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波

作品数:225 被引量:1,73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2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8篇医药卫生
  • 83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1篇中药
  • 48篇中药资源
  • 42篇药材
  • 28篇中药材
  • 25篇中药资源普查
  • 25篇资源普查
  • 22篇区划研究
  • 20篇遥感
  • 20篇药用
  • 20篇植物
  • 16篇药用植物
  • 14篇道地
  • 14篇生态适宜性
  • 14篇生态因子
  • 14篇青蒿
  • 14篇枸杞
  • 13篇高光谱成像
  • 12篇种植面积
  • 11篇道地药材
  • 10篇生产统计

机构

  • 220篇中国中医科学...
  • 16篇长春中医药大...
  • 15篇安徽中医药大...
  • 13篇贵阳中医学院
  • 1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0篇河南中医药大...
  • 9篇无限极(中国...
  • 8篇昆明理工大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河南大学
  • 7篇中国药材公司
  • 6篇陕西中医药大...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江西中医药大...
  • 5篇甘肃医学院
  • 4篇包头医学院
  • 4篇齐鲁工业大学
  • 4篇贵州中医药大...
  • 3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22篇张小波
  • 134篇郭兰萍
  • 121篇黄璐琦
  • 38篇王慧
  • 37篇史婷婷
  • 25篇杨光
  • 22篇李梦
  • 21篇朱寿东
  • 18篇杨健
  • 14篇周涛
  • 13篇格小光
  • 11篇赵宇平
  • 9篇张燕
  • 8篇孙宇章
  • 7篇赵润怀
  • 7篇王凌
  • 7篇晋玲
  • 7篇江维克
  • 7篇杨野
  • 7篇马卫峰

