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崑

作品数:88 被引量:779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4篇成像
  • 35篇肿瘤
  • 34篇磁共振
  • 25篇磁共振成像
  • 23篇乳腺
  • 23篇扩散
  • 19篇加权成像
  • 18篇扩散加权
  • 17篇扩散加权成像
  • 14篇化疗
  • 13篇宫颈
  • 12篇腺癌
  • 11篇乳腺肿
  • 11篇乳腺肿瘤
  • 11篇腺肿瘤
  • 10篇影像
  • 10篇乳腺癌
  • 10篇子宫
  • 8篇MRI
  • 7篇肠癌

机构

  • 65篇北京大学肿瘤...
  • 12篇北京大学临床...
  • 5篇北京市肿瘤防...
  • 5篇北京肿瘤医院
  • 4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通用电气公司
  • 1篇北京大学第九...

作者

  • 82篇曹崑
  • 65篇孙应实
  • 52篇张晓鹏
  • 43篇唐磊
  • 27篇李洁
  • 25篇李晓婷
  • 16篇齐丽萍
  • 16篇汪宁
  • 15篇崔湧
  • 13篇李艳玲
  • 9篇赵博
  • 5篇欧阳涛
  • 5篇单军
  • 4篇李英
  • 4篇王帅
  • 3篇王之龙
  • 3篇沈琳
  • 3篇崔涌
  • 3篇张晓燕
  • 3篇陆爱萍

