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金嵘

作品数:13 被引量:328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中原城市
  • 4篇中原城市群
  • 4篇城市
  • 4篇城市群
  • 3篇无机元素
  • 2篇德尔菲
  • 2篇德尔菲法
  • 2篇芍药
  • 2篇芍药苷
  • 2篇芍药苷含量
  • 2篇土壤
  • 2篇青蒿
  • 2篇青蒿素
  • 2篇竞争力
  • 2篇RS
  • 2篇FUZZY
  • 2篇GIS
  • 2篇城市竞争力
  • 2篇赤芍
  • 1篇地形

机构

  • 10篇河南大学
  • 9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13篇吕金嵘
  • 6篇黄璐琦
  • 6篇郭兰萍
  • 5篇孙宇章
  • 4篇梁留科
  • 4篇张小波
  • 2篇赵曼茜
  • 2篇王利红
  • 2篇韩小丽
  • 2篇高燕哺
  • 2篇韦霄
  • 2篇王发曾
  • 2篇宋良科
  • 2篇杨光
  • 1篇吴志刚
  • 1篇林淑芳
  • 1篇刘绣华
  • 1篇李明静
  • 1篇格小光
  • 1篇张洪军

传媒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河南科学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无机元素对黄芩无机元素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探讨黄芩土壤无机元素对药材无机元素和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测定河北承德黄芩中黄芩苷含量、无机元素含量及黄芩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黄芩对P有明显富集作用,对Zn和Se也有一定的富集。P,Zn,Se的土壤-黄芩迁移能力显著大于其他元素。黄芩中Se含量与其土壤含量显著正相关。黄芩苷与药材中P显著正相关,与Sr,S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本实验所用黄芩样品中无机元素含量普遍偏低,尤以微量无机元素明显。黄芩中多数无机元素含量并不直接受制于相应的土壤含量。黄芩药材中无机元素含量与黄芩苷含量具有相关性趋势。
赵曼茜吕金嵘郭兰萍格小光杨光宋良科
关键词:黄芩土壤无机元素黄芩苷
土壤无机元素对赤芍无机元素及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毛茛科植物野生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是常用中药赤芍的来源之一。本文通过测定赤芍中芍药苷含量、药材无机元素含量及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结合三者在不同产地赤芍中的含量差异,对三者的相关...
赵曼茜吕金嵘杨光林淑芳吴志刚宋良科黄璐琦郭兰萍
文献传递
我国野生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适宜生长区的初步探讨
目的:对野生芍药进行适生性等级区划,为野生芍药的引种、质量定位和适生地选择提供依据,探索基于模糊数学的中药区划新方法.方法:采用模糊数学(Fuzzy Mathematics)的相似优先比方法,以多伦地区的年均温、年降雨量...
吕金嵘郭兰萍黄璐琦梁留科孙宇章张小波韩小丽张洪军
文献传递
近20年来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使用首位律、基尼系数及位序-规模分布律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1986,1993,2000,2004年4个时间段的城市体系规模级别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的城市首位度不够,离散化程度日益明显,城市规模结构达不到位序-规模分布的理想状态,但有逐渐改善的趋势.
吕金嵘王发曾高燕哺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基尼系数
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9大地级市1978~2006年人均GDP数据为资料,基于GIS空间自相关方法,系统的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县域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但这种集聚多局限在郑州、洛阳、焦作的周边县域,其他县域空间相关性表现不明显;郑州市作为区域首位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力不足;从时间维度上讲从1999年之后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集聚与空间关联性整体上呈现一定的稳定性。
朱智勇吕金嵘高燕哺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空间自相关ARCGIS
广西青蒿种植气候适宜性等级区划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分析广西气候条件下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以确定青蒿最佳种植区域。方法:测定广西各地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和各地环境信息,并进行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用GIS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区划。结果和结论:温度和日照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降雨量次之,湿度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较小,风速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此外,苗期和花期的气候因子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中花期时,日照时相对较短、温度相对较低、降雨量较小的区域内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桂东北和桂西南丘陵、山地海拔较高的区域最适宜种植青蒿;而桂中和桂东南平原地区则不适宜种植青蒿;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亦是青蒿人工种植的适宜区域。
张小波郭兰萍韦霄黄璐琦梁留科孙宇章王利红吕金嵘
关键词:青蒿素气候因子
