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婉蓉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腺病
  • 7篇腺病毒
  • 5篇造血
  • 5篇造血干
  • 5篇腺病毒载体
  • 5篇病毒载体
  • 4篇饲养层
  • 4篇饲养层细胞
  • 4篇祖细胞
  • 4篇细胞
  • 4篇CD34^+...
  • 3篇基因
  • 2篇抑瘤
  • 2篇肿瘤
  • 2篇小鼠
  • 2篇介导
  • 2篇SCID小鼠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血管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1篇包婉蓉
  • 10篇缪竞诚
  • 9篇盛伟华
  • 9篇杨吉成
  • 8篇韩亚丽
  • 7篇井莹莹
  • 6篇单云波
  • 5篇刘铁连
  • 4篇胡志清
  • 3篇朱南康
  • 3篇张凤娟
  • 3篇张日
  • 2篇汪小华
  • 2篇李正祎
  • 2篇陈瑶
  • 2篇田丽娜
  • 1篇王家融
  • 1篇吕海涛
  • 1篇郁心
  • 1篇张腾腾

传媒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RES/polyA-promoter介导的Ang-1与VEGF165双基因表达效率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构建IRES及polyA-promoter介导人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和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165,VEGF165)双基因共表达的腺病毒载体,比较IRES与polyA-promoter不同表达模式及其对位于二者前后基因的表达效率和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功能,为今后构建双基因或多基因高效共表达载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pAdTrack-CMV-Ang-1-IRES-VEGF165质粒为模板,PCR扩增人VEGF165及Ang-1基因片段,分别将其亚克隆至改建的pAdTrack-CMV-PolyA-promoter及pAdTrack-CMV-IRES转移质粒中,构建pTrack-CMV-Ang-1-polyA-promoter-VEGF165、pTrack-CMV-VEGF165-polyA-promoter-Ang-1、pTrack-CMV-VEGF165-IRES-Ang-1基因重组转移质粒,再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BJ5183细菌中同源重组,然后经PacI线性化后转染QBI-293A人胚肾成纤维细胞(简称293A细胞),收获腺病毒重组病毒子Ad-Ang-1-polyA-promoter-VEGF165及Ad-VEGF165-polyA-promoter-Ang-1,Ad-VEGF165-IRES-Ang-1,RT-PCR检测Ang-1和VEGF165在QBI-293A细胞中的转录,ELISA法分别检测不同腺病毒载体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比较分析Ang-1与VEGF165基因在IRES和polyA-promoter介导的不同腺病毒表达载体中的表达能力,及在同一腺病毒表达载体中前后不同位置的表达效率。并进一步于兔角膜缘注射Ad-Ang-1-polyA-promoter-VEGF165,Ad-VEGF165-polyA-promoter-Ang-1,Ad-VEGF165-IRES-Ang-1,Ad-Ang-1-IRES-VEGF165,检测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并比较其诱导血管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测序显示Ang-1和VEGF165序列正确,不同重组腺病毒载体均获得成功包装,病毒效价可达2~5×1010pfu/m l,RT-PCR检测Ang-1和VEGF165均能有效转录,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Ang-1、VEGF165基因不仅均能在细胞中有效表达,而且IRES介导的Ang-1及VEGF165基因,无论在IRES上游或下游,其表达量均低于polyA-promoter相同位置的Ang-1及VEGF165基因表达量,大约降低60%~70%左右,同时Ang-1/VEGF165在同一载体上、下�
陈瑶缪竞诚韩亚丽盛伟华包婉蓉田丽娜张凤娟吕海涛杨吉成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RES
腺病毒介导的ING4对裸鼠人骨肉瘤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人ING4基因(Ad-ING4)对MG-63人骨肉瘤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本室构建好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ING4,经QBI-293A细胞感染多轮扩增后获得高效价重组病毒子以用于肿瘤基因治疗试验,首先建立MG-63人骨肉瘤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然后将15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PBS组)、空载体对照组(Ad-GFP组)、Ad-ING4实验组(Ad-ING4组),3组均使用瘤体内注射干预用药,隔日一次,共5次。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测量皮下瘤的体积,治疗开始后的第15天将裸鼠脱颈处死,摘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中Bcl-2、Bax、Caspase-3、VEGF、CD34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获得了高滴度(109pfu/ml)的重组腺病毒Ad-ING4;经瘤体基因治疗后,Ad-ING4组与PBS组及Ad-GFP组相比,可以明显抑制裸鼠MG-63人骨肉瘤细胞移植瘤生长,瘤重抑制率可达59.3%,移植瘤组织中可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坏死现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Ad-ING4明显上调瘤体中促进凋亡的细胞因子Bax、Caspase-3的表达,下调抑制凋亡因子Bcl-2及血管形成细胞因子VEGF、CD34的表达有关。结论:Ad-ING4可以显著抑制MG-63人骨肉瘤细胞荷瘤生长,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形成等途径来发挥抑瘤作用。
韩亚丽缪竞诚盛伟华井莹莹单云波刘铁连李正祎包婉蓉杨吉成
关键词:ING4腺病毒抑瘤
Ad-IL-24对MG-63人骨肉瘤细胞抑癌效应的体内外实验被引量:3
2009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腺病毒携带的IL-24基因在体内外对人骨肉瘤细胞生长抑制效应及其分子机制。将Ad-IL-24重组腺病毒感染MG-63细胞,用荧光显微镜、RT-PCR法检测IL-24在MG-63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MTT法、流式细胞技术和Hoechst染色法检测IL-24基因的表达对MG-63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效应;半定量RT-PCR法检测IL-24基因的表达对MG-63细胞中的bcl-2、bax、caspase-3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用Ad-IL-24重组腺病毒在MG-63骨肉瘤荷瘤裸鼠的瘤体内进行注射治疗,观察肿瘤生长变化,15d后处死裸鼠,摘除瘤体,称瘤重。