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建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检验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物
  • 3篇动物模型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幽门螺杆菌感...
  • 3篇球菌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鳞状
  • 3篇鳞状细胞
  • 3篇鳞状细胞癌
  • 3篇螺杆菌
  • 3篇螺杆菌感染
  • 3篇喉鳞状细胞
  • 3篇喉鳞状细胞癌
  • 3篇杆菌感染
  • 2篇球蛋白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肺炎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
  • 1篇南通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作者

  • 13篇吉建
  • 4篇曹文俊
  • 3篇陶磊
  • 3篇龚洪立
  • 3篇余洪猛
  • 3篇周梁
  • 3篇汤荔
  • 3篇石毅
  • 3篇陈惠雯
  • 2篇沈云珍
  • 2篇李圣杰
  • 1篇孙兴怀
  • 1篇张重华
  • 1篇李华伟
  • 1篇王晓蕾
  • 1篇王朱健
  • 1篇胡松群
  • 1篇邵明希
  • 1篇叶菁
  • 1篇吴旸

传媒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第5届全国检...
  • 1篇2010全国...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喉鳞状细胞癌致病因素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分析HP感染是否为喉鳞癌的致病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nPCR)技术和Hp培养、鉴定对30例喉癌患者和15例喉良性疾病(声带息肉和会厌囊肿)患者的喉黏膜进行Hp检测.结果 采用nPCR法检测Hp,喉癌患者肿瘤组织Hp阳性22例(73.3%)高于对照组3例(2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20,P=0.010).在22例Hp(+)的喉癌患者的44份肿瘤和癌旁组织中,有19份癌旁正常组织检出Hp(86.4%),而10份肿瘤组织检出Hp(4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7,P=0.030).所有标本Hp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Hp在喉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实验人群,可能是喉癌的致病因素之一.
龚洪立石毅周梁陶磊吉建陈惠雯
关键词:喉肿瘤螺杆菌感染
鼻-鼻窦炎致嗅觉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鼻-鼻窦炎导致嗅觉功能障碍的大鼠模型的建立,探讨嗅觉功能障碍与鼻-鼻窦炎病理变化程度及黏膜上皮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鼻腔接种肺炎链球菌法制作鼻-鼻窦炎大鼠模型,埋藏食物小球法(buried food pellet,BFP)测试大鼠的嗅觉功能。实验过程持续4周,每周处死一批动物,收集鼻腔-鼻窦黏膜标本,HE染色法观察鼻腔-鼻窦黏膜炎症反应程度及黏膜上皮层厚度的变化并探讨这类病理改变与嗅觉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鼻腔-鼻窦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及黏膜上皮层变薄倾向,尤以造模后2周最为严重,至第4周时最轻。模型组大鼠嗅觉功能均比对照组减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造模后2周嗅觉功能最差,至第4周时相对改善。嗅觉功能变化与局部黏膜病理改变及黏膜上皮层厚度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鼻腔接种肺炎链球菌法可以在大鼠成功制作嗅觉功能障碍模型;模型动物的嗅觉功能障碍程度与其鼻腔-鼻窦黏膜炎症病理轻重及上皮层厚度存在正相关性。
李凤余洪猛刘全沈云珍吉建
关键词:嗅觉功能障碍鼻-鼻窦炎动物模型
颈深部间歇感染厌氧菌分离鉴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1998~2007年收治的60例颈部间歇感染及头颈部手术后伤口感染者开展厌氧菌培养鉴定,并对被分离的厌氧菌进行临床意义分析。方法对60例颈深部间歇感染的患者标本做细菌涂片、普通培养及厌氧菌培养。结果细菌涂片均阳性,普通培养阳性12例,厌氧菌培养阳性42例(44株)。结论普通细菌培养和厌氧菌培养同时送检可大大提高细菌的阳性检出率。由于患者在做细菌培养试验前已用了大量抗生素或采样不当、送检不及时、接种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厌氧菌培养阳性率下降。
冯忠盈吉建
关键词:厌氧菌
肺炎链球菌诱发小鼠细菌性鼻腔鼻窦炎模型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昆明小鼠急性鼻腔鼻窦炎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清洁级昆明小鼠 4 0只 ,35只鼻腔接种 3型荚膜型肺炎链球菌使动物感染 ,5只鼻腔滴入灭菌生理盐水作对照。实验组分别于接种后第 2、5、8、11、14、2 1、2 8d处死 ,每个时点处死 5只。取鼻面骨 ,石蜡包埋 ,切片 ,HE染色 ,观察动物鼻腔、鼻窦炎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接种后第 2、5天动物鼻腔鼻窦出现红细胞渗出 ,第 8天开始观察到中性粒细胞集落形成 ,第 11、14天达到高峰 ,2 1天已明显消退 ,第 2 8天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无炎症表现。结论 采用 3型肺炎链球菌成功诱发了昆明小鼠的急性细菌性鼻腔鼻窦炎。可作为临床鼻腔鼻窦炎症研究的动物模型。
胡松群吉建余洪猛张重华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小鼠动物模型耳鼻咽喉科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稀释法测定MPC,K-B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3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15株,为阳性组;阴性15株,为阴性组。2组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ESBLs阳性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组。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对ESBLs阳性和ESBLs阴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的MPC、MIC和耐药选择指数(SI)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结论 3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ESBLs阳性株较为严重,且MPC明显高于ESBLs阴性株,ESBLs阴性株的细菌SI较高,临床应给予高度关注。
孙杰徐炜新时建英吉建刘春红曹文俊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防耐药突变浓度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喉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喉鳞癌的相关性,探讨喉鳞癌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和Hp培养鉴定两种方法对30例喉癌患者和15例喉良性疾病患者(声带息肉和会厌囊肿)的喉粘膜进...
