,POD活性比SOD更容易下降.
马剑敏靳同霞靳萍成水平贺锋吴娟吴振斌
关键词:伊乐藻苦草硝氮胁迫
穗状狐尾藻与不同生长期苦草种间竞争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作用在水体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对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与不同生长期(幼苗期和成株期)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的种间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生长期的苦草,穗状狐尾藻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成株期苦草的竞争能力强于其幼苗期;苦草成株组中的穗状狐尾藻平均株高比苦草幼苗组中的穗状狐尾藻平均株高增加了128.6%(P<0.05),但苦草成株组中的穗状狐尾藻植株平均干重比苦草幼苗组中的穗状狐尾藻植株平均干重降低了62.8%(P<0.05);苦草幼苗组中的穗状狐尾藻分枝较多、株丛大,对苦草幼苗形成了较大的遮光作用;苦草成株组中的穗状狐尾藻分枝少、植株较长,顶端漂浮于水面生长,表明受苦草的种间竞争压力增大,但仍小于穗状狐尾藻的种内竞争;另外,苦草幼苗组中的苦草根长比苦草成株组中的苦草根长平均长28.6%(P<0.05),表明在与穗状狐尾藻竞争过程中,苦草幼苗更趋于竞争地下资源。本研究结果说明穗状狐尾藻竞争能力强于苦草,苦草幼苗受穗状狐尾藻的竞争影响较大。
闵奋力左进城刘碧云代志刚曾磊贺锋吴振斌
关键词:苦草沉水植物种间竞争
巢式固定好氧反硝化菌耦合沉水植物在湖泊修复中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巢式固定好氧反硝化菌耦合沉水植物在湖泊修复中的装置,垂直轴和十个巢孔垂直焊接在底板的表面,其中垂直轴焊接在正方形底板的一个顶点处,十个巢孔制备为10个底面为正六边形的柱状体,垂直轴焊接在底板的平面上,...
吴振斌王川周巧红贺锋张雪琪武俊梅徐栋
文献传递
人工湿地系统去除藻毒素研究被引量:127
2000年
以含水华的鱼塘水作为进水灌溉两套上行流 -下行流人工湿地系统 ,系统内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灌溉一周后收集人工湿地进出水水样 ,用HPLC法检测其藻毒素含量 ,结合温度、电位、溶氧等理化指标和细菌、藻类数量的变化 ,分析人工湿地系统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其效果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 ,人工湿地系统对藻毒素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对藻毒素含量 0 .117g/L的进水 ,两套系统去除率分别为 6 8.5%和 34.6 % ,芦苇 -水葱组合的湿地系统去除效果优于茭白 -石菖蒲组合的湿地系统。在三种主要藻毒素RR、YR、LR中 ,湿地对YR的去除效果最好 ,湿地出水中浓度降至检测限以下。基质的吸附和细菌的降解作用是去除藻毒素的主要机制 ,后者与湿地系统的电位、细菌活动有密切关系。
吴振斌陈辉蓉雷腊梅宋立荣付贵萍金建明贺锋何振荣
关键词:人工湿地藻毒素去除率废水处理
一种清除漂浮刚毛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除漂浮刚毛藻的方法,其步骤:1)区域选择:选择刚毛藻生长力旺盛且成片上浮的区域;2)杀藻剂Ⅰ的配制:用蒸馏水稀释过氧化氢;3)杀藻剂Ⅱ的配制:用蒸馏水配制硫酸亚铁溶液;4)沉降剂的配制:将粘土和膨润土配...
吴振斌易科浪刘碧云代志刚张义贺锋徐栋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的方法,步骤:Ⅰ、污水依次进入下行流池表层导电填料层和中层非导电填料层,在好氧亚硝酸菌和硝化菌作用下,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氮;Ⅱ、经过步骤Ⅰ的污水依次进入下、上行流池底部连...
吴振斌肖恩荣贺锋周巧红徐栋
文献传递
改性膨润土对杭州西湖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吸附性能被引量:5
2018年
通过盐酸、碳酸钠、高温焙烧及复合改性等多种改性方法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进行表征,探讨最佳的改性方法.结果表明,10%碳酸钠+450℃高温焙烧复合改性膨润土(Modified bentonite,MB)为最佳改性用土.对比改性前后膨润土颗粒对沉积物各形态磷吸附性能,发现MB颗粒对沉积物磷吸附性能优于膨润土原土(raw bentonite,RB)颗粒.在最佳动态吸附条件下,RB对沉积物TP、OP、IP、Fe/Al-P和Ca-P的吸附率分别为32.5%、25.4%、52.6%、34.6%和12.4%;MB对沉积物TP、OP、IP、Fe/Al-P和Ca-P的吸附率分别为35.5%、29.1%、54.5%、44.6%和10.7%.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RB颗粒和MB颗粒在静态吸附时间为28 d时,对沉积物TP的吸附量分别为828.2 mg·kg^(-1)和977.2 mg·kg^(-1),相应的吸附率分别为58.2%和68.6%.MB对沉积物磷的吸附性能较好,可进一步用于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控制.
刘子森张义张义贺锋刘碧云周巧红蔺庆伟吴振斌
关键词:改性膨润土富营养化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