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Caspase-3等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表明Ad-IL-24重组腺病毒感染MG-63细胞后,能明显抑制MG-63细胞增殖,并能通过上调细胞中bax、caspase-3和下调bcl-2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呈现出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Ad-IL-24重组腺病毒瘤内注射MG-63裸鼠荷瘤骨肉瘤移植瘤后,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瘤重的抑制率可达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IL-24重组腺病毒能明显上调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ax和Caspase-3的表达和下调Bcl-2和CD34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显示腺病毒介导的IL-24基因在体内外均可明显抑制MG-63人骨肉瘤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上调bax、caspase-3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由此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韩亚丽缪竞诚盛伟华汪小华井莹莹单云波刘铁连包婉蓉杨吉成
关键词:IL-24基因腺病毒载体肿瘤抑制
Ad-IL-24对SGC-7901胃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体外实验被引量:9
2009年
旨在研究携带人IL-24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Ad-IL-24)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分析其分子机制。以不同MOI(感染复数)的Ad空载体腺病毒感染SGC-7901人胃癌细胞,筛选出最佳感染剂量;Ad-IL-24以最佳感染剂量感染SGC-7901胃癌细胞,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腺病毒介导的IL-24基因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的转录;MTT法检测Ad-IL-24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SGC-7901人胃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的效应,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核形态改变;RT-PCR半定量法进一步检测SGC-7901胃癌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结果显示,100MOI为感染SGC-7901胃癌细胞的腺病毒最佳感染剂量;Ad-IL-24能成功介导IL-24基因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转录性表达;Ad-IL-24感染SGC-7901胃癌细胞后,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Ad-IL-24能显著上调SGC-7901胃癌细胞中bax、caspase-3和p53的表达和下调bcl-2的表达。因此,腺病毒介导的IL-24表达具有明显抑制SGC-7901人胃癌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的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bcl-2、caspase-3和p53密切相关。
包婉蓉缪竞诚盛伟华单云波李正祎汪小华井莹莹韩亚丽杨吉成
关键词:腺病毒胃癌肿瘤基因治疗抗肿瘤效应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ING4基因对MG-63人骨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用人源化改造的鼠肿瘤生长抑制因子(mING4)基因构建的腺病毒表达载体(Ad-ING4)研究对MG-63人骨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pcDNA3.0-mING-4重组质粒为模板,通过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对mING4基因进行人源化改造,采用腺病毒载体的基因重组和体外包装技术获得表达与人ING-4氨基酸序列相同的重组腺病毒子(Ad-ING4),感染MG-63细胞,用荧光显微镜、RT-PCR法检测ING4在MG-63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NG4基因表达对MG-63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效应;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G-6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ING4基因表达对MG-63细胞中的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基因测序和PCR分析结果显示,人源化改造的小鼠ING4分子氨基酸序列与人ING4分子完全相同,成功构建了Ad-ING4腺病毒表达载体,在MG-63细胞中ING4基因的表达对MG-63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出现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ING4基因表达可通过上调细胞中Bax和下调Bcl-2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转染ING4基因可明显抑制MG-63人骨肉瘤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该现象可能是通过改变Bax,Bcl-2表达水平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的。
井莹莹杨吉成缪竞诚盛伟华胡志清单云波刘铁连韩亚丽包婉蓉
关键词:ING4基因腺病毒载体凋亡
Ad—hLIF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Ad—hLIF)感染WT-38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制备饲养层细胞,体外观察转基因细胞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体内研究对辐射损伤SCID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用RT—PCR和ELISA法鉴定Ad—hLIF转基因饲养层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后,将经免疫磁珠法分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后的CD34^+细胞在饲养层和/或细胞因子培养体系中扩增28d,检测不同时问点的单个核细胞(MNC)数量及CD34^+细胞阳性率;扩增后的MNC经CFDASE荧光标记后移植入辐射损伤SCID小鼠体内,RT—PCR和细胞荧光标记法检测小鼠内含Alu基因人源细胞的归巢情况。结果感染50MOI(multiplicityofinfection)Ad·hLIF的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和ELISA法结果显示hLIF日的基因能在WI-38饲养层细胞中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可达95.60%±2.58%,MNC在Ad-hLIF转基因饲养层培养体系持续扩增,最高可达356.95±0.87倍,其中CD34^+细胞仅在0~14d能维持较高水平,最高可扩增52.11±1.13倍,以后逐渐降低。将其移植辐射损伤SCID小鼠后,可明显提高小鼠存活率,4周内小鼠骨髓中不仪可观察到CFDASE荧光标记的细胞,而凡经RT.PCR法鉴定后,还可检测到表达Alu人源基因的人脐血造血归巢细胞。结论成功建立的Ad—hLIF转基因饲养层细胞不仅体外可以有效地扩增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延缓其分化。扩增的CD34^+细胞对辐射损伤SCID小鼠具有造血功能恢复的功能。