传媒

  • 111篇中国中药杂志
  • 28篇中国现代中药
  • 6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药材
  • 3篇世界中医药
  • 3篇2010年中...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草药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2013中国...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25篇2023
  • 17篇2022
  • 15篇2021
  • 14篇2020
  • 24篇2019
  • 14篇2018
  • 31篇2017
  • 18篇2016
  • 1篇2015
  • 10篇2014
  • 15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2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制定被引量:154
2013年
文章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设计的过程,在明确普查目的和目标的基础上,按工作流程对普查任务进行了分解,指出各地中药资源组织管理、立地环境及中药资源分布、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人员积极性及能动性等区域差异是本次普查技术规范设计中最大的难点,提出了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制定中强制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野外调查和市场调查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文章在较详细分析了影响普查质量的关键环节技术方案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技术规范框架,包括3个组织管理规范,11个技术规范,合计14个规范。认为这些规范的下发使用,不但为本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提供了行动规范,也将对我国中药资源调查和普查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深远的影响。
郭兰萍陆建伟张小波赵润怀张本刚孙丽英黄璐琦
关键词:中药资源数据库样方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宁夏枸杞适宜性的分布范围被引量:7
2018年
宁夏枸杞为中药材枸杞子在《中国药典》中收录的唯一药用基原植物,其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的宁夏、甘肃、青海、内蒙、新疆等地,为常用大宗药材之一。由于需求量大,枸杞子早已供不应求,现大多数枸杞子为引种栽培品,但因各地生态环境、地理条件有诸多差异导致枸杞品质参差不齐,市场流通商品品质混乱。因此本文从文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与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确定出宁夏枸杞分布区域的海拔、年均温、年降水、土壤类型、坡向、日照时数6个因子的范围,并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协助下,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验证,最终确定宁夏枸杞适宜分布区域。
余意李静李静
关键词:宁夏枸杞枸杞子遥感GIS技术生态环境
定西市栽培当归生态适宜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定西市栽培当归生态适宜性,筛选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方法: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从定西市当归栽培县区获取857个采样点的经度、纬度、海拔等地理信息,结合全国生态因子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定西市栽培当归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定西市南部岷县、漳县,渭源县、临洮县、陇西县也有分布,但适宜区域较小。影响定西市当归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高度、降水量、温度。结论:本研究对定西市栽培当归生态适宜区进行了等级划分,生成了当归生态适宜性区划图,可为定西市当归合理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徐小琼张小波陈娟晋玲
关键词:当归引种栽培生态适宜性ARCGIS生态因子
基于“一带一路”的外来中药资源开发探讨被引量:39
2018年
在古代丝绸之路建立之初,中药资源早已融入其中,"中药资源"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一度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加强了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而且发展了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传播了中医药文化。清代以前的"丝绸之路",带出去的是"丝绸",带回来的是"药材",丰富了我国药用资源;清末民国时期,从国外带回来的多是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了医药学研究方法。中国在2 000多年的发展中,其边界发生过无数次的变化,"外来"是相对而言、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所指。不同历史时期对外来中药资源的引入、开发利用方式和途径各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中药资源交流、引入提供了便利条件。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外药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大人民的健康用药,该文梳理了我国古代及近现代不同时期引入的外来中药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外来中药资源引入的策略,即"三关、四步、一依托、一关键"。其中,"三关"是指情报收集关、实地调查关、科学研究关;"四步"是指基原鉴定研究、安全性评价研究、功能定位研究和中药药性研究;"一依托"是指充分依托国外具有工作基础、人脉资源的华人华侨或华资企业;"一关键"是指在政策层面解决好外来中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张小波吕冬梅黄璐琦李梦郭兰萍彭华胜
关键词:中药资源
华阴市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概况被引量:7
2014年
陕西华阴市自古就是有名的中药材产地之一,药用植物种类多、资源丰富.为明确华阴市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的总体情况,对华阴市3个不同区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共采集95种药用植物的标本.经统计分析,95种药用植物分属50个科、86个属.渭河滩、丘陵地区的药材种类相对较少,华山的药用植物种类较多,海拔高度在1 000~1 400 m区域内的药用植物种类最多.所调查的中药材中,功效以清热解毒类的居多,占所调查种类的73%.
张小波程虎印白吉庆卢元黄璐琦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山茱萸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通过区划研究,预测山茱萸适宜种植区。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山茱萸在全国主产区的样品分布信息。以山茱萸药材主产区14个产地89个采样点为分析基点,利用Maxent和ArcGIS对山茱萸进行生态适宜性研究,分析山茱萸生长地的相关生态因子如气候、地形等。影响山茱萸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11月降水量、3月降水量、植被类型等9个生态因子,山茱萸生长最适宜区域分布在河南、陕西、浙江、重庆、湖北、四川、安徽、湖南、山东等地,对山茱萸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生长适宜性等级划分,生成山茱萸生长适宜性区划图。应用空间分析技术,阐释了山茱萸最适合生长的自然环境,也为山茱萸的野生抚育、引种栽培及人工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张飞陈随清王利丽张涛张小波朱寿东
关键词:山茱萸生态因子
广西青蒿种植气候适宜性等级区划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分析广西气候条件下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以确定青蒿最佳种植区域。方法:测定广西各地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和各地环境信息,并进行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用GIS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区划。结果和结论:温度和日照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降雨量次之,湿度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较小,风速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此外,苗期和花期的气候因子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中花期时,日照时相对较短、温度相对较低、降雨量较小的区域内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桂东北和桂西南丘陵、山地海拔较高的区域最适宜种植青蒿;而桂中和桂东南平原地区则不适宜种植青蒿;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亦是青蒿人工种植的适宜区域。
张小波郭兰萍韦霄黄璐琦梁留科孙宇章王利红吕金嵘
关键词:青蒿素气候因子
基于WorldView-3影像特征空间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在裸花紫珠信息提取中的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以海南省白沙县细水乡为研究区,采用在特征选择和分类提取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的随机森林算法,对研究区内的裸花紫珠种植信息进行提取。首先基于World View-3数据生成4类不同特征变量,包括光谱特征、主成分特征、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其次通过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研究区裸花紫珠空间分布进行遥感提取研究;最后基于特征重要性对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的特征空间进行优化,以得到最佳的随机森林分类结果,并与未优化特征空间的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利用World View-3影像提取的裸花紫珠总体精度为89. 97%,Kappa系数为0. 84,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在海南裸花紫珠识别中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较好的适用性;②利用降维的分类特征提取裸花紫珠的总体精度为90. 4,Kappa系数为0. 85,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可以有效地进行特征选择,在特征变量数据挖掘的同时,仍能保证裸花紫珠信息提取的精度,提高运行效率。该研究为栽培类药用植物资源的信息提取在特征选择和方法选择方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
史婷婷张小波郭兰萍黄璐琦
关键词:裸花紫珠信息提取
多花黄精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被引量:20
2020年
利用多花黄精在中国的260个地理分布记录,结合53项环境因子,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研究影响多花黄精适宜性分布的生态因子,结合ArcGIS软件预测多花黄精全国潜在适生分布区。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测模型精度、刀切法(Jackknife test)筛选主导环境变量。研究结果显示,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较好(AUC>0.9);基于当前情景构建的多花黄精地理分布模型的AUC(area under curve)均达到"极好"的标准,说明模型预测结果可用于该研究。研究发现影响多花黄精适宜性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11月份、3月份、2月份、4月份、5月份和10月份月降水量、最湿月降水量、年均温变化范围和土壤类型共9项环境因子;多花黄精在我国的潜在适生性分布区域较广,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西部、广东、广西东北部、贵州东南部、江西、安徽西南部、福建、浙江、陕西、河南西南部和重庆等地区。该研究对多花黄精潜在分布区进行了生长等级划分,生成了多花黄精生长适宜性区划图。通过基于MaxEnt的潜在分布范围与文献资料记载分布范围对比分析,拓展了人们对多花黄精分布范围的认识。
章鹏飞张虹张小波尹永飞刘守金李雷彭代银
关键词:最大熵模型ARCGIS
中国传统医药中的地理观被引量:1
2022年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中医药经典著作,在中药产地、遣方用药等方面,蕴含着丰富而鲜明的地理观。中医的流派较多,地理空间的差异是引起流派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各流派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汉代以前的文献中已经有关于药物和产地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许多药名以古国名或古地名开头,表明编撰者非常重视药物与产地的关系。唐代医家已认识到药材的优劣与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各出产地皆有采药师支持采收,全国岁办药材俱与产地派纳。宋代关于药材产地的记载比唐代的更丰富,《证类本草》附图的图题均冠以产地名称。金元时期的本草继承前人关于药材产地与品质关系的基础上,在“用药法”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观。明代的本草文献最早明确标注了道地产地,已认识到不同产地之间药材质量和用途的差异。清代医家认识到,不同时期医家所用药物存在产地变迁和差异,产地问题是药物效用不佳的原因之一。民国时期医家也十分注重药材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药材产地变迁等。中医药学蕴含着深刻的地理观,传承发展历代医家关于中药与产地关系的经验,需要把“中药学”与“地理学”结合开展中药地理学研究,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搭建传承创新中医药精华的新途径,促进易理、医理、药理、地理相通,更好地服务中药生产实践,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的解决。
张小波郭兰萍张卫唐志书黄璐琦
关键词:中药学地理观中药资源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