我国野生芍药Paeonia lactiflora适宜生长区的初步探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对野生芍药进行适生性等级区划,为野生芍药的引种、质量定位和适生地选择提供依据,探索基于模糊数学的中药区划新方法。方法:采用模糊数学(fuzzy mathematics)的相似优先比方法,以多伦地区的年均温、年降雨量、年风速、年光照、年湿度等五大环境因子为最优模板,土壤因子作为辅助背景,分析了全国91个县、市的气象数据,并对适生地进行数值等级区划,然后以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野生芍药的适生性地图显示及大地理范围等级区划。结果:野生芍药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长白山和秦岭三大地区。结论:野生芍药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经、纬度地带倾向性,且呈等级分布,温度、降雨、地形、海拔对野生芍药的生长与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野生芍药可分为三大地理单元等级分布区,最适合地区包括化德、锡林浩特、索伦、张北等5个县;Fuzzy的方法能够较好的运用在野生芍药的区划上,在中药的区划上具有较好的前景。
吕金嵘郭兰萍黄璐琦梁留科孙宇章张小波韩小丽张洪军
关键词:FUZZYGISRS德尔菲法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与时空演变被引量:119
2011年
城市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城市的兴衰。全球流动的资本、创新知识与技能、高级人才、旅游者等都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城市发展的宝贵要素,这些要素的有限性使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以省域城市群为背景区域,研究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与时空演变,对于完善我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体系、整合城市群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1988年、1992年、1998年和2006年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进而研究了城市竞争力的时间演变和空间演变,计算了4个时间断面上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城市竞争力主成分得分与综合得分,并据此对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排序。根据评价结果揭示了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演变、主成分演变和影响因素演变的规律与特征。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断面上的城市竞争力等级分布图和插值效果图,揭示了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空间分异和空间扩展的演变规律与特征。
王发曾吕金嵘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主成分分析空间插值中原城市群
土壤无机元素对赤芍无机元素及芍药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探讨土壤无机元素对赤芍中无机元素和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产地赤芍中芍药苷含量、药材无机元素含量及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差异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赤城所产赤芍中芍药苷和有益元素Sr,Ca含量均显著低于围场,而Ni,Cr以及有害元素Cd,Pb含量显著高于围场,且其根际土壤中Cd,Pb,Cr,Ni,Fe,Co,Cu,As,Zn,Hg 8种元素含量亦显著高于围场。赤芍中Cd,Pb,Ni 3种元素均与芍药苷呈显著负相关。赤芍药材中Cd,Pb,Cr,Ni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Sr呈显著负相关。赤芍药材与土壤中Cd,Pb,Cr,Ni,Se呈显著正相关。结论:Sr可能会抑制赤芍对Cd,Pb,Cr,Ni的吸收,而Ca可能会抑制赤芍对Cr,Ni的吸收。Cd,Pb,Ni,Cr,Se在土壤中的含量对其在赤芍药材中的含量有较大影响,而其中Cd,Pb,Ni的含量还可能影响到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
赵曼茜吕金嵘杨光林淑芳吴志刚宋良科黄璐琦郭兰萍
关键词:赤芍土壤无机元素芍药苷
广西地形对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针对广西青蒿种植中适生地选择的迫切要求,在对广西31个样地155株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蒿素含量地理变异,不同地形条件下青蒿素含量变异,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区域内青蒿素含量变异分析,并应用GIS技术开展了基于地形因子的青蒿种植区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和结论:①各样地间的青蒿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5);②海拔高度和坡度是影响青蒿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地形因子,生长在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丘陵、山地区域内的青蒿,青蒿素含量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的平原区域内的(P=0.000<0.05);③桂西南地区内的青蒿素含量最高,桂东南平原区域内的青蒿素含量最低,二者与其他区域的青蒿素含量差异显著(P=0.000<0.05);④青蒿素含量在(0.76%~0.93%)的为最适宜区,主要包括桂东北和西南地区的阳朔、都安、大化、苹果、马山、武鸣、隆安、南宁和崇左等县市。青蒿素含量在(0.61%~0.76%)的为较适宜区域。青蒿素含量在(0.47%~0.61%)的为适宜区。青蒿素含量在(0.32%~0.47%)的为不适宜区,主要包括北海市、钦州市、贵港市、贺州市、梧州市和岑溪市的部分地区。⑤桂北地区地形复杂"小地形"、"小气候"特征明显,从小尺度范围内研究青蒿的生态适宜性,更能得到较显著的效果。
张小波王利红郭兰萍韦霄黄璐琦梁留科孙宇章吕金嵘
关键词:青蒿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