井莹莹杨吉成盛伟华胡志清郁心单云波刘铁连韩亚丽包婉蓉张日朱南康缪竞诚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SCID小鼠
转hLIF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饲养层细胞的建立及其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作用
2009年
目的建立转人白血病抑制因子(hLIF)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观察其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扩增作用。方法建立转hLIF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用RT-PCR法和ELISA法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带血CD34+HSPC,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将CD34+HSPC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增殖效果。结果建立的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法和ELISA法证实均有目的基因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CD34+HSPC纯度可达(95.6±2.58)%,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后CD34+HSPC可扩增8.74倍,表面黏附分子CXCR4和CD54表达量仍较高。结论建立的转hLIF基因饲养层细胞对CD34+HSPC有一定的扩增作用,且延缓其分化。
井莹莹杨吉成盛伟华胡志清郁心包婉蓉张日朱南康缪竞诚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脐带血
Ad-LIF-OSM双基因转染饲养细胞对脐血造血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表达人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抑瘤素M(OSM)双基因的WI-38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并以此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观察其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双启动子转移载体pAdTrack-CMV-LIF-polyA+promoter。为基础,将OSM基因片段酶切后插入,构建出转移质粒pAdTrack-CMV-LIF-polyA+promoter。OSM。将构建正确的转移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共转化,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asy-1-pAdTrack-CMV-LIF-polyA+promoter。OSM,通过包装,收获重组腺病毒(Ad-LIF-OSM)。将重组腺病毒感染饲养层细胞,经RT.PCR、ELISA法检测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体外与CD34造血干/祖细胞共培养后,通过Transwell法和细胞计数检测,比较各实验组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与分化情况。结果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载体中的LIF和OSM基因序列正确;转基因饲养层细胞中能检测到外源LIF和OSM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外源LIF和OSM基因在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中能够发挥作用。结论成功构建携带人LIF和OSM的双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Ad-LIF-OSM),Ad-LIF.OSM在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扩增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延缓其分化。
包婉蓉郁心盛伟华张凤娟王家融杨吉成缪竞诚
关键词:白血病抑制因子抑瘤素M
树突状细胞表面钙网蛋白的组成性和诱导性表达
2012年
目的检测树突状细胞(DC)表面钙网蛋白(CRT)的组成性和诱导性表达,并初步分析细胞表面CRT在DC分化及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 AriaⅢ流式分选仪分选出C57 BL/6小鼠脾脏来源的DC,以荧光素标记的CRT多抗和CRT单克隆抗体染色,检测静息态DC表面CRT的组成性表达;静息态DC在体外以脂多糖(LPS)刺激培养24 h后,同样以抗体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后DC表面CRT表达量的变化;并检测DC诱导活化前后细胞表面CD86表达量的变化,以确定诱导前后DC的分化状态。结果静息态DC表面能检测到CRT的低水平组成性表达;LPS体外刺激能够有效诱导DC成熟,促使其高表达CRT,商品化CRT多抗和CRT单抗流式检测结果趋势一致,LPS能够诱导DC活化,成熟DC表面CD86的表达量较静息态DC显著提高。结论 CRT表达于静息态及活化态DC细胞表面,在LPS诱导下表达量会明显增加,初步提示在某些疾病状态下,DC细胞膜表面CRT表达量明显提高的状态,可能与其免疫学功能及某些病理状态相关,如抗原提呈、诱导T细胞分化等。
包婉蓉张腾腾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钙网蛋白
CD34^+造血干/祖细胞在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饲养层细胞中的扩增及其移植SCID小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观察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作用,并研究移植辐射损伤模型SCID小鼠的效果。方法:建立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用RT-PCR法鉴定目的基因;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带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纯度;将CD34+造血干/祖细胞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增殖效果,建立辐射损伤模型SCID小鼠,将扩增后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经CFDASE荧光标记后移植入SCID小鼠体内,通过RT-PCR和观察荧光标记细胞来检测小鼠内的人源细胞。结果:建立的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法证实有目的基因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纯度可达(95.6±2.58)%,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后CD34+造血干/祖细胞可扩增13.2倍,表面粘附分子CXCR4和CD54表达量仍较高,移植入SCID小鼠四周后,仍可见带有荧光标记的人源细胞,RT-PCR证明人源基因Alu的存在。结论:建立的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饲养层细胞可以有效地扩增CD34+造血干/祖细胞,延缓其分化,并且有较高的移植效率和造血活性。
井莹莹杨吉成缪竞诚盛伟华胡志清郁心单云波刘铁连韩亚丽包婉蓉张日朱南康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SCID小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