龚洪立石毅周梁陶磊吉建陈惠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调查及动态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 调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及抗生素耐药情况,以及近年的病原菌分布变化情况.方法 分别于2003年6月~ 2006年6月及2012年1月~2013年10月2个时期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API板条微生物鉴定仪MicroScan-autoscan4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在2003年6月~ 2006年6月收集的168例急性中耳炎鼓室脓液标本中,141例培养出细菌,6例培养为真菌,21例培养无病菌生长.共分离出149株致病菌,有2例标本各检出2种致病菌.分布在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4/149)、肺炎链球菌(30/149)、表皮葡萄球菌(24/149).在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集的182例标本中,138例培养出细菌,24例培养出真菌,20例培养阴性.共分离出169株致病菌,其中7例标本各检出2株,1例标本同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分布在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9/169)、肺炎链球菌(29/169)、黑曲霉(18/16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为红霉素(76.9%)、青霉素(46.7%)、头孢西丁(46.2%),对肺炎链球菌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为红霉素(91.7%)、青霉素(66.7%)、头孢西丁(44.4%).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条件致病菌是近年急性中耳炎最主要的病原菌,其他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亦是主要的致病菌;真菌导致的中耳炎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
陈泽宇吉建陈兵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流行病学调查
中老年白内障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通过对中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外周血多项检验指标的大样本多因素Logistic综合分析,探讨与疾病潜在相关性的检验指标变化特点,以研究中老年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确诊为白内障的患者,对3527例白内障患者,平均年龄为(64.47±11.29)岁,其中男性1804例,女性1723例;开展了以下14项外周血检验,即外周血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总蛋白(totalprotein,TP)、血糖(bloodglucose,GLU)、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尿酸(uricacid,URCA)、肌酐(creatinine,Cr)、乳酸脱氢酶(1acticdehydrogenase,LDH)、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钙离子(calcium,Ca)、钠离子(sodium,Na)、钾离子(kalium,K)、氯离子(chlorine,C1)和磷离子(phosphorus,P)。检测的病例,由LIS(实验室信息系统)系统采集上述14项指标的数据。通过严格筛选本院非白内障的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共3333例,平均年龄为(64.04±9.03)岁,其中男性1770例,女性1563例。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白内障组与对照组间的上述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同时,按年龄(40~59岁,60-79岁,80岁及以上)将白内障患者分为3个亚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t=1.663,P=0.096)和性别(t=2.63,P=0.105)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白内障组与对照组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OR=1.053,95%CI=1.019—1.088)、BUN(OR=1.113,95%CI=1.076~1.152)、Cr(OR=1.007,95%CI=1.003—1.010)、GLB(OR=1.049,95%CI=1.018~1.081)、GLU(OR=1.175,95%CI=1.139~1.211)、CI(OR=1.059,1.032-1.088)、Na(OR=1.180,95%CI=1.
李圣杰邵明希吉建汤荔曹文俊孙兴怀
关键词:白内障白蛋白类血尿素氮球蛋白类血液化学分析
眼弓蛔虫病患者眼内液与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评价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眼弓蛔虫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确诊为眼弓蛔虫病的50例患者(眼弓蛔虫病组)、就诊于耳鼻喉科的152例患者(血清对照组)及就诊于眼科的70例其他病患者(眼内液对照组)纳入研究.眼弓蛔虫病组收集房水样本28份,玻璃体液样本22份,血清样本50份;血清对照组收集血清样本152份;眼内液对照组收集房水样本46份,玻璃体液样本2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受检者眼内液及血清中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同时对眼弓蛔虫病组患者的血清及眼内液样本进行配对检测,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水平的差异.结果 眼弓蛔虫病组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为68.00%,U值为20.42±17.01;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为88.00%,U值为25.72±23.04.血清对照组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为2.63%,U值为2.37±2.71;眼弓蛔虫病组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水平较血清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962,P=0.000).眼内液对照组未见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者,U值为0.69±0.34;眼弓蛔虫病组患者眼内液特异性IgG水平较眼内液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20,P=0.000).眼弓蛔虫病组50例患者中,血清及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均为阳性者28例,占56.00%;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而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阴性者6例,占12.00%;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阴性,而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者16例,占32.00%.血清与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0,P=0.028).眼弓蛔虫病组患者的血清及眼内液样本配对检测结果显示,32例患者的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水平高于血清样本,占64.00%.结论 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相对于血清具有更高的检出率.眼内液与血清犬弓蛔�
王朱健周旻吉建沈健汤荔曹文俊徐格致
关键词:幼虫移行症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不同疾病来源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杀伤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利用光敏剂与光源反应后产生的活性氧,破坏细菌组分,进而致细菌死亡。其多靶位杀伤特性在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方面有应用前景,但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MRSA菌株取自烧伤、急性咽炎、鼻窦炎和肺炎4类临床常见MRSA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敏剂、发光二极管光源,于体外检测ALA介导的PDT(ALA-PDT)对MRSA菌株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经5mmol/L ALA孵育1h后,给予360J/cm^2强光[(633±10)nm]照射1h,ALA-PDT对MRSA菌株具有1.80log_(10)cfu的有效杀伤作用。结果提示,在相同实验条件和参数下,ALA-PDT对上述4种疾病来源的MRSA菌株体外杀伤作用无统计学差异。
赵可庆杨晨吴旸郭丽敏刘华勇吉建陈小英郑春泉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5-氨基酮戊酸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