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16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成像
  • 5篇肿瘤
  • 4篇乳腺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扩散
  • 3篇扩散加权
  • 3篇扩散加权成像
  • 3篇加权成像
  • 2篇乳腺癌
  • 2篇转移瘤
  • 2篇椎体
  • 2篇椎体转移
  • 2篇椎体转移瘤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化疗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宫颈肿瘤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北京市肿瘤防...
  • 2篇北京大学临床...
  • 2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15篇单军
  • 12篇张晓鹏
  • 11篇唐磊
  • 11篇孙应实
  • 10篇汪宁
  • 5篇曹崑
  • 5篇李洁
  • 4篇崔湧
  • 4篇李洁
  • 3篇齐丽萍
  • 2篇李晓婷
  • 2篇高顺禹
  • 2篇周毅
  • 1篇朱强
  • 1篇崔涌
  • 1篇赵晚苗
  • 1篇孙雪峰
  • 1篇张晓燕
  • 1篇欧阳涛
  • 1篇陈克能

传媒

  • 8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6篇2005
  • 2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癌肝内早期复发转移CT预测模型初步建立与应用
2014年
目的初步建立肝细胞癌(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CT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75例经病理证实的HCC的治疗前多期增强CT资料,随机分为建模样本(n=115)和验证样本(n=60)。建模样本用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寻找与HCC早期肝内复发转移相关的CT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及其权重系数,对各因素赋值计分,建立HCC肝内早期复发CT预测评分系统,确定诊断界值。验证样本用于计算CT评分系统预测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根据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对病灶≥6.0cm、有子灶、伴有血管侵犯、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4项与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相关的CT指标分别赋值,各计1分,建立CT评分系统。预测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CT评分≥2分为CT预测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诊断界值。验证样本预测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的准确率为78.26%(90/115),敏感度为89.39%(59/66),特异度为63.27%(31/49)。结论此CT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
高顺禹张晓鹏崔湧孙应实唐磊单军李晓婷
关键词:复发肿瘤转移
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评价被引量:35
2005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或钼靶X线可疑恶性发现的病人,获得病理证实的4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28个。同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MR扫描采用3D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PGR)和单次激发EPI,b=1000s/mm2。由两名医生共同在ADW工作站Functool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病变形态和动态增强表现,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根据病变的形态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采用评分法对病变性质进行判断,分为恶性,可疑恶性及良性三种。参照动态增强病变位置确定扩散图像病变所在,描记扩散图像上病变的感兴趣区,由软件计算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ROC曲线法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进行性质判断。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和ADC值,采用评分法根据积分情况进行综合定性诊断。比较动态增强扫描、DWIADC值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形态学表现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4%(26/27)、61.5%(8/13)和85.4%(35/41)。ROC曲线分析确定ADC诊断阈值为1.42×10-3mm2/s,曲线下面积为0.690。ADC值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61.5%(8/13)和80.5%(33/41)。动态增强扫描和DWI-ADC值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76.9%(10/13)和85.4%(35/41)。有50%(14/28)的恶性病灶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不典型,通过ADC值得到进一步确定诊断。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提高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特异性,可为动态增强扫描不能确定诊断的病灶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李洁张晓鹏曹崑唐磊孙应实单军欧阳涛
关键词:乳腺扩散加权成像
抑脂平衡稳态快速进动成像对正常胃壁结构显示的MR研究:与单次激发FSE及呼吸门控抑脂快速恢复FSE的比较
目的评价新的高分辨率腹部磁共振快速成像序列对正常胃壁分层结构显示的价值。方法39例健康志愿者行抑脂平衡稳态快速进动(FS-FIESTA)、单次激发FSE(SSFSE)及呼吸门控抑脂快速恢复FSE(FS-FRFSE)检查。...
