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道斌

作品数:25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社会公益项目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颅脑
  • 9篇脑损伤
  • 8篇颅脑损伤
  • 8篇出血
  • 6篇脑出血
  • 6篇高血压
  • 5篇血肿
  • 4篇术后
  • 4篇重型
  • 4篇重型颅脑
  • 3篇血压
  • 3篇引流
  • 3篇重型颅脑损伤
  • 3篇自体
  • 3篇自体颅骨
  • 3篇外伤
  • 3篇颅骨
  • 3篇脑梗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血肿清除

机构

  • 15篇深圳市沙井人...
  • 5篇广州医学院
  • 5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海口市人民医...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5篇刘道斌
  • 16篇宋同均
  • 14篇魏建功
  • 11篇王锡铭
  • 11篇张琦辉
  • 10篇董世节
  • 6篇黎志迪
  • 6篇刘立良
  • 6篇钟远强
  • 5篇魏建功
  • 5篇黄汉文
  • 5篇魏建功
  • 4篇张日华
  • 4篇黎建明
  • 3篇王士强
  • 3篇黄汉文
  • 3篇刘裕浩
  • 3篇王士强
  • 2篇王士强
  • 2篇江庆萍

传媒

  • 4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海南医学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脑内出血22例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脑血管造影条件不完善情况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22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病人与同期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从年龄、血肿部位及形态、出血后血压变化及应用甘露醇是否有效几方面作一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我们发现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病人平均年龄低,出血部位多在皮层下,形态不规则,呈弧形凹入或尖角形,出血后血压正常或一过性收缩压增高,用甘露醇后可下降。结论 在基层医院,无脑血管造影条件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术前可根据病人年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以及出血后血压升高用甘露醇是否有效做出初步判断,术中多数可确诊。治疗上需根据病人意识情况和血肿量多少选择是否保守治疗或手术。手术治疗是可靠的方法,但由于手术前无脑血管造影,术后致残率较高。
宋同均魏建功刘道斌王锡铭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脑内出血出血部位血肿形态
重型颅脑损伤5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统计本院5年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经CT诊断并按GCS分型,以入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其中GCS评分3—5分为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GOS评分进行预后判断,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52例,其中手术404例,死亡102例,手术死亡率25.11%;未手术148例,死亡43例,病死率29.19%。本组死亡共145例,总死亡率26.7%。植物生存11例;重残70例;中残93例;良好23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评分越低.病人预后越差。围绕影响病人生命的呼吸、循环和脑压三个重要环节进行抢救,而清除颅内血肿解除脑受压,改善脑灌注压(CPP)以及脑血流(CBF)减轻脑缺氧,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所在,要争取早期开颅,充分减压。
王锡铭魏建功钟兰英刘道斌宋同钧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
颅内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评价软通道微创介入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天幕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及对照组各20例,微创组使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进行穿刺引流,对照组使用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结果:微创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要高,而且微创组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软通道颅内血肿微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并具有损伤小、见效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魏建功宋同均刘道斌王士强钟远强董世节张琦辉黄汉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引流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被引量:3
2007年
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及时有效地保持呼吸通畅、纠正低血压及采取综合治疗等可降低死亡率。
钟远强魏建功宋同均刘道斌王锡铭
关键词:脑干损伤
自体颅骨超低温下保存再植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进一步证实超低温下保存的自体颅骨为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理想的颅骨修复材料。方法 186例颅脑损伤患者行支骨瓣减压术,骨瓣于术后立即保存于超低温冰箱,术后1—6个月行颅骨修复时行再植手术。结果 组织学切片发现所有保存颅骨都保持存活,颅骨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通过颅骨X光照片示再植后颅骨绝大多数呈骨性愈合。结论 一定时间内颅骨在超低温下能有效保持存活,再植后大多数能形成骨性愈合。超低温下保存的自体颅骨是颅脑外伤减压术后最理想的颅骨修复材料。
刘立良魏建功刘道斌王锡铭周新强邹桂华江庆萍
关键词: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颅骨成形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组织氧与二次脑损伤因素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脑组织氧(PbtO2)与二次损伤因素(SBI)的关系。方法:对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行脑组织氧监测,观测、比较二次脑损伤高危因素与脑组织氧的相关性。结果:脑组织氧颅内压呈负相关,与脑灌注压、血氧分压呈正相关。体温对其也有影响。结论:二次损伤因素直接或间接对影响脑组织氧的代谢,从而影响预后。
宋同均魏建功刘裕浩刘道斌王士强董世节张琦辉黄汉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组织氧预后
利多卡因抑制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寻找能控制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的药物或方法。方法53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对照组(B),A组25例持续应用利多卡因七天。结果A组25例血中儿茶酚胺、肌酐、血糖以及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甘露醇和速尿的用量、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死亡植物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利多卡因能抑制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
刘立良黎建明张日华魏建功曹作为刘道斌彭贵华刘和录
关键词: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损害利多卡因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NF-α和IL-10浓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进行常规治疗,而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干预治疗,同时在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检测患者外周血TNF-α和IL-10浓度。结果治疗组治疗1、2、3周与治疗前比较,血肿吸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肿也逐渐缩小,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3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3周后治疗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显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TNF-α和IL-10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组TNF-α和IL-10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结合常规治疗对急性颅脑损伤有显著疗效,可能与血必净注射液能下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黎志迪魏建功刘道斌董世节张琦辉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血必净注射液TNF-ΑIL-10
利多卡因抑制脑外伤继发性脑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抑制脑外伤继发性脑损害的方法。方法 对 5 3例脑外伤病人中 2 5例持续应用利多卡因 7d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利多卡因 (治疗组 )的 2 5例血中儿茶酚胺、肌酐、血糖以及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甘露醇和速尿的用量、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死亡植物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利多卡因能抑制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
刘立良黎建明张日华魏建功曹作为刘道斌彭贵华刘和录
关键词:利多卡因脑外伤继发性脑损害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脑血流变化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治疗过程中应用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及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结果:治疗组中与脑血流动力学有关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在亚低温治疗5d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第3天后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能够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降低颅内压,其机制可能与舒张脑血管有关。
蔡菊芳史志东魏建功董功航刘道斌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血流动力学亚低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