传媒

  • 3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0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第四届中国肿...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第四届中国放...
  • 1篇第六届中国放...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扩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与ADC值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9
2005年
目的分析正常子宫MR图像三层结构(内膜、结合带、外带)在扩散成像上的各自特点,探讨子宫正常结构的扩散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关系,以及扩散成像是否有助于区别子宫内膜癌(EC)病灶与正常子宫内膜。方法正常子宫组16例,EC组14例,进行常规MRI扫描及横断面扩散成像扫描(b=1000s/mm2)。测量正常子宫三层结构和子宫内膜癌病灶的扩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子宫三层结构的扩散图像信号强度有差异,内膜信号最高,外带最低,结合带与外带的差异肉眼不能分辨。三者ADC值有显著性差异,外带[(1.67±0.187)×10-3mm2/s]>内膜[(1.36±0.210)×10-3mm2/s)]>结合带[(1.13±0.128)×10-3mm2/s)]。扩散图像正常子宫内膜与EC病灶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ADC值差异有显著性,内膜[(1.36±0.210)×10-3mm2/s]高于EC病灶[(0.89±0.137)×10-3mm2/s]。结论正常子宫三层结构MR扩散能力存在较明显差异,内膜扩散信号强度最高,结合带ADC值最低。扩散加权图像有利于突出显示子宫内膜癌病灶。ADC值测量对于扩散图像信号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仿的子宫内膜癌病灶有一定鉴别价值。
张晓鹏曹崑唐磊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子宫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应用于子宫肿瘤研究价值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与常规T2WI对比,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显示子宫肿瘤方面的能力及优势,比较子宫良恶性肿瘤在扩散加权图像信号强度和量化指标ADC值两方面是否有区别。方法行盆腔MRI检查的58例女患者,子宫病灶73个,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良性23个,恶性50个。图像评价以信号强度比(SIR)和对比噪声比(CNR)为参数,对扩散图像和T2WI图像分组比较。对良恶性病灶间进行信号强度和ADC值比较。扩散b值为1000。结果子宫良性肿瘤DWI图像的SIR和CNR低于T2图像,子宫恶性肿瘤则反之。良、恶性两类肿瘤之间比较,DWI图像上恶性病灶的信号强度参数均高于良性组,ADC值低于良性病灶,内膜腺癌和宫颈鳞癌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常规T2WI相比,子宫恶性肿瘤在扩散图像上更容易突出显示而易于分辨,而良性肿瘤在常规T2WI上的显示更具优势。子宫恶性肿瘤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肿瘤。
曹崑张晓鹏唐磊李洁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子宫肿瘤信号强度
月经周期相关的正常子宫磁共振波谱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正常子宫1H波谱谱线特点及与月经周期的相关性。方法10位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分别在月经三个不同时期进行磁共振检查:月经周期的第4~7天(经后期);第13~16天(排卵期);第26~30天(经前期)。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同时进行常规T1、T2像扫描和MRS检查。MRS采用PRESS技术,单体素采集,短TE(144ms)。为最大限度减少操作因素影响,限制MRS体素位置及大小,匀场后带宽和抑水程度。以信噪比(SNR)作为衡量谱峰高低的标准。结果胆碱峰(Cho)在所有检查对象中均出现,且峰高随月经周期的不同时相而变化,经前期信噪比最高,经后期最低。脂峰(Lip)在部分谱线中可见,在经后期出现较多且峰值较高。乳酸和肌酸峰偶尔出现,SNR较低。结论正常子宫磁共振波谱中两个明显的化合物峰是胆碱和脂质,且峰高随月经周期的不同时相变化,推测可能主要来源于有周期变化的内膜层。此表现提示在研究子宫病变波谱时应谨慎,子宫内膜周期可能对谱线产生影响。
曹崑张晓鹏李洁李英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子宫月经周期
非肿块样强化与肿块样强化乳腺癌动态增强MRI特征的比较
乳腺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是诊断乳腺病变的重要手段,其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通过增强后病变强化特征来反映病变的血供特性,研究证实这些动态增强特征对于乳腺癌的MRI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估计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李艳玲李洁曹崑崔涌李晓婷张晓鹏
关键词:乳腺癌核磁共振成像疗效判断预后估计
文献传递
胃癌淋巴结转移CT诊断指标与病理N分期对照研究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探讨可用于评价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术前N分期的影像学指标。方法利用PACS工作站软件对89例胃癌患者的CT淋巴结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CT检出淋巴结的大小和数目,并计算每例检出淋巴结的径线和:并将各CT指标与肿瘤的病理N分期进行比较。结果CT检出淋巴结数、最大淋巴结径线及径线和在肿瘤组织不同病理N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和非转移两组间上述3个指标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淋巴结数在pN1与pN3和pN2与pN1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最大径线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各病理分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径线和在pN1与pN2和pN1与pN3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检出淋巴结数目联合淋巴结径线和可为术前肿瘤N分期的评价提供参考。
唐磊张晓鹏孙应实李洁汪宁曹崑季加孚李子禹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肿瘤分期
乳腺癌DCE-MRI表现与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分析ER、PR、HER2或Ki-67不同表达状态乳腺癌在DCE-MRI形态学及动态增强特征之间的差异,探讨乳腺癌MRI表现与分子标志物表达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免疫组化检测确定ER、PR、HER2及Ki-67表达状态的乳腺癌病例,均在疗前接受乳腺MRI检查;比较ER、PR、HER2及Ki-67不同表达状态癌灶的MRI形态学征象、动态增强特征的差异。结果共269例入组。ER阳性癌灶出现小肿块的比例稍高于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ER阴性癌肿边缘光滑的比例稍高于阳性者,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61)。PR阴性癌肿出现边缘光滑的比例高于阳性组(P=0.033)。Ki-67低表达者癌肿出现边缘光滑的比例低于过表达者(P<0.001)。相对于过表达者,HER2低表达及Ki-67低表达者均倾向出现小病灶(P均<0.05)。ER、PR、HER2及不同Ki-67表达状态下癌灶MRI动态增强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MRI所示癌灶大小和/或边缘状态与ER、PR、HER2及Ki-67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动态增强特征与诸分子标记物之间未见稳定相关性。