唐磊张晓鹏孙应实李洁汪宁单军
文献传递
MR动态增强成像对宫颈癌放化疗后短期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DCE)能否预测宫颈癌放疗和(或)化疗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搜集3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资料,治疗前行MRDCE扫描,并于放疗和(或)化疗2~3周的早期点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内为时间点行常规MR检查,计算体积变化率,根据病灶是否残余将患者分有残余组和无残余组,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比较各径线、体积和5个DCE指标(平均强化时间,正性积分,达峰时问,最大上升斜率和最大下降斜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早期点径线变化率、体积变化率与治疗前DCE指标的关系。结果无残余组20例,有残余组12例。无残余组治疗前横断面长径[(47.45±13.76)mm]和矢状面纵径[(38.75±10.69)mm]均小于有残余组[分别为(61.08±13.73)mm和(53.67±16.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55和-2.650,P〈0.05);无残余组低强化区正性积分为0.62±0.25,高于有残余组的0.3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9,P〈0.05),即病灶越大、低强化区血供越差,则放疗和(或)化疗后易有残余。高强化区最大上升斜率与横断面长径和体积早期变化率有中至强的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7和-0.723,P〈0.05),即MSI越低的病灶在放疗早期退缩越明显。结论宫颈癌治疗前的DCE在预测放疗结束时病灶是否残余和治疗早期的体积退缩情况等短期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价值。
曹崑张晓鹏李洁汪宁单军唐磊孙应实
关键词:宫颈肿瘤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N分期CT诊断ROC曲线分析
目的评价CT检出淋巴结大小和数目在直肠癌N分期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未经术前放化疗的新发直肠癌83例。由2名医生盲法分别对术前盆腔增强CT扫描图像在影像工作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和...
李洁张晓鹏唐磊孙应实周毅单军汪宁
文献传递
食管肿瘤弥散成像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并与常规T1加权成像(T1WI)及T2加权成像(T2WI)进行比较。方法22例食管肿瘤患者胸部磁共振扫描,以b值300的SE EPI屏气DWI扫描,其中21例行常...
汪宁张晓鹏唐磊孙应实单军李洁
文献传递
MR扩散成像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病理证实的以放(化)疗为治疗方式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放疗开始后2~3周(早期点)、放疗结束时行常规MR成像及b值=1000s/mm2的扩散成像,于放疗结束点作为判断病灶是否残余的观察点。将病灶分为有、无残余两组。测量计算各病灶体积、平均ADC值,并将早期点的体积变化率与扩散ADC值的变化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早期点时,宫颈癌病灶体积缩小,ADC值升高,两者变化无相关性,体积缩小幅度比ADC值升高幅度明显(P<0.001)。有、无残余两组的体积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但ADC值的升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有残余组平均ADC值变化幅度(17.06%)明显低于无残余组(27.03%)。结论ADC值的变化差异可能成为帮助早期判断宫颈癌放(化)疗后病灶是否易于残留的指标。
曹崑张晓鹏汪宁单军崔湧齐丽萍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扩散加权成像
椎体转移瘤扩散加权成像与MRI增强扫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WI)与MRI增强扫描对MRI增强扫描有强化的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恶性肿瘤合并脊柱转移病例57例,行常规MRI(T1WI,T2WI,STIR,MR增强扫描)及DWI扫描,113个病灶有强化;测量DWI与MR增强扫描对比噪声比(CNR),计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骨髓对比率,比较病变椎体在DWI和MR增强扫描的信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和MR增强扫描序列的CNR无显著差异;椎体转移灶ADC值平均为(1.37±0.56)×10-3mm2/s,正常椎体ADC值(0.64±0.22)×10-3mm2/s,两者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WI和MR增强扫描病灶骨髓对比率平均为(1.54±1.39)和(0.64±0.54),二者有良好相关性(P=0.01),DWI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结论DWI在显示病灶方面有一定优势,病灶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临床上应用DWI结合ADC值,可以提高对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
单军张晓鹏崔湧
关键词:椎体转移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DW-MRI在椎体转移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比较常规椎体转移病变MRI与DWI的影像表现,探讨DWI在椎体转移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恶性肿瘤骨扫描提示脊柱转移病例28行MRI(T1WI,T2WI,STIR,Gd+FS)及DWI扫描(磁共振扩散加权...
单军张晓鹏李洁汪宁孙应实唐磊
文献传递
乳腺癌术后患者胸部磁共振检查的评价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MRI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胸部复查中的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 搜集乳腺癌根治术后作胸部MRI检查的 2 0例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 3 9~ 70岁 ,平均 5 1岁。观察分析MRI表现 (包括胸壁、内乳淋巴结、腋下淋巴结、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胸膜、骨、肺及肩部软组织等 8个部位 ) ,分别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另对 12例同时有MRI和SPECT检查的患者进行初步比较。结果 MRI的总体敏感性为 86.3 %,特异性为 99.5 %,准确性为 96.9%。尤其对胸壁和内乳区病变 ,上述三特性均达10 0 %。对骨转移的敏感性为 83 .3 %,特异性为 10 0 %,准确性为 96.7%;MRI对扁平骨 (如肋骨和肩胛骨 )转移易漏诊 ,因而导致敏感性偏低。结论 胸部MRI检查对乳腺癌术后胸部复发是较好的影像学方法 ,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赵晚苗朱强汪宁李洁单军胡思超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癌根治术复发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