李艳玲李洁曹崑孙应实李晓婷张晓鹏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MRI增强幅度定性诊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残余可疑强化灶的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信号增强幅度定性诊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可疑残余强化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168例患者的168个残余可疑强化灶,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无残余癌组(59例)和残余癌组(109例),再对168个残余可疑强化灶根据分子分型与基线强化形态进行分层。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记录残余可疑强化灶在新辅助治疗前(基线)MRI上病灶强化形态、肿块样强化边缘及非肿块样强化分布;以动态对比增强MRI第2个时相(注入对比剂后1 min 45 s~2 min)作为早期时相、第5个时相(注入对比剂后5~6 min)作为晚期时相,测量患者动态增强早期和晚期的残余可疑强化灶信号强度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计算信号增强幅度比值(SE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比较残余癌与无残余癌组的临床特征及SER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ER区分残余可疑强化灶为残余癌与无残余癌的效能。结果无残余癌组与残余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级别、激素受体状态、基线MRI病灶强化形态及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残余癌组增强早期SER[31%(23%,61%)]、晚期SER(72%±43%)均低于残余癌组[分别为49%(28%,71%)、88%±38%,Z=-2.26、t=-2.43,P=0.024、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激素受体阴性合并单肿块样残余可疑强化灶中,无残余癌组增强早期SER(33%±16%)和晚期SER[64%(42%,74%)]均低于残余癌组[分别为59%±30%、84%(77%,106%),t=-2.86、Z=-3.17,P=0.008、0.001]。增强早期和晚期SER区分可疑残余强化灶为残余癌与无残余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606和0.637,Z=2.16,P=0.031)。结论对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MRI上主观难以定性的可疑残余强化,尤其是激素受体阴性合并单肿块样病变,SER可以作为辅助判断方法且增强晚
罗瑶曹崑李晓婷邓旭波孙应实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新辅助治疗
增强CT对甲状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评价被引量:29
2006年
目的总结39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CT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共54个病灶的CT表现,对强化幅度、均匀与否、形态等进行观察。同时取正常对照组平扫及增强各100例,计算平均最大强化幅度,与病例组相比较。结果恶性组实性病灶的强化幅度明显低于良性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良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变增强后密度仍比较均匀,良性病变更多见不均匀强化。囊实性病灶的定性仍然有一定困难。结论CT静脉造影剂增强扫描,对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帮助。
侯振亚曹崑唐光健王霄英蒋学祥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直肠癌局部浸润的高分辨率MRI征象与病理学T分期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4
2009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局部浸润的MRI征象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148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接受MR检查。对直肠癌局部浸润的高分辨率MRI征象进行分析、归类,做出分期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肿瘤T分期进行对照。结果148例直肠癌MRIT分期总的诊断准确性为90.54%,T1~T4期MRI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8.65%、91.22%、91.89%和99.32%。直肠癌侵犯肠周径程度与病理T分期间呈中等正相关(rs=0.59,P<0.001)。直肠癌局部侵犯的MRI征象与病理T分期间呈中等正相关(rs=0.62,P<0.001)。结论高分辨率MR对于直肠癌T分期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MRI征象的正确识别和肿瘤对肠管周径侵犯程度的评价对MRI直肠癌T分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孙应实张晓鹏唐磊曹崑崔湧张晓燕段姗姗
关键词:直肠肿瘤肿瘤分期高分辨率
基于深度学习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双模态影像一体化模型自动识别及分割宫颈癌
2023年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DL)结合Transformer网络及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双模态宫颈癌影像自动识别及分割一体化模型,并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16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对其中58例基于盆腔轴位T2WI、80例基于盆腔轴位DWI手动勾画肿瘤ROI,之后行2D切片,标注为“肿瘤”或“非肿瘤”,共获得1166幅T2WI和1066幅DWI 2D切片。随机选取200幅T2WI(46幅肿瘤切片及154幅非肿瘤切片)和174幅DWI 2D切片(62幅肿瘤及112幅非肿瘤)为测试集,按4∶1比例将其余966幅T2WI和892幅DWI 2D切片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以Swin Transformer网络构建宫颈癌四分类自动识别模型,结合迁移学习方法,对训练集和验证集的2个模态切片进行分类。基于nnU-Net框架开发2个通道深度分别为7层与8层的U-Net网络,构建不同模态影像宫颈癌自动分割模型;根据准确率(ACC)、精确度(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平衡F分数(F1-score)评估模型自动识别测试集宫颈癌的效能,以戴斯相似性系数(DSC)、95%豪斯多夫距离(95%HD)及平均表面距离(MSD)评价其自动分割测试集宫颈癌的效能。结果自动识别模型识别测试集T2WI及DWI 2D切片中的宫颈癌的总体ACC、Recall、Precision及F1-score分别为86.90%、69.44%、82.42%及0.75。自动分割模型分割测试集T2WI 2D切片中的宫颈癌的DSC、95%HD及MSD均值分别为76.69%、14.85 mm及4.10 mm,分割DWI 2D切片中的宫颈癌的DSC、95%HD及MSD均值分别为84.18%、3.28 mm及0.42 mm。结论DL结合Transformer网络及CNN构建的T2WI及DWI双模态影像一体化模型能有效自动识别并分割宫颈癌病灶。
夏邵君朱海涛赵博李晓婷曹崑孙应实
关键词:宫颈肿瘤自动识别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